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筛选
1
作者 李莎 杨加虎 +2 位作者 王艳辉 黄新球 杨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共10页
采用微生物培养、目标基因序列扩增与同源性鉴定等方法对桑树(Morus alba L.)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云桑6号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菌株种类、分布特性及菌株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桑树中共分离得到9属43株内生细菌... 采用微生物培养、目标基因序列扩增与同源性鉴定等方法对桑树(Morus alba L.)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云桑6号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菌株种类、分布特性及菌株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桑树中共分离得到9属43株内生细菌及14属22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部分离得到21株细菌和11株真菌,从茎中分离得到13株细菌和5株真菌,从叶中分离得到9株细菌和6株真菌。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菌分布差异大,内生细菌在桑树根与茎中共有白色假芽孢杆菌(Falsibacillus pallid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茎与叶中共有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根、茎、叶中共有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内生真菌在桑树根与叶中共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茎与叶、根与茎中没有检测到共有真菌存在。进一步的功能菌筛选结果表明,从65株内生菌中分别得到8株固氮功能菌(7株细菌、1株真菌)、4株溶磷菌(2株细菌、2株真菌)和8株解钾功能菌(6株细菌、2株真菌)。综上,桑树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在根、茎、叶中具有多样性和分布差异性,其中有溶磷、固氮、解钾等功能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分离鉴定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桑树幼苗促生机制研究
2
作者 朱常锐 覃颖婷 +4 位作者 李思锐 张云飞 方浩文 侯志伟 王茜龄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0,共14页
蚕豆(Vicia faba L.)是一种典型的以根瘤固氮的豆科植物,其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蚕豆根部分离出30株内生细菌,并选出3株潜在的促植物生长菌株。经鉴定,这3株菌株均属变形菌门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其中CD11-4为肠杆菌(Ent... 蚕豆(Vicia faba L.)是一种典型的以根瘤固氮的豆科植物,其内生菌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蚕豆根部分离出30株内生细菌,并选出3株潜在的促植物生长菌株。经鉴定,这3株菌株均属变形菌门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其中CD11-4为肠杆菌(Enterobacter),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最强(163.55 mg/L);CD11-8和CD15-1为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溶磷能力(D/d>2.0)和产铁载体能力(D/d>3.0)强。盆栽试验表明,CD15-1菌株菌液灌根处理可显著增加桑苗的根鲜重(35.46%)和株高(38.02%)。桑苗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根系代谢物联合分析表明,CD15-1可能通过溶磷改善根际养分有效性,富集根际假单胞菌(Pseudomonas),激活溶酶体通路(物质循环利用)、苯丙烷类合成通路(抗逆)及ABC转运蛋白通路(养分吸收),富集差异代谢物大黄素(emodin),增强植物防御功能,促进桑苗根系发育与磷素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蚕豆 内生细菌 植物-微生物互作 促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心婕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近年来被发现其中的部分种类能显著提高植物的抗旱性能。植物内生菌具有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调节气孔导度、增强渗透调节能力、优化离子平衡以及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宿主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此外,这些内生菌还能通过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与信号传导进一步促进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尽管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未来,研究者可以继续深化对植物内生菌抗旱机制的理解,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并加强科普宣传,以期充分发挥植物内生菌在提高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抗旱性 植物-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瓜根际促生菌及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陈丁绫 伍巧慧 +3 位作者 刘新月 龚文坤 王钢 王蓓蓓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111,共11页
【目的】探究哈密瓜根际促生菌及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评估其对提高哈密瓜产量和维护土壤健康的作用,为生物有机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菌株为桔绿木霉W2菌株和长枝木霉W4菌株,将W2菌株和W4菌株单... 【目的】探究哈密瓜根际促生菌及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评估其对提高哈密瓜产量和维护土壤健康的作用,为生物有机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菌株为桔绿木霉W2菌株和长枝木霉W4菌株,将W2菌株和W4菌株单独或混合后与固体基质发酵制备成生物有机肥。设化肥(对照,CK)、普通有机肥(COF)、桔绿木霉生物有机肥(W2)、长枝木霉生物有机肥(W4)和复合生物有机肥(W24)5个处理,以都蜜5号品种哈密瓜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施肥量为13200 kg/ha。测定哈密瓜生长发育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W24处理的哈密瓜果实横径、纵径和重量均最高,与CK差异显著(P<0.05,下同);W24处理的哈密瓜茎长、根长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CK,W2、W4、W24处理的哈密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鲜重和干重均高于CK、COF处理,其中W24处理与CK差异显著。在哈密瓜伸蔓期和收获期,与CK相比,W24处理能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并降低土壤pH。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明显影响,与CK相比,W24处理能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增加土壤细菌群落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土壤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厚壁菌门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接合菌门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及哈密瓜果实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含桔绿木霉和长枝木霉的复合生物有机肥可明显促进哈密瓜的生长发育,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并促进有益菌生长,在维护土壤健康和提高哈密瓜产量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木霉菌 根际促生菌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ase Study: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Aerosols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Shaanxi History Museum
5
作者 LI An-gui,HOU Juan-juan,JI Zeng-bao,ZHU Xiao-bin(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Municipa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55,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14,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 and fungi aerosol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in HVAC-system and its components at Shaanxi History Museum.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probe the bacteria and fungi aerosol in HV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 and fungi aerosol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in HVAC-system and its components at Shaanxi History Museum.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probe the bacteria and fungi aerosol in HVAC systems,located at Xi'an city,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fungi growth inside the ventilation ducts,fungi contamination was worse than bacteria,and both of them were distributed into occupied space with the air supply ducts.The dominating genera of fungi was found to be Penicillium spp.and Aspergillus spp.,which was respectively 46.1% and 20.7% in settling fungi,and the dominating genera of fungi in dust were Cladosporium spp.and Penicillium spp.,which was 41.8% and 30.1% respectively.It suggests that availabl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control the performance of HVAC-systems such as the maintenance,management and cleaning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is pollution and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keep this pollution a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microbE bacteria FUNGI contamination field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6
作者 李彩红 侯娣 +8 位作者 李燕 郭婷 纪光燕 罗顺珍 曹阳 纪开萍 鲍大鹏 于晓丹 杨瑞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菌的组成,本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fruiting body,FB)内部存在很高丰度的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贪铜菌属(Cupriavidus)(64.9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6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02%)为主。与覆土(casing soil,CS)基质固有的细菌种群进行比较,VENN分析显示子实体内有468个OTUs为独有,占总序列的26.65%,分类上隶属于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和Delftia。FB和CS差异性分析以及Lefse标志性微生物分析均显示贪铜菌属、苍白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等为FB特异性、标志性类群。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预测发现,子实体内生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膜传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与覆土菌群有20个代谢通路的差异,并且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其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细胞过程和信号5个通路的比例要高于覆土,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产生这些功能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丰富度 标志性微生物 暗褐网柄牛肝菌 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有色冶金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恒 李佳芮 +2 位作者 杨天宇 黄冰冰 邢志林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1,共8页
有色冶炼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NH+4-N等,生物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文献计量分析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生物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文献计量分析证实... 有色冶炼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NH+4-N等,生物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文献计量分析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生物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文献计量分析证实采用生物技术冶炼废水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但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旧缺乏、不够深入;驯化后的MBR(Membrane bio-reactor)侧重于去除重金属污水中的氮素和有机物,BF(Biological filter)、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更适用于同时去除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多种污染物,通过工艺改进、耦合可以有效应对含多种重金属的污水;菌剂技术更加清洁、可持续,不仅可以应对多金属共存的高浓度污水,还可以通过矿化实现有色金属回收,但是应用时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固定,考察菌株之间的相互竞争、协同关系,探明最优参数;微生物电化学技术、植物-微生物耦合技术、菌藻共生技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废水处理技术,三者可以相互耦合形成高效污水处理集成技术体系。未来,构建多技术集成体系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重要的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废水 生物处理技术(MBR BF SBR) 菌剂技术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 植物-微生物耦合技术 菌藻共生技术 技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NA测序的连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曲晓华 戴艳婷 赵晓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2-640,共9页
为寻找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联系,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的角度研究大豆连作障碍的机理,以大豆正茬、连作4,6,8和10年的大豆盛花期土体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6S/18S rDNA PCR-DGGE方法,对比连作不同年份土壤中细菌和真菌... 为寻找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联系,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的角度研究大豆连作障碍的机理,以大豆正茬、连作4,6,8和10年的大豆盛花期土体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6S/18S rDNA PCR-DGGE方法,对比连作不同年份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对差异性电泳条带进行测序比对。结果显示:聚类分析表明,连作不同年份的土体土聚在一簇,根际土聚在另一簇,土体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明显不同于根际土壤;16S rDNA的DGGE图谱表明,土体细菌群落没有发现明显的条带变化,根际细菌种群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变化较大的细菌种群经序列比对表明多为Proteobacterium,是一种固氮菌;18S rDNA的DGGE图谱表明,各处理间真菌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和变化,不同处理间一些条带出现或消失,变化较大的真菌种群经序列比对表明多为Trichosporon pullulans、Temellomycete、Phoma sp.、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Trichosporon pullulans和Cyathus striatus。结果说明细菌和真菌的根际效应很明显,连作大豆细菌种群变化不大,对真菌种群结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土壤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种群结构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蔚 刘如林 +3 位作者 石梅 侯兆伟 韩培惠 杨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藏,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5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 大庆油田朝阳沟低渗透油藏是高黏度、高含蜡油藏,应用一系列生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监测在该油藏进行的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的效果。试验结果,使用的5种微生物在油层条件下都能较好存活,原油黏度的降低比率为43.7%,含蜡量平均下降32.6%,含胶量平均下降31%,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酸等活性物质降低了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向轻组分方向移动。矿场试验所取得的增油效果证实,利用微生物能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降低含水率,可能成为较好的增产调整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采油 混合菌种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俊会 王平 +2 位作者 薛泉宏 来航线 赵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28,共11页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果较好的菌株6-1、P1H132、AP1H11和6-3Y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与原油作用后,原油组分中有34.0%~55.3%的组分被细菌完全降解而消失。③4株细菌的鉴定结果为:6-1为Rhizobium pusense,P1H132为Zhihengliuella aestuarii,AP1H11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6-3Y为B.aryabhattai。【结论】获得的10株增油细菌具有良好的增油潜力,其中已鉴定的4株细菌可用于进一步的增油试验,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采收率 增油细菌 石油烃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微生物菌种筛选及驱油效率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代学成 张庭辉 +3 位作者 杨朝晖 杨晓红 付光慧 陈权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2,共2页
针对试验区油藏地质情况,从室内保藏菌种筛选出降解原油性能突出菌、产酸性能突出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菌等不同驱油菌种;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进行了室内微生物驱油试验,考察了不同功能菌种的驱油效率,菌种和营养剂不同注入方... 针对试验区油藏地质情况,从室内保藏菌种筛选出降解原油性能突出菌、产酸性能突出菌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突出菌等不同驱油菌种;模拟试验区油藏条件,进行了室内微生物驱油试验,考察了不同功能菌种的驱油效率,菌种和营养剂不同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不同菌剂段塞质量分数的驱油效率,菌种在岩心中不同发酵时间对驱油效率的影响,菌种产气量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微生物 菌种 筛选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藏本源微生物生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梅 王志瑶 +2 位作者 陈宗运 金锐 张继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调查了大庆油田本源菌的分布状态 ,进行了激活油藏本源微生物的研究。实验表明 ,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的油藏中生长着好氧性烃氧化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石油烃降解菌、腐生菌、铁细菌、发酵菌、硫细菌、产乙酸盐菌、产甲烷... 调查了大庆油田本源菌的分布状态 ,进行了激活油藏本源微生物的研究。实验表明 ,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的油藏中生长着好氧性烃氧化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石油烃降解菌、腐生菌、铁细菌、发酵菌、硫细菌、产乙酸盐菌、产甲烷菌、糖蜜菌、反硝化菌等 11种本源微生物。同时 ,水驱后的油藏中总菌数比聚合物驱后的油藏高 2个数量级 ,本源微生物之间的生长具有相关性 ,存在协同代谢作用 ,而且油藏经多年注水开发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微生物菌群 ,适合采用激活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油藏 好氧菌 厌氧菌 微生物采油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传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效应 被引量:68
13
作者 张慧 杨兴明 +2 位作者 冉炜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5-1101,共7页
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中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1株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Vd)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率在51.8%和87.4%之间,经培养滤液抑菌率试验复筛,选择抑菌效果较... 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棉田中的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1株对棉花黄萎病致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Vd)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率在51.8%和87.4%之间,经培养滤液抑菌率试验复筛,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3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拮抗菌摇床培养液(VS)、有机肥(VF)和两者结合(VFS)的3个处理中,VFS效果最显著,防病率达57%,植株生理性状显著改善,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细菌数量增加7.3~13.4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2~5.9倍,病原菌微菌核数量下降34%。结合生理生化和16SrDNA技术鉴定,初步确定供试的2株菌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1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拮抗菌与有机肥共同施用不仅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棉花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首次报道了死谷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拮抗细菌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微生物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廷山 陈晓慧 +2 位作者 姜照勇 蓝光志 黄世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2,共5页
分析了从青海、大港、胜利、辽河、新疆等油田原油及南充炼油厂含油污水中分离、选育出的菌组合产气性能、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的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认为:温度对细菌的生长和菌组的代谢具有很大影响,在低温((5℃)和高温(... 分析了从青海、大港、胜利、辽河、新疆等油田原油及南充炼油厂含油污水中分离、选育出的菌组合产气性能、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物的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认为:温度对细菌的生长和菌组的代谢具有很大影响,在低温((5℃)和高温((75℃)两个极端温度条件下,菌组活动性小,产气菌无产气现象;温度的变化还影响菌组的形态、大小与单菌分布;高盐度下,一些菌类也能生长。分析了细菌相对含量和内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菌组合具有较强的产气性、降低系统表面张力、耐温性及耐盐性。所筛选的石油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油藏特征适应性及原油的降粘性,作为采油微生物组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特征 耐温性 耐盐性 表面张力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信娣 曹慧 +2 位作者 徐冬青 金叶飞 陈银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光合细菌作用比有机肥更稳定和持久。光合细菌还能明显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机肥作用大于光合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有机肥 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矿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忠智 李庆忠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吐或驱替 )及结果。讨论并列表给出了MEOR的矿场应用条件 ,并与其他EOR方法作了比较。论述并讨论了MEOR矿场试验的一般程序 ,包括 :油田调查 ,注入微生物选择 ,对油层的适应性 ,与油层本源微生物的竞争特性 ,提高采收率及添加的营养源。对MEOR矿场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meor 矿场试验 采油微生物 适应性 遗传基因解析技术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茄品质、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杨芳 田俊岭 +6 位作者 杨盼盼 冯宏 贺广生 陈旭东 卢钰升 谭志远 彭桂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为了验证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茄品质的使用效果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3个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分析了在大田条件下,施用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茄品质、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目的】为了验证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茄品质的使用效果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3个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分析了在大田条件下,施用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茄品质、土壤肥力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施入高效光合细菌菌剂能够显著增加番茄株高、地径、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番茄抗坏血酸和番茄红素的含量,但对可溶性糖的含量无显著影响;高效光合细菌菌剂的施用能够有效调节土壤pH,使土壤pH趋于中性;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对碱解氮无显著影响;高效光合细菌菌剂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土壤中真菌数量.高效光合细菌菌剂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肥料应用于作物生产和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菌剂 番茄品质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天凌 吕静琳 +9 位作者 周艳艳 苏建强 杨小茹 张金龙 田蕴 熊小京 章军 蔡明刚 郭东晖 谢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454,共10页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杀藻细菌 功能菌 赤潮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头台油田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蔚 石梅 +4 位作者 侯兆伟 杨振宇 韩培惠 刘如林 梁凤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2,191,共4页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6个菌种(P24,SHB,X2,RB,A白,AQ)在65℃下与头台原油共同发酵后,原油中轻组分增加,按参数∑C21/∑C22计算的增加率为41.0%~97.0%,以X2(97.0%)和SHB(94.0%)为最高;原油粘度(48.9mPa·s)下降17.7%~44.2%,以A白(44.2%)和SHB(41.5%)下降最多;发酵液pH值由7.0降至5.0~6.0,发酵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35.6mN/m)下降56.8%~66.3%;5个菌种(SHB,X2,P24,U1 6,A白)在45~65℃下都能生长,菌数达108~1010个/mL以上;7种菌(以上5种及AU1,5号)尺寸最大为1.2~2.4μm,与头台油藏的渗透率相适应;在渗透率0.559,0.581,0.590μm2的2个均质、1个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之后(水驱采收率33.1%,36.5%,53.6%)注入菌数为107~108个/mL的菌液0.3PV,继续水驱,流出液菌数为108~109个/mL,采收率提高6.08%,5.81%,4.60%,平均为5.81%。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头台油田 微生物驱油 先导性 矿场试验 室内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氰菊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及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许育新 李晓慧 +3 位作者 滕齐辉 陈义 吴春艳 李顺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3-69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sp.)和PBM11(Pesudomonas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 在实验室条件下,在含有氯氰菊酯的土壤中添加氯氰菊酯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菌CDT3(Rhodococcussp.)和PBM11(Pesudomonassp.),同时设不加菌的对照。分别于0、3、7、15、30 d取样,测定土壤中氯氰菊酯和3-PBA的残留,同时用平板计数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CDT3和PBM11在土壤中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降解氯氰菊酯及其中间产物3-PBA。氯氰菊酯对土著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投加降解菌可以消除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有助于土著微生物种群的恢复,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3-PBA 降解菌 土壤微生物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