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1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SFEP传递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3-2489,共7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的传递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传递概率计算方法。根据三支决策思想将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状态,将措...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ystem Fault Evolution Process,SFEP)中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的传递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支决策和联系数的传递概率计算方法。根据三支决策思想将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状态,将措施方案的作用划分为发生、不确定和不发生3种倾向;以联系数同异反分项系数分别代表上述3种状态和倾向,最终定量计算了传递概率范围。研究认为传递概率取决于原因事件的3种状态比例和措施方案的3种倾向比例。利用联系数的同异反分项系数分别描述了状态和倾向比例。总结了原因事件到结果事件状态的演化关系,形成了演化关系表。得到了导致结果事件3种状态的传递概率。以事件发生为目标,传递概率的最小值为导致结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值为前者加上不确定的概率。方法克服了原有传递概率计算面临的问题,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三支决策 联系数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SFEP) 传递概率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8-2074,共7页
为修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基于多专家经验融合,对专家给出的不同因素条件下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评估值进行修正。方法涉及DS证据论、皮尔逊相关性、信息熵等方法。讨论了系统故障... 为修正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基于多专家经验融合,对专家给出的不同因素条件下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评估值进行修正。方法涉及DS证据论、皮尔逊相关性、信息熵等方法。讨论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与故障事件发生概率的关系;研究了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不准确的原因;构建了故障事件发生概率修正方法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演示了分析流程。研究表明:故障事件发生概率是实现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定量描述的基础;概率不准确的原因在于方法论、系统及因素、技术限制三方面;修正过程中也可得到评估数据重要度、概率波动重要度、专家重要度和因素重要度等相关系数。研究可对故障事件发生概率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 故障事件发生概率 专家经验融合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6-1722,共7页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局部保持投影(Kerne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KLPP)的关键事件确定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关键事件和因素空间,随后提出了关键事件确定方法,最后进... 为研究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关键事件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核局部保持投影(Kernel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KLPP)的关键事件确定方法。首先论述了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关键事件和因素空间,随后提出了关键事件确定方法,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认为系统故障演化过程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层次,经历事件是演化测量得到的对象,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就是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描述演化过程的基础,可通过因素空间中的对象分布进行确定。通过KLPP方法对对象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实现近邻对象分析,得到特征对象。这些特征对象对应的经历事件即为关键事件。按照测量时刻升序排列特征对象即为所求,最终作为描述演化过程的空间故障网络的节点。实例分析得到了预期结果,并说明了方法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系统故障 演化过程 关键事件 特征对象 核局部保持投影(K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模糊联系数构建与因素影响重要性分析
5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4-1292,共9页
为研究系统及其在因素影响下的安全性特征,必须考虑各方面的数据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同时表示系统及数据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集对分析联系数的方法。首先,论述了两者的等效关系;... 为研究系统及其在因素影响下的安全性特征,必须考虑各方面的数据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同时表示系统及数据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集对分析联系数的方法。首先,论述了两者的等效关系;然后,通过将各模糊语义分级中隶属函数的积分与总积分的比值作为该语义对应集对联系数的系数,建立单因素集对模糊联系数;使用同、异、反三状态逻辑真值表将单因素集对模糊联系数耦合形成多因素集对模糊联系数;最后,提出使用单因素集对模糊联系数的系统安全因素影响分析方法。通过两因素五级语义划分以系统安全为目标构建了集对模糊类联系数,并分析了两因素对系统安全影响的程度和排序。研究表明,将模糊数学隶属函数与集对分析联系数关联起来能同时描述数据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研究性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模糊隶属函数 集对联系数 不确定性 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切割理论的系统故障状态优化调整方法研究
6
作者 李莎莎 崔铁军 汪培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7-872,共6页
为了在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控制系统故障状态,提出了一种系统故障状态优化调整方法。其主要根据锥切割理论,以及非优理论和Hat投影建立方法的数学模型,设置了分析系统并给出了分析步骤。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其次研究了系统故... 为了在系统故障演化过程中控制系统故障状态,提出了一种系统故障状态优化调整方法。其主要根据锥切割理论,以及非优理论和Hat投影建立方法的数学模型,设置了分析系统并给出了分析步骤。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的基本思想;其次研究了系统故障状态优化调整的基础和关键,描述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再次建立了系统故障状态优化调整方法模型及分析步骤;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方法流程,得到了定量结果和优化调整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系统故障状态的优化调整可通过影响因素实现;通过比较原系统故障状态和新系统故障状态与目标系统故障状态的内积,基于非优理论选择需要实施的优化调整措施。当措施是优化调整措施时计算继续;是非优化调整措施时计算停止,这时得到的按照实施顺序组成的措施集合即为优化调整最优方案。最后论述了方法的先进性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系统故障状态 优化调整方法 锥切割理论 优化调整最优方案 非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中国安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7
作者 冯长根 李杰 李生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6-2130,共5页
为了全面分析层次分析法在我国安全科学领域文献中的实际应用,通过科学计量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获取的安全领域层次分析法的2794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科学领域应用层次分析法活跃的机构分别为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及武汉... 为了全面分析层次分析法在我国安全科学领域文献中的实际应用,通过科学计量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获取的安全领域层次分析法的2794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科学领域应用层次分析法活跃的机构分别为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及武汉理工大学,活跃的作者有苏欣、吴超及袁梅等。安全领域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热点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高被引论文组成了层次分析法在安全领域应用的经典案例和知识基础,为后续安全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层次分析法 安全科学 CITESPACE AHP应用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断矩阵法在网页恶意脚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昊 陶然 +1 位作者 李志勇 杜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通过对网页中的恶意脚本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统计的网页恶意脚本检测方法,并利用主观赋权法的一种——判断矩阵法对不同的统计方法设置不同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网页脚本统计结果进行完善,从而得出网页脚本的检测结果。实验... 通过对网页中的恶意脚本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统计的网页恶意脚本检测方法,并利用主观赋权法的一种——判断矩阵法对不同的统计方法设置不同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网页脚本统计结果进行完善,从而得出网页脚本的检测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网页中经过encode和unescape加密处理的恶意脚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恶意脚本 统计方法 主观赋权法 判断矩阵法 加权几何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B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失控反应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黄飞 金满平 +3 位作者 孙峰 张帆 石宁 谢传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为了评估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BIPB)的热危害,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多速率的动态扫描C80热分析,用几种简单的热危害评估方法分析其热危害。然后应用模式法、无模式法(Friedman微分等转化率法)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分解动力学数... 为了评估双(叔丁过氧基)二异丙苯(BIPB)的热危害,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多速率的动态扫描C80热分析,用几种简单的热危害评估方法分析其热危害。然后应用模式法、无模式法(Friedman微分等转化率法)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分解动力学数据,并用ASTM E 698法得到活化能数据,同时用C80、ARC和DSC的试验数据验证分解动力学数据的可靠性。最后利用无模式法的分解动力学数据进行BIPB绝热条件下和非绝热的2m3球形容器中的失控反应模拟,得到类似工艺条件下BIPB的安全控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失控反应 BIPB 热分解 动力学 热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我国安全科学国际论文的文献共被引聚类:知识基础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钱金鑫 李生才 +1 位作者 甘强 李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6-2342,共7页
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 为辨识我国学者在2018—2020年发表国际论文的知识基础和结构,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的23本安全科学相关期刊上检索了我国学者发表的2510篇论文,对采集的论文数据分别从期刊、作者和文献的共被引角度来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维度下我国安全科学的知识基础与结构。结果表明,为我国学者提供知识基础的主要期刊有Reliab Eng Syst Safe(《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Accident Anal Prev(《事故分析与预防》)、Safety Sci(《安全科学》)、J Loss Prevent Proc(《工业过程与损失预防》)等,形成了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环境风险研究、安全科学与人因工程、过程安全研究、交通安全研究领域6个主要的期刊类群。在作者分析结果中,以色列电力公司的Levitin G、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Khakzad N、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Khan FI等是我国学者引用的主要学者。这些高被引学者形成了4个主要的知识基础群落。在文献层面上,Levitin G(2005)、Reason J(1990)、Leveson N(2004)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被我国学者广泛引用,引用主题主要分布在多米诺效应、任务终止策略及退化分析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科学 研究态势 知识基础 共被引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人性学内涵及基础原理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超 贾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为发展并完善安全人性学,从学科建设角度对安全人性学及基础原理进行了探究。首先,基于安全科学与人性学理论提出了安全人性学的定义与特性,规范了安全人性学学科属性,确定了安全人性学研究层次及研究内容的两大模块,并构建了安全人性... 为发展并完善安全人性学,从学科建设角度对安全人性学及基础原理进行了探究。首先,基于安全科学与人性学理论提出了安全人性学的定义与特性,规范了安全人性学学科属性,确定了安全人性学研究层次及研究内容的两大模块,并构建了安全人性学研究的多维结构体系。然后,分别从历史视角、基本规律原理、应用科学及文化区域4个层面确立了安全人性学多层次框架及学科分支,并构建了基于六维结构的安全人性学学科体系。最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人性与利益对立统一、安全人性淡忘原理等7条安全人性基础原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人性学基础原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人性学 内涵 学科体系框架 基础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域承灾能力评估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国华 梁韬 张华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在分析城域事故灾难理论和承灾能力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域防灾、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比较全面的城域突发事故灾难承灾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数学建模理论,研究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方... 在分析城域事故灾难理论和承灾能力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域防灾、抗灾、救灾及灾后恢复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比较全面的城域突发事故灾难承灾能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数学建模理论,研究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方式及重要程度,选取并改进指标权重分析方法,建立了承灾能力评估方法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某城市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并获取相关参数,通过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计算出区域的综合承灾能力指数,同时以指标效果系数的形式反映承灾能力的薄弱环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和全面地评价突发事故灾难中的城域综合承灾能力,为城域承灾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 突发事故灾难 承灾能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青松 杨一楠 郑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将贝叶斯理论引入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分析中,建立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模型并给出建模的基本步骤,推理得出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场景,提出基于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原则,根据后验概率性质制定最有效的控制... 将贝叶斯理论引入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分析中,建立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模型并给出建模的基本步骤,推理得出油库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场景,提出基于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原则,根据后验概率性质制定最有效的控制方案。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对所有多米诺事故场景后验概率的计算,得出具有最大后验概率(3.72×10-5)的事故链,进而将此条事故链中贡献率最大(6.17×10-3)的节点确定为该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最佳控制点,并结合该事故链的能量传递顺序提出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油库池火灾 多米诺效应 贝叶斯 先验概率 后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点相关性的网络安全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朝海 陶然 +1 位作者 蔡学军 毕马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当前网络安全性分析不但要考虑单个弱点的利用攻击,而且还需要考虑多个弱点的组合利用攻击。其常用分析方法是攻击图方法,但是攻击图方法通常存在指数级状态爆炸问题。为此,引入了弱点相关矩阵和弱点相关图的概念,给出了弱点相关图生成... 当前网络安全性分析不但要考虑单个弱点的利用攻击,而且还需要考虑多个弱点的组合利用攻击。其常用分析方法是攻击图方法,但是攻击图方法通常存在指数级状态爆炸问题。为此,引入了弱点相关矩阵和弱点相关图的概念,给出了弱点相关图生成算法并举例说明其在网络系统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弱点相关图具有网络系统弱点数的多项式状态,可以用于分析复杂网络系统,便于系统管理员使用,有助于改善网络系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网络安全 弱点相关性 攻击图 弱点相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唐月明 王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9-172,共4页
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子系统和模式识别子系统等3种功能器件组成。为此,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结构组成,介绍了其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果蔬成熟度评价及饮料与... 随着嗅觉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子系统和模式识别子系统等3种功能器件组成。为此,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结构组成,介绍了其在食品新鲜度检测、果蔬成熟度评价及饮料与酒类识别等轻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指出了这些新技术实现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电子鼻 食品检测 果蔬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段先前 褚学伟 李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准确、有效地预测评价岩溶塌陷的危险性,运用集对分析原理建立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模型。选择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层厚度、土层岩性、地下水位距基岩面距离、地下水位变幅、地下水径流强度、地表水入渗、人工... 为准确、有效地预测评价岩溶塌陷的危险性,运用集对分析原理建立岩溶塌陷危险性预测模型。选择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层厚度、土层岩性、地下水位距基岩面距离、地下水位变幅、地下水径流强度、地表水入渗、人工抽水强度和其他人类工程活动12个指标为岩溶塌陷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塌陷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值,构建其分级标准。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将影响因素实测值分别与5个危险性等级评价标准组成集对,计算其联系度,最后根据联系数的排序结果,判定岩溶塌陷危险性等级。利用该方法对贵州定扒地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岩溶塌陷 集对分析 联系度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0
17
作者 范维澄 刘乃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简要回顾火灾科学的发展历程,重点综述近10年来中国火灾科学领域在火灾动力学机理与规律、火灾防治技术原理和火灾安全工程方法学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研究进展,展望火灾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火灾科学的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火灾科学 中国 火灾动力学 火灾防治技术 火灾安全工程方法学 发展趋势 重点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产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长根 李杰 陈伟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9-1633,共5页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研究的整体产出和分布情况,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的23种安全科学综合期刊2008—2017年的20 432篇论文从年度产出、期刊产出、地理产出分布等维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科学论文在2008—201...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研究的整体产出和分布情况,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来自Web of Science的23种安全科学综合期刊2008—2017年的20 432篇论文从年度产出、期刊产出、地理产出分布等维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科学论文在2008—2017年呈线性增长趋势,AAP、SS、RESS、RA、JLPPI是安全科学论文的主要载体。在空间分布上,美国、中国、英格兰、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是安全论文的主要产出国家/地区,且美国和中国在时间趋势上的表现要优于其他国家/地区。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论文产出表现突出。但在时间趋势上,机构的产出表现出了显著的波动。我国机构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位于高产行列,但研究产出的出处并非我国传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在机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国需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安全科学研究主流,提升国际安全科学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科学 论文产出 文献计量 安全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热稳定性及杂质对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犇 刘毛毛 +2 位作者 赵琳 徐伟 赵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为研究环氧乙烷热稳定性及杂质对其影响,利用C600微量量热仪对环氧乙烷进行热分解试验研究,获得了环氧乙烷分解活化能和绝热条件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等动力学参数。研究了氢氧化钾固体、45%氢氧化钾溶液、三氧化二铁和... 为研究环氧乙烷热稳定性及杂质对其影响,利用C600微量量热仪对环氧乙烷进行热分解试验研究,获得了环氧乙烷分解活化能和绝热条件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等动力学参数。研究了氢氧化钾固体、45%氢氧化钾溶液、三氧化二铁和六水三氯化铁对环氧乙烷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升速率的增加,环氧乙烷热分解起始放热温度逐渐增大;分解活化能E在55~90 k J/mol;环氧乙烷在常温下不易发生热失控;但氢氧化钾固体、45%氢氧化钾溶液、三氧化二铁和六水三氯化铁均对环氧乙烷的热分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其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钾固体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氧乙烷 热危险性 活化能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璐 谢传欣 +2 位作者 黄飞 张金梅 李志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14,共4页
为预防和减少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DCP的热分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DCP的热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DCP在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 为预防和减少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DCP的热分解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得到DCP的热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DCP在绝热条件下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所需时间(TMRad)、25 kg标准包装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反应控制温度以及报警温度。结果表明,ARC试验中热惰性因子φ对于试验数据的影响不能忽略,在处理试验数据时必须考虑φ的影响。DCP在起始放热温度92.78℃时的TMRad为2.26 h,在绝热条件下很可能发生失控反应;室温30.0℃时对应的TMRad大于100h,在绝热条件几乎下不可能发生失控反应。DCP在25 kg标准包装下的SADT为45℃,控制温度为35℃,报警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过氧化二异丙苯 绝热加速量热仪 TMRad SADT 控制温度 报警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