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locity Correction an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Light Screen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宾 左兆陆 侯文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Light screen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with unique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various moving bodies.For large air resistance and friction force which the big moving bodies are subje... Light screen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with unique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various moving bodies.For large air resistance and friction force which the big moving bodies are subjected to during the light screen velocity measuring,the principle of velocity correction was proposed and a velocity correction equation was derived.A light screen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of big moving bodies which have complex velocity attenuation,and the better results were gained in practical tests.The measuring uncertainty after the velocity correction was cal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 测试技术 测试设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与溴代阻燃剂对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
2
作者 沈洪艳 刘爱真 +4 位作者 刘锌 边永欢 王聪 任红威 杨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818,共7页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 AgNP)与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AgNP与溴代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测...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 AgNP)与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BFRs)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因此,需要探究AgNP与溴代阻燃剂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以斜生栅藻为受试生物,测定AgNP和3种BFRs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对斜生栅藻生长、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光合色素水平的影响,并应用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 IA)模型分析其联合毒性类型。结果显示,3种BFRs比Ag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更大,两类受试物的单一及二元混合体系均对斜生栅藻产生了“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Hormesis效应的产生与受试物诱导的藻细胞内ROS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即ROS水平的适度升高会促进斜生栅藻生长,ROS水平显著升高则会抑制斜生栅藻生长。BFRs和AgNP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在低浓度下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表现为协同作用。随着混合体系浓度升高,AgNP和四溴双酚A联合毒性作用模式转变为拮抗作用,表明两者共存时其毒性效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抵消作用。BFRs和AgNP均能引发藻类的Hormesis效应,且在真实水环境的暴露浓度范围内均能导致藻类水华的形成。研究可为AgNP和BFRs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纳米银 溴代阻燃剂 斜生栅藻 HORMESIS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3
作者 宋朝霞 谷立坤 +1 位作者 李晓琪 李孟瑶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9-2466,共8页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为砷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砷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及关键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中砷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进行推算,并对砷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淡水流域砷的水生生物基准,为砷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砷的生态和健康毒理效应及关键因子的综合分析,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中砷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进行推算,并对砷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基于大型溞、鲫鱼、青萍等6门8科9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砷的淡水生物短期水质基准为43.25μg/L,基于大型溞、鲤鱼、青萍、河蚌等5门9科10种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砷的淡水生物长期水质基准为3.53μg/L。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西北诸河流域砷的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而第二松花江流域砷的风险系数最低,其余大多数淡水流域中砷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相对较低。然而,鉴于全国淡水流域砷浓度数据的局限性,这些基准值难以全面反映各流域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特别关注风险系数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急慢性毒性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哲学审视
4
作者 姚明明 常嘉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3,159,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论域。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人的主体性从占有到诠释、从先验到情境、从独断到共生三大转向,而转向过程中伴随的价值诠释权的技术僭越、虚实情境的本真性丧失、人机共生的主体性冲击等深层次困境已不容忽视,亟须通过以“价值主导体系—情境本真维护—人机合智规范”为核心的确证路径,实现人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真正解放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相关性的MSCNN LSTM Attention能见度预测模型
5
作者 王小建 苏彤 +6 位作者 马飞 林智婕 白元旦 郭庆元 魏俊涛 黄凯 徐玉凤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1632,共11页
准确预测能见度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在能见度预测时对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考虑不足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利用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 准确预测能见度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在能见度预测时对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考虑不足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构建了一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利用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SCNN)提取能见度以预测各影响因素下不同精细度的空间特征,并将其进行线性融合得到多因素空间特征,实现对能见度预测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提取;利用Attention机制加强对关键信息关注的优势以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方法进行改进,进而增强模型对重要时序信息关注的能力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实现在考虑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下对能见度的预测。以2021—2023年西安市逐时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数据为试验数据,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R2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模型MAE下降26.3%~39.1%,RMSE下降25%~40%,R2提升3.7%~16.4%,能见度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能见度预测 空间相关性 一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R模型在青海省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小玲 刘逸瑞 +1 位作者 王成 保长佩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766,共10页
为了对青海省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并认识青海省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生态工作提供相应方向和措施,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青海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为了对青海省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并认识青海省生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生态工作提供相应方向和措施,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青海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分析青海省生态安全的状况,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等级逐年上升至较安全等级。(2)从关联度来看,在子系统中,状态子系统占主要地位。在各评价指标中,影响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集中于经济和环境维度。(3)从障碍度来看,目前阻碍青海省生态安全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为造林面积、治理废气项目完成投资、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要素。在2005—2020年,青海省生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政府需积极落实政策,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生态安全 综合指数法 灰色协调度法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路径分析和引文文本挖掘的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陶治宇 刘小平 +1 位作者 梁爽 李函羲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研究目的]准确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为聚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用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的理论框架--科技知识树,构建了针对“纯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常... [研究目的]准确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为聚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用以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结构的理论框架--科技知识树,构建了针对“纯基础研究-应用型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常规技术”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应用复杂网络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理清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知识流动关系,识别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结构。[研究结果/结论]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得到关键核心技术分布于21个领域,涵盖11类应用型基础研究,包括Petri网、算法优化、光子学原理等;14类纯基础研究,包括半导体原理、数字电路建构原理等。经验证,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支撑技术研发的基础研究结构,为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基础研究 科技知识树 引文文本挖掘 集成电路 主路径分析 共词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依赖性与结构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的“科学-技术”知识要素组合模式与转移路径分析
8
作者 王宇航 吴天骏 康乐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7,共9页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 文章基于要素依赖性和结构异质性两种维度,构建知识转移过程的四种类型化知识要素组合模式,分别是连通式异质网络、连通式均质网络、离散式异质网络、离散式均质网络。结合网络结构熵与转移熵,识别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的“科学-技术”知识转移路径,并将其概括为知识迁移、知识异质化、知识均质化、知识连通化、知识离散化、连通异质化、连通均质化七种知识转移模式。结合转移过程中的互信息-词频权重提取出转移路径中的知识要素,对转移知识要素进行内容分析。文章研究成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和演化模式,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知识转移 前沿基础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9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基本逻辑、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10
作者 梁爽 谭清美 谭秀坤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大国博弈视野下,数字经济成为把握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激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中存在创新-发展—实践三重基本逻辑,即打造数字创新生态圈-激发产业升级新动能-拓展产业生态格局。但数字化革命正处于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时,数字技术与国防科学技术融合不深、对产业体系支撑不足,于产业生态系统塑成不周等,导致目前数字经济对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过程暂未达到预期效果。这迫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积极探寻破局之道:充分耦合数字资源、数据要素,创新技术范式,重构生产业态转换发展动力,催生高端、智能、绿色的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源;以新型工业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打造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力强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防科技工业 转型升级 基本逻辑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使命与担当——基于学科基本理论的视角
11
作者 仇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该研究运用逻辑分析与归纳演绎的方法,探讨了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构建中的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义。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客体的抽象和概括,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社会行为、体育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 该研究运用逻辑分析与归纳演绎的方法,探讨了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构建中的基本理论问题。(1)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义。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客体的抽象和概括,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社会行为、体育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逻辑及其社会原因、社会影响、社会反应和社会控制是确立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关切。体育社会学学科定义是基于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对体育社会学本质特征及其内涵与外延匡定的专业表述。(2)研究领域与研究内容。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是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关切的范围;体育社会学研究内容是作为一门学科所进行的具体研究。(3)学科特性与学科功能。学科特性的表达是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体育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社会性、科学性、综合性、批判性特征,具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致用功能。(4)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方面与其他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学科体系 知识体系 基本理论 科学 社会 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档案学自主学术体系新硕果——评《档案学概论(第二版)》
12
作者 康胜利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档案学概论(第二版)》(以下简称第二版《概论》)是丁海斌教授在三十余年从事相关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历经十年对《档案学概论(第一版)》新近做出的全面修订和整体创新。第二版《概论》在篇章结构和具体内容上都进行了全面的创... 《档案学概论(第二版)》(以下简称第二版《概论》)是丁海斌教授在三十余年从事相关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历经十年对《档案学概论(第一版)》新近做出的全面修订和整体创新。第二版《概论》在篇章结构和具体内容上都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基本完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自主档案学学科建构,以“档案实践本体论”为逻辑主线塑造了具有中国气派的特色档案学,形成了贯通传统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新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同时,第二版《概论》存在“大部头”体量增加了普及难度等不足。总体而论,第二版《概论》是丁海斌教授的“求真”精神在档案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体现,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新突破,而各部分“数字时代新特点”等内容的新增,与时俱进地回应了新技术背景下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演进趋势与应对策略等现阶段的突出困惑,为发展档案领域新质生产力做出了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 教材 基础理论 活动主体 实践本体论 反馈与闭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
13
作者 方留杨 贾志文 +2 位作者 吴昊 王恒威 杨昌浩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2036,共14页
公路施工扰动导致区域土壤侵蚀加重,生态安全风险上升。针对当前公路施工中土壤侵蚀导致的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不足问题,开展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选取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植被覆盖等自然因... 公路施工扰动导致区域土壤侵蚀加重,生态安全风险上升。针对当前公路施工中土壤侵蚀导致的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不足问题,开展土壤侵蚀因素驱动下公路施工期生态安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选取影响土壤侵蚀的降水、植被覆盖等自然因素,施工扰动和人工活动强度等人工因素,以潜在经济损失和保护区等级等作为受体重要性指标建立模型,并创新提出结合地理探测器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模型指标进行优化和赋权。以滇西南地区某公路施工区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利用地理探测器与AHP结合,在保证关键指标的前提下对指标进行筛选,优化指标数量,指标数量减少约30%。筛选后关键指标权重上升,生态风险探测灵敏度上升,同时模型赋权工作量减少,效率提高约60%。本文方法可为公路施工期因土壤侵蚀引发的生态安全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壤侵蚀 生态安全模型 地理探测器 公路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环渤海地区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刘沁萍 戚梦豪 田洪阵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8-356,共9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现有研究未能动态评价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基于1 km×1 km网格尺度,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元胞自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现有研究未能动态评价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基于1 km×1 km网格尺度,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ellular Automata-Markov,CA-Markov)模型,评价与预测2010—2035年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时空动态。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环渤海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先降后升”趋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2010—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的安全级占比分别为24.33%、21.73%以及23.15%。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土地利用程度和人为干扰指数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关键驱动因素,对应的年均解释力q分别为0.977、0.966、0.938、0.912和0.896。交互因子探测结果显示,人类干扰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比例3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强,均超过0.87。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在未来将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地生态安全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nd空间中基于安全密钥概念的证明思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侠 吕述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4,共6页
提出了Strand空间模型中证明安全协议的一个新思路,它从安全密钥的概念出发,参照基于理想概念的证明方法,得出证明所需的预备结论,从而对协议的秘密属性与认证属性进行证明。此外,还给出了一个针对Yahalom-BAN协议安全性的证明实例,从... 提出了Strand空间模型中证明安全协议的一个新思路,它从安全密钥的概念出发,参照基于理想概念的证明方法,得出证明所需的预备结论,从而对协议的秘密属性与认证属性进行证明。此外,还给出了一个针对Yahalom-BAN协议安全性的证明实例,从中可以看到该思路非常适于采用对称加密体制且具有密钥分发功能的三方认证协议的证明,并且它还使得证明过程简洁而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协议证明 strand空间模型 安全密钥 理想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磷阻燃剂对蓝藻的Hormesis效应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洪艳 彭煜祺 +4 位作者 杨雷 李燕 刘雪薇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18,共10页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对蓝藻生长及光合色素、氧化应激、细胞膜疏水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TEP与TCEP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了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促进生长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0×10^(-4)~1.53×10^(-1)mg/L和5.87×10^(-5)~1.54×10^(-1)mg/L。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显示,低质量浓度OPFRs通过提高光合色素的合成及调控活性氧的适当增加可刺激蓝藻增殖;相反,高质量浓度OPFRs则阻碍光合作用,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而改变细胞膜疏水性致使细胞膜受损,最终导致蓝藻大量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PFRs能引发蓝藻生长的Hormesis效应,且氯代OPFRs比烷基OPFRs具有更明显的生物效应,在一定暴露质量浓度内具有促进蓝藻水华形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可为OPFRs水生毒性和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有机磷阻燃剂 铜绿微囊藻 Hormesis效应 光合作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Erosive Burning to Propellant Charge Interior Ballistics
17
作者 张洪林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Erosive burning is a common burning phenomenon of the gunpowder with inner holes.The actual combustion law of the gunpowder with inner holes can be changed by erosive burning.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ner and ... Erosive burning is a common burning phenomenon of the gunpowder with inner holes.The actual combustion law of the gunpowder with inner holes can be changed by erosive burning.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of hole caused by loading density variation of the propellant charge makes erosive burning occur at inner holes during in-bore burning.The effect of erosive burning on burning speed of the propellant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effects of flow rate,heat transfer and erosion of the combustion gas in inner holes on burning rate.The mathematic model of erosive burning of the propellant is established.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such as loading density,inner hole size and grain length on erosive burning and interior ballistic performance are analyzed.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bore pressure for small charge mass and small firing range by erosive burning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燃烧 糜烂 内弹道 应用 燃烧现象 燃烧规律 发生过程 密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凋落物腐解液的化感效应及根边缘细胞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煜 何胜利 +1 位作者 张红 马丹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0-3290,共11页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移除试验,研究土荆芥凋落物腐解物对受体RBCs的作用,以及RBCs存在与否条件下对受体作物幼根长度、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methyl Esterase,PME)活性的影响,并用化感效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荆芥茎和叶腐解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依次为苦荞麦(0.295)、大豆(0.239)、玉米(0.163),对本地种(苦荞麦、大豆)的化感效应大于外来种(玉米);叶腐解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普遍强于茎腐解物;腐解时间越短,腐解物化感抑制效应越强。3种作物的RBCs数量与PME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处理时间延长或腐解天数减少时,高浓度处理组的PME活性减弱,RBCs数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根长变短;移除RBCs后,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加剧。其中,玉米和苦荞麦在去除RBCs及处理12 h时部分处理组的PME活性增加,RBCs数量与根长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受到土荆芥腐解物化感胁迫早期,作物可通过应激反应增加PME合成提高其活性,并释放较多的RBCs以保护幼根生长。当胁迫超过一定阈值后PME合成减少,RBCs数量降低且死亡率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大豆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荆芥 凋落物分解 化感作用 根边缘细胞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火根 胡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3-2054,共12页
探究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为例,构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关系,测度与评价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现状,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农业生产... 探究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省为例,构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维度的协同发展关系,测度与评价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现状,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消费习惯、政策支持5种策略下的7种情景模式对2021—203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008—202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先降后升,总体趋势向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效果显著。在维持现有情景模式下,在2021—2030年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7种情景模式均能有效促进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各要素独立作用下,调减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化肥利用率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与单要素发展相比,多要素协同发展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促进效果更大。为了使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朝着有序方向发展,未来应构建区域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全过程全方位绿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农业绿色发展 系统动力学 协同效应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化博弈视角下的AI决策与人类决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可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红霞 谢灿 田水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17-4926,共10页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探讨如何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探讨了AI决策系统与人类决策系统在促进可... 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探讨如何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变得十分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研究探讨了AI决策系统与人类决策系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作为决策者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通过采用演化博弈论框架并结合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参数以模拟人类作为非理性决策者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AI在决策效率和逻辑推理方面表现优越,但人类在考虑道德和整体状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此外,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将AI与人类决策结合使用的协同潜力,发现企业使用AI决策配合政府的人类决策,比单独使用AI或人类决策时更有助于实现绿色协同发展。研究认为结合AI的技术优势和人类的洞察力,是有效应对环境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科学 可持续发展 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理论 演化博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