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GMGS2-16站位25 ka以来水合物稳定带和流体超压变化
1
作者 马瑞琦 曹运诚 +3 位作者 何雯 郑子涵 朱志伟 陈多福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海平面下降和海底温度上升可以引起海底水合物分解,进而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处沉积物孔隙形成超压,一旦超压积聚突破地层有效应力,就会在海底产生甲烷渗漏。本文通过建立与此相关的稳定带底界变化的数值模型,以分析南海北部东沙... 海平面下降和海底温度上升可以引起海底水合物分解,进而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处沉积物孔隙形成超压,一旦超压积聚突破地层有效应力,就会在海底产生甲烷渗漏。本文通过建立与此相关的稳定带底界变化的数值模型,以分析南海北部东沙海域GMGS2-16水合物钻探站位25 ka BP以来稳定带底界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海底温度的波动是稳定带底界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主导了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周期性变化。底水温度升高导致稳定带底界上移,水合物分解,造成大量甲烷气体的释放,然而这种响应呈现一定的滞后,大约滞后1~3 ka。此外,水合物钻探获取的相应层位沉积物中出现了Mo元素富集的现象,表明稳定带底界上升及水合物分解形成的气体超压可以形成海底冷泉活动。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能是冷泉渗漏活动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渗漏 水合物分解 流体超压 稳定带底界 天然气水合物 东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