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3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1,296,共8页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绿色,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72.50~158.80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圆柱形,单孢或双孢,大小为(3.15~7.84)μm×(1.58~3.45)μm。基于rDNA-ITS、LSU、RPB2和TUB2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Stagonosporopsis pogostemonis单独聚成一支。15%咪鲜胺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 50在0.2~0.4 mg/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辣椒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叶斑 病原鉴定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2
作者 韩帅 苗明军 +2 位作者 吴婕 张河庆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莴苣 炭疽病 Marssonina panattoniana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紫外处理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陈怡 吴雨豪 +2 位作者 周建伟 刘东红 吕瑞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0-17,共8页
旨在探究超声联合紫外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效率、协同效果及内在机理。探究超声联合紫外杀菌动力学模型、细微观结构变化、细胞膜性质改变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方面,结果发现超声联合紫外处理40 s杀灭了8.3(lg(CFU/mL))的大肠杆菌O157:... 旨在探究超声联合紫外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杀菌效率、协同效果及内在机理。探究超声联合紫外杀菌动力学模型、细微观结构变化、细胞膜性质改变及氧化应激水平等方面,结果发现超声联合紫外处理40 s杀灭了8.3(lg(CFU/mL))的大肠杆菌O157:H7,处理后细胞形态受损显著,细胞内容物流失。联合处理短时间内引起了细胞的应激反应,细胞酯酶活性增强、ATP含量上升、活性氧水平提高、DNA受损。综上所述,超声和紫外联合处理具有显著的协同杀菌效果,通过空化效应增强细胞结构损伤使得紫外直接作用DNA并且共同加剧了氧化应激干扰生物代谢,从而达到协同杀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紫外 大肠杆菌O157:H7 杀菌机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常用杀菌剂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陈丽萍 陈淑婷 +5 位作者 徐笔奇 李怡鹏 苍涛 柳采秀 张昌朋 王祥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37-1441,共5页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但其登记药剂较少,存在较为普遍的超范围用药现象,且杀菌剂的不当使用易导致茭白孕茭率下降等药害问题。本研究选取了9种常用杀菌剂进行田间和室内实验,以评估其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茭白孕茭...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但其登记药剂较少,存在较为普遍的超范围用药现象,且杀菌剂的不当使用易导致茭白孕茭率下降等药害问题。本研究选取了9种常用杀菌剂进行田间和室内实验,以评估其对茭白孕茭的影响。田间实验结果显示,茭白孕茭期不宜使用嘧菌酯、三唑酮、粉唑醇和戊唑醇,连续施用3次后其孕茭率仅为39.44%、27.76%、21.64%和10.37%;茭白孕茭前30 d仍不宜使用戊唑醇和嘧菌酯,施用1次后其孕茭率仅为30.77%和11.70%。室内实验结果则表明,9种杀菌剂对菰黑粉菌单倍体菌株MT3生长抑制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 50)为0.0175~8.4706 mg·L^(-1),其中戊唑醇最低。然而,9种杀菌剂的EC 50排序与田间表现并不一致,意味着田间杀菌剂对茭白孕茭的影响应是实际作用于菰黑粉菌的杀菌剂剂量和可能的代谢产物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茭白 菰黑粉菌 孕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采后致腐病原菌 Diaporthe noblis 的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的筛选
5
作者 冯宝珍 李培谦 +2 位作者 陈丹丹 丁春爽 陈存坤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1,共7页
为有效防控葡萄采后病害,对储藏期葡萄致腐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果实离体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建树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形态特征... 为有效防控葡萄采后病害,对储藏期葡萄致腐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果实离体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建树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形态特征一致,致病性测定符合科赫氏法则,同时结合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钙调蛋白(calmodulin,cal),转录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s,tef)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的四基因联合建树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Diaporthe nobilis。杀菌剂敏感性测定发现,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佳,EC_(50)分别为0.01 mg/L和0.02 mg/L;其次是腐霉利可湿性粉剂,EC_(50)为3.2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采后腐烂 间作壳菌 鉴定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杀菌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敏 张伟 +3 位作者 李丽莉 刘伟云 李宁 刘保友 《落叶果树》 2025年第2期43-47,共5页
RNA杀菌剂是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抑制作物致病菌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具有靶向性强、环境友好等特点,有利于作物病害的绿色精准防控。从RNA干扰的作用机制、dsRNA合成技术、RNA杀菌剂的研发及其防治作物病害等方面... RNA杀菌剂是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抑制作物致病菌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具有靶向性强、环境友好等特点,有利于作物病害的绿色精准防控。从RNA干扰的作用机制、dsRNA合成技术、RNA杀菌剂的研发及其防治作物病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RNA杀菌剂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杀菌剂 RNA干扰 作物病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的室内毒力及复配增效研究
7
作者 陈丽萍 商靓婷 +4 位作者 刘小玲 徐明飞 任海英 周倩倩 吴长兴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956-1961,共6页
为筛选适用于杨梅凋萎病的杀菌剂及其复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唑醇、三唑酮、粉唑醇、戊唑醇、肟菌酯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菌的毒力,并测定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YS26菌株毒力作用由... 为筛选适用于杨梅凋萎病的杀菌剂及其复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唑醇、三唑酮、粉唑醇、戊唑醇、肟菌酯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菌的毒力,并测定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YS26菌株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戊唑醇>肟菌酯>三唑醇>粉唑醇>三唑酮;对XJ27菌株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戊唑醇>肟菌酯>粉唑醇>三唑醇>三唑酮。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后对病原菌YS26和XJ27均表现为相加或者增效作用,戊唑醇∶肟菌酯质量配比为3∶1时,对2种菌株均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5972、1.7159,其他配比为相加作用或对单一菌株增效。将戊唑醇与肟菌酯以3∶1的质量比例复配时,对杨梅凋萎病具有较强的室内活性,可用于杨梅凋萎病田间药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种中药材水提取物对茄子绵疫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谭智勇 李玉柱 +2 位作者 谭大新 许再黔 谌潇雄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08,共6页
开展中药材提取物对茄子绵疫病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为茄子绵疫病植物源农药选择与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1种中药材水提物分别对茄子绵疫病两种病原菌(辣椒疫霉菌和烟草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材水提取物... 开展中药材提取物对茄子绵疫病病原菌抑制作用研究,为茄子绵疫病植物源农药选择与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1种中药材水提物分别对茄子绵疫病两种病原菌(辣椒疫霉菌和烟草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材水提取物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抑菌率在0~100%。其中黄连水提物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菌率均为100%,对辣椒疫霉菌和烟草疫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1.063、1.286mg·mL^(-1)。研究结果为茄子绵疫病防治及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绵疫病 辣椒疫霉 烟草疫霉 植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农药替代品绿色防控葡萄霜霉病研究
9
作者 姜彩鸽 宋双 +1 位作者 王芳 张怡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5期26-32,共7页
针对葡萄产业病虫害防治长期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手段,选择5种代表性微生物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化学农药替代品,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绿色防控、提质增效的目的。... 针对葡萄产业病虫害防治长期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手段,选择5种代表性微生物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化学农药替代品,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绿色防控、提质增效的目的。结果表明:①枯草芽孢杆菌及寡雄腐霉菌表现良好,防效较高。②5种化学农药替代品对葡萄霜霉病的预防作用均明显好于治疗作用。因此田间使用时预防性防治措施更利于其药效的发挥;另外,替代品菌剂也可与化学农药交替施用,能达到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快速控害且药效持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植物源杀菌剂 绿色防控 葡萄霜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10
作者 王静 张勇 +4 位作者 张超群 杨幸国 张连虎 崔汝强 石绪根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目的】探究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活性及最佳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设置多个氟茚唑菌胺和苯醚甲环唑混配比,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利用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选取增效作用最显著的混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田间发病情况。【结果】氟茚唑菌胺: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1:9至9:1的配比范围混配时SR值介于0.7180~3.2735,其中复配比例为1:9时SR值达3.2735,增效作用最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0 g a.i./hm2的桶混处理即可与各供试化学药剂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治效果持平,且显著优于4%井冈霉素A水剂的防效。【结论】田间用量为90 g a.i./hm2的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比为1:9)桶混处理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氟茚唑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在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氟茚唑菌胺 苯醚甲环唑 复配 室内活性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仁’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和室内药剂筛选
12
作者 雷琼 林鑫 +2 位作者 张治有 屈佳楠 王文俊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4-87,120,共5页
核桃炭疽病对核桃种植危害严重,每年会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为确定陕西商洛‘红仁’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采集典型发病叶片,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果生炭疽菌,并通过科赫氏试验验证了其为核桃炭疽病的... 核桃炭疽病对核桃种植危害严重,每年会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为确定陕西商洛‘红仁’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采集典型发病叶片,通过组织分离和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果生炭疽菌,并通过科赫氏试验验证了其为核桃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使用了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果生炭疽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多菌灵和咯菌腈对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0.16 mg/L和0.32 mg/L。在6种供试药剂中代森锰锌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值为41.67 mg/L,其他药剂的抑制效果均不错。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期间轮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咯菌腈等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核桃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炭疽病 果生炭疽菌 科赫氏实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纪闻婕 宋志伟 +7 位作者 李成 曾蓉 徐锦瑾 高萍 徐丽慧 高士刚 朱吉明 戴富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多基因联合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和河南的草莓空心病菌菌株与国内已报道的空心病菌菌株YL19聚成一簇,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聚为另外一簇,表明国内空心病病原菌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和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在进化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其代表性菌株SHQP01,开展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该病原菌能利用D-海藻糖、蔗糖、α-D-葡糖等碳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7℃。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试剂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申嗪霉素、碱式硫酸铜、氯溴异氰尿酸、王铜、噻唑锌、春雷霉素、噻森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噻菌铜、氢氧化铜和井冈霉素A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的抑菌效果较好,EC 50值分别为137.4652、210.9610μg/mL和585.3503μg/mL。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前5个药剂进行草莓苗期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对草莓空心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78%;碱式硫酸铜和络氨铜次之,分别为74.71%和62.27%,但是碱式硫酸铜存在药害风险;申嗪霉素和溴菌腈防效较差,仅有18.52%和3.08%。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害的防治化学药剂登记推荐和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空心病 Xanthomonas fragariae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的表达纯化及杀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廉乐乐 袁橙 +4 位作者 郝福星 汤芳 陆辉 薛峰 戴建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3,共6页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 为分析本研究前期分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Hab-EA株是否编码裂解酶(Lysin)基因,且该裂解酶蛋白是否对大肠杆菌(E.coli)具有杀菌活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设计简并引物,经PCR扩增Hab-EA株的假定裂解酶(称为lysEha1)基因并测序,分别采用ORF Finder和BLAST分析该基因的ORF,采用SWISS模型预测该ORF编码Lysin蛋白的空间结构。对已确定的lysEha1 ORF序列设计表达引物。以简并引物经PCR扩增的产物为模板,采用表达引物经PCR扩增lysEha1基因完整的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yEha1-ORF,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经Ni亲和层析柱法纯化LysEha1 ORF(即重组裂解酶蛋白rLysin),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效果。简并引物的PCR结果显示,扩增到约1200 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ORF Finder分析显示:该片段的nt39~nt536存在一个498 bp的ORF;BLAST分析显示,该ORF属于大肠杆菌噬菌体Lysin家族基因。Lysin蛋白的二级结构含7段α螺旋,3段β折叠。表达引物的PCR结果显示在约500 bp处出现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ORF为噬菌体lysin基因。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在约25 ku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且rLysin主要在上清中表达,纯化后可见单一目的条带。采用浊度递减试验测定rLysin及其与EDTA联用(rLysin+EDTA)后分别对16株E.coli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rLysin对1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总杀菌率为56.25%(9/16),rLysin+EDTA对上述细菌的总杀菌率达87.5%(14/16),rLysin+EDTA的杀菌率显著高于rLysin(P<0.05)。上述结果表明,噬菌体Hab-EA株可编码Lysin,本研究正确表达并纯化了该rLysin,并证实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较强,与EDTA联用可以提高rLysin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本研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裂解酶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慧 张玉音 +2 位作者 窦桦 张赵麒 陈旭玉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7-933,共7页
为明确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BMXYB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 为明确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有效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病原菌BMXYB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氮源为硝酸钾,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和250 g·L^(-1)丙环唑对该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效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7731和0.4512 mg·L^(-1)。本研究结果为奇楠型白木香炭疽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型白木香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16
作者 顾小凤 芶久兰 +2 位作者 魏全全 张萌 柳玲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将牛粪和高粱秸秆按体积比7∶3混合,并添加不同剂量的粉状商品菌剂(T1~T4:添加量分别为混合堆体干质量的0‰、0.5‰、5‰、50‰)进行堆肥,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不同添加量... 为探究外源菌剂添加量对牛粪好氧堆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将牛粪和高粱秸秆按体积比7∶3混合,并添加不同剂量的粉状商品菌剂(T1~T4:添加量分别为混合堆体干质量的0‰、0.5‰、5‰、50‰)进行堆肥,每个处理3个重复。研究不同添加量对堆体温度、发芽指数、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丰度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最高温出现在T2处理,为74℃。T3处理高温期维持时间最长,为10 d。T3处理黄瓜的发芽指数最高,为133.82%。T1处理检测出76个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亚类,4个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亚类;T2处理检测出101个ARGs亚类,5个MGEs亚类;T3处理检测出79个ARGs亚类,5个MGEs亚类;T4处理检测出96个ARGs亚类,6个MGEs亚类。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的APH(6)-Id、IS6100、IS1247、ErmF、floR、sul2、tetX、tnpA-3丰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64%~39.54%、7.31%~34.29%、51.08%~78.27%、30.40%~41.84%、60.73%~81.23%、20.00%~42.03%、29.70%~57.99%、5.46%~31.38%,T3处理下降幅度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菌剂添加量与IncI1_repI1、ISEcp1、aadA2、aadA17、sul1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rmF、floR、ISCR1间存在负相关关系。IncI1_repI1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ISEcp1、aadA2、sul1、ErmF、floR、ISCR1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aadA17绝对定量丰度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IS6100与APH(6)-Id和qacF_H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pA-3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IS1247与sul2和tetX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rmF和floR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可移动基因元件IS6100和IS1247有可能是ARGs丰度增加的载体。上述结果表明,在牛粪堆肥过程中,添加外源菌剂能延长堆体高温时间,提升腐熟度,降低APH(6)-Id、IS6100、IS1247、ErmF、floR、sul2、tetX、tnpA-3的绝对定量丰度,以T3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菌剂 菌剂添加量 牛粪 抗生素抗性基因 好氧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白牛皮纸阻湿抑菌天然可降解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军 沈荣波 +4 位作者 杨国光 杨伟栋 沈海生 陈松润 邱赞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索涂层技术在白牛皮纸上的应用,提高白牛皮纸的阻湿和抑菌杀菌性能,拓宽其包装应用范围。方法先筛选涂布液的原料,再调剂它们的相容性。采用刮刀对纸张进行涂布,接着在涂层面覆膜,加热吹风并辊压后揭膜,在白牛皮纸表面形成厚度均... 目的探索涂层技术在白牛皮纸上的应用,提高白牛皮纸的阻湿和抑菌杀菌性能,拓宽其包装应用范围。方法先筛选涂布液的原料,再调剂它们的相容性。采用刮刀对纸张进行涂布,接着在涂层面覆膜,加热吹风并辊压后揭膜,在白牛皮纸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涂层。干燥后测试其抑菌杀菌性、阻湿性、力学强度及光泽度等指标,并分析其市场应用及商业价值。结果涂布后白牛皮纸的阻湿性提高了4~5倍;抑菌杀菌性能随着壳聚糖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最高可达15倍;光泽度随着明胶含量的提高而提高。结论天然可降解涂层有效提升了白牛皮纸的抑菌杀菌性、阻湿性等,提升了纸面的光泽度和美观度等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天然安全 可降解涂层 阻湿 抑菌杀菌 商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玉兰炭疽病新病原鉴定与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佳钰 罗倩影 +7 位作者 曾永春 文旺先 张林平 杨滢 操佳 黄绍华 黄佳慧 樊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采集的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玉兰叶片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高效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玉兰炭疽病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采集的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玉兰叶片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高效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玉兰炭疽病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根据柯赫式法则对分离得到的5株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后,对最后分离所得的病原菌BTJ3进行形态学鉴定;以ITS、CHS-1、ACT、TUB2等引物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含药平板法开展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1)玉兰炭疽病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深褐色,后期病斑扩大呈深灰色,边缘黑色并带有黄绿色晕圈;从采集的玉兰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株炭疽菌菌株,遵循柯赫式法则确定菌株BTJ3为玉兰炭疽病病原,该病原菌形成的菌落初期为灰白色,气生菌丝发达,后期出现灰绿色同心圆环;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8.7~19.5)μm×(3.45~6.36)μm,单胞,两端钝圆,透明无隔膜;分生孢子附着胞不规则形,卵圆形或球形,浅棕色至灰黑色,大小为(7~10.8)μm×(4.2~7.3)μm。(2)将菌株BTJ3的ITS、CHS-1、TUB2和ACT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获得序列登录号为PQ225996、PQ243288、PQ243289、PQ233290;基于多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BTJ3与暹罗炭疽菌聚为同一个进化支,且支持率为93%,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TUB2,ACT,CHS-1)联合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引起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3)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的pH范围为7~9,甘露醇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光暗交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4)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暹罗炭疽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28μg/mL。【结论】首次报道引起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明确了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最佳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 暹罗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多基因联合分析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安岳尤力克柠檬砂皮病田间防控药剂筛选
19
作者 龙思羽 马静华 +5 位作者 李白雪 肖平安 刘蝶 李鸿筠 胡军华 王雪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四川安岳柠檬园管理水平较为粗放,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以及灰霉病等发生严重,其中砂皮病尤其严重。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柑橘砂皮病防控药剂,进而为安岳柠檬及全国柑橘生产提供防控砂皮病的药剂及策略,在安岳县尤力克柠檬基地评价了32种... 四川安岳柠檬园管理水平较为粗放,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以及灰霉病等发生严重,其中砂皮病尤其严重。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柑橘砂皮病防控药剂,进而为安岳柠檬及全国柑橘生产提供防控砂皮病的药剂及策略,在安岳县尤力克柠檬基地评价了32种杀菌剂于谢花期、幼果期以及果实膨大期3次用药后对于夏梢与果实上砂皮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3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4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安徽化星化工有限公司)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1000倍液以及75%锰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500倍液对夏梢叶片与果实上砂皮病的防治效果接近或超过90%,且未见发生炭疽病、黑斑病、疮痂病和灰霉病。不同厂家的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夏梢叶片与果实上砂皮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其他病害中仅见疮痂病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生产中有效防控砂皮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砂皮病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菌腈和苯甲·嘧菌酯与硒复配对向日葵菌核病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胡欣 马朝阳 +5 位作者 于博然 张晨光 王鹏 赵思峰 惠慧 张学坤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6-1233,共8页
【目的】筛选并获得杀菌剂与硒的复配制剂,以降低杀菌剂用量并提升其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致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新疆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咯菌腈、苯甲·嘧菌酯分别与硒复配后,测定其... 【目的】筛选并获得杀菌剂与硒的复配制剂,以降低杀菌剂用量并提升其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所致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新疆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咯菌腈、苯甲·嘧菌酯分别与硒复配后,测定其对向日葵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丝形态、草酸分泌量及菌核产生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菌核病的防效。【结果】0.5 mg/L咯菌腈和1 mg/L苯甲·嘧菌酯分别与30 mg/L硒复配后,均显著抑制了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且菌丝的形态发生变异;咯菌腈能抑制核盘菌的草酸分泌量。此外,2种杀菌剂与硒复配后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结论】0.5 mg/L咯菌腈、1 mg/L苯甲·嘧菌酯与30 mg/L硒复配与单剂相较,有效阻碍了核盘菌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向日葵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核盘菌 杀菌剂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