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design theories of high-speed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s 被引量:18
1
作者 Xueyi LIU Pingrui ZHAO Feng DAI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3期154-162,共9页
The design theorie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in the world are review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 in China.The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parameters co... The design theories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in the world are review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 in China.The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parameters concerning train load,thermal effect,and foundation deform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together with the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s are summarized.Finally,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work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ballastless track design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ballastless track in the subgrade se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high earthquake-intensity area
2
作者 Li Yao 《High-Speed Railway》 2023年第4期273-279,共7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terrain and b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it is proposed that cast-in situ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with layers and blocks stru...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terrain and b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China, it is proposed that cast-in situ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with layers and blocks structure should be adopted preferentially in the subgrade se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prolongation of service lif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allastless track.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under high earthquake-intensity action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base slab of ballastless track and the subgrade may occur under 9 degree earthquake action. A new CRTS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structure with a concave-convex structure between the base slab and the subgrade is proposed in the subgrade section, and its additional stress and relative displacement under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al stress and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new ballastless track structure and the subgrade under 9-degree earthquake actions are small, which meet the high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high earthquake-intensity CRTS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track desig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high‑speed railway slab tracks using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3D time‑domain modelling
3
作者 A.F.Esen O.Laghrouche +4 位作者 P.K.Woodward D.Medina‑Pineda Q.Corbisez J.Y.Shih D.P.Connolly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36-58,共23页
Concrete slabs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railways to increase the inherent resilient quality of the tracks,provide safe and smooth rides,and reduce the maintenance frequency.In this paper,the elastic performance of a ... Concrete slabs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railways to increase the inherent resilient quality of the tracks,provide safe and smooth rides,and reduce the maintenance frequency.In this paper,the elastic performance of a novel slab trackform for high-speed railway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in Abaqus.It is then compared to the performance of a ballasted track.First,slab and ballasted track models are developed to replicate the full-scale testing of track sections.Once the models are calibr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novel slab model is developed and compared against the calibrated slab track results.The slab and ballasted track models are then extended to create linear dynamic models,considering the track geodynamics,and simulating train passages at various speeds,for which the Ledsgard documented case wa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s.Trains travelling at low and high speeds are analy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ck deflections and the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soil,considering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critical speeds.Various train load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and the most practical approach is retained and described.Moreover,correlati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modern high-speed rail and conventional standards.It is found that considering the same ground condition,the slab track deflections are considerab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ballasted track at high speeds,while they show similar behaviour at low sp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s Slab track New ballastless track Ballasted track Critical speeds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Calibration of numerical mod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haviour of non-ballast pre-stressed and precast track structures in high speed railway based on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
4
作者 Yuhang Wang Jjun Wang +2 位作者 Qi Tang Jike Tan Guobing Lu 《High-Speed Railway》 2023年第1期70-85,共16页
In order to make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RTSIII type slab non-ballast track structures,which was self-designed in China,based on the method of the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FEM),the traditio... In order to make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RTSIII type slab non-ballast track structures,which was self-designed in China,based on the method of the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FEM),the traditional FEM of slab non-ballast track structures was improved.The multiscale FEM of CRTSII type slab nonballast track structur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program ABAQUs.Then the comparative calculation was made between various FEMs,showing that the high solution precision,fast modelling speed and high solution efficiency could be obtained.Therefore,the multiscale FEM was suitable for the parametric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RTSII type slab non-ballast track structures,and then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 and constructions could be opt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railway Non-ballast track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板侧裂纹对车辆-轨道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瑶 和振兴 《高速铁路技术》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长期列车动荷载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轨道板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疲劳、结构裂化等损伤情境,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增大养护维修成本。为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具有侧裂纹的轨... 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长期列车动荷载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轨道板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疲劳、结构裂化等损伤情境,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增大养护维修成本。为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具有侧裂纹的轨道板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MATLAB-ABAQUS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包含:考虑为多刚体系统的列车模型,采用无限长点支撑Euler梁模拟的钢轨模型,和考虑面内、面外柔性振动的含侧裂纹的轨道板模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有无侧裂纹的轨道板对整个系统动态响应的差异,探讨了不同运行速度对裂纹板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裂纹的存在会增大轨道板裂纹附近垂向和横向的动力响应,尤其是对其横向加速度影响最显著,最大分别增大16.65%和90.60%;列车速度与轨道板振动密切相关,列车速度的提高将进一步加剧轨道板裂纹处的振动,在长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增加了裂纹进一步扩展的风险,给轨道板结构稳定性带来挑战。本研究可为高速铁路轨道的养护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侧裂纹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联合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主跨320 m钢-混部分斜拉桥无砟轨道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冬 欧阳辉来 +2 位作者 魏周春 苏成光 高天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 南玉高铁六景郁江特大桥设计将钢-混部分斜拉桥结构引入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领域,而300 m级以上大跨度桥上无砟轨道的竖向变形极易超限,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系统研究在此大跨桥梁结构上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有限元及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组合工况下无砟轨道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动力特性,运用60 m弦测法探究各工况下无砟轨道的线形变化规律,从而确定大跨度钢-混部分斜拉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并对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在各种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列车通过大桥的各项安全性与舒适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斜拉索升降温是影响无砟轨道线形标准的两大主因,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前确保足够的沉降观测期和收缩徐变释放期,并充分考虑拉索的保温设计;在温度组合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砟轨道的60 m弦测不平顺幅值为6.79 mm,满足高速铁路静态验收标准;但在叠加列车荷载和收缩徐变后,变形弦测值均出现Ⅱ级及以上超限,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后可有效改善轨道平顺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混部分斜拉桥 无砟轨道 --桥耦合 60 m弦测法 轨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动力适应性研究
7
作者 朱志辉 任增震 +1 位作者 郑纬奇 余志武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 研究目的:为研究高速铁路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铺设无砟轨道的适应性,本文以我国首座铺设无砟轨道的长联大跨钢桁梁桥-郑济高铁黄河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钢桁梁桥-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静力适应性;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轨-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及行车性能,研究钢桁梁桥-无砟轨道动力适应性。研究结论:(1)长联大跨钢桁梁桥-无砟轨道体系的无缝线路强度、变形协调性、轨道静态不平顺及行车性能指标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静动力适应性表现良好;(2)温度梯度对无砟轨道层间压缩量、扣件滑移量影响显著,与整体温差相比,分别增大了51.08%和50.00%;(3)温度梯度劣化轨道静态中短波不平顺,与整体温差相比,10 m弦长、30 m基线长指标分别增大了144.12%和76.06%,60 m弦长指标基本不变;(4)温度梯度对轮重减载率影响显著,对脱轨系数、横向轮轨力等其他安全性和舒适度指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联大跨钢桁梁桥 无砟轨道 静力性能 动力响应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车-轨-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鹏鑫 邢书科 +3 位作者 王兆刚 郭玉鹏 杨宇栓 杨荣山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研究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千米级矮塔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行车安全,根据运营环境确定温度荷载工况,并采用ANSYS进行静力分析,确定最不利温度荷载工况。基于车-轨-桥耦合动力分析理论,分析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千米级的矮塔... 为研究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千米级矮塔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行车安全,根据运营环境确定温度荷载工况,并采用ANSYS进行静力分析,确定最不利温度荷载工况。基于车-轨-桥耦合动力分析理论,分析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千米级的矮塔斜拉桥上无砟轨道行驶高速列车的动力响应,计算不同行车速度对车辆和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并根据现有规范标准,评价千米级的矮塔斜拉桥上无砟轨道的行车安全,提出温度-轨道不平顺组合激励下桥上安全行车的舒适行驶速度范围。分析结果表明:以350km/h设计行车速度过桥时,动车、拖车垂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为0.8 m/s^(2)和0.66 m/s^(2),各动力响应数据均处于优良水平,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车体的加速度最值与行车速度呈正相关趋势;行车速度为400 km/h时,动车车体垂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95 m/s^(2),是行车速度为250 km/h的1.48倍;当车速达到400 km/h时,Sperling舒适性指标由“优秀”转为“良好”,行车舒适度相对较差。为保证桥上行车安全,建议行车速度不超过40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斜拉桥 无砟轨道 组合不平顺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辆-轨道垂向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彦博 刘秀波 +1 位作者 魏剑梅 陈茁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基于周期性结构振动理论,分别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和车辆-无砟轨道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锤击试验,分析了车辆耦合作用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轨道长度、扣件刚度、扣件阻尼、扣件间距、轮对位置和转向架轴距对轨道振动... 基于周期性结构振动理论,分别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和车辆-无砟轨道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锤击试验,分析了车辆耦合作用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轨道长度、扣件刚度、扣件阻尼、扣件间距、轮对位置和转向架轴距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采用梁单元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出Pinned-Pinned共振特征;无车辆耦合作用时,轨道出现了199 Hz的轨道一阶垂向弯曲共振峰和由周期性支撑导致的966 Hz的Pinned-Pinned共振峰,扣件阻尼、轨道长度和扣件间距基本不会影响轨道一阶垂向弯曲共振频率,扣件阻尼和刚度基本不会影响Pinned-Pinned共振频率,轨道长度大于42.9 m后轨道长度对Pinned-Pinned共振频率影响较小,扣件间距是影响Pinned-Pinned共振频率的关键因素,扣件刚度是影响轨道一阶垂向弯曲共振频率的关键因素;车辆耦合作用会影响轨道振动特性,轨道出现了P2共振峰和二阶—五阶垂向弯曲共振峰,扣件阻尼、扣件刚度、轮对加载位置和扣件间距对该5阶共振频率的影响不大,转向架轴距是影响该5阶共振频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 振动特性 车辆-无砟轨道耦合模型 频响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遇地震下无砟轨道多跨简支梁桥行车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刘尊稳 李欣婧 +2 位作者 邓永杰 李健宁 李浩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4,共8页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上广泛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而地震区亦分布广泛,震时桥上行车无可避免,针对地震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桥上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以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高速铁路多跨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32 m不规则...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上广泛采用的无砟轨道系统具有较大的纵向刚度,而地震区亦分布广泛,震时桥上行车无可避免,针对地震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桥上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以我国西部地区常见的高速铁路多跨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32 m不规则简支梁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基于WORKBENCH及SIMPACK平台建立车-线-桥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震时不同行车速度下列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行车安全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行驶速度越快,地震强度愈强,列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越大;考虑轨道约束作用可使列车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对横向力平均分别降低7.19%、9.96%、7.97%,其中相差最大均约为15%;轨道系统的约束作用可提高行车安全阈值,若列车运行速度为350 km/h和300 km/h时,其可承受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别增加了22.04%、36%,当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g和0.3g时,列车可安全行驶的速度分别增大了7.24%、8.14%,行驶速度的影响更大,地震来临时,应减速慢行。无砟轨道系统的约束可有效提高桥上行车安全性,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无砟轨道系统的约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线-桥耦合振动 地震激励 行车速度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板式轨道砂浆充填层服役现状分析
11
作者 元强 向功坤 +2 位作者 郑新国 张旭 王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CRTSⅡ型CA砂浆服役十年后的性能是否满足服役要求对轨道系统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对邯郸东站和松江南站的CA砂浆进行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隙特征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CA砂浆干燥抗压强度无显著下降;饱水后的抗压强度下降明显,... CRTSⅡ型CA砂浆服役十年后的性能是否满足服役要求对轨道系统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对邯郸东站和松江南站的CA砂浆进行力学性能、物相组成及孔隙特征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CA砂浆干燥抗压强度无显著下降;饱水后的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但高于《CA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两地区的CA砂浆均出现了浅表层维氏硬度下降和无机相损失的损伤,且松江地区的损伤程度相对较高。松江地区CA砂浆浅表层毛细孔孔隙率明显上升;邯郸地区CA砂浆凝胶孔体积明显增大,毛细孔孔隙率仅浅表层略微增大。因此,两地的CA砂浆服役十年后仍满足规范要求,但发生了且正持续发生物理和化学损伤,需要对在役CRTSⅡ型CA砂浆定期观测和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CA砂浆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不平顺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成辉 亓伟 +1 位作者 耿浩 刘玉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轨下刚度的设置仅考虑施工便利性,线路动不平顺性未得到根治,仍存在较多的线路病害。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究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轨下刚度与动不平顺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过渡段过渡方式,达到减... 研究目的:目前,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轨下刚度的设置仅考虑施工便利性,线路动不平顺性未得到根治,仍存在较多的线路病害。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研究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轨下刚度与动不平顺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过渡段过渡方式,达到减少线路维修、提高乘车舒适性的目的。研究结论:通过分析线路动不平顺的动不平顺线形、钢轨挠度变化率、线路动不平顺二次导等指标,得出以下结论:(1)现有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的设置未完全解决线路轮轨力增值过大、行车平顺性差等问题;(2)良好的过渡段轨下刚度线形设计可显著改善线路过渡效果,建议采用线性过渡方案;若过渡段采用分段式过渡,过渡段分段数不得少于5段;过渡段的长度宜结合车速设置为20~30 m;(3)合理的轨下刚度设置方式可有效降低高速、重载线路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病害问题,并可为其他过渡段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无砟轨道 过渡段 动不平顺 轨道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列车-路基上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徐庆元 李斌 范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9,共7页
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能够考虑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各部件间接触状态非线性的列车-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建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相应的程序验证。运用建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能够考虑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各部件间接触状态非线性的列车-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建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相应的程序验证。运用建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列车在路基上无砟轨道线路上高速行驶时,在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下,列车-路基上无砟轨道耦合系统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极大,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影响与无砟轨道类型关系不大;(2)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小于对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各部件动力特性的影响与无砟轨道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总体来讲,路基不均匀沉降对I型板式无砟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要大于对双块式及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 耦合动力学 路基上无砟轨道 不均匀沉降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厦高铁安海湾特大桥无砟轨道钢-混结合梁斜拉桥设计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聂利芳 严爱国 +1 位作者 曾甲华 杨恒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7-141,146,共6页
安海湾特大桥是新建铁路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跨越安海湾,主桥为(40+135+300+135+40)m斜拉桥,半漂浮体系,采用混凝土桥面板与槽形钢箱梁相结合的主梁结构;索塔采用H形混凝土桥塔;主桥铺设含橡胶弹性隔离缓冲垫层的双块式无砟... 安海湾特大桥是新建铁路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跨越安海湾,主桥为(40+135+300+135+40)m斜拉桥,半漂浮体系,采用混凝土桥面板与槽形钢箱梁相结合的主梁结构;索塔采用H形混凝土桥塔;主桥铺设含橡胶弹性隔离缓冲垫层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桥址基岩为弱风化辉绿岩,基础均采用柱桩。安海湾特大桥受力合理,辅助墩区段混凝土桥面板出现的拉应力通过综合采用支座升降法、配置预应力索等综合性措施,经济且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桥面板受拉,显著减小了钢梁底板压应力和钢板厚度。通过与已实施无砟轨道铺设的两座300 m级无砟轨道桥梁对比,可以看出,安海湾特大桥具有良好的铺设无砟轨道条件。安海湾特大桥主桥无砟轨道钢-混结合梁斜拉桥的成功实施,为无砟轨道在大跨度桥梁的铺设提供了又一成功的典范,有利于大跨度无砟轨道桥梁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结合梁 斜拉桥 混凝土桥面板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约束对高速铁路列车-桥梁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令坤 蒋丽忠 余志武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3-769,共7页
建立了38自由度高速列车(动车/拖车)空间振动模型,基于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和Kalker线性蠕滑理论,引进PEER-NGA强震记录,建立地震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钢轨-桥梁-支座-桥墩-桩土系统精细计算模型,考虑支座刚度和桩土作用及近... 建立了38自由度高速列车(动车/拖车)空间振动模型,基于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和Kalker线性蠕滑理论,引进PEER-NGA强震记录,建立地震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列车-无砟轨道/钢轨-桥梁-支座-桥墩-桩土系统精细计算模型,考虑支座刚度和桩土作用及近场地震效应的影响,以高速铁路32m跨简支箱梁桥和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编制了MATLAB程序,计算了有/无砟轨道约束下高速列车-桥梁时系统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三层无砟轨道时列车-桥梁系统模型由于桥梁刚度过大,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的各项地震响应较列车-钢轨-桥梁系统有较大增加;对于有/无地震作用时,采用无砟轨道均可有效改进列车走行性能,近断层地震脉冲效应对有/无砟轨道约束系统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安全指标影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约束 高速铁路 列车-桥梁系统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J-7型大调量扣件地段轨道动力响应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伟昌 李振廷 +1 位作者 王永华 陶佳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为了恢复线路平顺状态,某线采用大调量扣件调整轨面高程。通过对大调量扣件地段轨道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分析,评价其使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均在安全限值之内;轮轨水平力、轮重减载率等指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加扣件... 为了恢复线路平顺状态,某线采用大调量扣件调整轨面高程。通过对大调量扣件地段轨道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分析,评价其使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均在安全限值之内;轮轨水平力、轮重减载率等指标随列车通过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加扣件调高量对轮轨垂直力、轮轨水平力以及脱轨系数的影响较小,但钢轨轨底横向位移、轮重减载率有增大趋势;在曲线段采用大调量扣件会导致钢轨轨头横向位移、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明显增大,建议在曲线地段扣件调高量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大调量扣件 动力响应 测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无砟轨道模型的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健壹 余浩伟 +1 位作者 朱胜阳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变形损伤的影响,建立包含结构配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波长和幅值对轨道结构变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 为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变形损伤的影响,建立包含结构配筋和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波长和幅值对轨道结构变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位置对于结构损伤变形影响差异较大;路基不均匀沉降发生在底座板伸缩缝部位,底座板最早出现宏观裂纹,且相同条件下该位置钢轨变形最大;沉降发生在底座板板端附近,复合板与底座板之间离缝较大,底座板从开始损伤到产生宏观裂纹演化进程较长;损伤出现在底座板凹槽处,演化进程所需沉降幅值超过6 mm;底座板与基床表层之间离缝随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随沉降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路基不均匀沉降波长增大,复合板与底座板之间离缝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10 m波长最为敏感;路基不均匀沉降幅值增大,结构层间离缝、损伤情况均劣化,在幅值初始增长时钢轨峰值变形增幅较大,沉降幅值达10 mm后钢轨峰值变形在0.5 mm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有限元分析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路基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隔离层关键构件-弹性垫板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丽忠 刘丽丽 +2 位作者 周旺保 彭东航 冯玉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弹性垫板作为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和底座板之间的缓冲构件,通过自身压缩变形达到减震耗能的目的,因此弹性垫板在平面压缩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抗震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弹性垫板在平面压缩情况下的力学性能... 弹性垫板作为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和底座板之间的缓冲构件,通过自身压缩变形达到减震耗能的目的,因此弹性垫板在平面压缩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的抗震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弹性垫板在平面压缩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开展弹性垫板的平面压缩试验。探究不同截面尺寸、不同厚度情况下弹性垫板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规律,探讨弹性垫板试件在平面压缩情况下的刚度变化规律,提出考虑尺寸效应的弹性垫板荷载-位移力学模型。并利用该荷载-位移力学模型与弹性垫板平面压缩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垫板荷载-位移力学模型能有效模拟弹性垫板的平面压缩力学特性;不同弹性垫板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形状大体一致,均表现为位移随着荷载的增加非线性增大;弹性垫板的截面面积和厚度均对弹性垫板的荷载-位移曲线有显著影响,表现为相同荷载情况下,截面面积越大,厚度越小,弹性垫板的位移越小;弹性垫板试件的割线刚度与截面面积、厚度有关,表现为截面面积越大,厚度越小,弹性垫板割线刚度越大,平面可压缩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 弹性垫板 力学模型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渝蓉高铁汉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研究
19
作者 孙宗磊 王新国 +2 位作者 刘晓华 王存国 王明亮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5,68,共6页
研究目的:钟祥汉江特大桥为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及防洪要求,该桥主桥采用(60+78+270+78+60)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混凝土主梁斜拉桥。... 研究目的:钟祥汉江特大桥为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为满足通航及防洪要求,该桥主桥采用(60+78+270+78+60)m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目前国内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最大跨度的混凝土主梁斜拉桥。本文根据该桥的受力特点,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论:(1)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从桥梁成桥状态、主梁梁高、索塔高度等方面开展研究,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主梁工后徐变值控制至22.5 mm,无砟轨道与桥梁具有良好适应性;(2)钟祥汉江特大桥具有良好的静动力特性,该桥受力性能良好,安全可靠;(3)采用60 m弦中点弦测法所计算轨道静态长波不平顺设计值为4.9 mm,满足轨道验收标准要求;(4)设置桥轨一体化健康监测系统,以及时掌握桥梁与轨道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与运营状况;(5)该桥的成功实施,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时速350 km无砟轨道桥梁上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 结构设计 徐变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床板上拱对高速列车-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响应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翠英 向俊 毛建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31-1640,共10页
为研究道床板上拱对无砟轨道结构性能和行车品质的影响,建立含道床板上拱的列车-轨道系统振动分析伤损模型,编制FORTRAN计算程序并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车轨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分别计算4种道床板上拱类型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高速列车作... 为研究道床板上拱对无砟轨道结构性能和行车品质的影响,建立含道床板上拱的列车-轨道系统振动分析伤损模型,编制FORTRAN计算程序并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车轨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分别计算4种道床板上拱类型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空间振动响应,分析比较此系统振动响应随道床板上拱类型,不平顺幅值及车速的影响规律,并对道床板上拱伤损评级。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道床板上拱类型的车轨系统动力响应均随运行速度和不平顺幅值的提升而增大。速度相同时,考虑了复合不平顺和离缝的上拱类型4的车轨系统振动响应最大,而仅考虑高低不平顺的上拱类型1的车轨系统振动响应最小。车速300 km/h时,高程偏差为11 mm的道床板上拱类型1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轮轨作用力,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峰值分别为0.918 m/s2,100.740 k N,0.305和0.255;而类型4依次为2.037 m/s2,185.219 k N,12.503和1.727。上述机理和数据可为道床板上拱伤损评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 上拱 伤损评级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