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S ON ANGIOGENESIS IN INFARCTED RABBIT MYOCARDIUM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洪生 连锋 郑家豪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s on angiogenesis in infarcted myocardial regions. Methods.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induced in 24 New Zealand rabbits...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s on angiogenesis in infarcted myocardial regions. Methods.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induced in 24 New Zealand rabbits by ligating the root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Group Ⅰ(n=8)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Ⅱ(n=8) as a blank microcapsule group, group Ⅲ(n=8, each microcapsule contains 1μg bFGF) as micrpcapsule group.In group Ⅱ and Ⅲ, 5 blank microcapsules or bFGF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s were implanted into myocardium underneath the epicardium betwee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left circumflex artery.Infarct size was evaluated by infarcted weight/left ventricle weight ratio and angiogenesis was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s 5 weeks later. [WT5”BX] Results.As compared with group Ⅰ and Ⅱ, rabbits treated with bFGF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s showed higher microvessel counts (group Ⅰ3775±450, group Ⅱ3837±498,vs.group Ⅲ 13550±481,P<0001) and less infarcted weight /left ventricle weight (group Ⅰ168%±04%,group Ⅱ167%±05%,vs.group Ⅲ 70%±02%,P<0001). Conclusions.Subepicardial administration of bFGF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 in the infarcted rabbit model results in effective angiogenesis and reduction in infarct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ANGIOGENESIS slow-release microcaps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 TRANSFECTION TO ENHANCE THE REPAIR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THE FEMORAL HEAD 被引量:2
2
作者 CaoYang Shu-huaYang +3 位作者 Jing-yuanDu JinLi Wei-huaXu Yu-fangXio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the therapy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Metho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rbFGF was mixed with collagen and was implanted in the necrotic femoral head. Expression ... 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the therapy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Metho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rbFGF was mixed with collagen and was implanted in the necrotic femoral head.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was examined by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pair of the femoral head was observed by histological and histomorphometric analysis. Result Expression of bFGF was detected in the femoral head transfected with bFGF gene, indicating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ngiogenesis 2 weeks after gene transfection and increased new bone formation 8 weeks after gene transfection on histom-orphometric analysis (P< 0.01). Conclusion Transfection of bFGF gene enhances bone tissue angiogenesis. Repair in osteonecrosis would be accelerated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ene transfection avascular necrosis femoral he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颐 叶明 +1 位作者 高觉民 李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均进行钻孔引流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脑损伤、手术前后、不同复发情况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分析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与轻度脑损伤组进行比较,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且重度脑损伤组高于中度脑损伤组;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7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与复发组进行比较,未复发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55、-0.674、-0.711、-0.689、-0.705,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降低,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转归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慢性 经钻孔引流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RG1及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
4
作者 罗忠 周鹤 +1 位作者 黄怡 董万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2022-09本院眼科收治的110例110眼NVG患者为NVG组(Ⅱ级23例、Ⅲ级44例、Ⅳ级4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2022-09本院眼科收治的110例110眼NVG患者为NVG组(Ⅱ级23例、Ⅲ级44例、Ⅳ级4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为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LRG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LRG1、FGF-21水平与Teich分级、VEGF、PEDF、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VG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随着Teich分级的增加,NVG患者血清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均P<0.05)。NVG患者血清中LRG1、FGF-21水平与VEGF、PEDF、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NVG患者血清LRG1、FGF-21水平显著升高,与VEGF、PEDF及TNF-α水平正相关,二者可能与NVG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Teich分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庆大霉素及缺血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校堃 黄巨恩 +1 位作者 梁钢 梁祖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庆大霉素 (GM)和缺血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 :GM肾毒性拮抗作用研究及缺血性肾损伤拮抗作用研究。结果 两部分研究中对照组或模型组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变性... 目的 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庆大霉素 (GM)和缺血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两部分 :GM肾毒性拮抗作用研究及缺血性肾损伤拮抗作用研究。结果 两部分研究中对照组或模型组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变性和坏死 ;实验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较轻或形态基本正常 ,而且b FGF可明显降低血清 BUN、Scr、MDA含量和组织 MDA、NO含量 ,增强 Ca2 + -Mg2 + -ATP酶活性。结论 b FGF对庆大霉素和缺血性肾小管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庆大霉素 肾毒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聚乳酸纳米微球对兔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纲 谭颖徽 +2 位作者 卢来春 何飞 裘松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成骨细胞一起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成骨细胞中表达,并与单纯bFGF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bFGF-PLA-N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bFGF的效应。结论:制备的bFGF-PLA-Ns比单纯的bFGF有更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微球 缓释 增殖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VEGF和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单俊杰 袁志兰 曹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097-2098,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结果:对照组12例血清样本bFGF含量为(34.95±9.62)ng/L,VEGF含量为(150±20)μg/L;单纯型DR组中10例bFGF含量为(52.6±7.54)ng/L,VEGF含量为(330±50)μg/L;增生型DR组7例bFGF含量为(64.929±11.917)ng/L,VEGF含量为(580±50)μg/L。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bFGF,VEGF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而增高(P<0.05);血清中VEGF与bFGF之间呈正相关(r=0.419,P<0.01)。结论:VEGF,bF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应用对难愈性创面bFGF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毕擎 夏冰 +5 位作者 朱丹杰 许励 邱斌松 徐文娟 章水均 洪剑飞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0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与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对难愈性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 th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藻酸盐敷料(alginate dressing)与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mou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mEGF)对难愈性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 th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方法,选择经常规换药抗炎治疗1个月创面仍未愈合的18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6.4岁;男12例,女6例;足部11例,小腿3例,手4例。随机分成3组: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治疗组(A组)、mEGF治疗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每组6例。治疗7、14、21、28d后评价其创面愈合指数,7d和14d时行活组织检查常规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定bFGF表达阳性细胞数目。结果:A、B组创面愈合均明显,A组较B组突出(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A组创面修复细胞增殖明显,表皮增厚,上皮化活跃;B组虽也有类似改变,但不如A组显著。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显示:3组bFGF表达均有上调,但以A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与mEGF联合应用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协同两者优势,较单用mEGF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伤愈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LASIK后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莹 钟刘学颖 +4 位作者 王铮 钟兴武 黄国富 赵少贞 金玉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临床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一定... 目的临床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一定时间段内抽取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术后常规给予1g·L-1氟米龙滴眼液+3g·L-1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次,试验组加rbF-GF(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加玻璃酸钠(爱丽)滴眼液每天4次,各治疗3个月。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顺应性进行平行对照并评价整体疗效。主观指标包括视疲劳、模糊感、异物感、干涩感、刺痛感。客观指标包括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Ⅰ)、角膜荧光染色、新生血管、基质混浊(haze)、角膜内皮计数、角膜知觉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入选病例中性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用药效果:除眼干涩感P>0.05外,其余各主观症状好转,2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早期角膜染色2组均增加,用药治疗后减少,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用药后Schirmer’s TestⅠ较用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hirmer’s TestⅠ及2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内皮计数用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知觉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术后未见新生血管增加或加重病例,均未见haze。2组顺应性好,均未出现副作用。2组间用药效果的比较:术后2周刺痛感对照组较试验组轻,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法),其余各项主观症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用药2周后对术后5项症状的评分总和缓解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裸眼视力试验组分别为0.99±0.28、1.06±0.25、1.11±0.21和1.14±0·21,对照组分别为1.05±0·28、1.16±0.20、1.22±0.19和1·14±0.17,各时间点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起Schirmer’s Test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客观体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安全、顺应性好,可缓解LASIK术后眼表不适症状,并对LASIK后角膜上皮及神经修复、泪液分泌、角膜内皮保护有一定作用,且rbFGF治疗3个月后未见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或加重、haze以及其他毒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 角膜上皮 角膜内皮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胶原海绵的制备及其组织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海燕 叶春婷 +2 位作者 李斯明 彭燕豪 叶惠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 目的 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Ⅰ型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 ,研制一种新型的创伤敷料 ,并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检测 ,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 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 ,加入bFGF后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 ,进行组织相容性试验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 制备的bFGF胶原海绵的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所研制的bFGF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细胞生长因子 I型胶原 组织相容性 促进创伤愈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与bFGF、Hp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明 赵尔杨 +2 位作者 王姗 施磊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MC中bFGF、Hpa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结果:bFGF、Hpa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bFGF、Hpa和肿瘤MVD与MC的大小、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C中bFGF、Hpa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MC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实验观察bFGF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浩 褚仁远 +1 位作者 周行涛 戴锦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在体内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 (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RPE)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氩绿激光照射 ,造成兔 RPE损伤模型 ,照射后应用 b FGF 3 0... 目的 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在体内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 (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RPE)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氩绿激光照射 ,造成兔 RPE损伤模型 ,照射后应用 b FGF 3 0 0 0 U /5 0μL玻璃体腔内注射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测定照射后 1~ 4d透见荧光面积和荧光素渗漏面积 ,并与对照眼进行比较。结果 照射后第 1天和第 2天 ,2组眼的透见荧光面积和荧光素渗漏面积无显著差异 ( P=0 .5 34,0 .2 83) ,第 3天和第 4天 ,2组眼的透见荧光面积和荧光素渗漏面积有显著差异 ( P=0 .0 180 ,0 .0 0 0 7)。结论 体内外源性 b FGF能促进 RPE的再生和修复 ,b FGF不具有种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基因转染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彬 武晓英 +1 位作者 林桂先 毛建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HUVECs内,通过RT-PCR和ELISA法检测基因...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基因导入HUVECs内,通过RT-PCR和ELISA法检测基因的表达;bFGF基因转染后的HUVECs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迁移能力的变化;W 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的细胞Raf-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ERK2)和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1-bFGF,该载体转染HUVECs后,bFGF 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转染bFGF基因可使HUVECs的体外迁移能力增强,上调ERK2和FAK蛋白的表达,但对Raf-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bFGF基因转染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RK2和FAK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FA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欣玲 于韬 +2 位作者 张国刚 阎启昌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336-33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建立细胞划...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引起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建立细胞划痕损伤模型,经0,5,10,15μg/LbFGF作用8~16h后,电脑图像法测定细胞迁移距离,RT-PCR法检测0,1,4,8,16hFAK 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整合素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阳性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5μg/L组细胞迁移距离和FAK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10μg/L组细胞整合素β1表达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15μg/L细胞迁移距离和FAKm RNA显著降低(P<0.05)。结论:bFGF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距离和FAK mR-NA表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细胞 晶状体 黏着斑激酶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H和bFGF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智慧 胡伟平 +2 位作者 郭阳 曹潇方 袁梦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音猬因子(SHH)、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DP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以优化人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从因正畸或阻生拔除的第一前磨牙或第三磨牙中提取牙髓,采用酶消化... 目的:研究体外使用音猬因子(SHH)、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人牙髓干细胞(DP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以优化人牙髓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从因正畸或阻生拔除的第一前磨牙或第三磨牙中提取牙髓,采用酶消化及过滤法得到单细胞悬液,有限稀释法培养分离的原代人牙髓干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TRO-1的表达。将人牙髓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诱导液,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两种因子单独或联合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微管相关蛋白(MAP-2)、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克隆来源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STRO-1表达阳性。100μg/L音猬因子SHH与2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独作用促增殖作用最强(P<0.05),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独作用各组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出神经元样细胞。音猬因子SHH作用各组检测到阳性细胞。而100μg/L音猬因子SHH与2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联合增殖和分化作用均优于其它组。透射电镜观察到神经元样细胞表现。结论:100μg/L音猬因子和20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可以在体外有效诱导人牙髓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干细胞 音猬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红 王胜 +4 位作者 沈明霞 谢海彬 缪天玲 冯玉平 邓海娟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气管穿刺快速推注博来霉素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型大鼠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气管穿刺快速推注博来霉素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SPF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激素组,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造模后第2日起,各组给予不同干预,分别于灌胃后第7、14、28天,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比较b FGF在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肺组织b FGF的表达在7、14、28天较同期空白组增强(P<0.05);黄芪甲苷组、激素组表达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肺组织b FGF的表达较激素组减弱(P<0.05);低剂量组表达与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抑制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b FGF的表达,其干预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特发性肺纤维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in vivo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汶洋 蒋校文 +3 位作者 祝颂松 宋冬惠 王雪梅 胡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bFGF),而对照组的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bFGF),而对照组的牵张间隙内则注入生理盐水。并于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将取下的下颌骨标本分别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三维CT重建结果证实: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DXA)分析也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FGF-in 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DO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bFGF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慧 费晓云 顾晓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共143例...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共143例。根据PA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COPD未并发PAH)61例和观察组(COPD并发PAH)8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名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B。根据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期(69例)、缓解期(49例)、稳定期(25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升高程度将观察组分为轻度PAH组(32例)、中度PAH组(27例)、重度PAH组(23例)。结果对照组A、观察组血清bFGF、VEGF水平与PA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度PAH组、重度PAH组血清VEGF、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PAH组,重度PAH组明显低于中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未并发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346、0.438,P=0.011、0.006)。COPD并发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r=-0.421、-0.339,P=0.008、0.012)。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VEGF、bFGF水平存在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PASP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知觉恢复和角膜神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远沛 刘苏冰 +4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红燕 薛艳玲 曹吉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的作用。方法将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treatment group,T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临床对比观察,TG组20例(40眼),CG组18例(36眼)。TG组应用r-bFGF滴眼液和眼用凝胶(贝复舒),CG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爱丽),均为每天4次,连续给药3个月。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比两组角膜中央知觉和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均≥5.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知觉TG组为13.67±5.71、21.67±5.77、31.17±7.51、51.33±4.54,CG组为13.50±4.76、19.83±4.64、25.83±11.94、45.83±7.78,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0.094),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优于CG组(P=0.005、0.018),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知觉均未达到术前水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角膜神经纤维密度TG组为(331.07±410.81)μm·mm-2、(531.53±516.87)μm·mm-2、(1924.73±1160.27)μm·mm-2、(4284.07±2372.23)μm·mm-2,CG组为(319.53±509.17)μm·mm-2、(486.20±611.48)μm·mm-2、(952.87±717.92)μm·mm-2、(2062.87±2417.16)μm·mm-2,术后1周、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0.072),术后3个月、6个月时TG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高于CG组(P=0.033、0.000),术后6个月时两组角膜神经纤维密度仍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bFGF对LASIK术后角膜神经修复和角膜知觉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膜中央知觉 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多糖硫酸酯对bFGF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 彭臻菲 +2 位作者 方哲翔 张其清 许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硫酸酯WPS、WPS-1、WPS-2和WPS-3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VSMC进行鉴定;采用bFGF诱导VSMC增殖;以MTT...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硫酸酯WPS、WPS-1、WPS-2和WPS-3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VSMC进行鉴定;采用bFGF诱导VSMC增殖;以MTT法检测海带多糖硫酸酯对bFGF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体系测定海带多糖硫酸酯对O2-.的清除力。结果:在0.1~1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WPS、WPS-1和WPS-3对bFGF诱导的VS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WPS的增殖抑制性表现显著。WPS-2则对VSMC增殖基本无影响。在O2-.清除力上,WPS-2对O2-.清除率仅为34%,而其他组分自由基清除率均超过70%。结论:WPS、WPS-1和WPS-3对bFGF诱导的VSMC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可能与它们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硫酸酯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