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节服务流视角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元博 翟天林 +3 位作者 毕庆生 陈鹏 李玲 陈昱润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63-3775,共13页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 生态补偿是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补偿探讨较少,定量评估较为匮乏。基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供-流-需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模式,明确黄河流域调节服务供需关系,结合风场分析、水文分析以及热点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供给区、需求区、传递路径,并通过比较生态辐射力获取服务流量,最终确定黄河流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受偿城市、补偿城市以及补偿金额。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供给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需求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整体上呈现赤字状态,供给难以满足需求;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固碳服务供给能够满足需求,但已接近生态赤字警戒线。(3)黄河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受偿城市共8个,补偿城市共22个;固碳服务受偿城市共10个,补偿城市共28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676.54亿元,其中水源涵养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160.54亿元,固碳服务生态补偿总金额为516亿元。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政策的制定以及生态补偿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系统洪水调节服务供需平衡及风险管理分区——以山西省岚县为例
2
作者 杨丽雯 张亚琳 +4 位作者 马雅丽 栾青 洪丹丹 王大勇 徐树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为了更好地调节和管理洪水风险,使用 SCS-CN模型计算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使用 FloodArea模型模拟洪水淹没量表示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评价山西省岚县 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的供需关系,并结合人口分布进行风险管理分... 为了更好地调节和管理洪水风险,使用 SCS-CN模型计算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使用 FloodArea模型模拟洪水淹没量表示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评价山西省岚县 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的供需关系,并结合人口分布进行风险管理分区,得到如下结果.1)5年、10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呈增加趋势,10年一遇比 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给量低 33.05%,主要源于土壤湿润状况不同.2)5年一遇、10年一遇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需求量逐渐增加,5年一遇和 10年一遇洪水连续发生时,风险主要来自淹没深度的增加.3)10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不平衡面积远高于 5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表明生态系统洪水调节服务供给不足以应对小洪水和中洪水连续发生的情况;5年一遇和 25年一遇供需不平衡面积受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的影响,10年一遇供需不平衡面积受降雨量的显著影响.4)5年、10年和 25年一遇洪水调节服务强优先管理区仅分布于东村镇,优先管理区和亚优先管理区分布与洪水调节服务供需不平衡区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汾河上游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洪水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洪水调节 供需平衡 洪水风险管理 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及供需关系
3
作者 向洪莉 曹茜 +4 位作者 眭海刚 曹威 史玮玥 杨敬元 葛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74-4788,共15页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极高的生态地位。然而,对于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和供需平衡关系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管理和价值实现。在评估神农架国家公园2010—2020年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水质净化服务和生境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热点分析、权衡协同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通过计算供需比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计算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先下降后大幅上升,固碳服务先上升后有所下降,水质净化、固碳服务和生境质量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海拔、植被类型等;(2)除产水服务与生境质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外,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主要以权衡为主,尤以西北部的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权衡关系最强;(3)2类、3类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的面积最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4类、5类热点区的面积有所减少;(4)产水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固碳服务整体上为供大于求,综合供需比逐年增加;(5)在满足当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剩余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由144.06亿元增加到216.62亿元。为更好地实现新划定的神农架国家公园全域管理,促进国家公园试点落地,亟需重视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经济价值,提高当地和周边居民福祉。未来应将国家公园西北部(即原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管理和效益调控的重点对象,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供需平衡 价值量 神农架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卫生供需均衡性研究
4
作者 韩霜 田晓伟 +3 位作者 宋泽宇 张馨月 张新宇 孔杨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3,共7页
目的:探寻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思考建议。方法:构建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1—2021年为历史年、2022—2035年为未来年,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政府卫生支出、床位数、居民支付... 目的:探寻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关键因素,提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思考建议。方法:构建医疗卫生供需均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1—2021年为历史年、2022—2035年为未来年,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政府卫生支出、床位数、居民支付水平是影响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均衡的重要因素,医疗卫生机构数及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对供需均衡的影响较小。结论:为实现医疗卫生供需均衡,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优化床位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提高床位利用率;合理调控居民支付水平,切实满足医疗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供需均衡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多中心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骆畅 王方民 +1 位作者 李高高 杨朝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16-5827,共12页
城市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中心城区为例,构建供需匹配评估体系,利用多源数据量化供给与需求,识别供需平衡与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 城市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中心城区为例,构建供需匹配评估体系,利用多源数据量化供给与需求,识别供需平衡与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供给呈北高南低、分散布局的格局,需求呈中心高、外围低的格局;(2)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特征显著,其中52.38%的组团文化服务供给滞后,33.33%的组团属于供给超前状态;供需耦合协调指数平均值为0.50,协调发展程度空间分布呈“中心高、外围低”格局;(3)综合分析供需均衡与耦合协调结果发现,由于供给超前导致了外围城市组团的失调发展,而城市中心区域组团在供给滞后状态下维持了中等水平协调发展程度。总体来看,重庆市中心城区各组团存在不同程度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错配,基于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公园绿地优化策略,可为公园绿地的合理配置与规划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山地城市 供需平衡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1 位作者 陈丹玲 张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8,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居民福祉的相互复杂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研究中重要的交叉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然而,已有研究更为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对居民福祉的贡献,忽...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居民福祉的相互复杂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研究中重要的交叉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然而,已有研究更为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对居民福祉的贡献,忽视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以及供需平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选择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靶区和2000—2018年作为研究时段,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测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采用年度组合赋权法和线性函数加权法评估居民福祉,引入弹性系数模型划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类型,并进一步研究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可划分为“供需改善-福祉增加”“供需恶化-福祉增加”“供需改善-福祉减少”以及“供需恶化-福祉减少”4种,分别对应最优、次优、次差以及最差耦合关系类型;2)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综合福祉耦合关系表现为以权衡关系为主导且逐渐增强,其中“供需恶化-福祉增加”县域单元占比由2000—2010年的81.99%增至2010—2018年的91.57%;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会随着福祉类型、服务类型、空间尺度、时间范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反馈。长江中游地区各县域单元和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尽可能地规避“生态诅咒”或“生态魔咒”效应,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祝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居民福祉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超正 孙小宇 +4 位作者 张寒 邓陈宁 赵可 靳亚亚 陈丹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率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影响。[结果](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状况持续恶化,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和耕地、林地大面积缩减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减少和消费需求增加造成的。(2)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间的关系在时间尺度上由权衡转为协同,需求和供给平衡间的协同关系在时间尺度上进一步增强,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供需平衡间的权衡或协同性质及其程度在空间尺度上却存在高度异质。(3)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存在改善和恶化双重效应,且恶化效应显著大于改善效应,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分项服务供需改善和恶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具有时序异质性。[结论]应促进具有协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升与区域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致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遏制具有协同恶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中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下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伟嘉 刘敦楠 +3 位作者 谢开 李竹 李根柱 孙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3,共9页
随着规模化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安全保供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计及新能源的安全外部成本,提出了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的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将电能量成本与安全外部成本耦合叠加,通过联合出清,以市场化方式精准组织平衡调节服务;以... 随着规模化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安全保供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计及新能源的安全外部成本,提出了电能量与平衡调节服务的联合运营与出清机制。将电能量成本与安全外部成本耦合叠加,通过联合出清,以市场化方式精准组织平衡调节服务;以合理的价格体现电能的能量价值与安全价值,从而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促进平衡责任的分担。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运营机制在经济性与鲁棒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供需平衡 安全外部成本 平衡调节服务 市场出清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如何可持续运营?——基于A市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尹艳红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3,共11页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安老”“享老”美好需求的服务支撑。但现实中很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如何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困局,让居家社区...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安老”“享老”美好需求的服务支撑。但现实中很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如何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困局,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活下去?本文基于A市三个典型运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和审视,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存在协同共治难、供需结构性失衡、政策制度联动保障不足等多重困境,提出应通过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匹配需求与供给,促进政策与制度联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持续运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可持续运营 供需平衡 协同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分区 被引量:2
10
作者 屠文竹 赵文武 +1 位作者 刘月 张智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95-9707,共13页
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角度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为例,定量评估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 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角度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为例,定量评估2000—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分区,提出相应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均有所增加,固碳、产水服务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粮食生产服务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固碳服务的供需比持续下降,产水、土壤保持和粮食生产服务的供需比有所增加,总供需比先下降后增长。(2)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固碳、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供给总体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粮食生产服务的供给同耕地分布情况保持一致;固碳、产水和粮食生产服务的需求和人口密度分布情况类似,土壤保持服务需求的高值区集中在东部和中部,总需求大致为中间高-四周低;总供需比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从西北到东南,供需匹配类型发生低供低需—低供高需—高供高需—高供低需的转变。(3)基于供需关系综合分析,将黄土高原分为5类、9个生态修复分区,并分区域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其中,供不应求类分区重点解决供需矛盾,保护类分区注重供需关系的维护,修复类分区侧重供给能力的提升,改造类分区需要把“治理”和“发展”结合起来,建设类分区应注重推动区域产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供需比 生态修复分区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解析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
11
作者 翟海魂 张巧月 武菊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25,31,共6页
针对我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相对薄弱、乡村医生队伍质量亟待提升这一业界短板性问题,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从需求多样化与诊疗资源不足、就诊期盼高与医疗水平低、适宜学历村医“招不进”与强基层医改目标相左、基本公卫服务制度安... 针对我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相对薄弱、乡村医生队伍质量亟待提升这一业界短板性问题,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从需求多样化与诊疗资源不足、就诊期盼高与医疗水平低、适宜学历村医“招不进”与强基层医改目标相左、基本公卫服务制度安排与某些执行困境诸方面解析了我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及形成机理;并聚焦供给侧视角,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安排、调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投入-产出政策工具、营造有利社会氛围四个维度,提出治理路径,以更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新期盼,切实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 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乡村医生 供需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供给和消费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12
作者 严岩 朱捷缘 +1 位作者 吴钢 詹云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89-2496,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自身福祉。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土地发展规划和资源的合理... 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是社会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需求和提高自身福祉。研究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消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土地发展规划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供给和消费的内涵与特征,辨析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有效供给与潜在供给,进而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框架,指出应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关联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弹性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调控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使得生态系统服务效用最大化。梳理并比较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量化指标和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矩阵法、生态足迹法、公众参与法、模型计算法等。提出了未来的相关研究主要应从不同群体的需求弹性差异、跨学科与多源数据结合的需求定量评估方法、供需关系的多尺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与人类福祉的耦合机制拓展等方面展开,为生态系统服务调控管理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需求 供给 消费 均衡 空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下的健康需要、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忠 张亮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1,共7页
健康需要、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是卫生服务研究中的核心主题,因为其与卫生服务筹资、分配、提供、治理等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卫生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权衡。在实际研究中,出现了三者概念混用和滥用现象... 健康需要、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是卫生服务研究中的核心主题,因为其与卫生服务筹资、分配、提供、治理等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核心问题紧密相关,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卫生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权衡。在实际研究中,出现了三者概念混用和滥用现象。因此,正确界定三者的概念内涵、厘清概念间关系,对丰富健康需要理论研究、推动卫生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供给 卫生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概念辨析与理论思考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1 位作者 孙涛 杨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51-4258,共8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城市间物流、人流和能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区域性复合生态系统,如何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与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认为狭义上...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城市间物流、人流和能流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区域性复合生态系统,如何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生态安全、城市生态安全与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认为狭义上城市群生态安全侧重于城市群内部生态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重点关注城市群地区生态用地空间优化与“三生空间”(生态、生活及生产空间)的合理布局。广义上的城市群生态安全不仅需要考虑城市群内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平衡,也需要从区域尺度考虑城市群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的则是保障城市群内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实现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物流、能流和人流的有序流通。在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时,除了遵循生态安全一般性原则外,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尺度效应;②生态安全保障的阈值效应;③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联动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 社会调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晓峰 尧文洁 +6 位作者 冯晓明 贾子续 张欣蓉 马嘉豪 周继涛 涂又 孙泽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68-6982,共15页
准确识别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和空间匹配,确定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对指导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VEST)和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模型(CA... 准确识别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特征和空间匹配,确定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对指导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VEST)和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模型(CASA)等多种模型方法探讨青藏高原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的时空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进一步识别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供需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青藏高原土壤保持、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供给量,以及产水和碳固定服务的需求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供给量分别增加30.57t、63.61×10^(4)m^(3)、33.81t,需求量分别增加153.42m^(3)和5.09t,而土壤保持服务需求量呈减少趋势,减少16.39t。(2)青藏高原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状况不同,碳固定服务供需比呈下降趋势,产水服务供需比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波动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局部呈下降趋势。(3)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均以低低型空间匹配为主。(4)降水和坡度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降水和温度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的关键因素。研究评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明确供需关系的空间显性驱动力,为区域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影响因素 冗余分析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碳服务供需视角的河南省碳平衡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1 位作者 冯喆 王颖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627-9635,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陆地系统碳循环过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碳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以1 km网格为单元,应用InVEST碳固存模块、IPCC碳排放核算、人口密度法等方法,研究1995、2005、2015年区...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陆地系统碳循环过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分析区域碳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以1 km网格为单元,应用InVEST碳固存模块、IPCC碳排放核算、人口密度法等方法,研究1995、2005、2015年区域碳平衡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固碳服务的供需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固碳服务的供需在空间存在错配关系,即需求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低的供给。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总碳固量逐年下降,总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研究区碳平衡表现为整体向好,局部恶化的情况。在碳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优化利用建议,可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碳平衡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服务 碳平衡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需求下考虑患者预约行为的医疗服务供需匹配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希 孙欢 梁海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7,共8页
如何根据患者的差异化需求,撮合医生与患者双方形成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供需匹配,是医疗服务运作管理中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针对医疗服务中医生与患者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考虑患者预约行为的匹配决策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依据患者的... 如何根据患者的差异化需求,撮合医生与患者双方形成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供需匹配,是医疗服务运作管理中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针对医疗服务中医生与患者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考虑患者预约行为的匹配决策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依据患者的预约行为及特征分类;然后,通过计算不同情形下医患双方的差异度,获得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匹配预约患者与医生的E-HR算法,并进一步构建了匹配剩余患者和医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最优匹配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供需匹配 E-HR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衡发展视角下公共体育服务中场馆供需问题探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天博 程鹏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应有之责,近年来随着公民健身热的掀起,对体育场馆需求陡然增加,于是出现供需非均衡问题。为此,从均衡发展的视角,以沈阳市为例,阐述了体育场馆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呈现了沈阳市体育... 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的应有之责,近年来随着公民健身热的掀起,对体育场馆需求陡然增加,于是出现供需非均衡问题。为此,从均衡发展的视角,以沈阳市为例,阐述了体育场馆在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呈现了沈阳市体育场馆的现有存量,剖析了体育场馆有效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的互动影响,揭示了体育场馆有效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非均衡问题,从而提出了体育场馆供需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 公共体育服务 场馆 供需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丹妮 郭青云 +1 位作者 王志浩 林慧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是目前生态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水供给服务流动特征明显,且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中心位,是连接生态系统(供给区)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区或受益区)的桥梁,是调节水流量、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是目前生态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水供给服务流动特征明显,且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中心位,是连接生态系统(供给区)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区或受益区)的桥梁,是调节水流量、水循环、水质的重要途径。从供需角度分析水供给服务流动(输送区),模拟流动路径,对于实现水供给服务效益起到关键纽带作用,与此同时,它更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配合,为建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针对国内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的研究亟待开展。试图构建生态系统水供给服务分析思路框架,识别供给和受益范围,确定服务流动方式、流量及流动路径,探索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水供给服务空间流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1)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基础萌芽期、理论发展期、空间关联研究期3个时期;(2)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水流供给区、需求区和输送区3个部分,并对比分析各区域定量分析的方法;(3)综合分析结果,国外研究发展快,主要以模型模拟为主。国内水供给服务的研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停留在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的各自时空格局研究层面,水供需服务和空间路径之间的关联缺乏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水供给服务 空间流动 供需平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育服务供需均衡以何实现:一个需求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中一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3,156,157,共10页
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是对托育服务需求进行信息识别、沟通、收集、评估、整合与转化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托育服务需求识别、需求评估和需求转化的形式化运作,托育服务需求很难真实反映公众的托育... 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是对托育服务需求进行信息识别、沟通、收集、评估、整合与转化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托育服务需求识别、需求评估和需求转化的形式化运作,托育服务需求很难真实反映公众的托育服务需求。为提高托育服务需求管理效能,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升托育服务需求识别的精准性;第二,保障托育服务需求沟通的通畅性;第三,加大托育服务需求收集的规范性;第四,促进托育服务需求评估科学性;第五,提高托育服务需求整合的实践性;第六,增强托育服务需求转化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育服务 需求管理 供需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