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元创新协同、资源错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田庆锋 方聪聪 曾紫韬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共11页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驱动,但由于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存在本质属性差异,如何通过双元创新协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组织双元理论和资源基...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于创新驱动,但由于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存在本质属性差异,如何通过双元创新协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组织双元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从平衡和互补两个维度系统考察双元创新协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双元创新协同显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源错配在双元创新协同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竞争环境和政府补贴均对双元创新协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市场动态性和政府补贴负向调节二者关系,市场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二者关系。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双元创新协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双元创新协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有限;双元创新协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未达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质量发展 双元创新协同 双元创新平衡 双元创新互补 资源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新疆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平衡方案研究
2
作者 聂鸿玉 刘凯鑫 +1 位作者 胡宝华 倪盼盼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共7页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 为了系统解析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利用效率,促进新疆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SD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原则,提出维持现状型(S1)、经济发展型(S2)、节约用水型(S3)和可持续发展型(S4)4种发展情景,对新疆2024-2035年的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进行模拟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在预测期内,设定的4种情景下,新疆需水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平均需水总量分别为717.323、720.719、603.311和605.486亿m^(3),平均供需比分别为0.887%、0.883%、1.054%、1.050%。②4种情景下,若维持现状,新疆在2030年后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经济发展型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节约用水型有效降低了需水总量,极大缓解了水资源供需压力,但同时会限制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型从多方面进行调整,既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新疆社会发展应选择的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新疆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推动人水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供需平衡 SD模型 发展情景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视角下绿色发展门槛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陈义忠 贺鹏明 +2 位作者 张思思 刘梓腾 彭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128,共14页
明晰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响应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云模型和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2000—2025年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格局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视角实证... 明晰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响应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云模型和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探究2000—2025年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格局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视角实证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门槛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并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体(除遂宁市、孝感市外)绿色发展均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水资源生态足迹有所增长,污水足迹占比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门槛效应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协同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持续提升;成渝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水资源生态足迹超过0.379 hm2/人时,对绿色发展转变为抑制效应,重庆市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在各集聚水平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均呈现“倒V型”的关系,鄂州市等工业城市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长三角城市群均具有双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在水资源生态足迹到达第二门槛值后,对绿色发展正效应最高(0.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水资源生态足迹 产业集聚 门槛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A模型的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海良 顾芳旭 张晓力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8,共9页
利用中国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产业面板数据,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方法,选取多层级共同前沿DEA模型中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对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第二大水资源消耗区... 利用中国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产业面板数据,基于生产理论分解方法,选取多层级共同前沿DEA模型中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对中国水资源消耗及其政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第二大水资源消耗区域,且中国水资源消耗从“一二三”向“一三二”的产业用水态势转变;在提出的新分解因素中,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均衡发展和市场化改革分别有助于减少西、中、东部地区的水资源消耗;在所有的分解因素中,技术效率对减少水资源消耗的贡献最为突出。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对水资源利用的正向影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消耗 非径向距离函数 政策影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产业用水和产业发展布局协调关系研究
5
作者 刘静妍 耿国婷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3期31-34,56,共5页
有限的水资源是产业结构优化重要的约束条件,把握产业用水和产业发展布局协调关系有助于提高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和情景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测定,得到第二、第三产业与取水显著正相关,分... 有限的水资源是产业结构优化重要的约束条件,把握产业用水和产业发展布局协调关系有助于提高山西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采用相关分析理论和情景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测定,得到第二、第三产业与取水显著正相关,分析在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用水效率和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以及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预测各产业用水效率提升幅度,给出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各产业用水效率应提高5%~20%不等,以满足产业用水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在取水总量约束下,地区生产总值若保持近年平均增速(5.8%),到2030年,用水效率需比现状提高约30%~50%;地区生产总值若取近年平均增速的50%左右,用水效率则需提高20%~30%左右;如地区生产总值在现状基础上继续增加3%,则用水效率需提高约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效率 水资源 用水结构 产业发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及可持续对策 被引量:20
6
作者 龙爱华 徐中民 +1 位作者 程国栋 樊胜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61,共3页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城市化 产业结构 水资源 可持续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油气田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高云文 曹海东 +2 位作者 常铮 张荣甫 高文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75-78,共4页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进行回注采油。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污水适应于不同地质特征的产层,这即解决陕北特低渗油层注水的水敏性问题,同时也使大量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油田开发 工业废水 污水回注 水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袁伟 郭宗楼 +1 位作者 吴军林 楼章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08-2114,共7页
黑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北干旱内陆河地区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条件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 黑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北干旱内陆河地区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条件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根据黑河流域具体情况,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生态环境状况,以遏制并逐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以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为约束。首先利用水资源承载压力指数计算了现状条件下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得出目前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超负荷承载。水资源将成为制约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前必须立足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才能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后针对超载现状,对黑河流域规划水平年(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根据相关预测资料设计了3种可能情景,利用流域评价的发展系数、协调系数、公平系数和可持续发展系数,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恢复程度等方面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并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同时结合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组合和各种发展模式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满足流域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判据的方案的承载能力指标即为该方案下的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指标。通过对黑河流域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度分析评价,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选取出了最优发展模式,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通过寻求情景方案中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度的最佳组合,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果表明:通过努力,谋求经济和社会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协调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河西绿洲节水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贺访印 俄有浩 +1 位作者 徐先英 唐进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70-1673,1675,共5页
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人畜饮水及生态用水等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河西地区缺水达32.91亿m^3,水的开发利用率高达92%。而农牧业生产用水占89.03%,且以高耗水的粮食作物为主,水的经济效益仅为0.94~1.14元... 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人畜饮水及生态用水等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河西地区缺水达32.91亿m^3,水的开发利用率高达92%。而农牧业生产用水占89.03%,且以高耗水的粮食作物为主,水的经济效益仅为0.94~1.14元/m^3,作物水分利用效率0.56,0,73kg/m^3。农业水效益是西北的17.6%、全国的6.2%。因此,提出河西绿洲发展节水型农产业,推广节水型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肉羊、肉兔、奶业和猪的发展规模。引进并推广苜蓿、马铃薯、棉花、籽瓜、甘草等节水作物种植.耗水系数可由0.62kg/g降低为0.04kg/g,水的经济效益由1.02元/m^3提高到6.15~8.34元/m^3,形成河西走廊以苜蓿草产业、甘草等中药产业、马铃薯产业、棉花产业、肉羊、奶牛、瘦肉猪等畜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河西绿洲农林牧全面发展、粮经饲1:1:1结构合理的节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以推动河西走廊产业经济带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绿洲 水资源 节水型农产业 水效益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消耗和COD_(Cr)排放双调控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素景 孙根年 张旭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从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双调控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有关统计数据,基于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强度,将40个工业部门划分为低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高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和高水资源消耗-高污染工业3类.基于该分类方案... 从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双调控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有关统计数据,基于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强度,将40个工业部门划分为低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高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和高水资源消耗-高污染工业3类.基于该分类方案,利用2001—2005年统计数据,对3类工业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占工业生产总值30%的高水资源消耗-高污染工业,排放了接近85%的CODCr有机物;占工业生产总值40%的高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水资源消耗接近75%;而占工业生产总值30%的低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水资源消耗不到2%,CODCr的排放量也低于4%.基于该工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与水资源消耗量和CODCr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CR 水资源调控 环境调控 工业分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市水资源利用平衡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洪林 李明罡 李远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以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趋势进行预测,并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从深入分析水资源供求趋势出发,以水资源预测理论为基础,对开封市不同水平年来水及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 以我国水资源较为短缺的河南省开封市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趋势进行预测,并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从深入分析水资源供求趋势出发,以水资源预测理论为基础,对开封市不同水平年来水及各行业用水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水平年进行了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 水资源 预测 水量平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陕蒙宁主要矿区水资源分析及配置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勇 王志璋 +1 位作者 杨丽丽 谢新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1,108,共5页
以晋、陕、蒙、宁四省区的主要煤炭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矿区片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状况及供用水态势。通过对各矿区片需水预测,分析了各矿区片远景规划水平年2030、2050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据此计算了水资源能够支撑的最大煤炭开... 以晋、陕、蒙、宁四省区的主要煤炭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矿区片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状况及供用水态势。通过对各矿区片需水预测,分析了各矿区片远景规划水平年2030、2050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并据此计算了水资源能够支撑的最大煤炭开采规模,提出了水资源制约条件下的推荐开采规模。结合各矿区片水资源条件及未来变化趋势,简要分析了四省区各矿区未来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业 水资源 水资源平衡 水资源配置 制约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栾维新 杜怀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分析了大连市水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要素移动性差的特点、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是大连区域可持续发展终极限制因素的结论;通过对大连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调整与耗用淡水关系的分析,认为调... 在分析了大连市水资源开发条件、水资源要素移动性差的特点、利用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是大连区域可持续发展终极限制因素的结论;通过对大连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调整与耗用淡水关系的分析,认为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淡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繁,得出4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水资源 大连市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的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关系形态研究——来自我国2002—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骏 颜秉姝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以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用水强度为变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构建面板模型,分别研究全国和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东北及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依次形成倒N型、倒N型、U型和... 以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人均GDP、用水强度为变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基础构建面板模型,分别研究全国和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东北及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依次形成倒N型、倒N型、U型和U型的变化趋势。之后,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制与投资四个角度入手,解释三大地带及其具体省份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用水效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工业用水 环境经济学 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开采: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中两难选择的途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娅敏 徐恒力 佟元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探索一条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本文提出了“有序”开采的思路:在未来几十年内,政府部门应根据人口、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地下水资源需求量的控制计划,并给下属各地区下达...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探索一条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本文提出了“有序”开采的思路:在未来几十年内,政府部门应根据人口、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地下水资源需求量的控制计划,并给下属各地区下达取水配额,使储存资源的消耗处于有计划和监控范围内。有序开采应分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应以抑制超采量的过快增长为目标;第二阶段应以需水总量的下降为目标;第三阶段应实现总需水量低于地下水系统补给资源量,使数十年超采造成的储存资源亏空逐年得以偿还。“有序”开采应注意三点:①超采必须限制在有限时间内;②开采活动应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任何超过计划配额的取水行为都是不允许的;③开采量和总需水量的下降,必须以节水为前提。发达国家的需水量变化经历证明,通过“有序”开采实现北方地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开采 合理开发 储存资源 水资源持续利用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最近动态——水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方子云 汪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1年第1期1-6,10,共7页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及其要求 ,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关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最近动态。最后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应从根本上将“先污染后治理”及“防治污染”改为“避免污染”的战略 ;从...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及其要求 ,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关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最近动态。最后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应从根本上将“先污染后治理”及“防治污染”改为“避免污染”的战略 ;从传统的整体规划向机能整体性规划发展 ;保护和建立河流系统环境 ;着手研究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兴正 林爱文 +2 位作者 杨倩 嵇莹 邱丽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0期5008-5014,共7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分别对中国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就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东部、南部各省多处于盈...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分别对中国2012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就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东部、南部各省多处于盈余状态,而北部、西部各省多处于赤字状态;从水资源生态足迹、GDP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的相互关系来看,各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越高。为有效地分析这些差异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从大区域尺度对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宏观认识和分析,本文又将模型数据通过行政区划图展示,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期待有利于中国从整体上考虑水资源的宏观调度和分配,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供需平衡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开发的水土资源保护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4 位作者 黄新 汪立刚 彭佩钦 刘守龙 宋变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值应≤200 t·km-2·a-1、相应的降水径流系数<0.25 等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在丘陵红壤坡地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 t·km-2·a-1 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互利型的高效利用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茶叶、苎麻、果业、庭园高效生态农业等四大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提供实用模式与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水土资源保护 产业化经营模式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重心空间变动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倩肖 王春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5,共8页
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和研究了1995—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的空间轨迹变动,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相对不均,尤其是东西横向失衡较突出,人力资源区域配置同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变动趋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新... 运用重心模型计算和研究了1995—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的空间轨迹变动,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相对不均,尤其是东西横向失衡较突出,人力资源区域配置同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变动趋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配置影响显著,产业层次越高、越集聚引致人才的层次也越高、越集聚。因此,提出应提高西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来协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格局,从而形成合理的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产业升级等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区域创新 人力资源 产业集聚 区域重心演化 区域均衡发展 空间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芳 柴宏祥 +2 位作者 罗勇 何强 颜文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针对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的特殊性,结合绿色工业园区水质、水量和空间利用等特点,以提高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目标,介绍了重庆力帆摩托车生产基地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非传... 针对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的特殊性,结合绿色工业园区水质、水量和空间利用等特点,以提高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目标,介绍了重庆力帆摩托车生产基地绿色工业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非传统水源回用系统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并对该工程的水量平衡和经济技术指标做了详细分析,经核算,该工程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6.0%,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一般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工业园区 非传统水源利用 节水 雨水 中水 水量平衡 经济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