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的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5 位作者 秦亚溱 常艳 付家瑜 王卉 阮国瑞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6例bcr/abl阳性及 32例bcr/abl阴性B ALL病例的免疫表型 ,用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 :所有的病例均为CD19阳性。bcr/abl阳性与bcr/abl阴性B ALL表面分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的是CD34(96 .2 %与 6 5 .6 % ) ,CD10 (96 .2 %与 71.8% )及CD38(43.8%与 95 .4 % )。在 2 6例bcr/abl阳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CD10 + /CD34+ /HLA DR+ 和CD10 + /CD34+ /CD38-分别为 92 .3% (2 4 / 2 6 ) ,73 1% (19/ 2 6 )和 5 6 .2 % (9/ 16 )。对bcr/abl阳性组的 17例进行了IgH基因重排检测 ,10例阳性 (5 8.8% )。 14例bcr/abl阴性组中 12例 (85 .7% )阳性。在 32例bcr/abl阴性病例中 ,原始细胞共表达CD10 + /CD19+ /CD34+ 和CD10 + /CD34+ /HLA DR+ 分别为 4 3.8% (14 / 32 )和 37.5 % (12 / 32 ) ,无 1例表型为CD10 + /CD34+ /CD38-。结论 :bcr/abl阳性B ALL患者CD34和CD10阳性率较高 ,而CD38阳性率较低 ,且IgH基因重排检出率较低 ,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是CD10 + /CD34+ /CD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 生物学特征 流式细胞术 检测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秦亚溱 刘艳荣 +7 位作者 李金兰 付家瑜 常艳 阮国瑞 王卉 丘镜滢 陆道培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bcr/abl融合转录 m—bcr/abl融合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卫华 孟凡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60-1862,共3页
Bcr/abl融合基因源于Ph染色体。主要表达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成为ALL患者重要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Bcr/abl^+-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与常见ALL存在差异.治疗也具特殊性。本文就... Bcr/abl融合基因源于Ph染色体。主要表达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亦见于20%-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成为ALL患者重要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Bcr/abl^+-AL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与常见ALL存在差异.治疗也具特殊性。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 融合基因 临床研究 成人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不良预后因素 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济 李君君 +2 位作者 颜家运 邹礼衡 刘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ISH对正常对照组及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该融合基因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1.9±22.3)%和(68.4±19.8)%,加速期为(77.2±16.7)%和(86.8±12.1)%,急变期为(80.6±17.5)%和(81.4±18.0)%,两者细胞中BCR/ABL基因的阳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且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之间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率呈直线正相关。同时发现在完全临床缓解患者中,经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71.4%)较经干扰素和羟基脲联合治疗者(10.0%)有更高的分子生物学缓解(P<0.05)。结论:通过FISH对CML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进行监测,有助于CML的诊断、治疗及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及其与免疫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喻新建 薛文韬 +3 位作者 付家瑜 常艳 高晖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表型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蛋白对鞘氨醇激酶和1-磷酸鞘氨醇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尹 王超 +1 位作者 吴彬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ternBlot检测SPK表达,γ-32P-ATP掺入法检测细胞SPK活性和培养上清的S1P含量。应用同样方法检测不同剂量Gleevec对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bcr/abl基因转染成功。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的HL-60和ECV304均比转染空载体后的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均显著提高。随着Gleevec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含量逐渐减少。结论BCR/ABL融合蛋白可提高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重组逆转录病毒 人鞘氨醇激酶 1-磷酸鞘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梦 冯文莉 +8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小中 黄世锋 曾建明 温健萍 陶昆 陈新敏 曹唯希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转录病毒载体 BaF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