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根型ppc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桂芳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7-513,共7页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稻田中的C4光合型杂草,为了探索稗草ppc基因(Eppc)对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首次将含有稗草根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ppc c DNA的2...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稻田中的C4光合型杂草,为了探索稗草ppc基因(Eppc)对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首次将含有稗草根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ppc c DNA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p Ubi-Eppc、p Rbc S-Eppc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分化植株进行的PCR、RT-PCR、克隆测序和Western杂交等结果均表明稗草ppc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都得到了表达。转基因水稻PEPC活性和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结果表明T0代多数植株的PEPC活性高于对照,最高达到了对照的5.85倍;T0代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对照提高了20.00%,最大地提高了47.16%,同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增强;T6代大部分转化植株的PEPC活性及Pn仍保持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C3根型ppc基因过量表达也可以提高水稻的Pn,且证明稗草PEPC对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根型Eppc基因 水稻 PEPC活性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草活性研究
2
作者 陈颖慧 林涛 +1 位作者 王轶楠 赵福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3-1570,共8页
以活性为导向筛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分段粗提物的抑草活性,获得最优活性段为乙酸乙酯部分,对稗草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抑草活性的化合物,并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抑草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现代色谱... 以活性为导向筛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分段粗提物的抑草活性,获得最优活性段为乙酸乙酯部分,对稗草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筛选出具有抑草活性的化合物,并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进行抑草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现代色谱学技术对稗草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并通过平皿法测定化合物的抑草活性;应用分子对接模拟抑草作用机制。从稗草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1)、白茅烯(2)、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3)、3-羟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酮(4)、阿魏酸(5)、肉桂酸(6)、香草酸(7)、尼泊金甲酯(8)、香草醛(9)、对羟基苯甲醛(10)、吲哚-3-乙醛酸(11)、吲哚-3-甲醛(12)、去氢吐叶醇(13)、(-)-地芰普内酯(14)、植醇(15),化合物3、4和11为首次从稗属中得到,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对稗草种子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胚芽抑制率为46.90%,胚根抑制率为94.30%。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12与三种靶标的作用方式主要为疏水、氢键及静电作用。本研究为稗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分离鉴定 除草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黄草浸提液对2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幻真 许明爽 +3 位作者 周天宇 黄燕丽 李超 董朝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8-2127,共10页
为研究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浸提液对杂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本试验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稗草与马唐的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和... 为研究溪黄草(Rabdosia serra(Maxim.)Hara)浸提液对杂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本试验以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L.)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稗草与马唐的种子萌发、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溪黄草鲜样浸提液在80 mg·mL^(-1)时,对马唐与稗草种子的萌发和根长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2)随着溪黄草干样和鲜样浸提液浓度的升高,稗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升高,而马唐的POD和CAT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3)当溪黄草干样和鲜样浸提液浓度为20,40,80 mg·mL^(-1)时,对马唐的化感综合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浸提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综上所述,溪黄草浸提液在浓度为80 mg·mL^(-1)时,对马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马唐 稗草 浸提液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车前提取液对稗草和千金子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家迪 刘双清 +3 位作者 邬腊梅 周尚峰 黄晨 杨浩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516,共7页
从植物中筛选出具有除草活性的化感物质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试验比较分析了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水提液、醇提液与腐解提取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种子萌发的化... 从植物中筛选出具有除草活性的化感物质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试验比较分析了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水提液、醇提液与腐解提取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QE-MS)技术鉴定腐解提取液中的主要化感物质,评价各物质对稗草和千金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腐解提取液对稗草和千金子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强,壬酸、正辛酸、4-甲基儿茶酚为主要化感物质。4-甲基儿茶酚处理后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先增强又下降。而相同处理下的千金子SOD与POD活性随试验浓度增高先降低后增高,CAT活性则随试验浓度增大而增强,表明4-甲基儿茶酚处理干扰了杂草体内活性氧平衡,且对稗草和千金子抗氧化酶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车前 化感作用 植物源除草剂 稗草 千金子 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嗪草酮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石先罗 章卫 +2 位作者 张思金 陆健刚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探明除草剂噁嗪草酮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对稻田生物的毒性效应。【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稻田进行大田实验研究,施用不同剂量10%噁嗪草酮悬浮剂并与除草剂25 g/L五氟磺草胺OD、10%嘧草醚WP及... 【目的】探明除草剂噁嗪草酮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对稻田生物的毒性效应。【方法】在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稻田进行大田实验研究,施用不同剂量10%噁嗪草酮悬浮剂并与除草剂25 g/L五氟磺草胺OD、10%嘧草醚WP及10%苄嘧磺隆WP进行对照,最终测定其在早稻和晚稻中对稗草、千金子、异形莎草及鸭舌草的防效。利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10%噁嗪草酮悬浮剂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噁嗪草酮原药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试验,利用人工土壤法及滤纸接触法研究噁嗪草酮原药对土壤生物赤字爱胜蚓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噁嗪草酮SC在推荐剂量下在早稻与晚稻中对稗草和千金子平均防效分别为92.6%及92.3%,对异形莎草和鸭舌草平均防效分别为70.5%及61.8%。10%噁嗪草酮SC和噁嗪草酮原药对斑马鱼药后96 h-EC_(50)>1000 mg/L,噁嗪草酮对成年斑马鱼为低毒,噁嗪草酮对羊角月牙藻药后72 h-EC_(50)>800 mg/L,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噁嗪草酮对羊角月牙藻属于低毒农药;对赤字爱胜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测定结果可判定噁嗪草酮属于微毒农药(48 h-LC50>1000μg/cm^(2)),而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可判定噁嗪草酮属于低毒农药(14 d-LC50>1000 mg/kg)。【结论】10%噁嗪草酮悬浮剂对稻田中的稗草及千金子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异形莎草和鸭舌草防效较差,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噁嗪草酮对水生生物斑马鱼及羊角月牙藻均表现为低毒,对土壤生物赤字爱胜蚓也为低毒。噁嗪草酮对稻田环境中的生物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噁嗪草酮 防效 生物毒性 稗草 千金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水平的测定及对乙草胺的抗药性生理生化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贾燕 罗彦铮 +4 位作者 张添翼 张林 叶娜 刘雪梅 王学贵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0-66,共7页
通过盆栽法测定了成都平原水稻稗草种群对4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以及3个代表性稗草种群对乙草胺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成都平原稻区供试稗草种群对乙草胺均达中抗水平,抗性指数(RI)分别为12.37~16.46和16.15~2... 通过盆栽法测定了成都平原水稻稗草种群对4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以及3个代表性稗草种群对乙草胺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成都平原稻区供试稗草种群对乙草胺均达中抗水平,抗性指数(RI)分别为12.37~16.46和16.15~21.86;对异丙甲草胺处于低抗或中抗水平,RI分别为9.41~10.44和9.69~10.98;对丁草胺处于低抗水平,RI分别为3.74~4.59和4.55~5.16;对苯噻酰草胺处于敏感或低抗水平,RI分别为2.45~3.79和2.73~3.98。在乙草胺胁迫下,抗性稗草种群与敏感种群实际光量子产额、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生化指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抗性稗草的损伤明显低于敏感型稗草。因此,成都平原稻区供试稗草种群对常见酰胺类除草剂仍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GSTs活性提高是稗草对乙草胺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酰胺类除草剂 抗药性 生理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休眠特性及其解除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声敢 王强 +3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沈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 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条件下需12个月才能打破休眠,而冰箱中贮存12个月不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1 000.0 mg/L赤霉酸浸泡240 h和硫酸浸泡10-20 min均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但其他处理不能有效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休眠 解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正浩 余柳青 +6 位作者 赵明 张旭 方洪民 魏兴华 郑康乐 郭龙彪 叶元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2,共6页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 1 0 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结果表明长匡 7号、P4、Kogyoku、 IR2 731 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 AJ0 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 ,谷梅 2号、中 1 56对...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 1 0 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结果表明长匡 7号、P4、Kogyoku、 IR2 731 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 AJ0 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 ,谷梅 2号、中 1 56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 ,而化感作用材料 TN1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 63无显著差异。中 1 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有关 ,而谷梅 2号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化感作用。随着水稻密度增加 ,无芒稗受抑程度加剧 ,化感作用水稻对稗草根部的抑制似乎要比无化感作用水稻强。 TN1对无芒稗的化感作用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化感作用 无芒稗 杂草治理 竞争作用 差时播种共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及其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声敢 王强 +3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沈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7-41,共5页
应用滤纸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稗草在滤纸法、琼脂法和盆栽喷雾法中对二氯喹啉酸的灵敏度,并应用琼脂法测定了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以2 d... 应用滤纸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稗草在滤纸法、琼脂法和盆栽喷雾法中对二氯喹啉酸的灵敏度,并应用琼脂法测定了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以2 d的EC50值最低;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丙炔草酮(oxadiargyl)、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和扑草净(prometryn)则以3 d的结果为最好;四唑酰草胺(fentrazamide)和嗪草酮(oxaziclomefone)以4 d的结果为最敏感。3种生物测定方法中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以琼脂法为好,能达到快速、灵敏的目的。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小(根据EC50值)顺序为:嗪草酮>四唑酰草胺>丙炔草酮>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扑草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除草剂 生物测定 琼脂法 滤纸法 盆栽喷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纪利 吴尚 +2 位作者 石绪根 李保同 汤丽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52,共9页
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 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双季早、晚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 y =beax 可以较好地拟合稗草对早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影响,而二次曲线模型 y =ax 2+bx+c 拟合稗草与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最佳;二次曲线模型 y =ax 2+bx+c 均可较好地拟合稗草与晚稻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和产量损失间的关系。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丁草胺、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防除时,双季早、晚稻稻田稗草的经济危害水平分别为1.64%~2.91%和1.28%~2.28%,经济阈值分别为0.63~1.23株/m^2和1.30~1.85株/m^2。稗草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导致水稻产量损失;通过对经济阈值分析,化学除草剂防治稗草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双季稻 回归分析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经济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两种抗性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彩宏 田兴山 +2 位作者 冯莉 杨红梅 岳茂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8-80,93,共4页
利用种子培养皿滤纸法和盆钵土培法分别对广东省14个稗草生态型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性趋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丁草胺,两种抗性检测方法测定出的抗性水平相差最大的两种稗草生态型均是惠州龙门和佛冈烟岭,说明种子培养皿滤纸... 利用种子培养皿滤纸法和盆钵土培法分别对广东省14个稗草生态型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性趋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丁草胺,两种抗性检测方法测定出的抗性水平相差最大的两种稗草生态型均是惠州龙门和佛冈烟岭,说明种子培养皿滤纸法可以作为检测稗草对丁草胺抗性程度的快速便捷方法之一;而对于二氯喹啉酸,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不一致,故仍需采用整株茎叶喷雾法检测稗草对其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丁草胺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龄千金子、稗和马唐对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35
12
作者 刘庆虎 陈国奇 +2 位作者 张玉华 孙仲华 董立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1-77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常规推荐剂量下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及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毒力差异及最佳适宜用药时期。[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这3种杂草及其不同叶...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常规推荐剂量下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及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毒力差异及最佳适宜用药时期。[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这3种杂草及其不同叶龄对这2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3种杂草对氰氟草酯的敏感性依次为千金子、稗、马唐。1~8叶期的千金子均对氰氟草酯高度敏感;在氰氟草酯田间推荐剂量75 g·hm^(-2)(有效成分)下对1~6叶期稗的鲜质量抑制率均在90%以上;氰氟草酯对不同叶龄的马唐鲜质量抑制中剂量(ED50值)均在11.96 g·hm^(-2)以上。3种杂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依次为稗、千金子、马唐。稗对五氟磺草胺高度敏感,在1/8田间推荐剂量处理下对1~6叶期稗的鲜质量抑制率均在91%以上;千金子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较低,并随着叶龄的上升敏感性下降,五氟磺草胺在60 g·hm^(-2)处理下对4个生育期的千金子抑制率分别为85.03%、74.39%、62.50%和64.38%;马唐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最低,五氟磺草胺在60 g·hm^(-2)处理下4个生育期的马唐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90.21%、73.74%、50.72%和54.53%。[结论]氰氟草酯能有效防控各个叶龄的千金子和稗,并兼治马唐;五氟磺草胺能有效防除各个叶龄的稗及1~4叶期千金子和1~2.5叶期的马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马唐 氰氟草酯 五氟磺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付斗 郭怡卿 +1 位作者 余柳青 陶大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以盆栽试验对 2 0份野生稻和 5份非洲栽培稻材料的稗草出苗率、距离稻株不同范围播种的稗草株高和干重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 ,将其划分为 6类。再以稻叶水提液培养稗草 ,依其发芽抑制率、芽长抑制率、根长抑制... 以盆栽试验对 2 0份野生稻和 5份非洲栽培稻材料的稗草出苗率、距离稻株不同范围播种的稗草株高和干重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 ,将其划分为 6类。再以稻叶水提液培养稗草 ,依其发芽抑制率、芽长抑制率、根长抑制率和发芽指数 ,再次聚类并划分为 5类。盆栽和浸提液试验中效果均好的 3份野生稻S3 7、S6 8、S72和 1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2确定为具有化感作用潜力的资源 ;盆栽试验效果好 ,但浸提液生物活性差的 2份 (S1 1 3、Y1 1 0 0 4 )确定为竞争作用强的资源 ;盆栽和水提液试验均表现较差的 5份野生稻材料 (S4 3、S4 7、S4 0、S73、S1 1 1 )和 2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5、Y1 1 0 0 1 )为非抗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稗草 抗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糠与浮萍控制稻田杂草和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世文 余柳青 +5 位作者 段桂芳 李迪 阮云芳 余美林 喻锦秀 罗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6,共5页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稻田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水稻分蘖、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抑制...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稻田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作用,以及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稻糠、稻草糠、浮萍和满江红对水稻分蘖、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明显抑制稗草的萌发、降低其生物产量;对移栽的莎草、鸭舌草、牛毛毡的株高、鲜重控制效果不一。稻糠加浮萍可显著提高对主要杂草和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且对水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糠 浮萍 稻田杂草 稻纹枯病 生态控制 水稻 无公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桂芳 赵明 +2 位作者 丁在松 张丽 肖俊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65-1369,共5页
为揭示C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PEPCase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crusgalli)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的cDNA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的cDNA全长为2 886 bp,编... 为揭示C4野生植物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PEPCase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探索改善作物高光效新途径,克隆了稗草(E.crusgalli)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的cDNA全长,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证实,稗草ppc的cDNA全长为2 886 bp,编码961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AY251482);核苷酸序列与谷子(Setaria italica)C3型、高粱(Sorghumbicolor)C3-2型、玉米(Zea mays)C3-2型、水稻(Oryza sativa)C3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同源率分别达94.8%、93.2%9、3.0%和8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C末端第771位氨基酸是丙氨酸(A),表明是一个C3型基因。与其他植物几种不同形式PEPCase进行的多重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此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参与对比的C3型序列的同源性均远远高于与C4型的同源性。与玉米、高粱C3-2型PEPCase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6.5%9、6.4%,与高粱、玉米的C3-1型PEPCase的同源性分别为84.3%、83.8%,而与谷子、玉米、甘蔗和高粱的C4型PEPCase的一致性相对较低,分别为82.2%、79.1%、77.1%和76.6%。因此进一步推论新克隆的稗草ppc基因属于C3-2型。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结构域、活性位点和功能位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克隆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部分稻种资源的化感控制杂草潜力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迪 周勇军 +4 位作者 刘小川 余柳青 汤富彬 魏兴华 郭龙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采用人工气候箱结合田间小区试验 ,从我国部分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了 2份具有化感潜力的水稻品种(系 ) ,其中我国台湾品种蚁公包幼苗对无芒稗根长影响因子RRL为 0 .4 3,其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 4 5 %和 85 ... 采用人工气候箱结合田间小区试验 ,从我国部分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了 2份具有化感潜力的水稻品种(系 ) ,其中我国台湾品种蚁公包幼苗对无芒稗根长影响因子RRL为 0 .4 3,其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 4 5 %和 85 % ,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为 2 2 .0 %和 2 6 .1 %。云南品种地谷幼苗对无芒稗的植株高度影响因子RSH和植株干质量影响因子RPDW分别为 0 .6 2和 0 .5 8,叶片水浸提液对无芒稗和莴苣根长抑制率分别达到 5 3%和 6 5 % ,在田间对无芒稗茎数和植株鲜质量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 5 1 .5 %和 4 6 .1 %。蚁公包对莴苣的控制效果和地谷对无芒稗的控制效果均显著高于美国化感潜力品种PI31 2 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稻种资源 杂草控制 化感作用 稗草 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马国兰 柏连阳 +2 位作者 刘都才 刘雪源 余柳青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2008至2011年,采集了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的42个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生物型,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湖南省益阳县(R1)和望城县(R2)的稗草生物型的抗性水平最高,分别达到21.84倍和32.31倍;... 2008至2011年,采集了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的42个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生物型,采用盆栽法测定了其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湖南省益阳县(R1)和望城县(R2)的稗草生物型的抗性水平最高,分别达到21.84倍和32.31倍;浙江、江苏以及湖南省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的抗性指数均在1.12~7.32倍,抗性较弱。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1d,上述两个抗性生物型稗草(R1、R2)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活性明显下降,为对照的49%和56%;2d后小幅回升,并维持在对照之下,然后继续下降,处理4d后下降至对照的34%和35%。经二氯喹啉酸处理后,R1和R2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β-CAS)活性上升;处理5d后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的1.80倍和2.0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向前 张舒 +1 位作者 余柳青 陆永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116-5118,共3页
为研究湖北省稻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对湖北省武汉市城郊、沙洋县城郊、远安县城郊以及蕲春县株林镇、檀林镇的稻田稗草用盆栽喷雾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远安稗草为敏感型稗草,EC50为248.3... 为研究湖北省稻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对湖北省武汉市城郊、沙洋县城郊、远安县城郊以及蕲春县株林镇、檀林镇的稻田稗草用盆栽喷雾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远安稗草为敏感型稗草,EC50为248.32 mg/L,株林镇、武汉、檀林镇、沙洋稗草的EC50依次升高,各地稗草与远安稗草EC50比值(IR)分别为1.53、2.02、3.57、4.20,表明株林稗草抗性正在形成,武汉、檀林、沙洋稗草已经产生抗性。田间生物学观测发现,对二氯喹啉酸敏感的远安稗草相对于其他各地稗草株高较矮,盛穗期较晚,但后期的分蘖能力较强,其剑叶表现出宽而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二氯喹啉酸 盆栽喷雾法 抗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与本土杂草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余柳青 Yoshiharu FUJII +3 位作者 周勇军 张建萍 陆永良 玄松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 为确定外来入侵杂草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潜力,以我国本土生长的莲子草为对照采用“三明治”生测法,测定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及其不同器官对靶标莴苣和无芒稗根长和芽长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叶片处理对莴苣和无芒稗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1%和51%,对莴苣和无芒稗芽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和4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但与莲子草相比,差异不显著。空心莲子草根系对莴苣的根长平均抑制率为54%,显著高于茎和叶片。随着样品用量增加,空心莲子草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50mg叶片处理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为83%,显著高于10mg处理的54%和30mg处理的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莲子草 化感作用 入侵杂草 无芒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长蠕孢菌及其代谢产物Ophiobolin A防治水稻纹枯病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桂芳 张建萍 +2 位作者 周勇军 余柳青 袁勤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39,共3页
为充分利用已有杂草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稗草生防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菌落对峙实验结果表明HGE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GE菌株的发酵液对... 为充分利用已有杂草生防菌菌种资源,进行了稗草生防菌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初步研究。菌落对峙实验结果表明HGE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HGE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稀释5倍的发酵液24h的抑菌率为84.1%。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粗毒素在200μg/mL浓度下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从粗毒素中分离纯化的有很强抑菌活性的化合物经过NMR及MS波谱分析鉴定为Ophiobolin A。Ophiobolin A在25μg/mL浓度下即100%抑制纹枯病菌的生长,浓度1μg/mL时的抑菌率为70.2%。实验结果显示HGE菌及其代谢物Ophiobolin A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长蠕孢菌 代谢产物 Ophiobolin A 水稻纹枯病 生物防治 稗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