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1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H Q3C协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用辅料果胶标准中残留溶剂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伍伟聪 林嗣翔 +1 位作者 郭雅娟 王彩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以药用辅料果胶为例,基于ICH Q3C风险评估和管理理念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品种正文果胶残留溶剂控制标准。方法对不同工艺和不同生产企业的果胶产品开展工艺调研,了解果胶中溶剂残留的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 目的以药用辅料果胶为例,基于ICH Q3C风险评估和管理理念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品种正文果胶残留溶剂控制标准。方法对不同工艺和不同生产企业的果胶产品开展工艺调研,了解果胶中溶剂残留的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不同生产企业产品的溶剂残留情况。结果根据产品工艺,产品中存在残留2类溶剂甲醇以及3类溶剂乙醇和异丙醇的风险,18批样品中,测得甲醇的残留量在0.05%~0.17%,乙醇残留量在0.01%~0.38%,异丙醇均未检出,残留溶剂总量为0.07%~0.55%。结论建议《中国药典》果胶标准正文中可不单列残留溶剂检查项,在标准的标示项下,要求生产企业标明残留溶剂的名称及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残留溶剂 ICH Q3C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4 位作者 刘涛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果胶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候选基因预测
4
作者 陶鹏 丁小雅 +5 位作者 岳智臣 赵彦婷 雷娟利 胡齐赞 臧运祥 李必元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4-1251,共8页
为探究南瓜果胶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南瓜口感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208份南瓜种质资源果肉的果胶含量,利用果胶含量数据与重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 为探究南瓜果胶含量的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基因,为南瓜口感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208份南瓜种质资源果肉的果胶含量,利用果胶含量数据与重测序获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对显著关联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与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南瓜果胶含量呈正态分布,在南瓜2、4、12、20号染色体上共获得了21个与南瓜果胶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有13个位于2号染色体8330664~8436445区间。筛选获得40个候选基因,其中3个基因(基因号为CmoCh02G014160、CmoCh02G014170、CmoCh02G014260)涉及糖代谢通路。这3个候选基因在南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SNP和InDel变异,并且在南瓜果实中均有表达,可能参与南瓜果实中果胶的合成。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南瓜果胶含量,改良南瓜品质提供新的标记与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果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因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果胶高内相乳液凝胶对低脂再制奶酪的品质影响
5
作者 李红娟 李振 +5 位作者 任钏 袁玉京 李可 邱晓豹 李洪波 于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共8页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 以乳清蛋白和果胶、葡聚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酸诱导法制备乳清蛋白-果胶乳液凝胶(whey protein-pectin emulsion gel,WP)和乳清蛋白-葡聚糖乳液凝胶(whey protein-glucan emulsion gel,WG),比较35%、75%分散相体积分数凝胶(分别记为WP35、WG35、WP75、WG75)的功能特性,并进一步探究高内相乳液凝胶作为脂肪替代物在低脂再制奶酪中的代脂效果。结果表明:WP75的平均粒径最小,脂肪分布均匀,蛋白质网络结构稳定。乳液凝胶样品在0.1~10 Hz内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都随油相体积分数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WP75抵抗形变能力、热稳定性及持水性都优于其他样品。样品15%-WP75(添加WP75,脂肪质量分数15%的再制奶酪)油析性减弱,熔化性增强,质构特性与全脂对照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乳清蛋白与果胶制备的高内相乳液凝胶在低脂奶酪产品有较好的脂肪替代效果,在低脂乳制品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果胶 葡聚糖 高内相乳液凝胶 低脂再制奶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刘佳 王华 +4 位作者 周倩 李晓雪 马云啸 王翠芳 倪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鲜处理,分析低温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硬度、质量损失率、腐烂率、PPO活性、POD活性以及MDA、TSS、VC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下贮藏过程中,各组均能延缓果实品质劣变,其中协同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35 d时,协同组香蕉李的感官评分为(7.9±0.36)分(>5分),在可食用范围内;硬度为(4.12±0.22)kg/cm^(2),分别较MAP组和CAP组显著提高32.05%、7.01%(P<0.05);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分别为(1.8±0.16)%、(12±1.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O、POD活性分别为(1.7±0.28)U/g、(14.4±1.36)U/g;MDA含量为(25.4±1.32)nmol/g,均保持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处理通过整合2种保鲜方法的优势,在抑制酶活性以延缓酶促褐变的同时,有效降低香蕉李的生理代谢速率和呼吸强度,从而显著减缓果实的氧化进程。这种协同效应不仅延长了香蕉李的保鲜期,还能更好地维持其品质特性。结论相较于对照组,协同组可将香蕉李的保鲜期延长14 d并维持其可食用价值,进而为香蕉李的保鲜与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 低温等离子体 香蕉李 保鲜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复配杀菌剂对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7
作者 潘连富 付岗 +2 位作者 杜婵娟 杨迪 黄开航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7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320.0、330.0、292.5、270.0、360.0、193.5、225.0 g/hm^(2))等7种复配药剂对香蕉黑星病(Macrophoma musae)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抽蕾前,黑星病发生初期,对全株喷药3次,每隔10 d喷1次,7种复配药剂不同剂量在末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均在64%以上,其中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875倍液、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的防效较好,末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均超过80%;田间测产发现,这4个处理的香蕉产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增产率均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黑星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5 位作者 王浩 孙明震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86-92,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褪黑素(MT)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激素间的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时间内,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IAA、6-BA、ABA、BR和GA_(3)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JA含量逐渐上升;M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IAA/BR和GA_(3)/BR逐渐下降,IAA/GA_(3)、IAA/ABA、GA_(3)/ABA、IAA/JA、GA_(3)/JA、ABA/BR、ABA/JA、BR/JA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幼苗在遭受干旱胁迫后,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来适应干旱胁迫,以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纤维高效低耗脱胶工艺的参数优选
9
作者 张美玲 鲁张含悦 +4 位作者 李翌溶 刘倩倩 王占刚 叶健青 郑广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329,共7页
为了探寻香蕉纤维的最佳脱胶工艺,该研究以香蕉原麻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脱胶法、高温碱法和传统碱法3种脱胶工艺处理香蕉纤维,并对香蕉纤维的物理性能、表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的残胶率为3.4%,低于传... 为了探寻香蕉纤维的最佳脱胶工艺,该研究以香蕉原麻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脱胶法、高温碱法和传统碱法3种脱胶工艺处理香蕉纤维,并对香蕉纤维的物理性能、表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的残胶率为3.4%,低于传统碱法的8.93%和有机溶剂脱胶法的13.13%。其断裂强度为4.43 cN/dtex,高于传统碱法的3.53 cN/dtex。高温碱法处理纤维的化学药品用量与传统碱法和有机溶剂脱胶法相比,分别减少了46.6%和81.3%,且高温碱法时间缩短至1.75 h。研究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更适用于香蕉纤维脱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纤维 高温碱法脱胶 高效低耗 残胶率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处理
10
作者 张美玲 刘倩倩 +1 位作者 郭凝廷 邵建皓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了改善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性能,选用柔软剂ZX-2061对香蕉茎秆纤维进行柔软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柔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柔软剂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香... 为了改善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性能,选用柔软剂ZX-2061对香蕉茎秆纤维进行柔软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柔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柔软剂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香蕉茎秆纤维的断裂强度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回转数总体呈增加趋势,纤维的柔软性能变好;当柔软剂浓度为7%,处理时间为50 min,温度为55℃时,香蕉茎秆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回转数分别提升,柔软性相对较好;经最佳柔软工艺处理后,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动、静摩擦系数均有下降;与未处理香蕉茎秆纤维相比,开松后纤维落率下降了20.65%,梳理落率下降了54.79%,从而改善了香蕉茎秆纤维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秆纤维 柔软剂ZX-2061 力学性能 柔软性能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MaERF15与MaACO8靶向结合调控果实采后成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冰云 郑云柯 +2 位作者 张建斌 李新国 刘菊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2-1042,共11页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MaERF15是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调控香蕉果实采后成熟作用的转录因子,MaACO8是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高水平表达的1个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氧化酶基因,但MaERF15和MaACO8的分子互作机制尚未明确。探究...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MaERF15是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调控香蕉果实采后成熟作用的转录因子,MaACO8是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高水平表达的1个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氧化酶基因,但MaERF15和MaACO8的分子互作机制尚未明确。探究乙烯响应因子MaERF15对下游乙烯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为香蕉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香蕉DNA中分离出MaACO8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US染色等方法研究MaACO8的启动子活性;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EMSA、双荧光素报告系统和活体成像系统研究MaERF15与MaACO8启动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MaACO8的启动子序列有11个,与AP2/ERF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GCC-box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MaERF15能与MaACO8启动子的GCC-box特异性结合,激活MaACO8的表达,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进而调控果实成熟。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香蕉果实采后乙烯生物合成调控果实成熟的理论,为香蕉耐贮运育种和成熟调控新技术的研发分别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MaERF15 MaACO8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皮果胶的提取、结构特征及流变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干鸿翔 杨笑妮 +2 位作者 谢凡 艾连中 张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随着脐橙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脐橙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脐橙果皮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脐橙皮果胶(pectin from navel orange peels,NOP)的提取工艺,研究NOP的分子质量、结构特征及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NOP最优... 随着脐橙产业规模的扩大,对脐橙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脐橙果皮副产物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脐橙皮果胶(pectin from navel orange peels,NOP)的提取工艺,研究NOP的分子质量、结构特征及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NOP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10 min、料液比1∶29(g∶mL)、pH 1.4,在该条件下,NOP提取率可达28.99%。结构分析表明NOP是一类以线性半乳糖醛酸聚糖为主,支化度较低的低酯果胶,分子质量为135.4 kDa,在溶液中呈紧凑的无规线团。NOP在水溶液中呈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对温度和碱性环境较敏感,但具有良好的热可逆性和耐酸性;动态流变表明NOP具有良好的成胶性,增加浓度和低浓度Ca^(2+)可提高其成胶能力,但升温和较高浓度的Ca^(2+)则会降低其黏弹性。该研究表明NOP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成胶性,为NOP的应用和脐橙高值化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果胶 提取 结构特征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元东 徐玉娟 +4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李璐 彭健 肖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3,共9页
为探究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特性的影响机制,该文研究了不同超高压(100、300、500 MPa)对热风脱水胡萝卜质构、复水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考察了胡萝卜在热风脱水前后微观结构、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 为探究超高压预处理对热风脱水胡萝卜片质构特性的影响机制,该文研究了不同超高压(100、300、500 MPa)对热风脱水胡萝卜质构、复水比、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考察了胡萝卜在热风脱水前后微观结构、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活性,分析了热风脱水后胡萝卜水溶性果胶(water-soluble pectin,WSP)、螯合性果胶(chelator-soluble pectin,CSP)和碱溶性果胶(sodium carbonate soluble pectin,NSP)组分特性。结果表明,与未经超高压预处理样品相比,300、500 MPa处理后热风脱水胡萝卜片硬度分别上升了11.55%和12.25%,当超高压力≥300 MPa时会导致胡萝卜组织的塌陷,经热风脱水后组织结构变得更为致密。所选100~500 MPa压力均能激活PG和PME活力,且在300 MPa时活力最高分别达118.76%和128.36%;超高压力≥300 MPa时能有效促进CSP向NSP的转化,改变果胶组分比例,降低果胶组分支链化程度和甲酯化度;WSP、CSP和NSP分子质量会随超高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对果胶分子链有解聚作用。综上,超高压预处理导致的胡萝卜细胞组织结构和果胶物质的变化是引发热风脱水胡萝卜硬度升高的重要途径,研究为阐明超高压预处理诱导的脱水果蔬质构变化解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超高压 热风脱水 质构 果胶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性质表征及其在果胶低聚糖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辰 寇田田 +3 位作者 谷新晰 刘学 田洪涛 卢海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38,共9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A)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实现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BFH5来源的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并探究其制备菠萝皮果胶低聚糖(pectin oligos...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A)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实现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HBFH5来源的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的异源表达及性质表征,并探究其制备菠萝皮果胶低聚糖(pectin oligosaccharides,POS)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属于GH28家族,蛋白分子质量为39.2 kDa,最适温度为70℃,在55℃处理1 h酶活力基本维持稳定;最适pH值为5.0,在pH 2.0~12.0范围内处理1 h能维持80%以上活力;对多种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多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时,重组酶AfPGA的K_(m)为1.05 mg/mL,V_(max)为52.6μmol/(min·mg)。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常温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DPG2的均方根偏差和均方根波动均高于嗜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AfPGA,除此以外,重组酶AfPGA制备的菠萝皮POS具备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明显抑制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生长,同时菠萝皮POS还具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本研究丰富了嗜热半乳糖醛酸酶资源,可为该酶在POS的制备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嗜热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果胶低聚糖 抑菌活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催化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晓雪 王兵丽 +1 位作者 赖文强 费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4-79,共6页
该研究针对果胶在抗氧化和抑菌性能方面的局限性,采用环境友好的漆酶催化接枝法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curcumin-pectin copolymer,Cu-Pe),以提升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在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的应用。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姜黄素成功接枝至果胶... 该研究针对果胶在抗氧化和抑菌性能方面的局限性,采用环境友好的漆酶催化接枝法制备姜黄素-果胶共聚物(curcumin-pectin copolymer,Cu-Pe),以提升其功能特性并拓展在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的应用。通过漆酶催化反应,姜黄素成功接枝至果胶分子骨架上,接枝率最高达9.62%。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证实姜黄素已成功引入果胶分子中。抗氧化实验表明,Cu-P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从4.48%显著提高至56.01%,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率从5.67%提升至99.02%。抑菌实验显示,Cu-Pe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从21.93%和17.68%提高至55.99%和53.85%。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接枝显著增强了果胶的抗氧化、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能,为开发新型天然食品保鲜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改性果胶基材料有望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食品保鲜解决方案,预期可在食品活性包装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减少并降低防腐剂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姜黄素 漆酶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16
作者 程世敏 赵明 +6 位作者 张欣 谢子四 苏祖祥 马源 谢艺贤 黄丽娜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宝岛蕉”。宝岛蕉属中高杆型,假茎高度240~300 cm,假茎基周长80~90 cm;在海南、广东产区生育期330~360 d,在广西、云南、福建等产区生育期360~390 d;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表明,株产24~3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3100~36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7.4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0.95%、可食率68.52%,综合品质优良;田间高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宝岛蕉于2012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琼认香蕉2012003),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010),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已成为我国香蕉主栽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 宝岛蕉 巴西蕉 抗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凇彦 杜晓静 +3 位作者 辛颖 魏金环 杨晨浩 刘昆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92,共8页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 优化了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whey protein isolate-pectin,W-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了W-P稳定的百里香精油纳米乳液(thyme essential oil nanoemulsion,TEON)的稳定性及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与果胶(pectin,PEC)的质量比为1∶2、pH为5.0、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15 min、W-P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制得的W-P的平均粒径为(504.45±1.53)nm,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28.63±0.34)m^(2)/g和(1034.16±13.64)min,其稳定的TEON在pH 3.0~7.0、温度30~90℃、离子浓度0~200 mmol/L和储藏15 d(4℃)时稳定性良好。同时,TEO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W-P展现出优良的乳化性能,显示出其在食品体系中作为乳化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果胶纳米复合物 百里香精油 纳米乳液 稳定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与微生物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乐 周桂园 +5 位作者 胡巍耀 龚嘉蕾 马婷婷 田丽君 黎娟 殷沛沛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生物以及两者互配对梗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响应面法得到酶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浓度233.5 U/g,酸性蛋白酶235.8 U/g,温度50℃,时间2 h;微生物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添加量9.2%(微杆菌:芽孢杆菌=1:1),温度29℃,时间34 h。(2)酶处理可有效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微生物处理有利于提升梗膏感官质量。(3)酶与微生物互配过程中以先酶后微生物处理的方法更有利于果胶降解、香气物质含量增加及感官质量改善。【结论】采用先酶后微生物的方法处理梗膏,对梗膏品质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微杆菌 芽孢杆菌 梗膏 果胶 蛋白质 酶与微生物互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EST-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东明 杨爱国 +4 位作者 吴彪 孙秀俊 周丽青 刘寒苗 张广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获得10550条微卫星标记(SSR),检出率为8.2%,平均9.01 kb出现1个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36对能够稳定扩增的引物,并利用已获得的36对SSR引物对青岛... 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获得10550条微卫星标记(SSR),检出率为8.2%,平均9.01 kb出现1个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36对能够稳定扩增的引物,并利用已获得的36对SSR引物对青岛海区栉江珧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共产生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3.5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7、0.604和0.526,表明青岛海区栉江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的EST-SSR标记和群体遗传信息为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EST-SSR 遗传多样性 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提高油包水乳液薄荷醇负载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宫玮 王增瑜 +4 位作者 孙建宏 周静 魏玉磊 张俊杰 邹立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2-98,共7页
针对薄荷醇易挥发损失,在油基食品中应用受限的问题,该研究以不同添加量的果胶作为内水相凝胶剂,构建负载薄荷醇的内相凝胶油包水乳液,分析果胶浓度对乳液形态结构、薄荷醇包封能力以及流变特性和界面特性的影响,监测油包水乳液的离心... 针对薄荷醇易挥发损失,在油基食品中应用受限的问题,该研究以不同添加量的果胶作为内水相凝胶剂,构建负载薄荷醇的内相凝胶油包水乳液,分析果胶浓度对乳液形态结构、薄荷醇包封能力以及流变特性和界面特性的影响,监测油包水乳液的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阐明果胶对油包水乳液薄荷醇负载性能的提升作用。结果表明,当果胶添加量为1.6%(质量分数)时,乳液具有最小的粒径[(1.19±0.05)μm]和最高的薄荷醇包封率。添加果胶提高了乳液的黏度、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稳定性分析显示,果胶的添加显著提高了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添加1.6%果胶的乳液贮藏28 d后,薄荷醇保留率仍高于80%,表明添加果胶能够有效提高油包水乳液的薄荷醇负载性能,为薄荷醇在油基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油包水乳液 果胶 稳定性 内水相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