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美为美”:从出土文献论先秦儒家“美”的建构——以“郭店简”与“上博简”为中心的讨论
1
作者 曾振宇 林蕴臻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美”贯穿“由巫入礼”的全过程,体现“连续性”的思想形态,是建构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核心观念。然“郭店简”与“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美”思想,学界鲜有论述。以《天子建州》“不美为美”“美为不美”的论说为切入点,儒简所论“... “美”贯穿“由巫入礼”的全过程,体现“连续性”的思想形态,是建构先秦思想文化谱系的核心观念。然“郭店简”与“上博简”等出土文献中的“美”思想,学界鲜有论述。以《天子建州》“不美为美”“美为不美”的论说为切入点,儒简所论“美”呈现三个维度的意涵:其一从自然之维看,“美”指美质,表示真情实感的流露与依循天道的顺物。简文以“阴阳”同“文武”对照指示美的发生逻辑在于天道,说明“不美为美”是以推崇本然无饰的自然美体现反本修古的思想。其二,从人道之维看,“美”指文质中道、尚文尚质的人文美,遵循“体其义而节文”的美的规律说明“美”依境而生的非现成性。其三,从价值之维看,“美”是人性能力的完满显现,美感是具有悦乐特性的道德情感。简文围绕“义”的价值判断论证美善关系,强调人格的善与人格的美存在差异,礼乐是实现“美善合一”的进路,君子人格代表“美善合一”的最终达成。通过与孔孟论说相较,儒简思想的过渡性及先秦儒家“美”思想转承的真实面貌可以逐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上博简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楚简《诗论》论诗方式新说
2
作者 王杰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上博楚简《诗论》的论诗方式,学者普遍认可是以情论诗,以礼节情。但是这一说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情、礼的角度论诗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综合全部简文,《诗论》更有可能是围绕“怨”字展开的,先后评述了《邦风》《小雅》《大雅》和... 上博楚简《诗论》的论诗方式,学者普遍认可是以情论诗,以礼节情。但是这一说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情、礼的角度论诗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综合全部简文,《诗论》更有可能是围绕“怨”字展开的,先后评述了《邦风》《小雅》《大雅》和《颂》。据此可对全部竹简重新编联,其编联主线依次是“贱民之怨”→“上下不和”→“君臣之和与成功”,这些都可以涵盖在政治的范畴之内。此外,一些与政治相关的论述也夹杂其中。简文属于以政论诗的典范之作,是大、小《诗序》形成的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楚简 《诗论》 诗可以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博简《武王践阼》看两周君臣身份秩序空间表达的变迁
3
作者 邓国军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空间既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亦是探究人类社会秩序及其演进的基本视域。“君王南面”礼制是两周统治者基于建筑空间所建构的一种君臣身份秩序,它在周代君臣身份秩序空间表达中起着总体导向性作用。“君王南面”礼制在两周时期展现... 空间既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亦是探究人类社会秩序及其演进的基本视域。“君王南面”礼制是两周统治者基于建筑空间所建构的一种君臣身份秩序,它在周代君臣身份秩序空间表达中起着总体导向性作用。“君王南面”礼制在两周时期展现出了沿袭与变革的双重面向,其中变革表现为:一是“下移”,即“南面”的主体由君王向下扩大到霸主、强者、臣僚,“君王南面”礼制走向了泛化;二是“上移”,即随着造圣运动的兴起,东周时人将“南面”的权力赋予“圣王”,形成了“圣王南面治天下”的理念,“君王南面”礼制走向了理论化。至战国中晚期,礼学家、思想家们结合社会现实,以托古的方式,建构起了制约王权的理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君王对权力空间尊位的垄断,上博简《武王践阼》中武王“东面”“北面”正是其典型表现。周代君臣身份秩序空间表达的历时性变迁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空间”在周代政治秩序建构中的价值,由此可建立起“空间方位—权力关系—身份秩序”的分析路径,以此来管窥“空间”在早期中国政治秩序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君王南面 《武王践阼》 两周君臣身份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安大简与上博简《曹沫之陈》异文及其启示
4
作者 张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6,共10页
安大简与上博简《曹沫之陈》异文主要有用字不同异文和字词增减异文,用字不同异文又可分为音近异文、义同或义近异文、讹书异文。安大简整理者对有些异文的释读,还有可商之处。如安大简24和上博简38“勿兵以克”的“勿”,似应读为“忞”... 安大简与上博简《曹沫之陈》异文主要有用字不同异文和字词增减异文,用字不同异文又可分为音近异文、义同或义近异文、讹书异文。安大简整理者对有些异文的释读,还有可商之处。如安大简24和上博简38“勿兵以克”的“勿”,似应读为“忞”,训为勉,或直接读为“勉”。安大简30“弗■危地”的“■”疑读为“舍”;上博简63作“■”,疑读为介,训为舍。安大简34“测斯度伤”的“斯”,疑读为“澌”或“■”,训为死;上博简51作“■”,“斯”字异体,也应如此读。安大简35“既战将■”的“■”,整理者读为“搏”,训为击;上博简32作■,疑释为■,读为击。安大简36“乃■其■”,疑读为“乃逸其虏”;“■”上博简52作■,疑“鱼”字讹书,读为虏。通过对安大简与上博简《曹沫之陈》异文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二者当是来自同一祖本,但安大简讹书异文较多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 《诗论》为亲闻孔子《诗》学的弟子所作,对照文献, 最可能是子夏。现在看,《诗论》和《诗序》、《毛传》,在思想观点上虽有承袭,但实际 距离是相当大的,即以《关雎》等七篇而论,差别即很明显。《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 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 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关睢》 子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五至”说论《孔子家语·论礼》的真伪 被引量:8
6
作者 廖名春 张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10,32,共6页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关键词 五至 上博楚简 民之父母 孔子家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兼论子羔也可能传《诗》 被引量:20
7
作者 廖名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上海博物馆29支《诗论》简,不能全归诸孔子名下,其 中既有孔子之说,也有孔子弟子之说。孔子这位解《诗》的弟子,很可能是子羔。传孔子和 子羔《诗》说的,是孔子弟子子羔以外的再传弟子。先秦儒家传《诗》,孔子以下,是多元 ... 上海博物馆29支《诗论》简,不能全归诸孔子名下,其 中既有孔子之说,也有孔子弟子之说。孔子这位解《诗》的弟子,很可能是子羔。传孔子和 子羔《诗》说的,是孔子弟子子羔以外的再传弟子。先秦儒家传《诗》,孔子以下,是多元 而并非单线,其中也有子羔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孔子 子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释 被引量:17
8
作者 晏昌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及山东半岛的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差别较大。《容成氏》九州约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竹简 容成氏 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早期儒家经典的文本歧变——简本《缁衣》与传世本《礼记》再对比 被引量:7
9
作者 郜同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100,119,共6页
郭店楚简和上博简中都有一篇《缁衣》,其内容与《礼记.缁衣》大致相当,但文字上有较大歧异。从这些歧异中可以大致看出战国到汉初儒家经典文本歧变的一般规律,这包括外在语言形式的改善、儒家思想的增强以及学术思想的转向。对这些文字... 郭店楚简和上博简中都有一篇《缁衣》,其内容与《礼记.缁衣》大致相当,但文字上有较大歧异。从这些歧异中可以大致看出战国到汉初儒家经典文本歧变的一般规律,这包括外在语言形式的改善、儒家思想的增强以及学术思想的转向。对这些文字歧异的研究不仅可以校勘《礼记》,而且对美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 郭店楚简 上博简 文本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凡物流形》的思想主旨与学派归属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6,共8页
上博简《凡物流形》篇得到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很多人讨论它的学派属性问题,将其归为道家学派的观点影响较大。这种分析法在方法论上有可质疑之处。实际上,《凡物流形》思想来源比较驳杂,说明其作者可能学习过不同来源的思想。又《凡物流... 上博简《凡物流形》篇得到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很多人讨论它的学派属性问题,将其归为道家学派的观点影响较大。这种分析法在方法论上有可质疑之处。实际上,《凡物流形》思想来源比较驳杂,说明其作者可能学习过不同来源的思想。又《凡物流形》有甲乙两本,可以表明《凡物流形》流传比较广。则其作者在当时至少在一定地域之内,很可能是比较著名的人,足以自成一家。那么,《凡物流形》所属的学派,其名称就应该以此篇的作者为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凡物流形》 学派 道家 黄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店简、上博简中的禅让学说与中国古史上的禅让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韦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共5页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 关于尧舜禹禅让的事迹,见于春秋以前的史籍,并非出自战国的某家之言;孔子虽讲到尧舜禹禅让,但实际并未提倡实行禅让;郭店简《唐虞之道》与上博简《容成氏》、《子羔》篇,皆为战国儒家后学所作;尧舜禹禅让传说是三代以前存在不同于后世之世袭制的权力继承制的反映,不能视为战国诸子为了宣扬自己的社会理想编造的故事;中国古史传说与西方学者关于古代社会研究结论的吻合,证明人类古代社会的发育是有其共同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简 上博简 尧舜 禅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二)》《容成氏》编连问题补议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于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91-94,105,共5页
《上博简(二)》中的《容成氏》篇记载了上古帝王的传说事迹,内容十分重要。但是原书整理者在对竹简进行拼合编连时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很多本来文义清楚的地方变得含混不清,全文的叙事脉络也由此而变得混乱。后经北京大学陈剑先生重新整... 《上博简(二)》中的《容成氏》篇记载了上古帝王的传说事迹,内容十分重要。但是原书整理者在对竹简进行拼合编连时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很多本来文义清楚的地方变得含混不清,全文的叙事脉络也由此而变得混乱。后经北京大学陈剑先生重新整理编连后,已基本上可以通读,但仍有几支简的位置不太好确定。拟在陈剑先生研究听基础上,对这几支简的简序重新进行编排,并结合历史文献,对简文中的相关文句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容成氏 编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䙟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志彪 孙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反”“归”等意思,在甲骨文中则读作“危”,《越公其事》中相关的字则读作“毁”或“危”表示毁败义;而在上博简《亘先》里,此字可与微部字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清华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侍坐》章正读——兼论《论语》的成书问题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青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8,92,共7页
《论语·侍坐》章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宝贵资料,因其记载简单,理解起来有歧义,但其实录性质不容怀疑。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发生在孔子出仕前后。侍坐闲聊,曾皙鼓瑟不违古礼。各家注解亦皆不背离孔子思想。本... 《论语·侍坐》章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宝贵资料,因其记载简单,理解起来有歧义,但其实录性质不容怀疑。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发生在孔子出仕前后。侍坐闲聊,曾皙鼓瑟不违古礼。各家注解亦皆不背离孔子思想。本文提出新的认识主要在于:(1)"春服"特指祭服,"春服既成"可以理解为一个祭服完成的暮春时节的代称。(2)"风乎舞雩"读作"讽乎舞雩",与孔子赞同"风谏"合。将"风"理解为采风、风宣其德,将政德赋于音乐等,又与孔子对乐的爱好合。《侍坐》章保留了孔子与四子言论的核心部分,编排整理没有改变其实录性质。"侍坐"章的书写情况再次验证了上博简《仲弓》篇所体现的《论语》的一种成书可能,即孔门弟子从所记繁多的孔子言论中选编删削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侍坐》章 孔子 曾皙 上博简 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古文经学的渊源再论《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江林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8,共9页
以战国至秦汉的古文经学流传情况为背景,以子夏、李 克、吴起以至《毛诗序》的流传情况为线索,以上博简《诗论》、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与《毛 诗序》的对比研究为依据,可以进一步证明《诗论》与《毛诗序》之间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毛诗序》古文经学 子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杂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天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0-502,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民之父母》篇中的"勿"应该读作"物",从"言"从"午"从"又"的字应该释为"语"。论文还就《容成氏》篇的"密"字与古文字"审"进行形体... 上海博物馆藏竹书《民之父母》篇中的"勿"应该读作"物",从"言"从"午"从"又"的字应该释为"语"。论文还就《容成氏》篇的"密"字与古文字"审"进行形体上的比较分析,以期避免因二字字形相近而产生误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竹书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零释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499,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释文、注释或可商榷。《子羔》1、6号简的文字应读作"使无有小大、肥瘠",同篇12号简中"玄丘之内"应读为"玄丘之氵内",《昔者君老》4号简中的"发命不夜"读作...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释文、注释或可商榷。《子羔》1、6号简的文字应读作"使无有小大、肥瘠",同篇12号简中"玄丘之内"应读为"玄丘之氵内",《昔者君老》4号简中的"发命不夜"读作"废命不赦",《容成氏》5号简中的"各得其"应读作"各得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楚国 竹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上博简《容成氏》篇的性质与学派归属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上博简《容成氏》篇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是了解战国社会思潮的一篇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关于其学派归属问题,大致有儒家、墨家、纵横家等不同说法。分析是篇内容,可以看到,其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篇非常相似,而与《墨子... 上博简《容成氏》篇内容丰富,性质较为特殊,是了解战国社会思潮的一篇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关于其学派归属问题,大致有儒家、墨家、纵横家等不同说法。分析是篇内容,可以看到,其理论思想与儒家的《大戴礼记.少闲》篇非常相似,而与《墨子.非攻》篇相乖戾。《容成氏》篇所宣扬的理想社会与《礼记.礼运》篇相一致,是篇力求借助讲述古史来阐述尧舜禅让和汤武革命,而这正是儒家理论中的两大基本思路。从《容成氏》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七十子后学发展传统儒学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容成氏》 儒家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诗论》在诗经学史上的价值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9,共5页
新材料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促进新学问的涌现。对于《诗经》学史而言,近年面世的以上博简《诗论》为代表的简帛资料,不仅大大促进了对于诗三百篇的研究,而且促进了《诗经》学史的研究。在上博简研究的带动下,近些年关于《诗经》的研究成... 新材料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促进新学问的涌现。对于《诗经》学史而言,近年面世的以上博简《诗论》为代表的简帛资料,不仅大大促进了对于诗三百篇的研究,而且促进了《诗经》学史的研究。在上博简研究的带动下,近些年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如果说上博简《诗论》补充了《诗经》学史源头的话,那么,上博简《诗论》面世以后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则是一部《诗经》学史的尾,这个一首一尾的形成与联贯对于"重写学术史"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诗论》 诗经学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