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l stability catastrophe mechanism of a flooded ship on regular sea waves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玉良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96-399,共4页
Based on a typical one-free-degree ship roll motion equation, the cusp catastrophe model is built including the bifurca- tion set equation, splitting factor 'u' and regular factor 'v', where both 'u' and 'v' a... Based on a typical one-free-degree ship roll motion equation, the cusp catastrophe model is built including the bifurca- tion set equation, splitting factor 'u' and regular factor 'v', where both 'u' and 'v' are further expressed with typical flooded ship parameters. Then, the roll catastrophe mechanism is analyzed mainly by means of 'u', under the given parameters of a typical trawler boa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reveal the mutagenic mechanism of the roll stabili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hip rol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ed ship roll stability catastrophe mechanism splitting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北京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措施再思考
2
作者 林晨 蒋奇 +4 位作者 高宁 王萌 刘向阳 高路博 王春艳 《中国水利》 2025年第5期52-58,共7页
以永定河北京城市段为例,论述了北京河道治理四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防洪排涝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工程治河阶段、21世纪初至2023年的生态治理V1.0阶段、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的生态治理V2.0阶段的主要工程措... 以永定河北京城市段为例,论述了北京河道治理四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防洪排涝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工程治河阶段、21世纪初至2023年的生态治理V1.0阶段、2023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的生态治理V2.0阶段的主要工程措施实施理念。重点分析了生态治理V1.0阶段成果以及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暴露出的相关问题,研究提出了生态治理V2.0模式,强调在防洪安全和生态韧性方面提升治理标准,增强绿化适应性,改进道路与设施系统的防洪能力。通过分析洪水对河道形态、堤防和生态景观的影响,识别了河道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现行治理策略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治理V1.0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极端天气事件面前仍显不足,需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提升韧性设计,优化水体系统,加强绿化系统的空间管控及防洪适应性,并完善道路与设施系统的防洪措施,以期为构建更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永定河城市段 河道生态治理 水体 绿化 道路 设施 防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2024.4”特大洪水调度复盘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媛媛 侯贵兵 +1 位作者 吴乐平 卢健涛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在水利部的领导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北江流域水工程群联合调度,成功防御北江“2024.4”特大洪水,保障了北江流域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对北江流域“2024.4”特大洪水水工程群... 在水利部的领导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北江流域水工程群联合调度,成功防御北江“2024.4”特大洪水,保障了北江流域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对北江流域“2024.4”特大洪水水工程群联合调度过程进行全面复盘,研判防洪调度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洪水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水工程群联合调度方式和调度效果,探讨了水工程群防洪联合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工程群联合调度工作的对策与建议,对提高北江流域大洪水防御、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防洪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水工程群 “2024.4”特大洪水 防洪联合调度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复盘分析方法——以海河流域北三河系“23·7”较大洪水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强 史朝旭 +3 位作者 赵悦 杨邦 张晓祥 刘昌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通过构建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暴雨时空统计分析对全河系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7,洪峰相对误差均小于5%,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此次洪水的产流机制变化。分析发现,此次洪水过程中北运河流域产流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潮白河流域产流则蓄满及混合产流两种机制均有体现,特别是靠近降雨集中区的山区平原过渡地带表现出明显的混合产流机制。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重点提升该区域的水雨情监测能力。所提出的时空双维度下的流域性洪水复盘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其他流域级洪水模拟复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复盘 分布式水文模型 暴雨时空统计分析 “23·7”特大洪水 北三河流域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2024.4”与“2022.6”两场特大洪水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蓝羽栖 陈学秋 张文明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6期8-12,共5页
2024年4月16—23日,珠江流域发生入汛后最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北江干支流水位全线上涨,其中北江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这是北江流域自“2022.6”特大洪水后,发生的又一场特大洪水。以实测资料为依据,从暴雨成因、暴雨分布、暴雨特... 2024年4月16—23日,珠江流域发生入汛后最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北江干支流水位全线上涨,其中北江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这是北江流域自“2022.6”特大洪水后,发生的又一场特大洪水。以实测资料为依据,从暴雨成因、暴雨分布、暴雨特点、洪水量级、洪水组成、洪水特点等方面对“2024.4”与“2022.6”两场特大洪水作详细分析比较,并总结两场洪水过程中北江水工程联合调度效果,以期为未来抵御北江流域特大洪水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分析 北江流域 特大洪水 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国家洪水保险制度实施情况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婧 杨研 +2 位作者 关思思 张目瞻 任领志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8期14-20,共7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水灾害频发。开展洪水保险制度研究,对有效应对灾后水利设施修复和重建资金缺口的挑战,优化并提升公共财政治理应对洪水灾害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国内洪水保险实践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政府参与、...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水灾害频发。开展洪水保险制度研究,对有效应对灾后水利设施修复和重建资金缺口的挑战,优化并提升公共财政治理应对洪水灾害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国内洪水保险实践的基础上,从法律法规、政府参与、保险模式、实施方式、风险分散机制等多个层面,系统梳理总结了典型国家洪水保险制定实践经验,并提出了我国洪水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洪水保险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保险制度 巨灾风险 洪涝灾害 洪水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突变理论模型的黑龙江上游凌汛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鸿勋 李昱 +1 位作者 肖兴涛 韩红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123,共10页
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河流凌汛现象频繁发生,常导致冰塞或冰坝洪水,严重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全面考虑各因素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是预防凌汛灾害风险的首要前提和必然要求。研究基于突变理论构建凌汛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引入灰色关联... 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河流凌汛现象频繁发生,常导致冰塞或冰坝洪水,严重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全面考虑各因素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是预防凌汛灾害风险的首要前提和必然要求。研究基于突变理论构建凌汛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基础指标排序,对黑龙江上游地区凌汛灾害风险进行评价。鉴于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精简指标集并选取代表性年份,依据代表年风险排序与层次聚类分析-突变理论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文、气象、社会、经济等多因素影响下,2000年至2020年期间黑龙江上游漠河、塔河、呼玛三区凌汛灾害风险水平整体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积雪深度、水位、冰厚、气温等要素与凌汛灾害发生频率之间表现出极高的相关性,而人口、农业、经济、医疗等社会因素也对洪水发生后的风险水平产生影响。漠河河段因其复杂陡峭的河流地形、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整体呈现出较高的风险水平。灰色关联度-突变理论模型风险隶属度值分布在0.85至0.93之间,且较层次聚类分析-突变理论模型具有更优的风险排序和安全裕度,验证了该模型在凌汛灾害风险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凌汛灾害风险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灾害 突变理论 灰色关联度 风险分析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御永定河特大洪水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国升 《中国水利》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基于5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新型流域治理管理机制,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情况,全面检视永定河流域防洪体系运用情况,科学评价流域治... 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基于5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新型流域治理管理机制,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情况,全面检视永定河流域防洪体系运用情况,科学评价流域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期为永定河流域灾后恢复重建及北方缺水型河流防洪体系建设与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流域综合治理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防御推演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兴亚 徐照明 +3 位作者 要威 李安强 徐学军 任玉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3,共9页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减少洪灾损失,按调度规程发挥以三峡水库为主的水库群洪水拦蓄作用,并运用荆江分洪区等13处蓄滞洪区分洪、200多处洲滩民垸行洪后,长江防洪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总体可控,但洪水防御仍面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大量人员转移安置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根据1870年洪水推演成果,结合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实践,从加强特大洪水风险机理研究、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和优化调度、做好应急转移和救灾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特大洪水防御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0年洪水 防洪减灾 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23·7”特大暴雨洪水期间十三陵水库闸门调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冠胜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市水利工程设施面临严峻考验,十三陵水库流域也发生超标准洪水。为保障水库及下游防洪安全,水库管理处按照洪水调度方案及上级指示要求,组织专业技术...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市水利工程设施面临严峻考验,十三陵水库流域也发生超标准洪水。为保障水库及下游防洪安全,水库管理处按照洪水调度方案及上级指示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库闸门进行准备检查、开闸泄洪及流量开度控制,实施了水库近25年来首次泄洪,对洪水进行科学调度。介绍了北京“23·7”特大暴雨洪水相关情况,以及十三陵水库在洪水前、洪水期间、泄洪期间的闸门运行情况,进一步对闸门运行调度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实现及时拦洪、错峰泄洪,在成功抵御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防汛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闸门运行 调度分析 泄洪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洪水条件下永定河左堤防洪风险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琪 李熙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设施破坏和财产损失。考虑到永定河北京段左岸堤防防洪安全的重要性,在“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背景下,亟需对永定河左堤的防洪...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设施破坏和财产损失。考虑到永定河北京段左岸堤防防洪安全的重要性,在“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背景下,亟需对永定河左堤的防洪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文章通过检测监测技术、数值计算、模型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永定河左堤存在的防洪安全风险。研究认为,永定河左堤存在堤防超高不足、堤宽不够,堤防护砌结构薄弱、抗冲刷能力不足,部分河段行洪不畅等诸多风险。文章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文章的研究成果可进一步完善永定河防洪体系、消除防洪安全隐患,保障北京市城市防洪安全,同时可为今后大型河道治理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永定河 左堤 防洪安全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23·7”公路水毁灾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12
作者 尹冉 《市政技术》 2024年第8期119-129,共11页
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承担着公众出行和物资流通的重任。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汛期暴雨引发的公路水毁已成为制约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整理北京西... 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承担着公众出行和物资流通的重任。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汛期暴雨引发的公路水毁已成为制约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整理北京西部山区有关水文、气象、地质3个方面的孕灾环境资料,发现河流洪水设防标准低、降雨强度大、地质灾害物源集中是“23·7”公路水毁灾害的重要诱因。通过对公路水毁现场的实地踏勘,根据水毁发生位置和水毁结构物的不同,将公路水毁划分为路基及防护结构水毁、路面水毁、排水设施水毁、桥梁水毁、交安设施水毁5种类型,并分析了相关结构物的水毁成因,提出了完善路网规划、优化路线走向、改进设计方案、优选筑路材料、提升养护管理水平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北京 山区公路 水毁灾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22.6”北江特大洪水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杨武志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10期58-62,69,共6页
为提升精细化洪水预报能力,强化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基础支撑,将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于“22.6”北江特大洪水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北江流域内29个水文站点的洪水过程和洪峰流量模拟效果良好,较好反演了“22.6”北江... 为提升精细化洪水预报能力,强化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基础支撑,将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于“22.6”北江特大洪水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北江流域内29个水文站点的洪水过程和洪峰流量模拟效果良好,较好反演了“22.6”北江洪水过程,在北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经飞来峡水库断面入库洪水还原分析,北江上游三大水库和飞来峡水库联合调度有效削减了下游洪峰流量。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精细化洪水预报能力,强化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22.6”北江特大洪水 还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区域洪灾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玉琴 吴靖靖 +3 位作者 胡永光 王宗志 程亮 刘克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从洪灾脆弱性组成结构出发,选取11个指标构建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区域洪灾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全国重点地区防洪保护区——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洪灾脆弱性评价中,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的洪灾脆弱性程度偏... 从洪灾脆弱性组成结构出发,选取11个指标构建洪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突变理论的区域洪灾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全国重点地区防洪保护区——怀洪南片防洪保护区洪灾脆弱性评价中,结果表明:区内大部分地区的洪灾脆弱性程度偏高,其中特脆弱性等级的乡镇为头铺镇、沫河口镇、曹老集镇;重脆弱性等级的乡镇为大新镇、新集镇;中脆弱性等级的乡镇为新马桥镇、王庄镇、吴小街镇、曹顾张乡、浍南镇;轻脆弱性等级的乡镇为小蚌埠镇、梅桥镇、临北回族乡;微脆弱性等级的乡镇为怀远县城关镇、魏庄镇。并与基于熵权模糊优选法进行对比,二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对于降低防洪保护区内各乡镇的洪灾脆弱性具有指导作用,对防洪保护区的减灾投资及洪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脆弱性 突变理论 防洪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论在CO2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仁保 师俊峰 吴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4-346,共3页
应用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并由此建立CO2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CO2混相驱油藏指标体系结构,并对油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应用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CO2混相驱油藏进行综合评... 应用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并由此建立CO2混相驱油藏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CO2混相驱油藏指标体系结构,并对油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应用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CO2混相驱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该模型避免了模糊评价、因子分析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弱点,减少了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对注CO2混相驱油藏的筛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混相驱 突变理论 模糊数学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灾变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辉 郑艳平 李光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3,62,共5页
为分析研究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发生灾变的内在原因,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得出水灾、地震、超载、冻融、超挖等是引起支护结构灾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土体参数的分析,得出上述情况发生时被动区水土压力相对减小,滑动力矩相对... 为分析研究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发生灾变的内在原因,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得出水灾、地震、超载、冻融、超挖等是引起支护结构灾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土体参数的分析,得出上述情况发生时被动区水土压力相对减小,滑动力矩相对增大,对基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造成威胁的结论。另外,从灾变机理引出控制对策,建议合理设计计算深度、有效控制地下水及动态化设计与信息化施工并行开展,对于降低基坑工程事故率及保证施工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变 水灾 复合土钉墙 地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突变评价法的黄河凌汛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宗坤 胡义磊 +1 位作者 邓宇 葛巍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5,共7页
针对突变评价法综合评价值偏高、评价值之间比较接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三参数指数型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的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的改进评价值与常规评价值相比,不仅大小排序一致,而且极差明显增大,数据在[... 针对突变评价法综合评价值偏高、评价值之间比较接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三参数指数型曲线进行回归分析的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计算得到的改进评价值与常规评价值相比,不仅大小排序一致,而且极差明显增大,数据在[0,1]的分布更加分散。从凌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出发,建立了4个层次的黄河凌汛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改进方法应用于黄河内蒙古头道拐至万家寨河段两岸4个旗县的凌汛灾害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偏关县属于极低风险地区;准格尔旗属于高风险地区;清水河县和托克托县均属于中等风险地区;常规突变评价法得到的综合评价值很接近,除偏关县外,其余均集中在[0.912,0.941],不利于直观有效地区分风险的大小程度,而改进的突变评价法使调整后的综合评价值分布范围有效扩大,极差达到了0.446,具有更高的分辨水平,风险的大小等级更具可比性。评价结果与对各地区实际凌情的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灾害 风险评价 突变理论 改进 三参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的北京市巨灾洪水防御体系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恒义 孟琳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5-38,共4页
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体系中存在防御巨灾洪水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巨灾洪水防御体系的设计框架。巨灾洪水防御体系设计过程在系统总体框架下,分别设计了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系统、生命线保障系统... 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体系中存在防御巨灾洪水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巨灾洪水防御体系的设计框架。巨灾洪水防御体系设计过程在系统总体框架下,分别设计了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系统、生命线保障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并设定了各子系统间的"激发—响应"关系,引导信息准确、高效传递,形成完整闭合的巨灾洪水防御信息流程,并指导基础设施系统和生命线保障系统的升级和完善,更加合理地配置应急资源与措施,全面提高北京市抵御巨灾洪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洪水 防御体系 海绵城市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京津冀暴雨极端性特征及对我国城市防汛的启示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修仓 张颖娴 +7 位作者 李威 陈峪 曾红玲 姜允迪 高辉 翟建青 梅梅 孙林海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1期13-18,共6页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洪水和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次极端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京津冀地区4 d平均降雨量175 mm,超过平均年降水量的1/3。...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区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严重城市内涝、洪水和地质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次极端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京津冀地区4 d平均降雨量175 mm,超过平均年降水量的1/3。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极端暴雨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冲击和影响在增大。现有城市设防标准不适应气候变化下新的防汛形势,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及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等仍存在短板不足,城市公众防灾避灾意识仍有欠缺。为此建议,持续加强极端降水事件对城市影响研究,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强城市治理力度,增强城市防御气象灾害的“韧性”,同时应积极推动气象灾害科普宣传,不断提高极端灾害公众防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 京津冀暴雨 城市防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视野新论华西秋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国安 李保国 +3 位作者 李荣容 贺顺德 王鹏 崔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共6页
基于对1662年秋季发生在黄河中游和1679年秋季发生在长江上游的特大暴雨洪水的研究,联系前人对华西秋雨的见解,从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视野,提出了对华西秋雨涵义的表述:主要是秋季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或)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 基于对1662年秋季发生在黄河中游和1679年秋季发生在长江上游的特大暴雨洪水的研究,联系前人对华西秋雨的见解,从水文与气象相结合的视野,提出了对华西秋雨涵义的表述:主要是秋季来自西太平洋—南海和(或)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团与来自北冰洋和西伯利亚的冷干气团,在我国西部秦岭山脉南北大范围长期对峙,从而形成的一种由连绵小雨到暴雨,直至最后阶段发展为大暴雨甚至日夜不绝、持续1~2周的特大暴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发生区域主要是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按雨量大小及负面影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华西秋雨和特大华西秋雨两种类型,其中特大华西秋雨形成的洪水要远远大于历史上在夏季曾经发生过的特大暴雨洪水,故其对长江、黄河的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威胁最大,万万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特大洪水 长江上游 黄河中游 秦岭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