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根据1984—2020年中国、美国、西班牙围网作业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生产统计资料,对金枪鱼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鲣(Katsuwonus p...为了解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根据1984—2020年中国、美国、西班牙围网作业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生产统计资料,对金枪鱼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鲣(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3种金枪鱼渔获量比例等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渔获率的年代间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作业方式的不同船队鱼种渔获量比重相似;自由集群与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的鱼种渔获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R=0.528),近年间,自由集群作业方式渔获比重增大。2)各船队捕捞区域主要集中于太平洋西部海域,不同年代捕捞热点区域与物种组成存在差异,而同一年代内各物种渔获量比例较为相似,统计年间渔场中心呈从西部海域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3)3种金枪鱼CPUE季间差异较小,鲣年间CPUE差异较大,呈连年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展开更多
金枪鱼围网船队是美国唯一的远洋渔业船队。介绍了美国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金枪鱼围网船队的发展历程,阐述瑙鲁协定方(Parties to the Nauru Agreement,PNA)自2007年开始实施“船天计划”(Vessel Day Sc...金枪鱼围网船队是美国唯一的远洋渔业船队。介绍了美国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金枪鱼围网船队的发展历程,阐述瑙鲁协定方(Parties to the Nauru Agreement,PNA)自2007年开始实施“船天计划”(Vessel Day Scheme,VDS)后,坚持要求美国金枪鱼围网船队纳入VDS管理的过程以及美国金枪鱼围网船队纳入VDS管理前后的变化和当前的作业趋势。最后指出PNA实施VDS管理以及美国政府资金支持政策的变化是21世纪美国WCPO金枪鱼围网船队兴衰的主要原因,提出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要加强自身建设,正视PNA海域的不可替代性与WCPO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复杂性,加强对PN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研究。展开更多
海山是海底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类型之一,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广泛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鲜有关于海山及其相关特征对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和分布影响的研究。基于2010...海山是海底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类型之一,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广泛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鲜有关于海山及其相关特征对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和分布影响的研究。基于2010—2021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汇总的延绳钓和围网渔业数据结合海山特征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两种不同捕捞方式的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与海山相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两种渔业方式的黄鳍金枪鱼渔获量主要来源于海山区域,海山特征对两种渔业黄鳍金枪鱼的CPUE均产生了极显著性影响(P<0.001)。在延绳钓渔业中,较高的CPUE出现在山顶深度、粗糙度、底面积和海山密度较小、坡度较缓的区域;而在围网渔业中,较高的CPUE则出现在粗糙度较小、山顶深度较大、底面积较大、较陡峭且密集的海山区域。研究探讨了中西太平洋海山特征对黄鳍金枪鱼不同群体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黄鳍金枪鱼种群分布和资源丰度变化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与新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渔获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根据1984—2020年中国、美国、西班牙围网作业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生产统计资料,对金枪鱼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鲣(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3种金枪鱼渔获量比例等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渔获率的年代间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作业方式的不同船队鱼种渔获量比重相似;自由集群与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的鱼种渔获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R=0.528),近年间,自由集群作业方式渔获比重增大。2)各船队捕捞区域主要集中于太平洋西部海域,不同年代捕捞热点区域与物种组成存在差异,而同一年代内各物种渔获量比例较为相似,统计年间渔场中心呈从西部海域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3)3种金枪鱼CPUE季间差异较小,鲣年间CPUE差异较大,呈连年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文摘金枪鱼围网船队是美国唯一的远洋渔业船队。介绍了美国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金枪鱼围网船队的发展历程,阐述瑙鲁协定方(Parties to the Nauru Agreement,PNA)自2007年开始实施“船天计划”(Vessel Day Scheme,VDS)后,坚持要求美国金枪鱼围网船队纳入VDS管理的过程以及美国金枪鱼围网船队纳入VDS管理前后的变化和当前的作业趋势。最后指出PNA实施VDS管理以及美国政府资金支持政策的变化是21世纪美国WCPO金枪鱼围网船队兴衰的主要原因,提出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要加强自身建设,正视PNA海域的不可替代性与WCPO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复杂性,加强对PN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研究。
文摘海山是海底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类型之一,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广泛分布于中西太平洋,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然而,鲜有关于海山及其相关特征对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和分布影响的研究。基于2010—2021年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汇总的延绳钓和围网渔业数据结合海山特征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两种不同捕捞方式的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与海山相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两种渔业方式的黄鳍金枪鱼渔获量主要来源于海山区域,海山特征对两种渔业黄鳍金枪鱼的CPUE均产生了极显著性影响(P<0.001)。在延绳钓渔业中,较高的CPUE出现在山顶深度、粗糙度、底面积和海山密度较小、坡度较缓的区域;而在围网渔业中,较高的CPUE则出现在粗糙度较小、山顶深度较大、底面积较大、较陡峭且密集的海山区域。研究探讨了中西太平洋海山特征对黄鳍金枪鱼不同群体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进一步探索黄鳍金枪鱼种群分布和资源丰度变化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