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F=(1/2[n(a-A)~2+2(a-A)(b-B)sum from i=1 to n x_i+(b-B^2)Σx_i^2])/(1/n2)sun from i=1 to n[y_1-(a+bx_1)]~2)检验材积表适用性的推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华豪 《林业资源管理》 1980年第1期18-24,共7页
本栏将向你介绍三篇文章。一篇是陈华豪老师的材积表F检验的适用性理论推导。F检验公式是我们经常用的公式。但是对这个公式的全部涵义恐怕对许多同志来讲还是较生疏的。陈老师在推导公式的全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栏将向你介绍三篇文章。一篇是陈华豪老师的材积表F检验的适用性理论推导。F检验公式是我们经常用的公式。但是对这个公式的全部涵义恐怕对许多同志来讲还是较生疏的。陈老师在推导公式的全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值得一读。另一篇是王光恩、林杰等同志的“福建杉木实生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编制方法的探讨”,这篇文章对如何运用环境因子直接确定地位指数是一个新的尝试,同时也是用数量化方式编制林地地位指数表一个具体程序设计的剖析。田镐锡同志的文章:“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理论依据”,比较简明的阐述了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的基本理论,可供正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同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正态分布 n2)sun from i=1 to n[y1 b-B)sum from i=1 to n x_i 随机变量 概率论 x_i^2 a+bx1 a-A b-B)sum from i b-B^2 n2)sun from i 材积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碳材料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理论模拟研究
2
作者 赵钰莹 范孟孟 +1 位作者 孙康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为增强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中的性能,揭示双杂原子掺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围绕CO_(2)RR反应机制,研究最优的双杂原子掺杂策略,探讨了不同双杂原子掺杂构型对CO_(2)RR催化性... 为增强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中的性能,揭示双杂原子掺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围绕CO_(2)RR反应机制,研究最优的双杂原子掺杂策略,探讨了不同双杂原子掺杂构型对CO_(2)RR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最优双杂原子掺杂构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系列氟-氮、氯-氮、硼-氮、磷-氮、硫-氮、硼-磷,以及硼-硫双杂原子掺杂石墨烯结构,B-N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BNC)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有最低的形成能(3.72 eV)和较低的吉布斯自由能(ΔG, 0.53 eV)。吡啶氮(PyN)、吡咯氮(PyrrN)和石墨氮(GrN)3种N构型中,含有PyN-B构型的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可以促进CO_(2)还原为CO,其中N原子作为最佳的活性位点,ΔG值低至0.47 eV,展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PyN引入的给电子性能与B的失电子性能形成双电荷效应,这种协同作用增强了材料对CO_(2)的吸附和活化作用,有效降低了CO_(2)RR的反应能垒,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催化剂 B、N共掺杂 吡啶N-B 电催化CO_(2)还原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_(2)(B)纳米带的超快响应柔性呼吸传感器
3
作者 龙开琳 刘风坤 +1 位作者 黄子林 郭喜涛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06-1012,共7页
柔性呼吸监测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B相二氧化钒纳米带(VO_(2)(B)NB)的高灵敏度、超快响应的柔性呼吸传感器。通过水热法合成的VO_(2)(B)NB能在室温... 柔性呼吸监测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B相二氧化钒纳米带(VO_(2)(B)NB)的高灵敏度、超快响应的柔性呼吸传感器。通过水热法合成的VO_(2)(B)NB能在室温下检测相对湿度(RH)在26%~93%范围内的变化。通过将VO_(2)(B)NB与顶层金叉指电极及底层柔性聚酰亚胺(PI)基底结合,制备了基于VO_(2)(B)NB的柔性呼吸传感器。该传感器在呼气和吸气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电阻变化,其响应时间为0.32 s,恢复时间为0.41 s。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跟踪不同呼吸频率的人体呼吸时具有优异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长期监测。该VO_(2)(B)NB呼吸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与超快的响应速度,在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呼吸监测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相二氧化钒纳米带(VO_(2)(B)NB) 水热法 相对湿度 柔性呼吸传感器 睡眠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2及其比值变化与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明华 常远 +2 位作者 刘芳 黄雁翔 徐航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Ang)1、2及其比值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和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CHB患者99例,肝硬化患者5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清标本;另选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1和Ang-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Ang-1和Ang-2及Ang-1/Ang-2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Ang-1、Ang-2、Ang-1/Ang-2与HBV DNA、AL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671.0 pg/mL)相比,CHB组(479.0 pg/mL)和肝硬化组(208.4 pg/mL)Ang-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198.0 pg/mL)相比,CHB组(286.1 pg/mL)和肝硬化组(438.4 pg/mL)Ang-2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2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3.4)相比,CHB组(1.6)和肝硬化组(0.5)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值均<0.001);与CHB组相比,肝硬化组Ang-1/Ang-2比值显著降低(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CHB组Ang-1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0、−0.394,P值均˂0.00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5、0.351,P值均˂0.001);Ang-1/Ang-2与HBV DNA及AL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3、−0.473,P值均˂0.001);而肝硬化组Ang-1、Ang-2及Ang-1/Ang-2均与HBV DNA和ALT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HB、肝硬化患者血清Ang-1、Ang-2及Ang-1/Ang-2有显著改变,其中肝炎组Ang-1、Ang-2及Ang-1/Ang-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患者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血管生成素2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2构架风格的B/S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奚德 赵文耘 +1 位作者 盛亚峰 杨滨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3,共3页
在对软件构架和B/S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如何运用构架和构件组装技术,通过对可复用构件的组装进行B/S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快速开发。文章拟以C2构架风格作为在整合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的基础设施,以B/S Model 2作为表示层的... 在对软件构架和B/S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如何运用构架和构件组装技术,通过对可复用构件的组装进行B/S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快速开发。文章拟以C2构架风格作为在整合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的基础设施,以B/S Model 2作为表示层的框架原型,提出一种基于构架和构件的B/S结构模型,称为CB Model。并且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开发的组装支持工具BSAppBuil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构架 C2构架风格 B/S应用 B/S MODEL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骈[3,4-d]嘧啶-2,4-二酮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礼琛 郝志刚 +2 位作者 俞良莉 黄嘉梓 宋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21-325,共5页
本文对噻吩骈[3,4-d]嘧啶-2,4-二酮结构母核在70 eV电子束轰击下质谱的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讨论了N^1取代基对结构母核裂解规律的影响。实验证明,脂肪烃基取代物的特征碎片为m/z73和68,芳烃基取代的特征碎片为m/z 215。
关键词 含硫杂环 噻吩骈 嘧啶-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4
7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因子-2 B细胞淋巴瘤因子-6 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核酸疫苗诱导H—2^b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兴柳 蔡洁 +1 位作者 刘雁雁 黄祖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目的 :观察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 HBc 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C5 7BL / 6小鼠 2 3只随机分为 4组 :p JW430 3组 (P组 )、p JW430 3/ S2 +S(adw亚型 )组 (W组 )、p JW430 3/ S2 +S(adr亚型 ... 目的 :观察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 HBc 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C5 7BL / 6小鼠 2 3只随机分为 4组 :p JW430 3组 (P组 )、p JW430 3/ S2 +S(adw亚型 )组 (W组 )、p JW430 3/ S2 +S(adr亚型 )组 (R组 )、p JW430 3/ S2 +S(adr) +p JW430 3/ HBc组 (R+C组 )。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 DNA10 0 μg(10 0 μl)。免疫程序为 0、2、4周。于第 0、2、4、6、8周采集小鼠血清 ,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抗 - HBs和抗 - HBc。结果 :于第 3次免疫后 4周 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 - 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 ,抗 - HBs浓度最高达 2 2 32 9IU / L ,与 P组 (对照质粒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5 )。抗 - HBc在第 1次免疫后 2周即在 R+C组全部出现 ,抗 - HBs和抗 - HBc在 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 :adw和 adr亚型 HBV Pre S2 +S核酸疫苗和 HBc核酸疫苗能诱导 H- 2 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 ,联合 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疫苗 H-2^b小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和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华 许传文 +5 位作者 吴扬 徐艳梅 黄丽红 周立霞 段小红 苏春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197-4200,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并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NF-κB、MMP-9、TIMP-1及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模型组16只,应用高糖高脂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糖尿病组(B组)8只和厄贝沙坦治疗组(C组)8只。6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MMP-9、TIMP-1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1)B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TIMP-1的表达较A组和C组明显增强,C组表达强度介于A组和B组之间;MMP-9的表达情况则与之相反。(2)与A组和C组相比,B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系膜外基质及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多,C组的病理变化则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NF-κB、MMP-9、TIMP-1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厄贝沙坦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上调MMP-9、下调TIMP-1发挥其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脏病理改变发生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NF-κB 明胶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 a-,Sr-基A(B'_(1/3)B″_(2/3))O_3型复合钙钛矿化合物的结构(上)有序行为及理论研究
10
作者 吴顺华 王国庆 石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9,75,共6页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A(B'1/3B″2/3)O3型复合钙钛矿系化合物的有序结构及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阐明了1∶2长程有序、1∶1短程有序形成的机理及其特征。1∶2有序是B'与B″离子以“B'∶B″∶B″…”的比例沿<111>方向交替排...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A(B'1/3B″2/3)O3型复合钙钛矿系化合物的有序结构及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阐明了1∶2长程有序、1∶1短程有序形成的机理及其特征。1∶2有序是B'与B″离子以“B'∶B″∶B″…”的比例沿<111>方向交替排列;而1∶1有序是B'和B″离子沿<111>方向呈1∶1层状交替排列,一般认为B位离子形成(B'2/3B″1/3)1/2∶B″1/2为1∶1的混合型有序排列,即沿<111>方向,(B'2/3B″1/3)1/2和B″1/2呈相间层状排列;长程有序和短程有序可同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介绍了对A(B'1/3B″2/3)O3型复合钙钛矿系化合物有序结构的理论研究成果:静电模型和第一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有序结构 化合物 排列 第一性原理 一般 方向 复合钙钛矿 层状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并[4,3-d]噻吩[3,2-b:5,4-b']双吡啶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道林 石晓策 马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以4-氯甲基香豆素为基础物质,通过与3-氰基-2-吡啶硫酮的烷基化及Thorpe-Ziegler反应,得到4-(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基)香豆素,接着在对甲苯磺酸作用下,通过Picter-Spengler反应与芳香醛进行缩合,以良好收率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并[4... 以4-氯甲基香豆素为基础物质,通过与3-氰基-2-吡啶硫酮的烷基化及Thorpe-Ziegler反应,得到4-(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基)香豆素,接着在对甲苯磺酸作用下,通过Picter-Spengler反应与芳香醛进行缩合,以良好收率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并[4,3-d]噻吩[3,2-b:5,4-b']双吡啶衍生物。该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良好。产物结构经NMR,IR,MS及元素分析数据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氯甲基香豆素 3-氰基-2-吡啶硫酮 香豆素并[4 3-d]噻吩[3 2-b:5 4-b']双吡啶 Thorpe-Ziegler反应 Picter-Spengle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醌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影响
12
作者 赵杰瑞 籍铭辛 +4 位作者 张钰涵 陈姝彤 郭玉苗 张巍 彭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胡桃醌通过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蛋白焦孔素E (GSDME)介导焦亡途径对骨肉瘤(OS)细胞(U2OS和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OS和MG63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10和20μmol·... 目的:探讨胡桃醌通过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 (Caspase-3)/蛋白焦孔素E (GSDME)介导焦亡途径对骨肉瘤(OS)细胞(U2OS和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OS和MG63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5、10和20μmol·L^(-1))胡桃醌处理组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组(10μmol·L^(-1)胡桃醌+30μmol·L^(-1) Z-DEVD-FMK)。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程序性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DH释放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和裂解的Caspase-3 (cleaved-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以及蛋白焦孔素E全长(GSDME-F)和蛋白焦孔素E的N末端(GSDME-N)等焦亡相关活性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1)胡桃醌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U2OS和MG6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8.4及10.2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5和10μmol·L^(-1)胡桃醌组细胞凋亡率和LDH释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5和10μmol·L^(-1)胡桃醌组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5和10μmol·L^(-1)胡桃醌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均升高(P<0.01),cleaved-Caspase-3和GSDME-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GSDME-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μmol·L^(-1)胡桃醌组比较,Z-DEVD-FMK组细胞中cleaved-Caspase-3和GSDME-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GSDME-F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桃醌可诱导U2OS和MG63细胞凋亡,并引起Caspase-3/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骨肉瘤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B细胞淋巴瘤2 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构造C^2连续的三次B样条插值曲线和双三次插值曲面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仁忠 查理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7,共8页
为了避免一般的局部插值算法生成的B样条曲线和曲面在段点处达不到理想的连续性以及出现多重内节点的问题,一种局部构造C2连续的三次B样条插值曲线和双三次插值曲面的方法被介绍。该方法借助节点插入算法逐步地迭代出样条控制顶点,其思... 为了避免一般的局部插值算法生成的B样条曲线和曲面在段点处达不到理想的连续性以及出现多重内节点的问题,一种局部构造C2连续的三次B样条插值曲线和双三次插值曲面的方法被介绍。该方法借助节点插入算法逐步地迭代出样条控制顶点,其思想简单、几何直观、算法速度快,在曲线中夹直线段、尖点以及在曲面中夹棱边和平面都能比较容易实现。生成的曲线光滑度高、无重节点。文章最后还利用这种构造方法给出了一种在指定范围内按规定变形曲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C^2连续的三次B样条插值曲线和曲面的构造 局部构造 B样条曲线与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腺病毒B血清1型和血清2型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丹丹 林昶 +9 位作者 黄志坚 肖世峰 王劭 林锋强 程晓霞 朱小丽 陈秀琴 董慧 陈少莺 陈仕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番鸭白肝病是2014年以来我国番鸭流行的一种新疫病,其病原为一种与鸭腺病毒B型法国GR株同源性较高的新型腺病毒,暂命名为鸭腺病毒B血清2型(DAdV-B2),将法国GR株命名为鸭腺病毒B血清1型(DAdV-B1)。为建立同时检测DAdV-B1和DAdV-B2的方法... 番鸭白肝病是2014年以来我国番鸭流行的一种新疫病,其病原为一种与鸭腺病毒B型法国GR株同源性较高的新型腺病毒,暂命名为鸭腺病毒B血清2型(DAdV-B2),将法国GR株命名为鸭腺病毒B血清1型(DAdV-B1)。为建立同时检测DAdV-B1和DAdV-B2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DAdV-B1 fiber基因和DAdV-B2 fiber1基因序列特征,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后的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60.1℃,最适引物浓度为0.16μmol/L;利用该方法对DAdV-B1、DAdV-B2、鸭腺病毒A型(DAdV-A)、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D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禽坦布苏病毒(ATUMV)等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DAdV-B1和DAdV-B2有特异性扩增,对其他鸭临床常见病原均无扩增,特异性较强。将DAdV-B1 fiber和DAdV-B2 fiber1质粒标准品等体积混合并作10倍倍比稀释后作为模板,利用该双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DAdV-B1 fiber和DAdV-B2 fiber1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75拷贝/μL和163拷贝/μL,对DAdV-B2的最低检出滴度为1×10^(1) TCID_(50),敏感性较高。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试验检测结果均一致,重复性好。利用该双重PCR与单一PCR方法同时对64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的符合率为100%,其中DAdV-B2的阳性率为79.7%(51/64),DAdV-B1的阳性率为4.7%(3/64)。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高和稳定性较好,为DAdV-B1和DAdV-B2的临床鉴别检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腺病毒B血清1型 鸭腺病毒B血清2 fiber基因 fiber1基因 双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Hz 1.8mT正弦交变电磁场通过调节成骨细胞PGE_2分泌影响Opg/Rankl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清清 李志忠 +3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闫娟丽 石文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3-988,共6页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细胞因子,在骨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刺激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然而,其是否参与了...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细胞因子,在骨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它通过刺激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然而,其是否参与了电磁场调节骨代谢仍不清楚.PGE2的生物合成受到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COX)的调节.在细胞中存在2种不同的环加氧酶,COX-1和COX-2.其中,COX-2是引起PGE2分泌增加的主要原因.其活性受到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调节.本文通过检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PGE2分泌,COX-2蛋白表达以及Cox-2、Opg、Rankl和Nf-κb基因表达发现,经50 Hz 1.8 m 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处理后,由COX-2介导的PGE2分泌以及cox-2、Nf-κb的基因表达皆下调,但Nf-κb的变化先于cox-2的变化,而opg/rankl基因表达则恰恰相反,说明电磁场通过抑制Nf-κb的转录降低由COX-2介导的PGE2的分泌,进而降低对Rankl表达的刺激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交变电磁场 核因子ΚB 环加氧酶-2 前列腺素E2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和MMP-2及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玉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形态学变化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及肝纤维化分期,B超测定门静脉主干(MPV)... 目的:探讨B超形态学变化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及肝纤维化分期,B超测定门静脉主干(MPV)宽度、脾静脉(SPV)宽度、脾脏厚度,采用ELISA法检测MMP-2、TIMP-2水平,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MMP-2、TIMP-2与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从S2期开始,MPV宽度、SPV宽度和脾脏厚度逐渐增加,在各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各分期MMP-2和TIMP-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MMP-2和TIMP-2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脏B超形态学检查及血清MMP-2、TIMP-2水平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纤维化程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B超 形态学变化 MMP-2 TIMP-2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S-b-P2VP为模板剂诱导调控聚苯胺形貌、尺寸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琳 张艳慧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 兰海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8-1756,共9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 101-b-P2VP 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 101-b-P2VP 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 101-b-P2VP 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 101-b-P2VP 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I颗粒形貌的可控调节及颗粒尺寸与PANI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SEC)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确定了PS 101-b-P2VP 70的分子量分布及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测试、循环伏安(CV)、计时电位(Chronopotentio-metry)及交流阻抗谱(EIS)对PANI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法合成的PANI形貌尺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pH≤4时其尺寸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当pH=5时,模板剂中P2VP段疏水性的明显增大导致其胶束颗粒聚集为尺寸较大的聚集体,并使其诱导的PANI颗粒平均粒径显著增大;当pH=4时PANI颗粒在溶液中的平均粒径为141 nm,呈“串状”形貌且分散性最好.PANI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良好的赝电容特性,随颗粒尺寸减小样品电化学性能增强.pH=4时样品电化学活性最好,循环伏安曲线面积最大,放电比容量最高,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411.88 F/g,且该样品阻抗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b-聚(2-乙烯吡啶)(PS101-b-P2VP70) pH调控 聚苯胺 电容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C-MYC、BCL-2和BCL-6基因异常与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常玉清 方建晨 +4 位作者 冯蔚鹰 陈海仁 丁祺 冯砺锦 葛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C-MYC、BCL-2、BCL-6基因异常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5例DLBCL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FISH法检测DLBCL中C-MYC、BCL-2和BCL-6蛋白表达和基因易位情况,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05例DLBCL中男性106例,女性99例,中位年龄60岁,C-MYC/BCL-2双表达44.4%(91/205)。按照Hans分型分类,GCB型占37.1%,non-GCB占62.9%;C-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阳性率分别为9.3%、8.8%、30.1%。C-MYC与BCL-2基因异位在双表达组较高,与Hans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BLC-6基因易位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重打击淋巴瘤2例,三重打击淋巴瘤3例,占2.44%(5/205)。171例患者获得随访,34例失访,随访8~107个月,死亡48例,病死率为28.1%;患者生存时间与Hans分型及年龄有关,而C-MYC与BCL-2双表达组与双重打击及三重打击组总预后比普通组差。结论C-MYC/BCL-2双表达对基因易位有提示作用,明确诊断可依靠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C-MYC、BCL-2及BCL-6基因易位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 基因异常 C-MYC BCL-2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MICA/B高表达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景艳 刘桂举 +2 位作者 梅家转 李瑞君 赵继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和B(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蛋白A和B(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HER2阳性乳腺癌癌旁组织存档蜡块26例及乳腺癌蜡块100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MICA/B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DFS的关系。结果:MICA/B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0/26);乳腺癌组织中MICA/B表达率为92%(92/100),其中高表达为65%(65/100);MICA/B在Ⅰ期的高表达率高于Ⅱ~Ⅲ期(77.55%vs 52.94%,P<0.05),在T1期的高表达率高于T2~T4期(75.00%vs 52.27%,P<0.05);ER、PR阳性(阳性细胞数≥1%)组MICA/B高表达率显著低于ER、PR阴性组(ER:52.38%vs74.14%;PR:51.35%vs 73.02%,均P<0.05)。MICA/B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及肿瘤大小有关(均P<0.05),与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无论靶向治疗组(90.6%vs 72.2%,P<0.05)或非靶向治疗组(78.4%vs58.8%,P<0.05)MICA/B高表达组6年DFS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CA/B高表达与患者的DFS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Ⅰ类链相关蛋白A/B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中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雨婷 张睿 +4 位作者 陈正礼 罗启慧 祝春梅 孙凤娇 陈梦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通过130只(雌雄对半)Sprague-Dawley(SD)大鼠进行自发性乳腺肿瘤造模,并研究自发产生的乳腺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mia-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 cell lymphoma/leukmia-2 as... 通过130只(雌雄对半)Sprague-Dawley(SD)大鼠进行自发性乳腺肿瘤造模,并研究自发产生的乳腺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mia-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 cell lymphoma/leukmi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在乳腺肿瘤中的蛋白和m RNA表达变化。造模结果显示共有14只雌性大鼠发生乳腺肿瘤,对总体而言肿瘤的发病率为10.77%(14/130);由于雄性大鼠未见乳腺肿瘤,在雌性大鼠中肿瘤的发病率为21.54%(14/65)。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确定肿瘤分型分别为乳腺纤维腺瘤7例,乳腺腺癌3例,乳腺乳头状癌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例。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对照组(n=5)Bax、Bcl-2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9.75±0.04、8.13±0.35和6.60±0.04,而这3个因子在良性病变组(n=7)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8.16±0.16、9.14±0.22和4.43±0.1。另外,其在恶性病变组(n=7)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6.49±0.32、9.24±0.81和3.03±0.10,与对照组相比,Bax和Caspase-3在病变组的表达极显著减少(P<0.01),而Bcl-2在病变组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且正常对照组Bcl-2/Bax比值小于1,而在良性组和恶性组则均大于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结果通过相对定量计算显示,Bax、Bcl-2和Caspase-3在各组中的m RNA的表达量变化与蛋白表达一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自发性乳腺肿瘤在雌性大鼠中的发病率较高,且病变类型多样,而雄性发病率为0;且Bcl-2、Bax和Caspase-3与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为临床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 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