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considering power smoothing for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被引量:6
1
作者 DAUD Muhamad Zalani MOHAMED Azah HANNAN M 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PV/BES) system. Different controller operation modes are simulated considering normal, high fluctuation and emerg...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a hybrid photovoltaic/battery energy storage(PV/BES) system. Different controller operation modes are simulated considering normal, high fluctuation and emergency conditions. When the system is grid-connected, BES regulates the fluctuated power output which ensures smooth net injected power from the PV/BES system. In islanded operation, BES system is transferred to single master operation during which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of the islanded microgrid are regulated at the desired level. PSCAD/EMTDC simulation validates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obtained favorable results on power set-point tracking strategies with very small deviations of net output power compared to the power set-point. The state-of-charge regulation scheme also very effective with SOC has been regulated between 32% and 79%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power smoothing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ate-of-charge control islanded microg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 Power Flow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apid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23
2
作者 ZHAO Yanlei LI Haidong +1 位作者 ZHANG Lei ZHANG Hous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04-I0004,187,共1页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元件间的功率流动;采用四象限交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与电网间的能量交换。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电压低频波动抑制的功率分配方法,可显著减少蓄电池的充放次数;提出基于储能元件荷电状态的储能能量调整规则,可避免储能元件的过充和频繁深度放电,以优化其功率调节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2种储能元件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平滑调节风电注入电网的有功功率,并实时补偿控制风电接入点的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厂 控制系统 流程优化 储能 基础 电力系统 电能质量 低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s of carbon nanotub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the era of carbon neutrality
3
作者 HE Zi-ying YU Xing-wei +3 位作者 LV Qing-long WANG Xin-ping ZHANG Chen-xi WEI F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6-781,共16页
Energy storage is a key factor in the drive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nanotubes(CNTs)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Their intrinsic sp2 covalent structure gives them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mechan... Energy storage is a key factor in the drive for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nanotubes(CNTs)m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Their intrinsic sp2 covalent structure gives them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mechanical strength,and chemical stability,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many uses in energy storage,such as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Currently,their use in LIBs mainly focuses on conductive networks,current collectors,and dry electrodes.The review outlines advances in the use of CNTs in the cathodes and anodes of LIBs,especially in the electrode fabrication and mechanical sensors,as well as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nanotubes Conductive additives Lithium-ion batteries Carbon neutrality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use of electrospinn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4
作者 XING Jia-yi ZHANG Yu-zhuo +1 位作者 FENG Shu-xin JI Ke-me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92,共23页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FLIBs)due to its ability to create materials with desir-able propertie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FLIB...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FLIBs)due to its ability to create materials with desir-able properties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FLIBs,which are foldable and have high energy densities,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power sources for wear-able devices,flexible electronics,and mobile energy applica-tions.Carbon materials,especially carbon nanofibers,are pivotal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FLIBs by increas-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chemical stability,and surface area,as well as reducing costs.These materials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conducting networks and im-proving structural integrity,which are essential for extend-ing the cycle life and enhancing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ies.This review considers the role of electrospinning in the fabrication of critical FLIB components,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rbon materials.It explor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FLIB performance by fine-tuning the electrospinning para-meters,such as electric field strength,spinning rate,solution concentration,and carbonization process.Precise control over fiber properties is crucial for enhancing battery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during folding and bending.It also highlights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in carbon-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high-performance electrolytes,and separator structures,discussing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se materials present.It underscores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evolution of FLIB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shape futur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pinning technology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FLIBs) Carbon material application Nanofiber electrodes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Cycle Lif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ies via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5
作者 Jian-Ming Zheng Jing-Wen Zhang Tian-Peng Jia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O_(2)suffers from inferior delithiation kinetics during the first cycle.Herein,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cost-effective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x=0,0.2,0.3,0.5,0.7)synthesiz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on the structure,morphology,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y.The X-ray diffraction(XRD)refinement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Cu substitution strategy could be favorable for eliminating the NiO_(x)impurity phase and weakening Li-O bond.Analysis on density of states(DOS)indicates that Cu substitution is good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s well as reducing the delithi-ation voltage polarization confirmed by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Therefore,the optimal Li_(2)Ni_(0.7)Cu_(0.3)O_(2)delivered a high delithiation capacity of 437 mAh·g^(-1),around 8%above that of the pristine Li_(2)NiO_(2).Furthermore,a graphite‖LiFePO_(4)pouch cell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3000 mAh demonstrated a notably improved reversible capacity,energy density and cycle life through introducing 2 wt%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delivering a 6.2 mAh·g^(-1)highe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nd achieving around 5%improvement in capacity retentnion at 0.5P over 1000 cycles.Additionally,the post-mortem analyses testified that 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could suppres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decomposition and homogenize the Li distribution,which benefits to stabilizing interface between graphite and electrolyte,and alleviating dendritic Li plating.In conclusion,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may offer 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cost,lower delithiation voltage and higher prelithiation capacity compared with Li_(2)NiO_(2),making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of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for next-generation 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Ni_(1-x)Cu_(x)O_(2)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LiFePO_(4)battery Cycle life Grid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动态分配与容量短期补偿的用户侧BESS复用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圣祺 董静雯 +2 位作者 王逸林 王晛 张少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234,共10页
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维持新能源高渗透电网电力电量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面向峰谷套利和调频的复用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该模式下,BESS调度面临峰谷套利价格时变性和调频需求随机性的双重挑战。为更好地利用BESS资源,以最... 用户侧电池储能系统(BESS)在维持新能源高渗透电网电力电量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面向峰谷套利和调频的复用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该模式下,BESS调度面临峰谷套利价格时变性和调频需求随机性的双重挑战。为更好地利用BESS资源,以最大化用户侧BESS日内收益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功率动态分配与容量短期补偿的用户侧BESS复用策略,并形成以套利功率、调差系数、容量补偿系数为核心参数的复用结果。仿真分析表明,通过动态功率分配,实现了BESS功率面向峰谷套利和调频的动态调整;通过容量短期补偿,实现了BESS对频率偏差信号的持续跟踪,并有效避免了容量越限的发生,BESS综合收益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峰谷套利 调频 动态规划 动态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BESS的子模块电池功率极限值分析
7
作者 潘尧 吴光尧 +3 位作者 孙孝峰 赵巍 李昕 朱艳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7-438,I0035,共13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是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energystoragesystems,BESS)功率变换的最佳选择之一。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电池储能系统(MMC-BESS)运行时,会出现子模块之间的有功功率分布不平衡情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multilevelconverter,MMC)是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energystoragesystems,BESS)功率变换的最佳选择之一。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电池储能系统(MMC-BESS)运行时,会出现子模块之间的有功功率分布不平衡情况,为评估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合理性,需要对子模块功率极限值进行分析。因此,该文首先对MMC-BESS建模,分析其桥臂环流的功率传输特性,再提出相应控制策略,包括外部交流及电池功率控制和内部电容电压平衡及环流控制,可以实现相间和桥臂间功率不平衡时的稳定运行,而对于桥臂内功率不平衡,根据安秒平衡原理,从过调制角度对子模块电池功率极限值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功率极限值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以及实验验证功率极限值分析及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电池储能系统 功率不平衡 功率极限值 安秒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阳 葛天翔 +1 位作者 杨斌 刘颖明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0,共9页
文章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系统地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性能表现及容量和温度变化。在自然散热状态下,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9.8... 文章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系统地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性能表现及容量和温度变化。在自然散热状态下,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9.87℃,加入液冷散热方式后,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3.25℃,温度下降了9.475%,所需散热时间从45 min减少到25 min,相应地,温度从48.87℃降低到35.00℃。与自然散热相比,液冷散热在高倍率放电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温升而且缩短了降低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高倍率放电下,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放电性能,但随着倍率增大放出容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文章研究结果不仅为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优化其使用和散热技术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电池 高倍率放电 风电场储能系统 环境温度 容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型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雨芳 高鹏 +3 位作者 罗国澳 张闯闯 严怀成 黄文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6-715,共10页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易波动以及电池组端电流纹波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储能系统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电压电流双环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三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其次,设计电压外环基于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改进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出系统总扰动并反馈到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可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动能力;然后,设计电流内环自适应PI均流移相控制方法,将总电流均分并分别控制,可降低电流纹波量;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降低电流纹波量,可提高电池储能系统抗扰动能力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 DC-DC变换器 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 均流移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退役电池组寿命衰减的梯次储能系统功率分配优化策略
10
作者 傅质馨 陈李 +2 位作者 刘皓明 王健 袁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考虑梯次储能由不同健康状态的退役电池构成,基于梯次储能系统中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提出一种功率分配优化策略。该策略计及不同健康状态电池组的寿命衰减对梯次储能系统寿命衰减的影响,基于电池组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考虑二者... 考虑梯次储能由不同健康状态的退役电池构成,基于梯次储能系统中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提出一种功率分配优化策略。该策略计及不同健康状态电池组的寿命衰减对梯次储能系统寿命衰减的影响,基于电池组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考虑二者对电池组充放电能力影响的权重,通过对电池组充放电排序以实现最终的功率分配。首先,基于所构建梯次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衰减模型计算电池组的寿命衰减;然后,提出3种由电池组寿命衰减来计算梯次储能系统寿命衰减的计算方式,最后,以梯次储能系统寿命衰减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充放电排序策略中的权重值,实现不同电池组间的功率分配。在算例中通过与传统功率均分策略作比较,证明所提策略的优越性,并对所提的3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 能量管理 生命周期 退役电池 梯次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与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在城轨再生制动能量回收中的特性分析
11
作者 李路 赵亚杰 +1 位作者 林飞 杨中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针对单一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再生制动能量中的低效回收、变电站供电能力受限以及列车紧急牵引应对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研究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应用方案与技术优势。通过对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和飞轮在功率密度、... 针对单一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再生制动能量中的低效回收、变电站供电能力受限以及列车紧急牵引应对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研究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应用方案与技术优势。通过对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和飞轮在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及成本等关键参数上的对比,将储能介质分为功率型和能量型两类。通过仿真结果表明,由超级电容和钛酸锂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在回收再生制动能量、提升变电站供电能力及列车紧急牵引方面比单一的储能系统方案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突出超级电容-钛酸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再生能量利用技术中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储能技术 再生制动能量 超级电容 钛酸锂电池 混合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理策略对电池储能系统性能影响综述
12
作者 吉鹏霄 郭丽娜 陶海军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深入分析电池储能系统(BESS)热管理策略的现状与挑战,旨在明确现有策略在保障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与安全操作中的作用与局限。回顾空气冷却、液冷及相变冷却等主流热管理技术,总结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案例,并详细论述电池在低... 深入分析电池储能系统(BESS)热管理策略的现状与挑战,旨在明确现有策略在保障系统性能、延长电池寿命与安全操作中的作用与局限。回顾空气冷却、液冷及相变冷却等主流热管理技术,总结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实际应用案例,并详细论述电池在低温和热失控情况下的性能衰减机制。分析电池组设计改进、冷却通道优化等实际措施,强调在现有技术框架内挖掘创新潜力的具体路径,如通过优化现有电池组设计,结合相变材料(PCM)与其他冷却系统来增强散热效果。同时,探索智能控制算法、改进材料,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热管理效率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 储能系统 空气冷却 液冷 相变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火灾爆炸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素文 孔冠杰 +1 位作者 张亚雷 李国强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6,共18页
在全球碳中和与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呈现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但相应火灾爆炸风险已成为制约行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如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热失控机制... 在全球碳中和与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呈现规模化快速发展态势,但相应火灾爆炸风险已成为制约行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如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热失控机制复杂、安全防控技术滞后、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机理-评估-防控”为研究框架,系统分析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火灾爆炸事故的诱因与演化机理,识别“单体失效-系统扩散”多层级风险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本征安全-监测预警-多级防护”技术体系综述当前安全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局限性。研究揭示了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防控面临碎片化技术突破与系统性缺陷并存、成本效益失衡、新型场景风险涌现、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难等核心矛盾。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韧性,提出了助力储能系统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聚焦锂离子电池安全基础技术研究,深化系统集成与工程化安全设计,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优化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完善应急响应和保险体系,促进产业链协同和跨学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储能系统 火灾爆炸风险 防控策略 安全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能导向的火-储联合调频混合储能双层优化配置策略
14
作者 严干贵 沙千理 +3 位作者 李军徽 詹朔 李永越 乔馨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3-53,共11页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BESS)辅助火电机组调频容量配置中存在调频需求设定不合理、电池储能寿命低和经济性差等问题,设计了调节性能导向的火-储联合调频需求确定方法,提出调节性能导向的火-储联合调频混合储能系统(HESS)双层优化配置策略。...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BESS)辅助火电机组调频容量配置中存在调频需求设定不合理、电池储能寿命低和经济性差等问题,设计了调节性能导向的火-储联合调频需求确定方法,提出调节性能导向的火-储联合调频混合储能系统(HESS)双层优化配置策略。在运行内层,基于经济外层给定的HESS配置,以BESS寿命损耗最小和综合调频性能指标最大为目标,优化调节性能导向的HESS调频响应需求,权衡BESS寿命损耗和调频性能;在经济外层,基于运行内层优化后的调节性能导向的HESS调频响应需求及HESS响应成效,以年均净收益最大为目标,优化HESS容量配置,实现综合效益最优。采用优化算法求解该双层模型,以获得兼顾调频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优化配置方案。最后,以某电厂330 MW机组1个月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验证所提配置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能 调频 混合储能系统 火电机组 优化配置 电池储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侧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评价:现状与展望
15
作者 程林 索克兰 许鹤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共19页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BESS并网进行了分析。在运行模式层面,分析了新能源侧BESS离网、并网自主运行以及并网主动支撑模式的BESS配置及调用方法,并延伸出技术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的BESS运行指标体系。在运行评价层面,建立了一套BESS运行指标的理论模型,挖掘提高各运行指标的策略。然后,总结了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对BESS运行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BESS各运行指标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新能源侧BESS运行评价的建议,并对其运行评价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电池储能系统 运行模式 运行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电工装备回收再利用技术挑战与路径规划
16
作者 彭向阳 张哲 +3 位作者 汪政 方佳鹏 余欣 方鹏飞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3-2598,共16页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开展能源、电力领域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文中围绕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利... 在国家实施双碳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开展能源、电力领域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再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文中围绕退役电工装备生态循环和回收利用这一主题,从发电、输电、变电、储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风电机组叶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复合绝缘子、电力电缆、变压器、SF_(6)气体以及储能锂电设备等退役电工装备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技术挑战与实施路径,以期推进建立电工装备生态循环体系,助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风机叶片中碳纤维高效回收需突破环氧树脂选择性降解与纤维强度保持的技术瓶颈,光伏组件无损回收虽能提升硅片的再生效率但EVA胶膜解离工艺需平衡化学试剂毒性与热解过程高能耗问题,复合绝缘子回收需兼顾硅橡胶降解产物高值化利用与设备腐蚀风险,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高效转化利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电工装备 回收利用 风机叶片 光伏组件 复合绝缘子 交联聚乙烯电缆 储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Z源MMC储能系统与退役电池接入优化控制
17
作者 李志勇 吕堂锋 +1 位作者 曹原 刘瑛蕊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6-1295,共10页
退役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系统是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池一致性差等不确定因素对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存在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准Z源模块化多电平储能系统与退役动力电池批量接入优化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分... 退役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系统是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池一致性差等不确定因素对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存在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准Z源模块化多电平储能系统与退役动力电池批量接入优化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分布式接入退役动力电池特点的准Z源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电路,利用准Z源模块的升降压及直通功能,为退役动力电池差异化接入提供基础;讨论了电路在多种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以退役动力电池使用寿命趋于一致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兼顾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SOC-SOH)的协同均衡优化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验证了所提电路、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能够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提升退役动力电池的剩余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动力电池 准Z源 MMC储能系统 SOC-SOH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激变压器的锂电池组混合交错均衡方案
18
作者 李斌 焦琳峰 +2 位作者 王清璇 郑征 王浩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针对储能系统中锂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电压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激变压器的混合均衡拓扑和一种电池组自适应交错均衡控制策略;对均衡拓扑和控制策略分析,该方案不仅具有电池到电池组和电池组到电池两种均衡模式类型,而且能根据电池组... 针对储能系统中锂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电压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激变压器的混合均衡拓扑和一种电池组自适应交错均衡控制策略;对均衡拓扑和控制策略分析,该方案不仅具有电池到电池组和电池组到电池两种均衡模式类型,而且能根据电池组的状态调整均衡类型,确保均衡电路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种方案的实施实现了电池组的快速均衡,提高了电池组的性能和效率。通过速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仿真结果分析,得出该方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其中均衡速度提高40%以上,平衡效率提高约3%,而成本降低66%,在静置、充电和放电三种工况下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锂电池组 反激变压器 混合均衡拓扑 自适应交错均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状态相依老化特性的电池储能参与调峰投资效益评估
19
作者 郭飞 雍培 +2 位作者 刘欣宇 余娟 杨知方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30-4342,共13页
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是当前电池储能的重要应用之一。电力市场环境下,电池储能在电价信号的引导下进行充放电获取收益,但同时将造成老化损失,产生相应老化成本。现有固定参数的电池储能老化模型无法在长时间模拟中考虑储能老化参数随寿命... 参与电力系统调峰是当前电池储能的重要应用之一。电力市场环境下,电池储能在电价信号的引导下进行充放电获取收益,但同时将造成老化损失,产生相应老化成本。现有固定参数的电池储能老化模型无法在长时间模拟中考虑储能老化参数随寿命的变化。该文基于阿伦尼乌斯经验模型,建立了考虑电池储能老化特性受寿命变化影响的状态相依老化模型,实现电池储能全寿命周期老化特性建模;构建该模型的离散形式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将模型嵌入调峰优化模型中并对其进行线性化以便于模型求解。进一步地,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时间尺度调峰模拟中,通过动态计算并滚动更新电池储能老化参数,精准地刻画了电池储能全寿命周期老化过程,实现了考虑电池储能状态相依老化特性的调峰投资收益测算,提升了电池储能参与调峰投资效益评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峰 电池储能 阿伦尼乌斯经验模型 状态相依老化模型 投资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电池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与机制分析
20
作者 张路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0-2382,共3页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理念和相应机制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可重构电池的内在应用优势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研究进展,随后详细阐述了储能安全系统的机制优化。包括安全能量数字化思想和动态重组等,最后分析了储能系统故障诊断流程,进一步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事实证明,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能量效率,也为后续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电池和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储能安全 系统设计 电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