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堰塞坝颗粒级配统计分析
1
作者 尹业欣 吕维亚 +1 位作者 李付华 廖海梅 《东北水利水电》 2025年第1期28-32,71,共6页
堰塞坝通常由地震、降雨等诱发,分析堰塞坝物质组成对探究坝体稳定性、开展下游灾害评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堰塞坝颗粒级配的数值分布、不同地区坝体的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稳定坝和不稳定坝的颗粒级配... 堰塞坝通常由地震、降雨等诱发,分析堰塞坝物质组成对探究坝体稳定性、开展下游灾害评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堰塞坝颗粒级配的数值分布、不同地区坝体的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稳定坝和不稳定坝的颗粒级配,发现最大的5%的粗颗粒显著影响堰塞坝稳定性,并通过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技术提出了一种堰塞坝颗粒级配指标DCI。该研究成果可为堰塞坝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颗粒级配 统计分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2
作者 周彦章 钱逸 +2 位作者 何宁 张中流 尹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现阶段堰塞坝开发利用工程设计建设大多沿用传统土石坝相关技术理论,应急抢险、风险分析及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完成后,缺少针对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社会及生态、供水灌溉、发电功能及投资回报等堰塞坝开发利用需... 现阶段堰塞坝开发利用工程设计建设大多沿用传统土石坝相关技术理论,应急抢险、风险分析及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完成后,缺少针对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社会及生态、供水灌溉、发电功能及投资回报等堰塞坝开发利用需求,建立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云模型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构建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各指标隶属度,并以红石岩、唐家山、白格、舟曲泥石流堰塞坝为典型案例,综合评价国内典型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体系满足需求效果及收益最大化的评价要求,改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随机性、离散性等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评价体系及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开发利用 指标隶属度 综合评价模型 改进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点法的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3
作者 钟启明 吴昊 +1 位作者 单熠博 赵鲲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43,共8页
为准确模拟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在物质点方法中引入了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实现了滑面接触算法的求解,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白格滑坡堰塞坝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滑床底摩擦对堰塞坝成坝模式的影响... 为准确模拟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在物质点方法中引入了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实现了滑面接触算法的求解,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白格滑坡堰塞坝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滑床底摩擦对堰塞坝成坝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可分为滑坡体加速运动、河谷制动和堆积成坝三阶段。白格滑坡速度最大达到45 m/s且最大速度位于滑坡体后缘,而滑坡体前缘受到河床底部摩擦影响,速度不稳定,变化幅度大且比滑坡体后缘早20 s制动。不同滑面接触模式决定了滑坡最终堆积成坝的状态:若采用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模拟,则能够真实反映白格滑坡堰塞坝堆积状态;采用滑面的峰值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减小了32%,不能形成完全堵塞金沙江的堰塞坝;而采用残余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增大了12%。研究成果对加深堰塞坝成坝模式的认识具有意义,对于滑坡堰塞坝链生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应急抢险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数值模拟 接触模型 摩擦系数 白格滑坡堰塞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石岩堰塞坝新堆积体动三轴试验研究
4
作者 贾宇峰 许米格 相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牛栏江上的红石岩堰塞坝新堆积体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级配和密度离散性较大。同时,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红石岩新堆积体具有黏性粗粒土性质,静力参数具有明显的离散性,需开展其岩土料的动力参数研究,以为将其利用改建为水利枢纽提供基础... 牛栏江上的红石岩堰塞坝新堆积体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级配和密度离散性较大。同时,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红石岩新堆积体具有黏性粗粒土性质,静力参数具有明显的离散性,需开展其岩土料的动力参数研究,以为将其利用改建为水利枢纽提供基础材料数据。采用GDS动三轴仪,对红石岩新堆积体进行了动剪切模量比与阻尼比试验,研究新堆积体动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应变的不断增大,新堆积体动剪切模量比不断减小,阻尼比随之增大。新堆积体动力特性受围压影响较为明显,最大动剪切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剪应变条件下,随着围压、干密度、粗颗粒含量的增大,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增大,阻尼比逐渐减小。另一方面,新堆积体细粒含量较多,颗粒岩性复杂,风化程度差异明显,导致其动力特性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与人工筑坝堆石料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堆积体 颗粒级配 密度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动三轴试验 红石岩堰塞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演化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5
作者 田士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 某沟谷两岸坡面陡峻,沟谷狭窄,纵坡降较大,在地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其左岸堆积体上方的崩滑堵沟隐患点可能出现失稳,并发展为崩塌滑坡-堰塞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灾害链。针对此灾害链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价其对沟口桥梁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经分析计算,崩塌滑坡隐患点距沟底高程落差约1 km,岩体体积约8×10^(6)m^(3),平均厚度约26 m,崩塌滑坡堵河可形成最大水深为14.4 m、面积约为7.19×10^(4)m^(2)、方量约为2.74×10^(5)m^(3)的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形成洪水过程中,桥梁处最大水深为4.43 m(不含原始水位),最大流速为7.54 m/s,峰值流量为807 m^(3)/s;在溃决洪水强烈揭底冲刷和侵蚀的条件下,溃决洪水引发的泥石流在桥梁处的最大水深为7.1 m、最大流速为8 m/s、峰值流量为1685.5 m^(3)/s、最大冲刷深度为16.58 m。为减少该灾害链对桥梁工程的影响,采取河道疏通、岸坡防护和监测预警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堰塞湖 溃决洪水 泥石流 灾害链 堵沟 岸坡防护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土石坝漫顶溃坝扩散模型
6
作者 巨江 贺翠玲 李鹏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依据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了堰塞湖土石坝溃坝冲刷过程的扩散模型,并给出了溃口纵剖面侵蚀下切与横断面展宽的解析解及其冲刷系数A计算公式。再联解水库调蓄方程和宽顶堰流量公式,用Excel计算表格得到了坝址溃口处流量... 依据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及河床变形方程,建立了堰塞湖土石坝溃坝冲刷过程的扩散模型,并给出了溃口纵剖面侵蚀下切与横断面展宽的解析解及其冲刷系数A计算公式。再联解水库调蓄方程和宽顶堰流量公式,用Excel计算表格得到了坝址溃口处流量与流速过程线,溃口底部高程及库水位降落过程线,溃口底部宽度与水面宽度变化过程线,以及最终纵、横剖面侵蚀形状。该模型理论严谨,计算简单,经模型试验、堰塞湖坝、土石坝溃坝实测资料验证符合良好,可应用于堆石坝、黏土坝、堰塞湖坝、尾矿坝、防洪堤等工程的溃坝抢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溃坝 堰塞湖 扩散方程 误差函数 溯源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泥石流堰塞坝高度特征研究
7
作者 俞昀晗 陈华勇 +2 位作者 阮合春 江耀 李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184,共10页
泥石流堵河堰塞坝高度直接决定了堰塞湖库容与溃决洪水流量,是影响上、下游受灾程度的关键因素。将影响泥石流堵河的主要参数组合成为4个无量纲因子(体积浓度因子、体积因子、黏粒含量因子、流速比),并通过室内水槽实验研究了无量纲因... 泥石流堵河堰塞坝高度直接决定了堰塞湖库容与溃决洪水流量,是影响上、下游受灾程度的关键因素。将影响泥石流堵河的主要参数组合成为4个无量纲因子(体积浓度因子、体积因子、黏粒含量因子、流速比),并通过室内水槽实验研究了无量纲因子作用下高容重泥石流完全堵河形式及堰塞坝高度特征,还构建了直角交汇情况下堰塞坝沟口高度和堵河高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根据主支流量比Q、流速比U的乘积可进一步将泥石流完全堵河模式划分为顶冲对岸式(Q×U≤0.045)和连续推进式(Q×U>0.045)两种形式。(2)对泥石流堰塞坝高度的分析表明,泥石流沟口高度与体积浓度因子、体积因子呈正比,与流速比呈反比;泥石流堵河高度与体积因子呈正比,与体积浓度因子、流速比呈反比,而在黏粒含量因子影响下,泥石流沟口高度和堵河高度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3)构建的模型预测精度良好,实际案例与模型对比相结合的方法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一定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堵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重泥石流 无量纲参数 堰塞坝高度 堵河模式 直角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鱼道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凯敏 王艳芳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河流上修建的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通过过鱼设施设计参数的选定,基于鱼类游泳特性,提出适合鱼类上溯的鱼道体型和布置方案,并通过鱼道水流数值模型验证等手段确定鱼道的具体方... 河流上修建的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通过过鱼设施设计参数的选定,基于鱼类游泳特性,提出适合鱼类上溯的鱼道体型和布置方案,并通过鱼道水流数值模型验证等手段确定鱼道的具体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鱼道功能,满足鱼类上溯要求。本研究成果为类似鱼道工程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境 大坝阻隔 河流连通性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蝴蝶结模型的水库大坝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9
作者 李剑萍 曹登荣 +1 位作者 孙檀坚 陈新根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9期171-174,共4页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大坝在防洪、引水、产能、改善河道的通航条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存在着溃坝的潜在威胁,一旦失事,后果十分严重。大坝运行环境复杂、事故原因多样、事故影响较大,目前常用的事故树...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大坝在防洪、引水、产能、改善河道的通航条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存在着溃坝的潜在威胁,一旦失事,后果十分严重。大坝运行环境复杂、事故原因多样、事故影响较大,目前常用的事故树法、事件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很难形象直观的对复杂变量以及复杂结构进行表述。引入了一种新的方法——“蝴蝶结模型”,可以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的后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风险屏障,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结模型 大坝 安全风险分析 风险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漫顶溃决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钟启明 陈生水 +2 位作者 赵联桢 任强 曹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5-411,共7页
根据堰塞坝坝体材料的宽级配特性,建立描述堰塞坝漫顶溃决溃口发展规律与流量过程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引入与水流方向垂直的附加作用力来考虑粗颗粒对细颗粒的阻拦和遮蔽作用以及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围和填实作用。基于不同土体陡水槽冲... 根据堰塞坝坝体材料的宽级配特性,建立描述堰塞坝漫顶溃决溃口发展规律与流量过程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引入与水流方向垂直的附加作用力来考虑粗颗粒对细颗粒的阻拦和遮蔽作用以及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围和填实作用。基于不同土体陡水槽冲蚀试验结果,针对宽级配堰塞坝材料在高强度水流侵蚀条件下的冲蚀特性,建议采用能反映坝体材料颗粒级配、密实度、强度、坝体坡度、水流速度及摩阻流速对冲蚀量影响的土体冲蚀公式。利用该数值模型对唐家山堰塞坝溃决案例进行计算分析,所得溃坝洪水流量过程与实测结果接近,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反映水库库容和上游补给水流量对堰塞坝漫顶溃决发展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漫顶 堰塞坝溃决 临界起动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漫顶溃坝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天龙 陈生水 +2 位作者 王俊杰 钟启明 付长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5-1972,共8页
基于唐家山堰塞坝坝料级配曲线,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开展堰塞坝漫顶溃坝离心模型试验,并推导离心场下矩形薄壁堰堰流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堰塞坝漫顶溃坝过程及溃决机理,同时根据试验得出的堰塞坝溃口流量及溃口顶宽发展过程曲线,对溃... 基于唐家山堰塞坝坝料级配曲线,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开展堰塞坝漫顶溃坝离心模型试验,并推导离心场下矩形薄壁堰堰流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堰塞坝漫顶溃坝过程及溃决机理,同时根据试验得出的堰塞坝溃口流量及溃口顶宽发展过程曲线,对溃决机理研究结果做出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堰塞坝漫顶溃坝过程中,溃口横向扩展贯穿始终,由于大粒径颗粒在下游坝坡的残留,溃口下切发展停止时间较早,溃坝后期下游坝坡存在明显的粗化现象,且堰塞坝溃坝后较少出现全溃的情况,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残留坝高,其最终溃口尺寸也应小于相同条件下的均质土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漫顶溃坝过程 溃决机理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散及弱固结堰塞体溃坝形式与流量过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明枫 陈宁生 +2 位作者 胡桂胜 邓虎 任海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研究弱固结与松散堰塞体的不同破坏形式,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分别进行了松散及弱固结堰塞体在自然溢流条件下的破坏试验。通过对堰塞体溃决流量过程与溃决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与松散堰塞体相比,弱固结堰塞体溃坝流量的波动性更弱,溃决... 为了研究弱固结与松散堰塞体的不同破坏形式,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分别进行了松散及弱固结堰塞体在自然溢流条件下的破坏试验。通过对堰塞体溃决流量过程与溃决形式进行分析,发现与松散堰塞体相比,弱固结堰塞体溃坝流量的波动性更弱,溃决流量更小;松散堰塞体的溃口形式为宽深型,弱固结堰塞体的溃口形式为窄深型。侵蚀堰塞体并形成溃口的作用力主要包括因流速分布不均形成的剪应力τv和因水流在跌坎旋流运动时形成的陡坎剪应力τe,其中陡坎剪应力起主要作用,当陡坎剪应力与堰塞体临界剪应力达到平衡时,堰塞体达到侵蚀平衡,破坏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堰塞体 弱固结堰塞体 溃坝流量 堰塞体溃决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的形成机理与溃决风险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任强 陈生水 +1 位作者 钟启明 曹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4,共5页
基于多座溃决堰塞坝案例的调查,对堰塞坝的形成机制、溃决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堰塞坝主要是由地震或降雨或火山喷发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所形成,形成方式可概括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碎屑流,其中滑坡是形成堰... 基于多座溃决堰塞坝案例的调查,对堰塞坝的形成机制、溃决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堰塞坝主要是由地震或降雨或火山喷发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所形成,形成方式可概括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碎屑流,其中滑坡是形成堰塞坝最主要的形式。堰塞坝的工作条件、坝体几何特征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都与人工土石坝存在明显差别,其溃决的可能性远高于人工土石坝。指出堰塞坝的溃决风险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坝的拦蓄水量、坝的几何尺寸和坝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并讨论了降低堰塞坝溃决风险的应对措施。鉴于堰塞坝极高的溃决可能性与严重的致灾后果,建议今后加强堰塞坝溃决机理、溃坝过程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工作,提出能合理反映堰塞坝溃口发展规律、溃坝洪水流量过程的数值模型与相应计算方法,为科学预测堰塞坝溃决致灾后果,制定堰塞坝溃决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形成机理 溃决风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坝溃决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道正 陈晓清 +2 位作者 罗志刚 陈华勇 赵万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7-833,共7页
为研究坝体颗粒级配对堰塞坝溃决特征的影响,引入平均粒径D50作为主要指标,以不同均值粒径的土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坝溃决特征试验,分析堰塞坝体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破坏模式和溃决特征。结果表明,1工况3条件... 为研究坝体颗粒级配对堰塞坝溃决特征的影响,引入平均粒径D50作为主要指标,以不同均值粒径的土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堰塞坝溃决特征试验,分析堰塞坝体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破坏模式和溃决特征。结果表明,1工况3条件下坝体溃决历时是工况1的2.5倍,而溃决洪峰流量减小了约60%,说明坝体平均粒径对坝体的溃决特征有显著影响,平均粒径越大,坝体整体抗冲刷能力越强,溃口发展速度越慢,坝体越稳定,溃决洪峰流量就越小,达到洪峰流量的时间也相对滞后;2平均粒径和渗透系数可拟合成二次函数曲线,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渗透系数也随着增大;以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为依据,把溃决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上游库水位增加阶段、水流漫顶下渗阶段、坝体溃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颗粒级配 溃决特征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泄流槽断面型式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天龙 陈生水 +2 位作者 付长静 钟启明 侯英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43-1948,共6页
基于唐家山堰塞坝坝料级配曲线,针对梯形、三角形和复式断面3种泄流槽断面型式,开展了堰塞坝漫顶溢流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除险断面型式对堰塞坝的泄流过程、总泄流量以及泄流后残留坝体几何尺寸的影响规律,并从水动力学的角度,... 基于唐家山堰塞坝坝料级配曲线,针对梯形、三角形和复式断面3种泄流槽断面型式,开展了堰塞坝漫顶溢流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除险断面型式对堰塞坝的泄流过程、总泄流量以及泄流后残留坝体几何尺寸的影响规律,并从水动力学的角度,对该泄流过程中泄流槽不同部位的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式断面泄流槽不仅在初期泄流效率高、峰值流量小,而且残留坝体较低,总下泄水量最大,流量过程曲线具有"矮胖型"的特征,可迅速、最大程度的降低堰塞湖水位,同时能够有效的减轻因堰塞坝泄流给下游河道造成的防洪压力,是一种相对安全、高效的堰塞坝除险处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离心模型试验 泄流槽断面型式 应急除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溃坝洪水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利环 黄尔 +1 位作者 吕文翠 张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影响堰塞坝溃坝洪水的主要因素制定室内水槽试验方案,分析入库流量、坝体物质组成、坝后坡度、坝顶长度及开槽宽度等5种因素对堰塞坝溃坝洪水的影响,采用水位计量测坝前库水位,根据水库水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溃口下泄流量,通过对各... 针对影响堰塞坝溃坝洪水的主要因素制定室内水槽试验方案,分析入库流量、坝体物质组成、坝后坡度、坝顶长度及开槽宽度等5种因素对堰塞坝溃坝洪水的影响,采用水位计量测坝前库水位,根据水库水量动态平衡方程计算溃口下泄流量,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不同工况下的溃口流量过程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规律如下:堰塞坝的入库流量和坝后坡度与最大洪峰流量正相关,与峰现时间反相关;坝体粗沙含量及坝顶长度与最大洪峰流量反相关,与峰现时间正相关;坝顶开槽宽度与最大洪峰流量及峰现时间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溃坝洪水 流量过程线 洪峰流量 峰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家拉分盆地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裴向军 李天涛 +1 位作者 黄润秋 王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 为了探明巧家盆地的性质、成因以及其演化过程,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对巧家盆地展开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工作,掌握了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条件以及盆地表面的沉积特征;进而,对盆地中心区域进行了钻孔勘测,得到了盆地内部结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结构特征,对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巧家盆地为典型的拉分断陷盆地,主要受小江走滑断裂带的控制;盆地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了5个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分别为古河流冲积层、昔格达组地层、静水沉积层、泥石流洪积层以及河流阶地,并解释了各层成因;首次发现在距盆地下游边界3 km处曾发生过大规模堰塞堵江事件;堰塞事件发生于距今3万年左右;初步推测该拉分盆地形成于第三纪晚期,后期又经历了断陷湖沉积、堰塞沉积、泥石流洪积以及河流冲积等作用;区域断块阶段、局部拉分断陷阶段、断陷湖相沉积阶段、堰塞沉积阶段、堰塞消亡阶段以及不均匀升降阶段为盆地形成的6个阶段,与盆地内部土层层序有较好的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拉分盆地 古滑坡 堰塞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及其溃决模拟研究评述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光谦 王永强 +1 位作者 刘磊 王大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堰塞坝形成突然、危险性大,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巨大威胁,研究堰塞坝的溃决成灾机理与应急条件下的除险减灾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结合国内外堰塞坝及其溃决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评述了堰... 堰塞坝形成突然、危险性大,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巨大威胁,研究堰塞坝的溃决成灾机理与应急条件下的除险减灾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结合国内外堰塞坝及其溃决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评述了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溃决过程以及除险减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堰塞坝及其溃决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重大关键问题:1堰塞体形成过程中的土石料堆积分选机制;2强非恒定流、非均匀流下的输沙理论;3多机理耦合的溃口发展模型;4大尺度堰塞坝溃决实体模型试验;5如何降低除险减灾策略制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结构特征 溃坝模型 灾害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溃坝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生水 赵天龙 钟启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堰塞坝坝体土石料的宽级配特性,引入与水流方向垂直的附加作用力来考虑粗颗粒对细颗粒的阻拦、遮蔽作用以及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围、填实作用,提出了一个可模拟堰塞坝漫顶溃决过程溃口发展规律与流量过程的数值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针对堰塞坝坝体土石料的宽级配特性,引入与水流方向垂直的附加作用力来考虑粗颗粒对细颗粒的阻拦、遮蔽作用以及细颗粒对粗颗粒的包围、填实作用,提出了一个可模拟堰塞坝漫顶溃决过程溃口发展规律与流量过程的数值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对唐家山堰塞坝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的泄流槽发展规律与洪水流量过程与实测资料接近,验证了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笔者建议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了唐家山堰塞坝除险过程中泄流槽断面型式对堰塞坝泄流过程的影响,发现堰塞湖在采用泄流槽引流除险时,泄流槽深度与断面型式对其泄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增加泄流槽深度,可明显提高泄流效率,但堰塞湖下游将承受更大的风险。对于同样深度的梯形泄流槽,如果将槽底部断面减小,形成复合梯形泄流槽,不仅可减少开挖工作量,而且没有明显降低泄流效率,同时后者的泄流过程更为平缓,最大洪峰流量减小,出现的时间滞后,堰塞湖下游承受的风险也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溃坝 数学模型 泄流槽 唐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分析评估 被引量:32
20
作者 匡尚富 汪小刚 +1 位作者 黄金池 魏迎奇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6期17-21,共5页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 堰塞湖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堰塞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国内外堰塞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经验判断层面,尚缺少堰塞湖溃坝风险预测方面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成功应用的分析报道,定量评价研究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也不多见。本文在总结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溃坝风险及其影响的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未来堰塞湖问题研究重点领域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溃坝风险分析预测和问题研究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溃坝风险 影响 分析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