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A1敲除对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THBEc1miRNA表达谱的影响
1
作者 刘芷毓 付于津 +3 位作者 林毅桐 付娟玲 姚碧云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82,共14页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 目的 研究叉头框蛋白A1(FOXA1)基因敲除对苯并[a]芘(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微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建立FOXA1与miRNA及其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探讨FOXA1在BaP致癌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FOXA1敲除细胞THBEc1-ΔFOXA1-c34和对照细胞THBEc1-ctrl间的差异表达miRNA,通过RT-qPCR对mi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利用ENCORI、miRDB、mirDIP、miRWalk和TargetScan 8.0数据库结合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mRNA的NGS结果,综合预测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 12.0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2软件对差异表达miRNA调控的DEG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差异分析检出3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和THBEc1-ctrl细胞间的表达差异倍数>2或<0.5(错误发现率<0.05),其中13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低于THBEc1-ctrl,20个miRNA在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表达高于THBEc1-ctrl。THBEc1-ΔFOXA1-c34细胞中11个表达下调的miRNA与32个表达上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16个表达上调的miRNA与56个表达下调的mRNA构成调控网络。上述27个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88个DEG的调控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凋亡、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和信号转导(TGF-β、Hippo、NF-κB和MAPK等通路)等。结论 FOXA1敲除后BaP恶性转化细胞THBEc1的miRNA表达谱发生改变。敲除FOXA1可能通过改变miRNA的表达水平影响TGF-β和MAPK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叉头框蛋白a1 微RNa 苯并[a]芘恶性转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燕麦和荞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缓苯并[a]芘诱导结肠损伤的机制
2
作者 贾颖宇 李浩 +5 位作者 施琳 王珠琳 宋伟 董锐 胡新中 袁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8-468,共11页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 苯丙[a]芘(benzo[a]pyrene, BaP)是食品热加工的有害产物,可导致结肠损伤。本研究通过灌胃50 mg/kg BaP诱导BALB/C雄性小鼠结肠损伤,同时分别饲喂全谷物荞麦(whole grain buckwheat, WGB)和全谷物燕麦(whole grain oat, WGO)饲料,研究WGB和WGO是否可以预防BaP诱导的小鼠结肠损伤。结果表明:WGB和WGO均可延缓BaP引起的小鼠体质量、摄食量和摄水量下降趋势,有效逆转芳基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A1(cytochrome P450 family 1 subfamily A member 1, CYP1A1)、CYP1B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GST-P1)等BaP代谢酶的高表达,显著降低BaP诱导的细胞焦亡特征指标含有NACHT、LRR和PYD结构域蛋白质3(NACHT, LRR and PY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胱天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 Caspase-1)、gasdermin-D(GSDM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高表达。此外,WGB和WGO均可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菌群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菌群丰度,改善BaP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融合分析发现,在对照组、BaP、WGB+BaP和WGO+BaP组之间确定了30个细菌分类群及其13个代谢指标等,它们协同促进了WGO和WGB减轻BaP诱导的结肠损伤,且WGO和WGB主要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来预防BaP诱导的结肠损伤。本研究为通过膳食补充WGB和WGO来减轻食品加工有害物引起的结肠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苯丙[a]芘 结肠损伤 肠道菌群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盐辅助热活化煤矸石及其活化PMS降解苯并[a]芘性能研究
3
作者 韩伟 宋永明 +5 位作者 刘琪 徐金陵 徐荣 李春全 殷帅军 孙志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 基于煤矸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以及煤炭产业集聚区多环芳烃有机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以煤矸石(CG)为原料、氯化钙为活化剂,在绝氧煅烧条件下制备了煤矸石基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PMS)催化材料(CG/Ca)。系统研究了氯化钙用量和煅烧温度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同时对CG和CG/Ca样品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化学键变化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明晰了降解体系中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煤矸石与等量的氯化钙在750℃下煅烧90 min后,制备所得的CG/Ca可在30 min内完全去除苯并[a]芘,且其反应速率常数是煅烧煤矸石(CG/Ca-0)的约55倍。此外,CG中含有的硅铝骨架与氯化钙中的Ca^(2+)结合,生成含有Si—O—Ca键的钙铝榴石,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同时增大。CG/Ca在酸性和中性环境(pH=3~7)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且环境中Cl-和H2PO4-阴离子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有限,说明CG/Ca材料良好的应用前景,体系中·OH、SO_(4)^(•-)、·O_(2)^(-)和^(1)O_(2)均对苯并[a]芘的降解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过硫酸盐活化 高级氧化技术 苯并[a]芘 氯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舒婷 刘佳明 +3 位作者 高兆麒 刘世亮 姜桂英 王贝贝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7-1065,共9页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特别是苯并(a)芘(BaP)高效降解微生物资源仍十分匮乏。该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形貌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等方法,筛选获得4株BaP高效降解菌H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H2(Bacillus cereus...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特别是苯并(a)芘(BaP)高效降解微生物资源仍十分匮乏。该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形貌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等方法,筛选获得4株BaP高效降解菌H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H2(Bacillus cereus,芽孢杆菌)、M1(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和M2(Brucella anthropi,布鲁氏菌),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探究4株菌对BaP的降解特性后发现:(1)4株菌可在pH值为5.5~8.5,温度(T)为25~37℃的环境中生存并保持活性,最佳环境条件均为温度T=30℃,pH=7.5;(2)在T=30℃,pH=7.0条件下,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的BaP 5 d后,H1、H2、M1和M2对Ba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6.32%、79.26%、82.14%和61.81%;(3)布鲁氏菌M1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对高分子量PAHs BaP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在微生物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生物修复提供宝贵的生物资源,为BaP污染环境的高效微生物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高效降解菌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黑豆蛋白预防苯并[a]芘诱导肝损伤的机制
5
作者 何紫妍 王珠琳 +2 位作者 骆莹 李建科 袁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目的】探究天然富硒黑豆蛋白(SeBSP,含硒质量分数84.00 mg/kg)对食品热加工有害产物苯并[a]芘(BaP)诱导的BALB/c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正常黑豆蛋白(BSP,含硒质量分数0 mg/kg)为对照,分别对SeBSP和BSP进行了蛋白质表征检测... 【目的】探究天然富硒黑豆蛋白(SeBSP,含硒质量分数84.00 mg/kg)对食品热加工有害产物苯并[a]芘(BaP)诱导的BALB/c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正常黑豆蛋白(BSP,含硒质量分数0 mg/kg)为对照,分别对SeBSP和BSP进行了蛋白质表征检测,并灌胃处理小鼠。灌胃30 d后,对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肝脏氧化指标、BaP代谢相关指标以及细胞焦亡炎症因子水平。【结果】SeBSP和BSP均可预防BaP诱发的小鼠肝脏损伤,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水平,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与BSP相比,SeBSP可通过高效降低BaP代谢相关酶AhR的酶活力,以及CYP1A1、CYP1B1和GST-P1的mRNA相对水平,更好地抑制最终致癌物BPDE-DNA的形成,从而减轻BaP的肝脏毒性。同时,SeBSP可以更显著地降低NLRP3、ASC、Caspase-1、GSDMD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8、iNOS、COX-2)的mRNA相对水平,从而减弱BaP诱导的肝脏焦亡性损伤。【结论】该研究揭示了SeBSP可通过抑制BaP对肝脏造成的氧化损伤,调节BaP代谢相关酶和减弱细胞焦亡,有效预防BaP诱导的肝损伤,为控制BaP肝脏毒性和拓展硒资源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富硒黑豆蛋白 肝损伤 代谢相关酶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岩藻多糖的干预作用
6
作者 张智 蒋玉婷 +6 位作者 雷艳婷 鲁平 华辰凤 马铖杰 张巧 冯斐斐 尚平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2,共7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岩藻多糖(FCD)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6周龄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B(a)P组及低、高剂量FCD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气管滴注B(a)P (1 mg/只,1次/周...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岩藻多糖(FCD)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6周龄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B(a)P组及低、高剂量FCD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气管滴注B(a)P (1 mg/只,1次/周,连续4周)染毒,低、高剂量FCD组提前2周并持续给予FCD含量为1.55和3.10 g/L的水。最后一次B(a)P染毒后间隔22周,对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学习记忆能力。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计算α多样性,并通过比对KEGG数据库对肠道菌群进行功能预测,筛选不同组别的差异通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肠道优势菌群与小鼠平台穿越次数和逃逸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逃避潜伏期、平台潜伏期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与B(a)P组相比,高剂量FCD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Chao1指数、香农指数、观察物种数均降低,高剂量FCD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关联性分析表明,小鼠逃避潜伏期、平台穿越次数均与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菌属的丰度变化显著关联(P<0.05)。KEGG通路分析显示与B(a)P组相比,其他2组的钙信号通路和凋亡通路下调(P<0.05)。结论:B(a)P暴露可能会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肠道菌群产生持久的损伤,FCD干预可有效缓解这些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钙信号和凋亡通路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岩藻多糖 肠道菌群 学习记忆能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Li01对幽门螺杆菌合并苯并芘致长爪沙鼠DNA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
7
作者 黄逸伦 徐芝炫 +5 位作者 郭红刚 张扬帆 刘慧敏 谢文迪 陈永平 褚晓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9,共10页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 目的探讨唾液乳杆菌Li01(Ligi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i01,L.salivarius Li01)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苯并芘(Benzo(a)pyrene,BaP)、Hp+BaP共同作用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L.salivarius Li01的相关益生特性。方法雄性SPF级长爪沙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进行Hp、BaP、Hp+BaP灌胃造模。第32周,确定造模成功后使用L.salivarius LiO1灌胃修复。第36周,取长爪沙鼠眼球血做彗星实验并取肝组织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1A1(cytochrome P450,family 1,subfamily A,polypeptide 1,CYP1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p、BaP、Hp+BaP组的彗星尾长、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其中Hp+BaP组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和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及BaP组(P<0.05)。L.salivarius Li01干预后,各组彗星尾长、Olive尾距、彗星尾部DNA含量及肝Cyp1a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减小(P<0.001)。结论Hp、BaP、Hp+BaP均能引起长爪沙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Hp和BaP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而L.salivarius Li01对Hp、BaP、Hp+BaP造成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幽门螺杆菌 苯并芘 长爪沙鼠模型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和反演的炼焦苯并[a]芘排放强度研究
8
作者 谢卧龙 秦凯 +2 位作者 Cohen Jason 肖翻 罗锦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5,共8页
文章选择不同炼焦工艺、不同焦炉高度的8家焦化企业,对装煤、推焦烟尘处理设施出口、焦炉烟囱、冷鼓库区焦油贮槽洗净塔排口进行了苯并[a]芘排放监测,并对周围无同类源干扰、焦炉高度有代表性的2家焦化企业周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 文章选择不同炼焦工艺、不同焦炉高度的8家焦化企业,对装煤、推焦烟尘处理设施出口、焦炉烟囱、冷鼓库区焦油贮槽洗净塔排口进行了苯并[a]芘排放监测,并对周围无同类源干扰、焦炉高度有代表性的2家焦化企业周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进行了监测,结合反演方法,估算了炼焦过程的苯并[a]芘排放强度。结果显示,炼焦过程中有组织苯并[a]芘排放主要来源于装煤、推焦烟气治理设施出口,平均排放因子0.5391 mg/t,其中,装煤出口占比38.2%,推焦出口占比58.6%,洗净塔排口占比3.2%,焦炉烟囱中基本无苯并[a]芘排放;炭化室高度4.3 m焦炉的无组织排放因子为(5.25±2.18)mg/t,炭化室高度6 m焦炉的无组织排放因子为(2.54±0.67)mg/t。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因子均小于过往的研究成果,这是由于近年来焦化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不断升级。无组织源对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的贡献超过95%,焦化企业苯并[a]芘污染评估时应重点关注无组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 无组织排放 焦炉 扩散模型反演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removal and ion release during copper biosorption by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in presence of benzo[a]pyrene
9
作者 田云 叶锦韶 +4 位作者 尹华 彭辉 李取生 白洁琼 谢丹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796-2805,共10页
The ability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was demonstrated to selectively remove Cu2+from Cu(NO3)2 solu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1 mg/L benzo[a]pyrene(BaP) was either present or not. The removal ratios of 2 a... The ability of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was demonstrated to selectively remove Cu2+from Cu(NO3)2 solu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1 mg/L benzo[a]pyrene(BaP) was either present or not. The removal ratios of 2 and 10 mg/L Cu2+by 0.25 g/L biosorbent are up to 80% and 49% at 10 min, respectively. The biosorption includes ion exchange, NO3 reduction, ion release, and cell oxidation by Cu2+. BaP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Cu2+removal and ion release. Although 2 mg/L Cu2+increases the release of PO4 3, K+, NH4 +and Ca2+, 10 mg/L Cu2+has strong oxidation on cell, and then decreases NO3 reduction and hinders the release of K+, NH4 +and Ca2+. Exogenous cations inhibit the Cu2+biosorption, while additional anions increase the removal ratios of 10 mg/L Cu2+from 52% to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COPPER benzo[a]pyrene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馕制品中苯并(a)芘含量的研究
10
作者 乔桂芳 冯作山 +2 位作者 安比芳 陈创业 陶永霞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0,共5页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致癌物质,易在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为了快速测定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该研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Bap进行优化,用乙腈提取样品,在PLATISIL...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致癌物质,易在食品中出现,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为了快速测定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该研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Bap进行优化,用乙腈提取样品,在PLATISIL^(TM)ODS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为88∶12;流速1 mL/min、柱温24.5℃、进样量10μL,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的条件下检测Bap的含量并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Y=1047259X+101946,R^(2)=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58%~95.10%之间,RSD值在0.69%~1.38%之间,苯并(a)芘的检出限为0.09μg/kg,定量限为0.31μg/kg。对4种馕制品中的Ba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Bap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2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回收率高、结果可靠,适用于馕制品中Bap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馕制品 苯并(a)芘 荧光检测器 苯并(a)芘分子印迹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进口稀释沥青中苯并[a]芘的含量
11
作者 郑羽茜 徐金龙 +5 位作者 林海 谭智毅 曲强 唐媛媛 李展江 毛容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取样品0.0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20 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用正己烷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于40℃氮气吹至2~3 mL,过Macklin层析硅胶自制层析柱净化,加入70 mL正己烷淋洗,淋洗液于4... 取样品0.0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超声20 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另一50 mL离心管中,残渣用正己烷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于40℃氮气吹至2~3 mL,过Macklin层析硅胶自制层析柱净化,加入70 mL正己烷淋洗,淋洗液于40℃氮气吹至2 mL,过Agela Cleanert Bap-3萃取柱(用5 mL二氯甲烷和5 mL正己烷活化),加入10 mL正己烷(每次5 mL)淋洗,5 mL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于40℃氮吹至近干,加入1.0 mL乙腈,涡旋振荡0.5 min,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供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以Waters PA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水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在5.00~500.0μ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μg·kg^(-1)。样品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0%,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7%~94.4%。方法用于13份实际进口稀释沥青样品的分析,均检出苯并[a]芘,检出量为0.8165~5.356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进口稀释沥青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苯并[a]芘污染分布特征
12
作者 宣斌 姜文达 +3 位作者 李广兵 杜欢 李宝铸 向金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180-184,共5页
为研究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选取生产历史近30年的典型煤化气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的监测,探讨了其生产历史对土壤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苯并[a]芘样品检出率为24.89%,最大超标倍数为89... 为研究典型煤化气场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现状,选取生产历史近30年的典型煤化气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征污染物苯并[a]芘的监测,探讨了其生产历史对土壤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苯并[a]芘样品检出率为24.89%,最大超标倍数为89.78倍,超出管制值的有37件样品,场地内土壤苯并[a]芘污染处于中—重度的水平,对人体健康存在不可接受风险,应当采取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通过煤化气场地污染特征分析,土壤苯并[a]芘的空间分布与生产活动、污染物排放源密切相关,呈现出以生产区为中心,向周边逐渐降低的趋势。影响污染分布的因素主要为生产工艺与管理,气象条件以及土壤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气场地 苯并[a]芘 土壤污染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BaP)对真鲷细胞色素P450和芳香烃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薄军 吴世军 +4 位作者 李裕红 任洪林 范丹青 陈芳奕 王克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海水养殖真鲷进行BaP持续染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真鲷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2)随BaP暴露剂量、时间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0.1~1.5μg/L环境浓度的BaP能够显著性诱导CYP1A1基因和A... 通过水体暴露方式对海水养殖真鲷进行BaP持续染毒,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真鲷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1)和芳香烃受体基因(AhR2)随BaP暴露剂量、时间的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0.1~1.5μg/L环境浓度的BaP能够显著性诱导CYP1A1基因和AhR2基因的表达,且AhR2 mRNA早于CYP1A1 mRNA被诱导表达;BaP持续暴露48 h,CYP1A1和AhR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染毒72 h后又回复到本底水平,实验表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与BaP的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之间具有显著性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真鲷 实时定量PCR 细胞色素P450(CYP1a1) 芳香烃受体(ah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民用燃煤减排对大气中BaP污染影响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美丽 刘世杰 +8 位作者 刘敏 陆敏 闫文君 何友江 党鸿雁 戴学之 张众志 杜晓惠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62-3272,共11页
运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评估民用燃煤减排政策对京津冀大气中BaP污染状况的改进效果,模拟包括作为基准情景的2014年和低消减和高消减2个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BaP年均浓度为2.54n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ng/m3)... 运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拟评估民用燃煤减排政策对京津冀大气中BaP污染状况的改进效果,模拟包括作为基准情景的2014年和低消减和高消减2个减排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京津冀BaP年均浓度为2.54n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ng/m3),呈现1月>4月>10月>7月的季节变化特点,反映出冬季供暖燃煤的影响;京津冀南部BaP浓度高于北部,推测原因是南部BaP排放量较高.1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降低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效果最显著,低削减和高削减下,北京、保定、廊坊BaP浓度分别比基准情景降低30%和40%以上;4、7、10月削减民用燃煤排放量对该地区BaP浓度和沉降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京津冀民用燃煤联防联控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该地区Ba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民用燃煤 苯并[a]芘(bap) WRF/CMaQ模式 空气质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和Cd单一复合对BaP蚯蚓亚细胞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丽娜 周静 +4 位作者 刘潇雅 常大丽 李辉信 胡锋 徐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0-1516,共7页
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 Cl3)和巯基蛋白阻断剂N-乙马来酰亚胺(NEM)对赤子爱胜蚓进行预暴露,然后构建Ba P单一或Cd-Ba P复合污染,研究不同阻断剂对Ba P在蚯蚓不同亚细胞组分(Fraction C:细胞溶质组分;Fraction D:固体颗粒组分;Fr... 选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 Cl3)和巯基蛋白阻断剂N-乙马来酰亚胺(NEM)对赤子爱胜蚓进行预暴露,然后构建Ba P单一或Cd-Ba P复合污染,研究不同阻断剂对Ba P在蚯蚓不同亚细胞组分(Fraction C:细胞溶质组分;Fraction D:固体颗粒组分;Fraction E:细胞碎片组分)中分配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单一或复合污染,Ba P主要分布于细胞碎片组分中(占55.42%~69.96%),其次为固体颗粒组分(占27.91%~32.90%),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浓度最低(占2.13%~11.67%).单一Ba P污染下,两种阻断剂对Ba P的作用相近,即La Cl3和NEM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3个亚细胞组分中Ba P的积累.而在Cd和Ba P复合污染下,两种阻断剂对Ba P的分布积累的影响略有不同,La Cl3能够促进复合污染下Ba P在3个亚细胞组分中的积累,而NEM促进了复合污染下Ba P在固体颗粒组分和细胞碎片组分中的积累,但抑制了Ba P在细胞溶质组分中的积累,浓度从原来的0.99mg/kg降低至0.59mg/kg.因此,钙离子通道和巯基蛋白可能参与Ba P在蚯蚓亚细胞的分配积累,相比单一污染,Cd的复合污会进一步改变Ba P的积累分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 亚细胞组分 阻断剂 单一污染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Bap30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婷婷 倪晋仁 彭盛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9-196,共8页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富集苯并[a]芘耐受菌株。该方法使用多孔介质脱脂棉作为载体,从连续流动的流体——下水道污水中富集菌株。利用介质截留法、富集培养法等理论,为富集目标微生物提供了最佳条件。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下...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富集苯并[a]芘耐受菌株。该方法使用多孔介质脱脂棉作为载体,从连续流动的流体——下水道污水中富集菌株。利用介质截留法、富集培养法等理论,为富集目标微生物提供了最佳条件。以苯并[a]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下水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4株苯并[a]芘耐受菌株,其中一株能在20天内将40 mg/L的苯并[a]芘降解28.7%。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该菌株为Acinetobacter sp.Bap30。这是不动杆菌可降解苯并[a]芘的首次报道。添加其他碳源和低分子量多环芳烃——菲作为共代谢底物,研究菌株的共代谢作用。研究结果对石油污染的土壤或者焦化废水等工业污水中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苯并[a]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acinetobactersp.bap30 微生物降解 碳源 共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BaP致HTR8-SVneo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艳燕 侯海燕 +1 位作者 陈晓 陈亚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2-2175,共4页
目的:研究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Ba 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 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空白组、Ba P组、Sch B不同浓度组(0.1、0.5、2μmol/L),以HTR8-SV neo细胞为载体,... 目的:研究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Ba 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 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空白组、Ba P组、Sch B不同浓度组(0.1、0.5、2μmol/L),以HTR8-SV 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a P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测定芳香烃受体(AHR)基因表达量,DNA的损伤情况,人X射线修复交差互补组1(XRCC1)和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比Ba P组,五味子乙素预处理组细胞AHR mRNA表达量及DNA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而细胞内XRCC1、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预防Ba P致HTR8-SVneo细胞DNA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五味子乙素 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与苯并[a]芘对水稻种子发芽的联合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正意 孙丽娟 +4 位作者 孙雅菲 杨湜烟 宋科 薛永 秦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1259,共9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微塑料和苯并[a]芘(BaP)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挑战。针对微塑料和BaP,深入探讨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3种主要微塑料类型〔聚乙烯(mPE)、聚苯乙烯(mPS)和聚氯乙烯(mP...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加速,微塑料和苯并[a]芘(BaP)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挑战。针对微塑料和BaP,深入探讨其对水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3种主要微塑料类型〔聚乙烯(mPE)、聚苯乙烯(mPS)和聚氯乙烯(mPVC)〕并结合BaP,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条件下,研究其对水稻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单独的微塑料暴露会对水稻种子的多个生长指标造成显著影响(P<0.05),其中包括抑制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而对于发芽势和含水率则有所促进。值得注意的是,mPVC和mPS对水稻种子和幼苗生长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而BaP的存在对水稻种子的一些生长指标,如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和含水率,表现出促进效应,但其对发芽势的影响却较为复杂。微塑料与BaP的共同存在对水稻种子的影响表现出交互效应。综上所述,该文探究了微塑料和BaP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风险,为未来实现更为精准的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同时也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塑料 苯并[a]芘 复合污染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菲尔中可降解苯并(a)芘菌种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迪丽拜尔·吐尔逊 古丽加马力·艾萨 +5 位作者 郑蓓 谈丽蓉 杨灼南 靳奥飞 张瑞 邢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4-141,I0003,共9页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以产生苯并(a)芘并通过摄食进入体内,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适合食品领域的高效、绿色、健康的苯并(a)芘去除方法。为了缓解食源性苯并芘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该文论述了从新疆传统发酵制品开菲尔中筛选出的1株可降解苯并(a)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牧民自产开菲尔中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在苯并(a)芘胁迫条件下富集培养,结合不同发酵时间段的开菲尔乳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从中对降解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得到1株可降解苯并(a)芘的菌株M72-4、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降解范围为:苯并(a)芘初始质量浓度为18.37 mg/L,培养温度为40℃、培养基的pH值为6.92,培养时间为70 h,根据优化后的降解条件测定降解液中苯并(a)芘的残留量,获得Bacillus velezensis M72-4在最优条件下降解率达到65.78%。该研究结果为苯并(a)芘的可食用微生物降解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苯并(a)芘 降解菌 筛选 降解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BaP)对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肝CYP1A1酶活性、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文静 王晓艳 +2 位作者 祁鹏志 张建设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7-903,共7页
为了了解苯并[a]芘(BaP)对鱼类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影响,以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内实验,研究其在经过不同浓度(0.1、1、10、20、50mg/kg鱼体重量)的BaP诱导后,鱼体肝脏研究CYP1A1基因表达的情况,... 为了了解苯并[a]芘(BaP)对鱼类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影响,以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内实验,研究其在经过不同浓度(0.1、1、10、20、50mg/kg鱼体重量)的BaP诱导后,鱼体肝脏研究CYP1A1基因表达的情况,筛选出后续时间-效应实验中BaP注射的最佳浓度,研究BaP诱导6h、12h、1d、3d、7d后(质量浓度为20mg/kg鱼体重量)鱼体肝脏CYP1A1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剂量-效应实验中,20mg/kg鱼体重量为最佳浓度,此浓度下,基因表达在各组中变化最显著。时间-效应实验中,较空白对照组而言,染毒6h、12h和1d后,EROD酶活性显著增加。3d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7d后酶活性又发生上调。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CYP1A1基因表达量都发生了上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6h和12h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1d后开始下降且与3d和7d组相比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蛋白表达量在染毒12h后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略有回落,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BaP对褐菖鲉CYP1A1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一定质量浓度的BaP注射于褐菖鲉不同的时间后,能诱导褐菖鲉活体EROD酶活性、CYP1A1基因m 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这说明BaP作为诱导剂对CYP1A1酶活性和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YP1A1的转录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褐菖鲉 CYP1a1 酶活性 基因表达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