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2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 recognition of carbonate microfacies based on an improve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1
作者 王玉玺 刘波 +4 位作者 高计县 张学丰 李顺利 刘建强 田泽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21-3535,共15页
Th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could recognize some facies, e.g. lagoon facies, backshoal facies and foreshoal facies, they couldn't recognize reef facies and shoal facies well.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ck propagation... Th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could recognize some facies, e.g. lagoon facies, backshoal facies and foreshoal facies, they couldn't recognize reef facies and shoal facies well.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ANN) and an improved BP-ANN with better s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optimized by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PSO) algorithm(PSO-BP-ANN) we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microfacies' auto discrimination of M formation from the R oil field in Iraq. Fourteen wells with complete core, borehole and log data were chosen as the standard wells and 120 microfacies samples were inferred from these 14 wells. Besides, the average value of gamma, neutron and density logs as well as the sum of squares of deviations of gamma were extracted as key parameters to build log facies(facies from log measurements)-microfacies transforming model. The total 120 log facies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12 kinds of log facies and 6 kinds of microfacies, e.g. lagoon bioclasts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shoal bioclasts grainstone microfacies, backshoal bioclasts packstone microfacies, foreshoal bioclasts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shallow continental micrite limestone microfacies and reef limestone microfacies. Furthermore, 68 samples of these 120 log facies samples were chosen as training samples and another 52 samples were gotten as testing samples to test the predicting ability of the discrimination templat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like Bayes stepwise discrimination, both the BP-ANN and PSO-BP-ANN can integrate more log details with a correct rate higher than 85%. Furthermore, PSO-BP-ANN has more simple structure, smaller amount of weight and threshold and less iter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microfacies quantitative recognition bayes stepwise discrimination backward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NN的桥梁爆炸荷载时程预测
2
作者 杜晓庆 何益平 +2 位作者 邱涛 程帅 张德志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1,共15页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人工智能方法是预测爆炸荷载的新手段,但现有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或冲量,而用于预测反射超压时程的研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以平面冲击波绕射桥梁主梁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桥梁爆炸冲击波反射超压时程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利用PCA降维处理时程数据,基于多任务学习的BPNN算法,提出了考虑超压峰值和冲量峰值影响的损失函数,使模型能有效预测不同入射超压下的桥梁冲击波荷载时程。通过分析多任务学习模型、多输入单输出模型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等3种BPNN模型,发现多任务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而多输入多输出模型难以有效适应当前预测任务需求。采用多任务学习模型预测得到的桥梁表面各测点位置的反射超压时程、超压峰值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2和0.987,作用在箱梁上的合力时程和扭矩时程预测值也与数值模拟值较为吻合。同时,该模型对内插值预测的表现优于外推值预测,但其在预测外推值方面同样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预测 反射超压时程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HS-SSA-BPNN的地下厂房支护优化方法
3
作者 陈雨婷 夏天倚 +3 位作者 徐云乾 包腾飞 程健悦 赵向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66,共5页
为解决传统地下厂房支护结构优化方法未考虑洞室交错的结构复杂性,以及统计回归模型难以定量地揭示支护参数与评价指标稳定性间复杂的映射关系、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LHS),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改进的反向... 为解决传统地下厂房支护结构优化方法未考虑洞室交错的结构复杂性,以及统计回归模型难以定量地揭示支护参数与评价指标稳定性间复杂的映射关系、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LHS),结合麻雀搜索算法(SSA)改进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地下厂房支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LHS构建样本方案,然后通过Python批量生成用于ABAQUS仿真分析的计算文件,接着将计算结果标准化成综合评价指标值作为学习样本,从锚杆长度和间距两个因素出发考虑支护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利用SSA-BPNN构建支护参数与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最后用训练完成的SSA-BPNN模型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全局空间内搜索最优支护参数。实例分析表明,基于LHS-SSA-BPNN的支护结构优化方法能够准确搜索出最优支护参数,SSA-BPNN预测值与仿真分析结果的拟合度达96.16%,与BPNN相比性能明显提高,验证了该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厂房支护结构优化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支护优化 拉丁超立方抽样 麻雀搜索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BPNN方法的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继红 郭丽媛 +1 位作者 张文轩 刘华中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6,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AI素养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必备能力。然而,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AI素养,目前尚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指标体系。基于现有的AI素养框架,并通过...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AI素养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必备能力。然而,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AI素养,目前尚缺乏统一且明确的指标体系。基于现有的AI素养框架,并通过国内外专家的咨询反馈和指标修正,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知识与理解、技能与应用、评价与创造、伦理与道德等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AI素养评价体系。随后,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这些权重进行了验证。通过将专家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研究最终构建了一个科学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AI素养指标体系,为我国高校学生AI素养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工具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层次分析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教育 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脱氮效能预测EGA-BPNN模型构建
5
作者 陶健 姜芳媛 石先阳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28,共8页
为准确预估不同外碳源和C/N条件下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的深度脱氮效能,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BPNN)建立DNBF深度脱氮预测模型,并结合进化算法进行模型优化。通过DNBF实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泛化能力验证,并根据性能评价... 为准确预估不同外碳源和C/N条件下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的深度脱氮效能,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BPNN)建立DNBF深度脱氮预测模型,并结合进化算法进行模型优化。通过DNBF实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泛化能力验证,并根据性能评价指标确定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VR(R^(2)=0.904)对TN去除率的预测性能优于BPNN(R^(2)=0.876),经进化算法优化后的差分进化算法(DE)-SVR、精英保留的遗传算法(EGA)-BPNN对比SVR、BPNN,R^(2)分别提升了1.5%、11.5%,EGA-BPNN对TN去除率、NO_(2)^(-)-N质量浓度、NO_(3)^(-)-N质量浓度预测的R^(2)分别为0.991、0.971、0.926,均显著优于其他模型,表明利用进化算法同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和模型参数,有效提升了模型的性能;EGA-BPNN对沿程脱氮指标TN、NO_(2)^(-)-N、NO_(3)^(-)-N和COD质量浓度预测的R^(2)分别为0.969、0.980、0.974、0.864,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有效预测不同外碳源投加策略下的DNBF脱氮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生物滤池 外碳源 支持向量回归 BP神经网络 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SA优化BPNN的煤体瓦斯渗透率预测模型
6
作者 汪伟 崔欣超 +3 位作者 祁云 李绪萍 王璜瑞 齐庆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更加精确地预测煤体瓦斯渗透率,进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构建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煤体瓦斯渗透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引入Sine混沌映射和高斯变异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以增强其全局搜索能力和局... 为更加精确地预测煤体瓦斯渗透率,进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构建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煤体瓦斯渗透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引入Sine混沌映射和高斯变异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以增强其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寻优精度,从而优化BPNN的权值和阈值配置;然后,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和核主成分分析(KPCA)处理瓦斯渗透率影响因素的数据,以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并以累积方差达88.59%的3个主成分提取为模型输入,渗透率作为输出进行试验;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山西某煤矿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ISSA-BPNN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等4个指标上优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NN、PSO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SSA优化BPNN(SSA-BPNN)模型,且相较于其他模型在测试样本中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0.0327、0.022、0.0179、0.0182;MAPE分别降低5.15%、3.14%、2.76%、2.36%;RMSE分别降低0.0316、0.0279、0.0188、0.0222;R^(2)分别提高0.0775、0.0658、0.0401、0.0493;实例验证表明模型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煤体瓦斯 渗透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A-BPNN模型的胶结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小林 梅佳伟 +3 位作者 郭进平 卢才武 王颂 李泽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充填采矿法二步骤回采时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受爆破扰动而降低。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了40组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实验,以灰砂比、充填体密度、养护龄期和平均应变率作为输入参数,充填体... 充填采矿法二步骤回采时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受爆破扰动而降低。为快速准确地获得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了40组不同应变率的单轴冲击实验,以灰砂比、充填体密度、养护龄期和平均应变率作为输入参数,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参数,建立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优化BP神经网络(BPNN)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BPNN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NN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SSA-BPNN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1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模型预测精度高。CSSA-BP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395 0 MPa,平均绝对误差为0.359 2 MPa,决定系数为0.995 2,均优于另外两种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的准确预测,可大幅减小物理实验量,为矿山胶结充填体的强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麻雀搜索算法(CSSA) BP神经网络(bpnn) 胶结充填体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动态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NN的电阻点焊质量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罗震 董建伟 胡建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51,共7页
电阻点焊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焊接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公共交通等制造领域,由于焊点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焊接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且无法直接检测,因此,准确预测电阻点焊质量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 电阻点焊技术由于具有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焊接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公共交通等制造领域,由于焊点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焊接过程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且无法直接检测,因此,准确预测电阻点焊质量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2219/5A0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3种不同的装配条件(包括间隙和间距)下进行电阻点焊工艺信号的分析,并进行人工智能建模.为了提高电阻点焊质量评价的性能和效率,本文采用Logistic-Tent(LT)复合映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LT-SSA-BPNN)模型进行优化,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多信号融合后的变量和熔核直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标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相比,经过LT-SSA-BP模型优化后,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36.17%、17.55%和51.75%.同时,LT-SSA-BP神经网络在添加了不同间隙和间距条件作为训练集后,其预测稳定性明显提高,可以成功预测电阻点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质量预测 麻雀搜索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NN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新 田柯安 +2 位作者 刘星悦 唐敏 赵瑶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教学效果评价及其验证是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教学评价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为了验证、反馈和优化教学效果评价,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预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构建了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 教学效果评价及其验证是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教学评价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为了验证、反馈和优化教学效果评价,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预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构建了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的卡尔曼滤波算法(Kalman filter,KF)模型。利用BP神经网络优化KF模型中的状态参数,通过KF滤波信息来反向验证和优化课程思政效果经验评价模型。Matlab运算结果表明,与传统KF算法相比,基于BP改进的KF算法的预测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评价 验证 卡尔曼滤波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点聚类的POD-BPNN风压重构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晓庆 沈祥宇 +1 位作者 董浩天 陈统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共11页
文章提出本征正交分解(POD)与聚类分析结合的结构表面风压测点分类与关键测点布置方法,基于少量测点的风压数据,通过POD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方法实现方柱结构表面风压时程的重构。机器学习数据集为多风向角均匀来流下单方柱测... 文章提出本征正交分解(POD)与聚类分析结合的结构表面风压测点分类与关键测点布置方法,基于少量测点的风压数据,通过POD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方法实现方柱结构表面风压时程的重构。机器学习数据集为多风向角均匀来流下单方柱测压风洞试验得到的测点风压时程。将44个测点的风压时程数据POD降维,并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得到方柱周向轮廓系数分布,并基于轮廓系数的多风向角平均值,得到12、16、20和24个关键测点的轴对称布置方案。以关键测点的风压时程数据为训练集,采用POD-BPNN方法重构方柱表面其余测点所在位置的风压时程,并将风压时程及其统计值同试验结果对比。从12~20测点方案,风压重构精度逐步提升;20测点和24测点方案的重构风压差异较小,二者都能较好地重构方柱表面风压分布,仅在0°风向角方柱脉动风压误差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压时程重构 聚类分析 本征正交分解 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风压测点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quantum neural networks in localiza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被引量:6
11
作者 Aidong Deng Li Zhao Wei X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 Due to defects of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 localization,which influences by speed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odel waveforms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in transmitting process,a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localization of the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However,in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the BP algorithm is a stochastic gradient algorithm virtually,the network may get into local minimum and the result of network training is dissatisfactory.It is a kind of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the form of quantum chromosomes,the random observation which simulates the quantum collapse can bring diverse individuals,and the evolutionary operators characterized by a quantum mechanism are introduced to speed up convergence and avoid prematurity.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ing of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 has fast convergent and higher localization accuracy,so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is worth researching further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AE) LOCALIZATION 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 back 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与autoregression型在径流预报中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刘畅 王栋 陈景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6-673,共8页
本文以黄河利津站和浙江省白溪水库的月径流水文序列为例,在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on模型,并参照其结构建立了相应的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比较结果显示:(1)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模型... 本文以黄河利津站和浙江省白溪水库的月径流水文序列为例,在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on模型,并参照其结构建立了相应的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报模型.比较结果显示:(1)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模型的模拟预报结果与序列的自相关性有密切关系;(2)当序列有较好的自相关性时,可参照autoregression模型建立相应的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模型;(3)与传统autoregression模型相比,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模型能取得更高的预报精度;且随着预报步长增加,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模型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时间序列 弹性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 自回归模型 月径流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NN和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艺琳 王维民 +2 位作者 李维博 王珈乐 张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共9页
针对高转速、复合工况下膜盘联轴器难以保证其强度特性问题,对已有膜盘联轴器强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为了得到优化所需的关键... 针对高转速、复合工况下膜盘联轴器难以保证其强度特性问题,对已有膜盘联轴器强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MOOGA)的高速联轴器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为了得到优化所需的关键参数,采用了正交实验结合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选取了联轴器优化参数;然后,基于已选取的关键参数,采用BPNN方法构建了截面应力和弯曲刚度的目标函数,并将其与多项式拟合方法进行了对比,对BPNN方法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采用MOOGA方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PNN结合MOOGA的方法对联轴器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联轴器刚度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联轴器膜盘的危险截面应力;优化后,联轴器危险应力减小了18.2%,弯曲刚度降低了5.05%,联轴器角向补偿能力增加了0.1°,从而证明了仿真的有效性。该结果可以为挠性联轴器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盘联轴器 机械强度 动力学特性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se frequency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14
作者 WANG Rui WANG Xu +1 位作者 YANG Dan FU Rong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反向神经网络 脉搏频率 中医学 分类 脉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O-BPNN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研究
15
作者 李嘉辉 王英 +3 位作者 郑荣跃 叶军 赵京昊 陈立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2,共10页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 针对利用现有经验公式所建立的螺旋钻机钻速预测模型存在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蛾扑火算法(MFO)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钻速预测模型。首先,对MFO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MFO算法优化BPNN的具体流程;接着,采集了江苏无锡某施工现场钻探数据,并分析了钻速影响因素,运用小波阈值降噪、归一化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系列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训练和测试集;然后,将MFO算法运用于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训练,以代替原有梯度下降法,建立了MFO-BPNN钻速预测模型;最后,对上述预测模型与BPNN模型、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A-BPNN)模型以及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SO-BPNN)模型的预测结果和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MFO-BPNN建立的钻速预测模型,其可靠性达到了91.65%,其决定系数(R 2)优于其他3种预测模型,3项误差指标也是其中最低的,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良好,适合于桩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钻速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钻机 钻速预测 飞蛾扑火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决定系数 桩基础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DM-BPNN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及调蓄池选址
16
作者 郝景开 李红艳 +3 位作者 张峰 张翀 毛立波 刘大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221,共8页
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并据此确定调蓄池位置,首先,从积水风险、超载风险和边侧进流量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设计一种包括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反熵权法(AEW)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然... 为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并据此确定调蓄池位置,首先,从积水风险、超载风险和边侧进流量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设计一种包括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反熵权法(AEW)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混合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然后,将IAHP-AEW-TOPSIS模型分别与IAHP-TOPSIS、AEW-TOPSIS模型对比,通过斯皮尔曼排序相关系数验证排序一致性,通过计算变异系数、相对极差和灵敏度证实IAHP-AEW-TOPSIS模型的性能;最后,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MCDM-BPNN模型,并以山西省某一内涝易发区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积水风险对城市内涝风险评价体系的影响最为显著,所占权重为0.46,其次为超载风险,所占权重为0.36;节点位置与连接管道数量很大程度上对该节点的内涝风险产生影响,在管道汇接处或汇流面积较大处内涝出现更为频繁;IAHP-AEW-TOPSIS模型在样本判别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在5年与10年重现期下,MCDM-BPNN模型验证集准确率分别为93.3%和100%,能够准确快速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水;应用案例设置调蓄池后,高、中、低风险节点数量分别为7、9、30和6、19、21,内涝溢流削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准则决策框架(MCDM)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城市内涝 风险评价 调蓄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SYN数据平衡化的PSO-BPNN变压器套管故障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昊 胡文秀 +3 位作者 张璐 陈晋鹏 周思佳 赵思瑞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变压器套管作为设备重要的绝缘部件,其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为诊断变压器套管绝缘状态,改善变压器套管油中溶解气体的小样本不平衡数据对变压器套管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使用粒子群优化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 变压器套管作为设备重要的绝缘部件,其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为诊断变压器套管绝缘状态,改善变压器套管油中溶解气体的小样本不平衡数据对变压器套管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使用粒子群优化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ombined with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PSO-BPNN)和自适应综合过采样(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ADASYN)算法对变压器套管进行故障诊断。首先收集变压器套管的历史故障数据,建立具有明确故障类别的变压器套管油中溶解气体样本集,并通过ADASYN算法对原始数据中的少数类样本进行合成,得到平衡后的故障数据,然后将平衡后的油中溶解气体作为模型输入,故障状态作为标签输出,通过PSO-BPNN模型对变压器套管进行诊断,最后在原始样本集下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遗传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genetic combined with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G-BPNN)算法、布谷鸟搜索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cuckoo search combined with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CS-BPNN)算法以及PSO-BPNN模型对套管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针对变压器油纸套管绝缘状态进行故障诊断的多个模型中,基于ADASYN平衡数据后的PSO-BPNN模型和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最高,能有效减小小样本不平衡数据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为判断变压器油纸套管绝缘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故障诊断 油中溶解气体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不平衡数据 自适应综合过采样(ADAS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O-BPNN模型在滨海环境中铁质材料腐蚀速率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杨彪 肖佳 +2 位作者 欧阳晨 朱金晨 闫莹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9,共8页
针对滨海复杂环境中铁质材料腐蚀速率预测的问题,利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中的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了一种APSO-BPNN模型,以提高铁质材料在滨海环境中腐蚀速率预测的准确性。基于暴露试验数据,对比了... 针对滨海复杂环境中铁质材料腐蚀速率预测的问题,利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中的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构建了一种APSO-BPNN模型,以提高铁质材料在滨海环境中腐蚀速率预测的准确性。基于暴露试验数据,对比了APSO-BPNN模型与传统BPNN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APSO-BPNN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决定系数R_(2)提高了23.65%,其在测试集上的R2达到0.9258,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至11.55、22.26%和1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材料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APSO)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腐蚀速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BPNN的铀尾矿坝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怡 彭国文 +3 位作者 黄召 阳鹏飞 刘丹丹 陈小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为提高铀尾矿库退役治理的监测工作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铀尾矿库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铀尾矿库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累计形变... 为提高铀尾矿库退役治理的监测工作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铀尾矿库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铀尾矿库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累计形变量与年均形变速率,并用第一拦水坝的7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验证InSAR监测值的精度;然后,选取铀尾矿库中的雷公塘坝、南坡横坝、战斗坝和松林坝4个坝段的累计沉降量并结合降雨量进行沉降分析;最后,随机提取铀尾矿坝100个沉降点的累积沉降数据,通过BPNN预测铀尾矿坝的形变。结果表明:2年间铀尾矿库的形变速率在-60.06~34.94 mm/a,铀尾矿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累计沉降量最大为-46.67 mm。BPNN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86 mm,均方误差为0.62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铀尾矿库 形变智能监测 Sentinel-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ion of plate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20
作者 王丙兴 张殿华 +3 位作者 王君 于明 周娜 曹光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 To improve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finish cooling temperature (FCT), a new model develop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a multilayer perception neural network as the self-learning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brought forward to predict the plate F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learning factor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its influencing parameters such as plate thickness, start cooling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Simulative calc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FCT control system is overcome completely, the accuracy of FCT i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arget FCT is controlled between -15 ℃ and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mathematical model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