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澳洲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3 位作者
白大明
聂凤军
刘翼飞
陈春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9,共13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铁矿床主要产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①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的层状铁矿床(BID),②产在古河道中的河道型铁矿床(CID),和③主要由BID受侵蚀崩塌或冲积形成的碎屑...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铁矿床主要产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①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的层状铁矿床(BID),②产在古河道中的河道型铁矿床(CID),和③主要由BID受侵蚀崩塌或冲积形成的碎屑型铁矿床(DID),以前两种类型为主。BID型铁矿通常品位高,规模大,是本区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其矿床成因尚存在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表生—变质模式、同造山的热液模式和深成—表生模式。CID型铁矿由于其规模较大和容易开采,因此在西澳的铁矿石开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石以球粒状构造和富含铁化的木屑为主要特点。关于CID型矿床的成因,争议较大,观点甚多。一些学者认为CID型矿床的形成受特定条件(包括气候、地表风化和地质背景)的控制;而有些学者则认为CID型矿床形成于一个富含有机酸的饱和地下水的加积河道内,与铁的原位溶解和再沉淀有关。矿化发生在古地下水—大气界面,因此受地下水位的控制。由于对铁矿的矿床成因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指导找矿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含铁建造(BIF)
层状铁矿床(
bid
)
河道型铁矿床(CID)
矿床成因
哈默斯利盆地
皮尔巴拉克拉通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基催化剂裂解乙烯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
被引量:
2
2
作者
凌晨
骞伟中
+3 位作者
陈理
刘唐
魏飞
汪展文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研究了纳米Fe/Al2O3催化剂在流化床中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情况.催化剂上铁晶粒的尺寸随铁负载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碳产品的生长倍率先随着铁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铁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在铁负载量相同...
研究了纳米Fe/Al2O3催化剂在流化床中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情况.催化剂上铁晶粒的尺寸随铁负载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碳产品的生长倍率先随着铁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铁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在铁负载量相同时,催化剂上的铁晶粒尺寸随还原温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低的反应温度(773 K)对提高碳产品的生长倍率及抑制无定形碳的形成有利.在铁负载量33%、还原温度773 K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温度为773 K时,可得到生长倍率(以每克催化剂生成的碳产品的质量计)为75g/g、平均直径为10~15 nm的碳纳米管,产品中几乎不含无定形碳及被碳包覆的铁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铁基催化剂
乙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床分布规律及矿源层探讨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5-1383,共19页
为探索川滇黔相邻区铅锌矿床之成因规律,提升成矿理论认识及预测找矿效果,通过对区内铅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发现矿床(点)之集群分布趋势,据此将成矿区域划分为3个矿集区;2)统计发现,震旦系和石炭系具有较高的成矿机率(51....
为探索川滇黔相邻区铅锌矿床之成因规律,提升成矿理论认识及预测找矿效果,通过对区内铅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发现矿床(点)之集群分布趋势,据此将成矿区域划分为3个矿集区;2)统计发现,震旦系和石炭系具有较高的成矿机率(51.57%),灯影组和摆佐组汇聚了区域80.98%的金属量;3)构造单元分级控制了成矿单元展布,而矿集区与二级构造单元之间具有不完全的对等性,矿集区Ⅰ、Ⅱ由康滇地轴和龙门山拗陷及二者向上扬子区域跨越地带联合控制;4)根据菱(赤)铁矿与铅锌矿空间耦合,以及菱(赤)铁矿伴生铅锌元素、铅锌矿物含量均较高等现象,论证了在盆地演化早期,古陆边缘拗陷带(或海盆)内之次级单元代表了浅海环境之低能较深水凹(断)陷或海湾环境,沉积了古生界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至下石炭统德坞阶和中元古界下昆阳群(会理群)两套含铁建造,形成了区域Pb、Zn成矿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并于成岩-后生期经热液流体循环改造而成矿,含铁建造提供了成矿的主要矿质来源;5)本区成矿物质硫源-膏盐层主要赋存于灯影组和摆佐组下伏地层以及寒武系多个层位;6)矿源层、硫源共同决定了矿集区以及层控的形成机制,并成为控制其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铅锌矿床
矿源层
含铁建造
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澳洲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白大明
聂凤军
刘翼飞
陈春良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9,共13页
基金
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120325)的成果
文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铁矿床主要产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①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的层状铁矿床(BID),②产在古河道中的河道型铁矿床(CID),和③主要由BID受侵蚀崩塌或冲积形成的碎屑型铁矿床(DID),以前两种类型为主。BID型铁矿通常品位高,规模大,是本区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其矿床成因尚存在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表生—变质模式、同造山的热液模式和深成—表生模式。CID型铁矿由于其规模较大和容易开采,因此在西澳的铁矿石开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石以球粒状构造和富含铁化的木屑为主要特点。关于CID型矿床的成因,争议较大,观点甚多。一些学者认为CID型矿床的形成受特定条件(包括气候、地表风化和地质背景)的控制;而有些学者则认为CID型矿床形成于一个富含有机酸的饱和地下水的加积河道内,与铁的原位溶解和再沉淀有关。矿化发生在古地下水—大气界面,因此受地下水位的控制。由于对铁矿的矿床成因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指导找矿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条带状含铁建造(BIF)
层状铁矿床(
bid
)
河道型铁矿床(CID)
矿床成因
哈默斯利盆地
皮尔巴拉克拉通
澳大利亚
Keywords
banded
iron
-formation (BIF)
bedded iron deposits (bid)
channel
iron
deposits
(CID)
ore genesis
Hamersley basin
Pilbara craton
Australia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基催化剂裂解乙烯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
被引量:
2
2
作者
凌晨
骞伟中
陈理
刘唐
魏飞
汪展文
机构
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市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60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X503022)
文摘
研究了纳米Fe/Al2O3催化剂在流化床中裂解乙烯制备碳纳米管的情况.催化剂上铁晶粒的尺寸随铁负载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碳产品的生长倍率先随着铁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铁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在铁负载量相同时,催化剂上的铁晶粒尺寸随还原温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低的反应温度(773 K)对提高碳产品的生长倍率及抑制无定形碳的形成有利.在铁负载量33%、还原温度773 K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温度为773 K时,可得到生长倍率(以每克催化剂生成的碳产品的质量计)为75g/g、平均直径为10~15 nm的碳纳米管,产品中几乎不含无定形碳及被碳包覆的铁晶粒.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铁基催化剂
乙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
流化床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
nanosized
iron
-based catalyst
ethylene
chemical vapor
deposit
ion
(fluidized)
bed
分类号
TQ428.8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床分布规律及矿源层探讨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大
机构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5-1383,共1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KZCX2-YW-Q04-05)
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资〔2007〕038-01-23号)
文摘
为探索川滇黔相邻区铅锌矿床之成因规律,提升成矿理论认识及预测找矿效果,通过对区内铅锌矿床分布规律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发现矿床(点)之集群分布趋势,据此将成矿区域划分为3个矿集区;2)统计发现,震旦系和石炭系具有较高的成矿机率(51.57%),灯影组和摆佐组汇聚了区域80.98%的金属量;3)构造单元分级控制了成矿单元展布,而矿集区与二级构造单元之间具有不完全的对等性,矿集区Ⅰ、Ⅱ由康滇地轴和龙门山拗陷及二者向上扬子区域跨越地带联合控制;4)根据菱(赤)铁矿与铅锌矿空间耦合,以及菱(赤)铁矿伴生铅锌元素、铅锌矿物含量均较高等现象,论证了在盆地演化早期,古陆边缘拗陷带(或海盆)内之次级单元代表了浅海环境之低能较深水凹(断)陷或海湾环境,沉积了古生界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至下石炭统德坞阶和中元古界下昆阳群(会理群)两套含铁建造,形成了区域Pb、Zn成矿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并于成岩-后生期经热液流体循环改造而成矿,含铁建造提供了成矿的主要矿质来源;5)本区成矿物质硫源-膏盐层主要赋存于灯影组和摆佐组下伏地层以及寒武系多个层位;6)矿源层、硫源共同决定了矿集区以及层控的形成机制,并成为控制其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
扬子地台
铅锌矿床
矿源层
含铁建造
矿集区
Keywords
Yangtze platform
Zn-Pb
deposits
source
bed
iron
formation
ore-concentration area
分类号
P618.4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澳洲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思宏
梁清玲
白大明
聂凤军
刘翼飞
陈春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铁基催化剂裂解乙烯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
凌晨
骞伟中
陈理
刘唐
魏飞
汪展文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床分布规律及矿源层探讨
陈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