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MIDDLE ROUTE)ON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1
作者 FAN Bei-Lin, WAN Jian-Rong, ZHANG Jie and LIN Qiu-Sheng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River Research Deparment, Wuhan 430010,China)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unbalanc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different water diversion schemes we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cluding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nd as well...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unbalanced sediment transport and the analysis of field data, different water diversion schemes we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including th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trend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95×10 8m 3 water diversion scheme will cause less erosion and water level decrease than the 15×10 8m 3 water diversion scheme. Using a water diversion scheme of 95×10 8m 3, the decrease of water quantity can impact the river hydrodynamic regime substantially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water resources or build projects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for nav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River regime water environment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Western China
2
作者 WU Li gong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3-36,共4页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Western China will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Dadu river, the Yalong river, the Jinsha river, the Lancang river and the Nujiang river to the Daliushu project as head work of main canal... Strategic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Western China will transfer water from the Dadu river, the Yalong river, the Jinsha river, the Lancang river and the Nujiang river to the Daliushu project as head work of main canal o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n,the water will be diverted to Neimongol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with transfered annual volume of water 80 billion m\+3. The project possesses great comprehensive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not on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the whole Northwest China, but also open up a wide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basin water diversio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NORTHWEST region S-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与一体化水网工程布局研究
3
作者 何国华 赵勇 +2 位作者 王浩 朱翰林 何凡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0,共12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 黄河几字弯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防沙治沙“主战场”,但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区域发展,科学研判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风险并提出针对性保障策略,对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几字弯区面临的水安全挑战,梳理了区域水网工程建设现状与一体化水网建设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几字弯区一体化水网建设的总体格局、线路布局及需调水规模。研究发现:(1)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问题突出表现在供需水矛盾突出、水生态受损、防洪存在短板3个方面;(2)尽管黄河几字弯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引调水工程,但受制于工程建设方式,现有引调水工程的效益和效率均相对偏低;(3)借助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入洮河方案,可构建全程自流的一体化水网格局,能够解决黄河几字弯区现有引调水工程体系取用水成本高、监管运维困难、协同互补能力弱等问题。为提升黄河几字弯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建议,坚持总量管控、深度节水、优化分水,持续强化水资源供需管理;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核心,完善几字弯区水网格局;依托水网建设,完善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区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网工程 南水北调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
作者 许继军 梁雅余 曾子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41,共8页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2018年、2020年、2023年为评估年,分别评估了北京、天津、河南11县(市)、河北6县(市)由于工程供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2015—2018年、2019—2020年、2021—2023年各评估时段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48.59、183.28、371.02亿元,其中湿地和水域产生的生态效益占比最大,分别为64.90%、58.98%、46.98%。此外,不同省市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不同,各评估时段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比分别为1∶2.10∶4.99∶3.74、1∶1.59∶3.66∶1.95、1∶0.17∶1.26∶1.35。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已建工程以及其他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案例参考,为中线水源区-受水区横向补偿标准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生态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功能价值法 当量因子法 横向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与总体格局研究
5
作者 张金良 崔萌 +4 位作者 唐梅英 张权 张钰 王建利 雷凯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 黄河几字弯区是能源资源富集区、生态屏障区,与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交叉,然而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加快构建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整体格局,对破解区域水资源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黄河几字弯区的引调水工程现状,辨识了重要引调水工程的关联关系与竞争互补效应,分析了分散供水与集中自流供水方案,进而提出了“集中+分散”供水的黄河几字弯区水网优化策略。建议依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优化黄河几字弯区水网总体格局,形成以九甸峡-无定河集中供水工程和黄河干流为“纲”,古贤供水、黑山峡供水和其他引黄供水工程为“目”,防溃决能蓄水多拦沙高标准淤地坝工程和中小型水库为“结”的黄河几字弯区三级水网。该格局可充分利用黄河几字弯区各省份现状已/在建供水工程并有效实现自流,具有调蓄能力强、水源保障程度高、工程投资低等优点,可为高质量推进黄河几字弯区后续水网工程建设提供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几字弯 引调水工程 竞争-互补效应 水网格局 水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6
作者 王新苑 张芮 +2 位作者 舒和平 柴尔政 李娜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探究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受水区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开展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2017—2021年受水区纵横向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间的... 为探究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及受水区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开展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2017—2021年受水区纵横向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和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2017—2021年引大入秦工程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呈上升趋势,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较好;研究期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均值兰州新区最高,为0.78,对应等级为优秀;受水区耦合协调度由2017年的0.797波动上升至2021年的0.800,说明水资源承载力各子系统之间处于良好协调状态;产水模数、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水资源量、降水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用水率是阻碍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TOPSIS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水资源承载力 引大入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演化机制
7
作者 程明洋 田从争 张东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6,共14页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水平逐年升高,二者均呈现“东西高、中间低,高低值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逐渐发展成以汉中市北部县域、安康市汉滨区、丹江口库区周边县域为核心的高水平集聚区,并形成汉台区–汉滨区–邓州市横向发展轴。②乡村地域系统协调类型可划分为低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土地发展引领型、高协调水–产业发展引领型4种类型,土地和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地域协调水平上升和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驱动力。③资源环境条件决定了初期水源区乡村地域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而在产业发展和区域政策的调控下,不断促使水源区人类活动、资源分配以及经济格局发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业 乡村振兴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白云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I增长幅度大,2008—2011年处于波动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减小;NDVI变化最明显的是研究区东北部、西部和丹江口库区周边,这些区域地势相对低平、人口集中,中山和高山区NDVI变化不大;高程、坡度、人口数和城镇化是影响水源区NDVI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气温和产业比重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在空间上有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NDVI影响的最显著范围为高程1090 m以下、年均降水量980 mm以上的区域,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显著范围区是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率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NDVI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封闭引水渡槽中水温变化预测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武 刘德仁 +1 位作者 董元宏 徐湘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5,共7页
甘肃引洮供水工程由于两条供水管线末端均不具备建设大型调蓄设施的工程条件,通过延长总干渠供水时间来解决调蓄不足的问题必须考虑冬季输水。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根据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流固耦合对流换热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结果... 甘肃引洮供水工程由于两条供水管线末端均不具备建设大型调蓄设施的工程条件,通过延长总干渠供水时间来解决调蓄不足的问题必须考虑冬季输水。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根据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流固耦合对流换热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表明其模型可用来对寒区封闭性渡槽内部水体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渡槽内水温与渡槽内的流量、入口水温、流速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但由于该渡槽结构及保温措施设计合理,并且有效控制水体在渡槽内的运行时间,水温降低幅度并不大,保证了在低温季节时水体在渡槽运行过程中水温不低于0℃,可有效防止渠体在寒区低温运行时结构冻害及冰灾现象的产生,进一步确保了封闭性渡槽的冬季输水安全。可为其它寒区引水工程的合理设计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模型 温度 寒区 渡槽 引水工程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效益评估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丽 朱启林 +2 位作者 孙静 杜勇 申碧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4-46,78,共4页
采用分摊系数法、开采损失法、影子价格法以及替代工程法,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所产生的供水效益为311.76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295.75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16.01亿元;同时,该工... 采用分摊系数法、开采损失法、影子价格法以及替代工程法,计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供水的效益。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所产生的供水效益为311.76亿元,其中经济效益为295.75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16.01亿元;同时,该工程投入运行以后,还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计算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调水方案以及实施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效益评估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拓展至滦河流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勇 何凡 +4 位作者 何国华 路培艺 曲军霖 汪勇 王庆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于滦河流域水系统健康状态演变态势,提出将南水北调工程与引滦工程统筹考虑,优化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协同保障南水北调受水区和滦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构想,并具体提出以天津市水资源安全作为前提条件,以水量、水资源调蓄能力、水价3... 基于滦河流域水系统健康状态演变态势,提出将南水北调工程与引滦工程统筹考虑,优化滦河水量分配方案,协同保障南水北调受水区和滦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构想,并具体提出以天津市水资源安全作为前提条件,以水量、水资源调蓄能力、水价3个方面作为关键支撑,分3步调整引滦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步骤设想。将滦河流域纳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不需要新增工程措施,就可以将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向北延伸到滦河流域,最大程度缓解滦河流域严重水问题,实现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流域 水系统健康状态 南水北调工程 引滦工程 效益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引江济太调水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栋 梁忠民 +2 位作者 常文娟 卜慧 唐甜甜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引江济太调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评价标准边界值的模糊性,采用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模型评估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综合影响等级,并与综合指数法对比;用Cronbach系数α检验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可信度,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使用博弈论综合赋权法将主观权重(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权重(熵值法)集成,得到相对均衡的综合权重。运用上述方法对2014年引江济太调水进行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都表明引江济太工程给受水区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但模糊集对分析法用模糊联系度描述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提供相对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 效益评估 综合评价 模糊集对分析 博弈论 综合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水保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续峰 张兴义 +4 位作者 高燕 陈渊 李浩 孙涛 宋春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一期工程区内,选取新型大垄、垄向区田(3°和5°)、3°垄沟深松、改垄、梯田、地埂、草地、林地共8个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作为试验小区,以传统3°和5°顺坡垄作为对照...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一期工程区内,选取新型大垄、垄向区田(3°和5°)、3°垄沟深松、改垄、梯田、地埂、草地、林地共8个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作为试验小区,以传统3°和5°顺坡垄作为对照小区,开展全年水土保持监测,并以此进行了田块尺度上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保工程措施总体优于水保耕作措施,在耕作措施中新型大垄密植水保效果最佳。各项措施水土保持效益排序为:草地>林地>新型大垄>改隆>梯田>地埂>深松>3°区田>5°区田。新型大垄、区田和深松措施水保作用具有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黑土区 工程区 水土保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水库群调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小洲 白涛 +2 位作者 马旭 武连洲 黄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136,共7页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q...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黄金峡、三河口水库群、泵站群的调水模式直接决定了工程总调水量和调水效益。以多年平均调水15亿m^3为目标,设置"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和"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两种调水模式。通过长序列计算,对比不同调水模式下总调水量、泵站耗能和电站发电量等各项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黄金峡水库先调水三河口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5.55亿m^3,梯级总发电量5.53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4.91亿k W·h,净发电量为正值;在"三河口水库先调水黄金峡水库补充调水"的情况下,引汉济渭工程可调水量14.45亿m^3,梯级总发电量6.24亿k W·h,梯级总耗电量10.86亿k W·h,净发电量为负值。研究结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模式 水库群 调水效益 引汉济渭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污染损失模型的引水调控工程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桐鹤 禹雪中 骆辉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3,27,共5页
根据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特征,基于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提出了一种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直接反映了引水调控工程实施前后经济损失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而且基... 根据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特征,基于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提出了一种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直接反映了引水调控工程实施前后经济损失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而且基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评估方法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和易得性。以引江济太工程为实例,利用文中建立的方法计算了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2002~2005年引江济太改善水环境的经济效益为23.0亿元,效益成本比值达到81:1,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调控工程 水环境改善 经济效益 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嘉龙 尹晓英 曾永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 在现有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将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运用到三江源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中,通过对三江源地区11个水土保持示范县(市)2006-2012年期间的水土保持投入与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投影值分析,了解各县(市)之间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有效性的差异,并找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相对效率较弱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和相关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江源区未来水土保持的规划与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有效性分析 投影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主要地质灾害及其工程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玲 张永双 石菊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9,共8页
为了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地表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工程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秦巴山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秦巴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对引水工程的影响,初步揭示:(1)秦巴山区浅表层地质灾害具... 为了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地表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工程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秦巴山地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秦巴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对引水工程的影响,初步揭示:(1)秦巴山区浅表层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成群带分布、规模大小差异明显;(2)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构造地貌、高陡边坡、斜坡结构和易滑地层组合,主要诱发因素为局部集中强降雨和线性工程(主要是公路)切坡及河流冲蚀作用;(3)地表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引水设施施工安全、施工便道、主要场地(水库和渡槽)等的安全,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引水工程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天舒 郑拴宁 +3 位作者 朱捷缘 唐明方 董仁才 王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292-7300,共9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市为研究区,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基于GIS平台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选取了16个关键指标,从生态压力、生态状态和生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渠缓冲区3个维度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南阳市生态安全指数(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ESI)均值分别为48.88、49.76、50.60,丹江口水库汇水区ESI均值分别为51.52、52.80、53.70,干渠周边ESI均值分别为47.98、49.57、51.02,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总体上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改善。(2)从空间来看,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5年,南阳市西部地区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东部地区整体呈减小趋势。(3)南阳市各行政单元生态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000—2015年,ESI均值最大的是淅川县,最小的是新野县,处于一般安全的区县共6个,较低安全水平的县区共6个。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和市辖区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社旗县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4)南阳市生态安全水平与生态状态指标的相关性整体较高,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其他城市的生态安全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地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南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佳 冯平 +1 位作者 杨鹏 刘燕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着眼于当前已建工程运行状况、从挖掘供水功能和经济效益潜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和确保良性运行等方面,提出区域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评价的概念,建立包括供水保障、功能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 着眼于当前已建工程运行状况、从挖掘供水功能和经济效益潜能、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和确保良性运行等方面,提出区域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评价的概念,建立包括供水保障、功能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设定运行等级标准。运用基于模糊物元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北省为例,对所辖的11个地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供水 区域工程 运行评价 运行等级标准 供水保障 功能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玲 张永双 +1 位作者 韩金良 石菊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1-658,共8页
为了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线路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重点分析评价了秦巴山区与活动断裂、深埋隧道建设相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初步揭示:①秦巴山区14条区域规模的... 为了研究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线路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重点分析评价了秦巴山区与活动断裂、深埋隧道建设相关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初步揭示:①秦巴山区14条区域规模的断裂带主体走向近于东西向,与引水隧道走向大致垂直,现今活动差异明显,其中活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大巴山弧形断裂、宁陕-栗扎坪断裂、石泉-安康断裂、三花石-汉王城断裂位于引水工程的关键部位,需要注意其引起的隧道突水和大变形灾害;②秦巴山区与深埋隧道相关的岩爆、突水灾害比较严重,特别是秦岭主峰附近的强岩爆、大巴山附近的断裂与岩溶相关的大规模突水灾害值得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引水工程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 活动断裂 岩爆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