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桩群桩边载负摩阻力与隔离桩效用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挺 姜羿宏 +3 位作者 戴国亮 周泽庭 邬一鹏 刘超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阻力特性和边载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结果表明,相较单直桩,单斜桩最大弯矩和平均负摩阻力分别增大6.7%和8.2%;布置隔离桩后,单桩平均负摩阻力减小接近5%,直桩群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减小10.4%~23.5%;与直桩群桩相比,斜直群桩的前排角桩、边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增大6.98%和9.59%,后排基桩承载差异相对较小;叉桩、半叉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为0.98~1.12和0.94~1.08.边载作用下叉桩结构顶部沉降小、负摩阻力作用明显,建议采用必要的消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群桩效应系数 模型试验 群桩 斜桩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2
作者 鲁亮 尹铭昊 +2 位作者 夏婉秋 汪磊 张世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 基底悬摆隔震(base-suspended pendulum isolation,BSPI)结构是一种新型悬挂隔震结构体系.首先介绍BSPI结构的悬挂隔震层构造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建立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BSPI结构和常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SPI结构因设置了悬挂隔震层,整体抗侧刚度降低,罕遇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显著减小,仅为常规框架的1/5~1/2;通过在悬挂隔震层设置黏滞阻尼器,有效地控制了结构整体位移,相比于BSPI无控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有控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位移降低了约50%;罕遇地震作用下,BSPI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1/100,满足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悬摆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橡胶隔震支座剪切性能试验及其力学模型研究
3
作者 杜永峰 李元 +1 位作者 王光环 王璐娜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2,共10页
以直径为400 mm的天然橡胶隔震支座(linear natural rubber bearing, LNR)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ead rubber bearing, LRB)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4、-20、-25、-30、-35℃)和不同应变(50%、100%、150%、200%、250%)下,对冷冻24 h的隔震... 以直径为400 mm的天然橡胶隔震支座(linear natural rubber bearing, LNR)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ead rubber bearing, LRB)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4、-20、-25、-30、-35℃)和不同应变(50%、100%、150%、200%、250%)下,对冷冻24 h的隔震支座开展了压剪试验。为排除加载频率的影响,加载过程采用等速率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随着剪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同一温度下,当剪应变达到一定程度后,隔震支座水平刚度开始呈现非线性增长的趋势,出现了刚度强化效应。不同温度下出现刚度强化效应初始应变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小,在温度较低时甚至低于100%剪应变;此外,随着温度降低和应变增加,隔震支座的剪切模量与滞回曲线面积也在不断增大。基于以上现象,现有的橡胶隔震支座模型并不能很好地描述这种低温下的力学行为,为此,在参照高阻尼橡胶支座剪切性能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低温下刚度强化效应的隔震支座剪切性能的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低温环境 剪切性能试验 刚度强化效应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新型阻尼隔振结构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祥秋 冯天俊 张火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可能对邻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危害,研发新型隔振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基于一种新型黏滞阻尼材料构筑阻尼填充墙及其与PVC管、钢板、聚苯乙烯泡沫板等组合而成的4种新型隔振结构,通过室内隔振减振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空沟隔振与4种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3.5%,对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可达12.7%;而空沟隔振对铅垂向与水平向振动加速度级的减振率则分别为10.2%和2.8%。阻尼填充墙及其组合隔振结构对频率为20~30 Hz的水平向振动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空沟隔振对该频域范围内水平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不明显。空沟隔振与新型阻尼隔振结构对振动频率低于50 Hz的铅垂向振动均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对振动频率超过50 Hz的铅垂向振动的减振效果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隔振结构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 模型试验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下参数的SCNGO-SVM卡钻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夏鹏 +2 位作者 李军 王彪 詹家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36,共9页
针对卡钻风险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正余弦和折射反向学习的北方苍鹰优化算法(SCNGO)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卡钻预警模型。针对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GO)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初始解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和非均匀性的特性,引入折射反向学习... 针对卡钻风险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正余弦和折射反向学习的北方苍鹰优化算法(SCNGO)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卡钻预警模型。针对北方苍鹰优化算法(NGO)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初始解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和非均匀性的特性,引入折射反向学习策略初始化北方苍鹰算法个体、正余弦策略替换原始苍鹰算法的勘察阶段的位置更新公式和正余弦策略的步长搜索因子进行改进,将SCNGO用于SVM寻参,并将模型SCNGO-SVM应用于卡钻预警。研究结果表明:SCNGO在收敛速度、寻优精度等方面明显优于NGO、WOA(鲸鱼优化算法)及SSA(麻雀优化算法);该卡钻预警模型对于卡钻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7.33%,相较于WOA-SVM、NGO-SVM、SSA-SVM卡钻预警模型,在预测准确率和运算速度上均有较大的提升。该模型为卡钻的预测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钻预警模型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性能测试 折射反向学习策略 正余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软件需求模型的MC/DC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6
作者 丁鼎 胡军 +2 位作者 王康星 董泽华 王立松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83-1792,共10页
充分的测试是确保现代航空软件正常运行的必要环节,而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航空软件领域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为自然语言描述下的航空软件需求构建变量关系模型,解析其模型语义创建需求语义树,... 充分的测试是确保现代航空软件正常运行的必要环节,而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航空软件领域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为自然语言描述下的航空软件需求构建变量关系模型,解析其模型语义创建需求语义树,根据安全关键等级选取测试路径、生成不同的覆盖集.为缓解条件互相关联而可能导致修改的条件/判定覆盖失效的问题,本文定义了适用于该需求模型的耦合条件判断及约束准则,提出3种修改的条件/判定覆盖形式并给出相应的覆盖集生成方法;基于覆盖集所确定的等价类和边界,设计了合理有效的测试用例选取策略,自动生成测试用例集.最后,对一个航空软件需求实例进行形式化建模和测试用例生成,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用例生成 修改的条件/判定覆盖 基于需求的测试 形式化需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Ⅲ型扣件系统组装横向刚度测试与仿真
7
作者 谢朝川 韦凯 +2 位作者 王显 刘延滨 谭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4,共8页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 为探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更好地控制实际的钢轨横向变形。以DZⅢ型扣件系统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结构以及板上与板下均考虑的组合结构的横向力-位移曲线,对比分析板上结构与组合结构横向刚度的差异性以及弹性垫板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板下垫板及其设计特征对扣件系统的横向刚度有显著影响。以轨底产生滑移的装配B型弹性垫板的扣件系统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仿真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与板下垫板的表面结构形式对扣件系统横向刚度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增大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提高常见横向荷载范围内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板下垫板的摩擦系数从0.2增大至0.8,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从3.26 kN增大至6.40 kN,扣件系统能够抵抗的横向荷载达到了原先的两倍;(2)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可以有效控制常见的横向荷载范围内钢轨横向位移,提高扣件系统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以钢轨横向位移达到1.5 mm时扣件系统所能抵抗的横向荷载为例,采用沟槽型的板下垫板相比于凸台阵列结构的板下垫板其扣件系统抵抗的横向荷载分别提高了47.3%与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扣件系统 横向刚度 弹性垫板 板下垫板 室内试验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对软土地震动场地效应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刘翔宇 兰景岩 +1 位作者 咸甘玲 任鸿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7-905,共9页
为探讨既有结构体系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一组以软土地基桩基础为工程背景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于近桩处和远桩处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列阵并获取试验记录,用以研究分析桩土结构体系和自由场的地震动场地放大响应,结合传统谱比... 为探讨既有结构体系对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设计一组以软土地基桩基础为工程背景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于近桩处和远桩处布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列阵并获取试验记录,用以研究分析桩土结构体系和自由场的地震动场地放大响应,结合传统谱比法对比分析了近桩处与远桩处所在局部场地的基础频率、卓越频率及场地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由于软弱介质对地震波的滤波作用,地震波由基底向地表传播的过程中,波形越来越稀疏,且各层位峰值加速度时刻均出了先减后增的趋势,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②由于桩土结构的存在,近桩处各层位峰值加速度略大于远桩处,而放大倍数小于远桩处;③桩土结构对局部场地的放大作用影响显著,同一土层位置,远桩局部场地的放大作用明显高于于近桩局部场地,但二者均在第二振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放大作用;④随着场地土体层位变浅,各阵型下的场地放大反应并非是一直增加的,在某些振型下,近基底层位的场地放大反应要高于中间层位,小于近地表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场地效应 场地基础频率 动态离心模型试验 传统谱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岩体破坏规律研究
9
作者 王钟钰 蒋永超 +2 位作者 贾若彤 姜骜鹏 陈忠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26,共8页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 针对鞍钢眼前山铁矿东帮区域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边坡岩体破坏及塌陷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基底摩擦模型试验分析其边坡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探究不同开采阶段塌陷角变化情况,并从裂隙角度总结塌陷区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矿体开采深度不断延深,受开采扰动塌陷角不断减小;塌陷区域的形成分为四个时期:裂隙富集时期、时效变形时期、滑移面贯穿时期和塌陷形成时期;眼前山铁矿东帮边坡的破坏机制为滑移-拉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山铁矿 露天转地下 岩体破坏 塌陷 裂隙发展 边坡失稳 基底摩擦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改性糯米基重构土层水分迁移规律
10
作者 黄诗博 张晓超 +2 位作者 姚忠劭 李明俐 李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52-7761,共10页
为探究降雨作用下改性糯米基重构土层持水机理及入渗规律,首先开展了土柱入渗试验,通过改变改性糯米基材料的掺入量,分析其对重构土体垂直方向宏观渗透规律的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与电镜扫描技术,探究不同材料掺量下重构土微观孔隙结构... 为探究降雨作用下改性糯米基重构土层持水机理及入渗规律,首先开展了土柱入渗试验,通过改变改性糯米基材料的掺入量,分析其对重构土体垂直方向宏观渗透规律的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与电镜扫描技术,探究不同材料掺量下重构土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持水特性,在此基础上选取持水性能最优重构土(12.5%掺量)开展降雨边坡模型试验,探明重构土层水分运移规律及降雨后水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糯米基材料掺量增加,有效孔(中孔)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小孔数量逐渐增加,大孔数量逐渐减少,且在掺量为12.5%时,土体持水能力最佳。改性糯米基材料通过包裹、吸附与土颗粒、砾石结合形成团聚体,从而改变土体孔隙结构,增强土体持水性,提高土体水分有效性。在25 mm/h雨强条件下,边坡坡度增大导致各截面入渗深度减小,入渗部位由坡顶向坡脚迁移,整个降雨期间边坡入渗深度随坡度增大而降低,降雨结束后坡内水分重新分布,35°、55°与75°边坡平均入渗深度分别为10、8、5 cm。该研究对完善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指导生态修复边坡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糯米基 地质创面 微观结构 持水机理 水分迁移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岩石力学试验及精确矿物晶体建模的砂岩力学性质及波速分析
11
作者 倪祖甲 乔江美 +1 位作者 张俊楷 唐旭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5-1880,共16页
砂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岩,工程应用广泛,从微观尺度出发研究砂岩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从矿物晶体尺度出发,提出了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来预测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及纵波波速的方法。首先,搭建由光学显微镜、全自动矿物分析仪... 砂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岩,工程应用广泛,从微观尺度出发研究砂岩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从矿物晶体尺度出发,提出了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来预测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及纵波波速的方法。首先,搭建由光学显微镜、全自动矿物分析仪及纳米压痕仪组成的微观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来获取砂岩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主要成岩矿物和胶结矿物的力学参数。然后,基于微观试验结果,建立砂岩的精确矿物晶体模型,通过单轴压缩模拟可以直观地显示矿物中的应力演变过程以及从微裂纹在胶结矿物高岭石和白云母中产生到扩展再到模型整体剪切破坏的全过程;通过波速模拟可以直观地显示纵波在砂岩中的传播特征主要受到微孔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及纵波波速与室内单轴压缩试验及超声波试验的结果相近似,验证了从矿物晶体尺度出发,利用微观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建立精确矿物晶体模型来预测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及纵波波速的可行性。该方法为砂岩研究提供了从矿物晶体尺度到宏观力学特性的跨尺度分析新视角,为砂岩工程应用及解释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微观岩石力学试验 精确矿物晶体模型 单轴抗压强度 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系统测试性设计与故障诊断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宁云 李洋 +2 位作者 姜斌 黄守金 马坤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9-2373,共15页
测试性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前沿技术,决定了系统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直接影响系统的维护(测试)成本。系统测试性设计包含结构化设计、模型化设计、数据驱动设计等多种设计策略。其中,数据驱动设计于近... 测试性设计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前沿技术,决定了系统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直接影响系统的维护(测试)成本。系统测试性设计包含结构化设计、模型化设计、数据驱动设计等多种设计策略。其中,数据驱动设计于近年逐渐兴起并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该类方法通过对系统测试与故障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依据测试结果进行故障推理,形成故障诊断方案。首先,简要回顾了系统测试性设计的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测试性设计的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结构化、模型化、数据驱动3类测试方案;然后,介绍了测试性诊断策略构建,根据测试方案中的建模方法确定诊断策略的构建技术,并总结归纳了每类技术的研究特点和适用性;最后,探讨了当前复杂系统测试性设计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和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设计 模型化设计 数据驱动 测试性诊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底桩竖向承载特性及群桩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友生 吴阿龙 +3 位作者 陈茁 庄子颖 肇慧玲 董晨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 为探明扩底群桩竖向承载特性,采用扩底桩筏结构,开展单桩(扩径比分别为1.5、2.0、2.5、3.0)和桩筏(扩径比为2)基础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其荷载传递规律,并建立桩间距为3.75、4.00、4.50、5.00倍桩直径时扩底桩筏基础有限元模型,研究桩间距对群桩效应影响。结果表明:扩底单桩和扩底桩筏结构荷载沉降曲线均为缓变型;扩底桩极限承载力随扩径比增大而逐渐增大,扩径比2.5~3.0时极限承载力增幅变缓,建议扩底桩扩径比取2.5~3.0;由于桩土共同沉降,桩间土压缩,桩土作用更充分,扩底桩筏基础中心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比扩底单桩增大了17.71%;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增大而逐渐增大,桩间距为4.5~5.0倍桩直径时群桩效应系数增幅较小,群桩效应较弱,建议扩底桩筏基础桩间距取值不小于4.5倍桩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底桩筏结构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群桩效应 扩径比 桩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地基上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14
作者 于旭 单志承 +1 位作者 庄海洋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和输入地震动强度显著影响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弯矩反应,强震下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越大,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中间桩体上部弯矩反应幅值增大越显著,而中间桩体下部弯矩幅值较小。当输入加速度峰值和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R大于一定限值时,群桩基础震陷显著增加,群桩基础承台转动反应强烈,同时群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在主震后出现明显的单边累积水平位移,说明强震作用下地基刚度变化过程中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更易出现地震破坏,而群桩基础震陷与基础承台强烈转动反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弯矩骤增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地基 群桩基础 基础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踪隔离措施与核酸检测力度对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分析与评估
15
作者 王凯 李慧霞 +1 位作者 李云 赵洪涌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31,共15页
2021年7月,南京市爆发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依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建立符合疫情发展的时间依赖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将实时数据应用于模型参数估计和有效再生数计算,分析和评... 2021年7月,南京市爆发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依据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实际数据,建立符合疫情发展的时间依赖COVID-19传播动力学模型,将实时数据应用于模型参数估计和有效再生数计算,分析和评估了此次疫情采取的隔离防控措施和核酸检测强度。结论表明:隔离力度和核酸检测强度对疫情防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工作的研究,对未来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有效再生数 参数估计 隔离措施和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周云 周和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3个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单向循环位移、方形和偏置方形位移下恢复力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模拟圆形和偏置圆形位移时,MSS模型双向恢复力形状与有限元结果不同,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支座双向耦合行为,Casciati模型误差稍小于Harvey and Gavin模型。Casciati模型和Harvey and Gavin模型计算风振响应基本一致;对于横风向响应均方根,3种模型差距不大;对于顺风向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均方根,MSS模型稍小,而对于顺、横风向隔震层位移峰值因子,MSS模型稍大;对于顺、横风向顶点加速度峰值因子和双向与单向模型顶点加速度最值比值随风速变化规律,MSS模型与其他模型差异较大。基于双向耦合效应模拟及风振响应指标的差异,建议采用Casciati模型考虑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风振响应 双向恢复力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形气膜结构风致气弹响应及风振系数研究
17
作者 陈昭庆 宋鹏飞 +3 位作者 闫科晔 武岳 苏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 针对1/3矢跨比胶囊形气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结构的风致气弹响应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研究发现:结构平均变形呈迎风面凹陷,顶部隆起,横风向向外凸出的趋势,且这种变形趋势随着内压减小和风速增大越来越明显。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45°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大于90°风向角时的平均变形和振幅,结构合位移均值的极值出现在迎风面与顶面中心点;0°和45°风向角下,顶点竖向振幅>顺风向振幅>横风向振幅,结构以1阶模态振动为主;90°风向角下,顶点横风向振幅大于其他两个方向,结构以1阶和2阶模态叠加振动为主。各工况下结构的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最后给出了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响应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致气弹响应 胶囊形气膜 气弹模型 风洞试验 响应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区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18
作者 许航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在我国高烈度地区城市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此类型结构地震反应研究十分必要。以一幢典型办公楼为原型,开展1/15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不同地震波输入,获得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绝对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响应及隔震... 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在我国高烈度地区城市应用前景广阔,开展此类型结构地震反应研究十分必要。以一幢典型办公楼为原型,开展1/15缩尺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不同地震波输入,获得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绝对加速度响应、层间位移响应及隔震层响应等参数,并对结构高层部分特殊的突变放大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总体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减震性能;结构可能存在由于高层部分自振频率与整体结构某高阶频率相同而产生的高阶效应,同时高阶效应可能由于结构高层部分自振频率与场地卓越频率相近而愈发强烈;高阶效应使得隔震层上部结构突变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超越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同时加剧提离摇摆效应,带动隔震支座受拉超限,需采取振动控制措施以抑制高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基础隔震 振动台试验 高阶效应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构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冬 柳云钊 +2 位作者 陈鑫 杨云华 刘宏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共11页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模拟,而非现有模型普遍采用的不可压缩Darcy方程;改进了热解度的计算方式,提高了孔隙动态演化时热解区域材料物性插值的准确性。以一种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为例,通过热质量试验数据,推导了热解动力学模型。测量了完全热解前后材料的关键计算输入参数。通过10 kPa低气压热试验测得了1000℃加热下材料的背温。结果表明: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存在200~550℃、550~800℃、800~1200℃共3个主要热解区间;完全热解前、后,材料孔隙率分别为0.568、0.484,渗透率分别为10^(-13)、10^(-12) m^(-2)。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9.2%;热解气体向舱内渗流形成富集区域的现象对材料隔热有负面影响,但低导热系数和产物气体热阻塞作用仍使材料具备优异的防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解动力学模型 传热-热解模型 低气压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横波测试的Na基膨润土充填体强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强 管华栋 +1 位作者 王观石 程锦山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充填体作为充填采矿法的核心单元,其强度是保障安全开采的重要指标。Na基膨润土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和生坯抗压强度较高,是制备充填体的优质添加剂,然而鲜有其掺量与充填体强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超声波测试技术和单轴压缩试验,... 充填体作为充填采矿法的核心单元,其强度是保障安全开采的重要指标。Na基膨润土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和生坯抗压强度较高,是制备充填体的优质添加剂,然而鲜有其掺量与充填体强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本文基于超声波测试技术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不同Na基膨润土掺量充填体的横波波速、主频幅值、幅值衰减系数、波形分形维数在各龄期的变化规律,结合敏感性分析遴选出对抗压强度变化最敏感的声学参数。建立了不同Na基膨润土掺量下充填体强度的预测模型,并结合显著性检验及对比分析,对强度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开展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预测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Na基膨润土 超声波测试 单轴抗压强度 幅值衰减系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