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7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es of new genus and new species of Fulgoroidea from China(Homoptera:Fulgoroidea)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思政 黄桔 王方晓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74-83,共10页
Three new genus and thirteen new specides published during 1988—1991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y are:Fulgoridae——Neoalcathous huangshanana,N.wuyishanana,Kalidasa lui;Achilidae——Ganachilla zhenyuanensis,Haic... Three new genus and thirteen new specides published during 1988—1991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y are:Fulgoridae——Neoalcathous huangshanana,N.wuyishanana,Kalidasa lui;Achilidae——Ganachilla zhenyuanensis,Haicixidia jianfegensis,Magadha yadon-gensis,M.gyirongensis,M.taibaishanensis,Catonidia tibetensis,C.guadunensis,C.wuyi-shanana,C.fujianensis;Cixiidae—Oliarus zaonensis.They all are collected from China.Thetype specimens of them are deposited in the Shijiazhuang Pomology Institute,Northwester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Zoology,Academia Si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pecies china HOMOPTERA FULGORIDAE ACHILIDAE CIXIID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Implementing 1991 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in China
2
作者 YANG Xuh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1期90-96,共7页
The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is abbreviated as UPOV. 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has 1961/1972 Act ,1978 Act and 1991 Act. China is member of UPOV and its re... The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is abbreviated as UPOV. Th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has 1961/1972 Act ,1978 Act and 1991 Act. China is member of UPOV and its regulations of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conform to 1978 Act. At present, there is big debate whether China accedes to 1991 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advantages and possibilities that China accedes to 1991 Act, and concluded that it is highly desirable that China should consider acceding to 1991 Ac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development of system on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 conventio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FTZ(Tianjin Port Free Trade Zone)——A New Pattern of China's Open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3
作者 Zhu Qinyuan: Director of Administrative Committe of the TPFTZ Shen Huan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35-39,20,共6页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s strategic think-ing of open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structure of om-nibearing openness has basically taken shape in China. Follow-
关键词 Free TPFTZ Tianjin Port Free Trade Zone A new Pattern of china’s Open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ehmeria nivea var. strigosa (Urticaceae), a new variety from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 Ying Richard I.MILNE +2 位作者 LI Zhipeng Amos KIPKOECH WU Zengyuan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7-1624,I0001-I0006,共14页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 Boehmeria nivea var.strigosa Zeng Y.Wu&Y.Zhao,a new variety of B.nivea(Urticaceae)from Southwest China,is here described based on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This new variety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en abaxial leaf blade,partly connate stipules,and densely patent strigose hairs on stems and potiole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rbc L,nrDNA and rbc L+nrDNA datasets,revealed that all individuals of B.nivea var.strigosa formed a monophyletic group.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B.nivea var.strigosa is assessed as“Near Threatened”(NT)according to IUCN evaluation criteria.The discovery of this new variety is not only crucial for the taxonomy of ramie,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m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ehmeria nivea MORPHOLOGY molecular phylogeny new variety Southwest china YUNN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Development in Global Politics and Rethinking on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5
作者 CHEN Dongxiao Vice President of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Dr 《国际展望》 2010年第1期1-21,95,共22页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global politics exert three systemic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lobal issues, vital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rise to the top agenda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epicenter of global...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global politics exert three systemic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lobal issues, vital to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rise to the top agenda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epicenter of global power is shifting from U.S. and Europe to the rest of the regions. The global "political excitement and zeal" is rolling on. All exact more on the competence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are in "competence deficit", worsening either in terms of adequacy, validity or legitimacy. The call for the reform of it is ever soaring. China by the way is at once engaging in the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rans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facing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assuming "leadership"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y". China needs to continuously adapt to the change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multilateral diplomacy, to reconcile the multilateral mechanisms that deal with regions and domains in China'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laying-out, to organically associat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and to upgrade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in the practice of multilateral diplom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Development in Global Politics and Rethinking on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Hydrachna Miiller (Acari: Hydrachnellae: Hydrachnidae)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6
作者 zHANGLi GUOJian-Jun 1lNDao-chao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nese Economy at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7
作者 Grzegorz W.Ko?odk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5-195,共11页
Two centuries ago,Asia delivered over 60 percent of world production;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it was less than 20 percent.Currently,it is twice as large and this share is still increasing,above all but not on... Two centuries ago,Asia delivered over 60 percent of world production;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it was less than 20 percent.Currently,it is twice as large and this share is still increasing,above all but not only,because of China whose production is still growing at a rate twice as fast as the world average.China is trying to maintain high economic dynamics,inter alia,through investment external expansion.This aim is to be served,among others,by the infrastructure project,drawn up with enormous verve,known as the New Silk Road,which the Middle Kingdom addresses to 65 countries on three continents.While some hope for accelerating their own economic growth,others warn against the risk of becoming dependent on China.The article analyzes these challenges,pointing to the desired directions of irreversible evolution globalization by giving it a more inclusive character,which is also strongly emphasized b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in their official enunc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new SILK ROAD globalizaiton INCLUSIVE A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novation Over the 70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C
8
作者 Meng Pengf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5-224,共10页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entral leader-group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 terms of its value 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entral leader-group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ing and innovating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in terms of its value target,ideological construction,working style,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s.This proces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five stages:the founding stage in Mao Zedong’s era,the development stage in Deng Xiaoping’s ear,the promotion stage in Jiang Zemin’s times,the deepening stage under Hu Jintao’s leadership,and the stage of further innovation by Xi Jinping in the new era,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development as well as scientificity and 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theory progress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玉 李华旭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更高起点,但仍然面临创新驱动力偏低、高能级产业支撑力不强、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开放能级不高、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能从区域发展动能、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要素配置、绿色发展模式构建和开放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战略衔接,共建新质生产力战略腹地;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促进产业升级,筑牢新质生产力实体根基;坚持绿色优先,厚植新质生产力生态底蕴;推动双向开放,开拓新质生产力市场空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部地区崛起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建构与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性逻辑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云志 赵荣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提出了重构人类新文明的现代性方案,对未来文明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筹划,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展开过程,深刻回答了“中国现代性何以建构”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创造”的重大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提供了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现代性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类型,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现代性内涵,实现了对现代性文明的内在超越,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现代文明 中国新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伙伴关系:理论内涵与战略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笑阳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102,共16页
新时代中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战略价值。结合既有的世界转型理论,海洋国际关系的权力转移、海洋战略价值的问题转移以及海洋合作战略的范式转移,形成了对蓝色伙伴关系的理论解释。基于世界与中国对蓝色伙伴关... 新时代中国提出的“蓝色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战略价值。结合既有的世界转型理论,海洋国际关系的权力转移、海洋战略价值的问题转移以及海洋合作战略的范式转移,形成了对蓝色伙伴关系的理论解释。基于世界与中国对蓝色伙伴关系的实践与表达,蓝色伙伴关系理应在国家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伙伴关系的领域性探索、全球海洋治理的创新型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构建等层面形成相应的战略目标,遵循兼顾竞争的合作取向、兼顾安全的发展取向、兼顾规范的制度取向、兼顾多边的双边取向、兼顾民间的政府取向、兼顾未来的现实取向的战略原则,并在海洋的本体性价值、载体性价值和观念性价值等维度形成相应的战略内容,从而实现从“政策表达”到“战略理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伙伴关系 海洋强国 中国外交 战略研究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形象的宣传与塑造(1949—1956)
12
作者 张旭东 牛晨晨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新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赢得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可、构建良好的新中国形象,党和国家一方面从内宣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宣传网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相关外宣机构,加强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新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接受。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赢得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可、构建良好的新中国形象,党和国家一方面从内宣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宣传网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相关外宣机构,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统一管理。同时,还借助各种报纸、期刊等积极宣传“新中国”,通过举行各类政治仪式、鼓励文艺创作等主动塑造“新中国”,使广大民众在极短时间内接纳了“新中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新中国形象建构已初步完成。至此,“新中国”从“质”和“形”两个层面得以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 蓝水英 +1 位作者 李静怡 余冰清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采用“EN-CRIT-MA”方法测算2012-2021年19个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Dagum基... 新质生产力是引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指标体系,采用“EN-CRIT-MA”方法测算2012-2021年19个中国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同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相较于其他城市群,五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城市群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还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相比城市群内部,这种差异在城市群之间更为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城市群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旭 赵远跃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加的关键时期,环保任务的政治属性、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执政党的生态领导力则为“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规范化行动提供延绵不绝的合法性依据与契约性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治系统对行政系统的纠偏”“任务型制度对规范性制度的调适”以及“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人主义思潮的修正”有助于“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时间—任务”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 集体主义 党的生态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演化、理论特质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培刚 胡琪雯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探索、中华传统健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的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指引、以健康优先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特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涵盖实施方式、实施手段、推进方向与支撑引领的健康中国建设实施路径,全力推进、建成健康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健康中国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苣苔科一中国新记录种--匍枝报春苣苔
17
作者 马虎生 文淑均 +3 位作者 盘波 陆昭岑 许为斌 付传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崇左市龙州县发现1种在中国未记录的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经过2年野外追踪调查和引种观测,通过文献查阅、标本比对及形态学比较,鉴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rimulina gemella(D.Woo... 在广西石灰岩地区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崇左市龙州县发现1种在中国未记录的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植物。经过2年野外追踪调查和引种观测,通过文献查阅、标本比对及形态学比较,鉴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rimulina gemella(D.Wood)Yin Z.Wang,新拟中文名为匐枝报春苣苔。基于核基因片段(ITS)和叶绿体基因片段(trn L-F)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越南的匍枝报春苣苔聚在一起并得到高度支持。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多样性资料,对研究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匐枝报春苣苔 新记录 中国 系统发育分析 石灰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策新时代的内涵、动力机制与价值转向
18
作者 岳经纶 刘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体系进入“从有到优”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性、治理水平提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体系进入“从有到优”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性、治理水平提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特征。它根植于党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国家财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新时代社会政策的价值根基发生明显转向,它超越普遍主义和选择主义的二元对立,设计了融合特殊性与差异性的普遍主义框架,致力于构建统一的社会公民身份,并在社会政策设计、执行和结果中努力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发展契合“社会中国”的建设愿景。展望未来,作为学术研究的社会政策和作为治理实践的社会政策需要强化互动互促,接续推动“社会中国”建设并讲好社会政策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中国 新时代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班列的创新提升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虹潘 王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 中欧班列如同“跨境钢铁驼队”,复兴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提高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文采用2001~2020年全国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中欧班列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显著提升了班列开行城市的技术创新水平,包括工具变量回归、排除政策干扰在内的系列稳健性检验都支持前述结论,并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2)中欧班列的创新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良好的经济、产业、开放、人力等区域发展基础都有利于增强班列的创新促进效应,适宜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开放政策等体制环境也有助于更好释放班列的创新效应,但地方政府过度偏重数量型增长等经济目标导向也将制约班列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国家层面应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发展,并引导不同区域结合自身“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因地制宜促进班列创新提升效应更充分释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新质生产力 创新提升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 准自然实验 区域异质性 “一带一路” 体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外交行为与经贸合作互动关系——基于外交事件文本数据的量化研究
20
作者 肖皓 叶新建 +1 位作者 赖明勇 吴卓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通过手动整理2000-2019年11437条中非外交往来事件文本数据,考虑外交事件类型异质性和衰减特征的累积效应,首次多维动态量化评估中非外交行为,并实证检验中非外交行为与经济合作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中非外交经历快速发展期、波动韧... 通过手动整理2000-2019年11437条中非外交往来事件文本数据,考虑外交事件类型异质性和衰减特征的累积效应,首次多维动态量化评估中非外交行为,并实证检验中非外交行为与经济合作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中非外交经历快速发展期、波动韧性期和逆势上升期三个阶段,从主体、领域与形式上看公共外交、经济外交和政党外交、规则治理外交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中非外交与经贸合作存在动态正反馈的机制,体现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经贸合作 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