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以及在水性涂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孙金鹏 刘树敏 +6 位作者 张靠民 李桂洋 李鑫 程建军 田文彬 范俊梅 李冲冲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23-233,共11页
目的 在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基础上,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和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方法 以偏苯三酸酐(TMA)、三羟甲基丙烷(TMP)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合成了4种... 目的 在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基础上,制备出综合性能较好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和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方法 以偏苯三酸酐(TMA)、三羟甲基丙烷(TMP)和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合成了4种超支化聚酯(HBPE),产率分别为97.6%、95%、95%和92%,并通过IR、DSC、TG对超支化聚酯进行表征分析。在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基础上,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600(PEG600)、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合成了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乳液。在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基础上,引入环氧E51,合成了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2种乳液均具有良好的透明性。结果 粒径分析结果显示,2种乳液的平均粒径均小于40 nm,均具有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GPC分析结果显示,2种乳液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的分子量吻合。涂膜的检测结果显示,水性超支化聚氨酯漆膜的光泽为98.2 GU,附着力为0级(划格法),铅笔硬度为4H,50 cm落锤冲击后,表面无任何裂纹、起皮和脱落现象。水性超支化环氧乳液固化后的漆膜检测结果显示,光泽度为80.4 GU,铅笔硬度为4H,综合性能良好。结论 本试验使用的是工业原料,涂膜性能的检测也采用工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工业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聚氨酯 环氧树脂 水性涂料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改性碳纳米管/水性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郑世伦 周启伟 +2 位作者 刘斌 梁旭之 袁明园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67,共5页
使用不同分子结构的超支化聚酯(HBP H202和HBP H204)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表面改性,使用FTIR、XRD和XPS测试证明了接枝反应的成功。将改性前后的CNTs加入水性不饱和聚酯(WUPR),制备了CNTs/WUPR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CNTs对WUPR的... 使用不同分子结构的超支化聚酯(HBP H202和HBP H204)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表面改性,使用FTIR、XRD和XPS测试证明了接枝反应的成功。将改性前后的CNTs加入水性不饱和聚酯(WUPR),制备了CNTs/WUPR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改性前后CNTs对WUPR的形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未改性CNTs加入时,WUPR的力学性能略有提升;当同剂量的CNTs-H202或CNTs-H204加入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其中,CNTs-H204加入后力学性能提升幅度最大;CNTs在WUPR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而HBP表面改性进一步促进了CNTs的分散均匀性;CNTs的加入显著降低了WUPR的总质量磨损,而CNTs-H202和CNTsH204加入后,WUPR的总质量磨损进一步显著下降,说明两种HBP改性CNTs后,对WUPR的摩擦磨损性能都有更好的贡献;当未改性CNTs加入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轻微提升;当HBP改性CNTs加入后,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进一步提升;对比不同的HBP,发现H202具有较小的体积,较短的分子链,其在CNTs上的接枝率更高,CNTs-H202表现出与WUPR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更强的相互作用力和更均匀的分散,因此,对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碳纳米管 水性不饱和聚酯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对聚乳酸/滑石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冯硕 周舒毅 +3 位作者 焦洋 胡淼 张若轩 靳玉娟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2,共7页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 合成了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EHBP),将其与聚乳酸(PLA)/滑石粉熔融共混制得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并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表面疏水性能、分子结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HBP的加入使PLA/滑石粉复合材料结晶度降低;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和滑石粉相容性最好;添加EHBP对PLA/滑石粉复合材料起到增强增韧作用。相对于PLA/滑石粉复合材料,当EHBP添加量为2份时,PLA/滑石粉/EHB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最大,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9.3%,冲击性能提升了49.8%,拉伸强度提升了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滑石粉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甘油对淀粉的协同增塑作用
4
作者 林义 程飞 朱谱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共7页
经甘油增塑的淀粉对湿度敏感、易老化。本研究采用一步法制备超支化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H),并与甘油(G)作为玉米淀粉(CS)的共增塑剂混合制备淀粉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证实了超支化聚均苯三甲... 经甘油增塑的淀粉对湿度敏感、易老化。本研究采用一步法制备超支化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H),并与甘油(G)作为玉米淀粉(CS)的共增塑剂混合制备淀粉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证实了超支化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的结构,并研究了共增塑剂对淀粉相互作用、结晶度、拉伸性能、抗老化性、热稳定性、透光率和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甘油对淀粉薄膜的韧性、抗老化、透光性和吸湿性有协同作用。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甘油配比为5/25的淀粉薄膜(CS/H5G25)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最高的透光率、最佳的抑制淀粉重结晶的能力以及最低的吸湿率(RH>68%)。CS/H2G28薄膜储存3、15和30 d的断裂伸长率分别为85.9%、103.1%和77.2%,分别是CS/G薄膜的2.8倍、2.3倍和3.7倍。这不仅取决于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与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有关。聚均苯三甲酸丁二醇酯/甘油在增塑淀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超支化聚酯 甘油 塑化作用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砜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能
5
作者 刘敏 杨静 +2 位作者 周昕怡 孙慧琳 王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 针对逆向热致相分离法(RTIPS)制备聚砜(PSF)微孔膜成膜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首先对亲水性的端羟基型超支化聚酯(HBPE)进行封端,然后以PSF为膜材料,通过添加亲水剂封端HBPE构建四元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成膜体系PSF/HBPE/N,N-二甲基乙酰胺/聚乙二醇400,采用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m-RTIPS)一步制备了亲水性PSF微孔膜。对封端HBPE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分子量测试,分析了HBPE的封端率对四元成膜体系浊点和黏度的影响,研究了HBPE的封端率对PSF微孔膜的形貌、渗透性、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对HBPE进行了封端,封端后HBPE的分子量增加;成膜体系的浊点和黏度随HBPE封端率的升高而增大,但黏度上升的幅度较小;3种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的PSF微孔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亲水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纯PSF微孔膜;随HBPE封端率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下降,但截留率差别很小。当HBPE封端率为30%时,PSF膜纯水通量恢复率达88%,抗污染性最佳。添加不同封端率HBPE都可制得表面多孔的膜,当HBPE封端率为50%时,PSF膜具有全双连续结构的形貌,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86,143.92 MPa和22.68%,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微孔膜 改性逆向热致相分离法 超支化聚酯 封端率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分子支化增韧技术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璐 张贤明 +3 位作者 周钏 马建斌 胡孝彭 张晓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制备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酯修饰碳纳米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透射电镜表征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酯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了一层包裹层,并使碳纳米管的管径增加。... 制备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酯修饰碳纳米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透射电镜表征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酯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了一层包裹层,并使碳纳米管的管径增加。随后制备了超支化聚酯修饰碳纳米管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证明超支化聚酯的接枝修饰显著地提高了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的分散性;通过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DMA)及力学性能测试,发现超支化聚酯修饰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环氧树脂体系的链段运动,在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且随着超支化聚酯的支化度越高,环氧树脂的增韧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增强淀粉/壳聚糖复合膜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文宇 王皓昱 +1 位作者 郝嘉辉 银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8-1725,共8页
为了提高淀粉/壳聚糖复合膜(SC)的机械性能和蒸汽阻隔性能,以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PC)为改性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系列淀粉/壳聚糖/HPC复合膜[SCH x,x%为HPC含量(以淀粉和壳聚糖干重计,下同)],考察了HPC含量对SCH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淀粉/壳聚糖复合膜(SC)的机械性能和蒸汽阻隔性能,以端羧基超支化聚酯(HPC)为改性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系列淀粉/壳聚糖/HPC复合膜[SCH x,x%为HPC含量(以淀粉和壳聚糖干重计,下同)],考察了HPC含量对SCH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XRD、SEM、DSC、TG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水蒸气渗透性、疏水性和蒸汽阻隔性、抗菌性能。结果表明,HPC的加入大体上增加了SC复合膜的平均厚度和密度,在提高拉伸强度的同时保持了断裂伸长率,降低了复合膜的水蒸气渗透性,但对SC的抗菌性能没有明显改变。SCH 2.50力学性能最好,其平均拉伸强度从SC的2.26 MPa增至3.58 MPa,平均断裂伸长率从151.04%降至146.40%。SCH在280~320 nm范围内产生强吸收,强度随HP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SCH复合膜水接触角在106.9°~113.3°之间,整体呈现较强的疏水性。SCH 2.50的水蒸气渗透性从SC的2.855×10^(-9)g·cm/(cm^(2)·h·Pa)降至2.133×10^(-9)g·cm/(cm^(2)·h·Pa)。HPC与淀粉/壳聚糖之间通过氢键和酯化作用形成了均匀致密的内部结构,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了SCH的机械性能和蒸汽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壳聚糖 超支化聚酯 力学性能 阻隔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增塑剂油酸基聚酯的合成及增塑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超 于二雷 +5 位作者 王贺云 王自庆 熊新阳 黄东 宋晓玲 魏忠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7,共8页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存在生殖毒性和耐迁移性差的问题。选用油酸甲酯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双键环氧化、环氧基水解和本体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超支化聚酯(HBPE),随后通过丁酰化合成了IA-HBPE聚酯,可作为绿色低毒的生物基增塑剂。采用F...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存在生殖毒性和耐迁移性差的问题。选用油酸甲酯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双键环氧化、环氧基水解和本体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超支化聚酯(HBPE),随后通过丁酰化合成了IA-HBPE聚酯,可作为绿色低毒的生物基增塑剂。采用FTIR和1H-NMR对不同增塑剂样品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随后通过溶液铸膜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测试了不同PVC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迁移性等。结果表明,IA-HBPE聚酯与PVC有良好的相容性,IA-HBPE聚酯增塑的PVC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从75.0℃下降到-5.0℃。IA-HBPE聚酯增塑的PVC材料断裂伸长率高达402.0%,而DOP增塑的PVC材料断裂伸长率仅为289.5%。相较于DOP,IA-HBPE聚酯在PVC材料中的抽出率和挥发率分别降低了22.99%和7.08%,IA-HBPE聚酯的耐迁移性更加优良。IA-HBPE增塑的PVC材料在220℃以下可以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满足实际热加工的要求。基于油酸的超支化聚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增塑剂,有望成为DOP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增塑剂 油酸 超支化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化高流平粉末涂料用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嘉健 李小强 +5 位作者 马志平 谢静 王韶顺 柯远航 陈立生 曹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0,共6页
为解决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因固化温度低、树脂流动性差、固化反应不完全导致的涂层流平性和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引入超支化树脂对聚酯树脂结构进行改性,进而提升其综合性能。使用硬脂酸(SA)和苯甲酸(BA)对超支化树脂进行部分封端,合成了... 为解决低温固化粉末涂料因固化温度低、树脂流动性差、固化反应不完全导致的涂层流平性和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引入超支化树脂对聚酯树脂结构进行改性,进而提升其综合性能。使用硬脂酸(SA)和苯甲酸(BA)对超支化树脂进行部分封端,合成了具有适宜反应活性的超支化树脂;研究了不同合成工艺对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及其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固化促进剂,进一步提升涂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在酯化阶段加入5%超支化树脂,固化促进剂a与固化剂促进剂b复配质量比为5∶2,且总用量为0.14%时,制备的超支化改性聚酯树脂,粉末涂层的倾斜流动性能达到91 mm,50 cm正反冲击均能通过,具有优异的流平性和耐冲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固化 粉末涂料 超支化树脂 聚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粘结剂对Fe–Fe_(3)P混合粉末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江皇勇 孙泽宇 +3 位作者 陈志东 张辰 陈兵 包崇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6,共8页
以超支化聚酯(hyperbranched polyester,HBP)作为粘结剂,制备了Fe–Fe_(3)P粘结预混合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粉末微观形貌,研究了超支化聚酯粘结剂含量(质量分数)对Fe–Fe_(3)P混粉以及烧结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Fe_(3)P粘结预... 以超支化聚酯(hyperbranched polyester,HBP)作为粘结剂,制备了Fe–Fe_(3)P粘结预混合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粉末微观形貌,研究了超支化聚酯粘结剂含量(质量分数)对Fe–Fe_(3)P混粉以及烧结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Fe_(3)P粘结预混合粉末中粒径≤10μm的小粒径粉末颗粒数(绝大多数为Fe_(3)P粉)占粉末总颗粒数的比例为0.65%,远低于未粘结预混合粉末中小粒径粉末颗粒数占粉末总颗粒数的比例(5.93%),证明超支化聚酯可成功将小粒径的Fe_(3)P粉末粘结到铁粉表面,有利于改善混合粉末中磷的均匀性和防止偏析。添加质量分数0.10%末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Fe–Fe_(3)P粘结预混合粉末具有最优的粉末流动性和松装密度;压制相同密度的Fe–Fe_(3)P生坯,压制压力随超支化聚酯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超支化聚酯粘结剂的添加可以降低烧结体烧结前后的尺寸变化率,提高烧结体横向断裂强度,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粘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粘结剂 压制性能 横向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香型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龙 唐黎明 +2 位作者 邱藤 付永柱 刘德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61-1763,共3页
以 3,5 -二羟基苯甲酸 ( DBA)为原料 ,通过酯化反应及酯化产物与氯乙醇的反应合成了单体 3,5 -二羟乙氧基苯甲酸丙酯 ( PDEB) ;通过 PDEB的熔融缩聚 ,合成了具有芳脂型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 PPDEB,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 PPDEB对聚碳酸... 以 3,5 -二羟基苯甲酸 ( DBA)为原料 ,通过酯化反应及酯化产物与氯乙醇的反应合成了单体 3,5 -二羟乙氧基苯甲酸丙酯 ( PDEB) ;通过 PDEB的熔融缩聚 ,合成了具有芳脂型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 PPDEB,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 PPDEB对聚碳酸酯 ( 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芳香型聚酯 熔融缩聚 合成 应用 结构 聚碳酸酯 3 5-二羟乙氧基苯甲酸丙酯 流变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单宁 陈华林 +3 位作者 刘白玲 李晨英 孟旭 罗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中心核,以2,2-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单体,通过酯化反应得到二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E-2-OH,再以丁二酸酐对其端羟基进行改性,得到端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并探讨了其作为阻垢剂阻硫酸钙垢时,聚合物用量、钙离子浓度、溶液pH...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中心核,以2,2-二羟甲基丙酸为AB2单体,通过酯化反应得到二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E-2-OH,再以丁二酸酐对其端羟基进行改性,得到端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并探讨了其作为阻垢剂阻硫酸钙垢时,聚合物用量、钙离子浓度、溶液pH、恒温温度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羧基的超支化聚合物HBPE-2-COOH对CaSO4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在阻垢剂的用量为20mg/L时,阻垢率达到98.3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HBPE-2-COOH抑制和破坏了硫酸钙垢晶体的生长和规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阻垢 硫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海波 陈玉湘 +3 位作者 赵振东 卢言菊 毕良武 李冬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2-66,共5页
以马来海松酸(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丙三醇共聚合成了松香基超支化聚酯(HBP),在醇酸物质的量之比3∶1的条件下,探讨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用甲基丙烯酸对HBP进行改性得到UV固化端乙烯基松香基超支化聚酯(VHBP)... 以马来海松酸(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丙三醇共聚合成了松香基超支化聚酯(HBP),在醇酸物质的量之比3∶1的条件下,探讨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用甲基丙烯酸对HBP进行改性得到UV固化端乙烯基松香基超支化聚酯(VHBP),采用FT-IR、GPC、DSC、TG对HBP及VHBP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甘油与三羟甲基丙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温度220℃,催化剂用量为0.2%时,多分散系数(PDI)较小,为最佳反应条件。FT-IR分析表明HBP中含有大量酯基和羟基,反应得到超支化聚酯,数均分子质量(Mn)为2 308,热失重为50%时温度为402℃,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2.9℃,特性黏度为2.11 m L/g。FT-IR分析表明VHBP中出现乙烯基特征峰,热失重为50%时温度为379℃,Tg为-31.78℃,特性黏度为1.1 m L/g。并且,超支化聚酯改性前后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对VHBP紫外光固化膜性能分析表明:固化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耐水性、耐醇性和耐碱性,耐冲击性>50 kg/cm,附着力为1级,铅笔硬度为3H,凝胶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海松酸 松香基超支化聚酯 端乙烯基超支化聚酯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苯三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合成高支化聚酯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宗财 李琳 +1 位作者 郭祀远 王跃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8,33,共6页
通过用酸值和环氧值跟踪模型反应过程,研究了偏苯三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合成高支化聚酯反应中存在的主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只存在羧基与环氧基、羟基与酸酐两个反应,由这两个反应交替进行得到外围含有羧基和羟基的高支化聚酯;... 通过用酸值和环氧值跟踪模型反应过程,研究了偏苯三酸酐与环氧氯丙烷合成高支化聚酯反应中存在的主副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只存在羧基与环氧基、羟基与酸酐两个反应,由这两个反应交替进行得到外围含有羧基和羟基的高支化聚酯;同时在反应条件下均没有观察到可能存在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苯三酸酐 环氧氯丙烷 高支化聚酯 模型反应 合成 高支化聚酯反应 支化结构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型超支化聚酯的端基改性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唐黎明 张晓龙 +1 位作者 李伟 刘德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50-1952,共3页
A new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modify the hydroxy capped aliphatic hyperbranched polyester, derived from 2,2 bis(methylol) propionic acid and trimethylopropane in which the crude polyester reacted directly with maleic ... A new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modify the hydroxy capped aliphatic hyperbranched polyester, derived from 2,2 bis(methylol) propionic acid and trimethylopropane in which the crude polyester reacted directly with maleic anhydride in bulk to transfer the hydroxy end groups to 4 carboxy 2 butante end groups. The modified polyest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DSC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 side reaction took place during the modifying step and the conversion for the reac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88.9% based on the \+1H NMR spectra. The T g value shifted from 320 3 K for the crude polymer to 288 4 K for the modified polymer. Moreover, the UV curing coating of the midified polyester showed high performances in hardness, adhensive and water resistance.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脂肪型聚酯 端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玉梅 陆绍荣 +1 位作者 张晨曦 杨桂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采用超支化聚酯与聚硅酸溶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三元共混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支化聚酯/聚硅酸溶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 采用超支化聚酯与聚硅酸溶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三元共混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支化聚酯/聚硅酸溶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聚硅酸的加入使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纳米SiO2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冲击强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0.48kJ/m2,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也提高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纳米SIO2 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芳脂型超支化聚酯自组装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藤 唐黎明 +3 位作者 庹新林 张晓龙 王晓工 刘德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5-157,共3页
Carboxylic ended aliphatic aromatic hyperbranched poly(5 hydroxyethoxyisophthalic acid)(PHEIA) was employed for an electrostatic layer by layer self assembly procedure. The self assembly film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 Carboxylic ended aliphatic aromatic hyperbranched poly(5 hydroxyethoxyisophthalic acid)(PHEIA) was employed for an electrostatic layer by layer self assembly procedure. The self assembly film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ormed from both aqueous solution and water THF mixture. The self assembly procedure was monitored by UV Vis spectroscopy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meter. The obtained multilay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FM for the surface morphology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EIA is able to form self assembly film in the presence of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PDAC). On the self assembled surface where PHEIA acted as an outmost layer, the PHEIA aggregated into sphere like particles with uniform diameter. Furthermore, the layer by layer self assembly procedure provided a favorable method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substrate without heavy interpenet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polyelectrolyte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芳脂型 超支化分子膜 超支化聚酯 自组装 表征 逐层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尼龙6接枝共聚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华林 刘竞超 +1 位作者 万金涛 黄先威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29,共3页
通过超支化聚酯分子与尼龙6进行熔融反应,制备接枝聚合物。利用DSC、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环氧树脂改性剂,当含量为7 %时冲击强度从8.4kJ/m2提高到20.4kJ/m2。接枝聚合物经丙烯酸改性后 ,加入丙烯酸丁酯/环氧树脂体系中,... 通过超支化聚酯分子与尼龙6进行熔融反应,制备接枝聚合物。利用DSC、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环氧树脂改性剂,当含量为7 %时冲击强度从8.4kJ/m2提高到20.4kJ/m2。接枝聚合物经丙烯酸改性后 ,加入丙烯酸丁酯/环氧树脂体系中,冲击性能在丙烯酸丁酯含10 %、丙烯酸化接枝物含量5 %时达到28.6kJ/m2。利用SEM对冲击断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尼龙6 接枝 环氧树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改性纳米SiO_2/环氧树脂的介电特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国清 黎洋 +2 位作者 王德意 刘菁 李嘉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6-1115,共10页
为改善纳米SiO_2与环氧树脂(EP)的界面性能及复合材料的介电参数,通过超支化聚酯协同偶联剂处理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接枝,制备不同配比的纳米SiO_2/EP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方式及SiO_2含量下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 为改善纳米SiO_2与环氧树脂(EP)的界面性能及复合材料的介电参数,通过超支化聚酯协同偶联剂处理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接枝,制备不同配比的纳米SiO_2/EP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方式及SiO_2含量下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经100℃、40 min共混反应可成功接枝至纳米SiO_2表面;材料断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质量分数为10%掺杂时,经超支化表面接枝改性的纳米SiO_2在EP溶液中不易团聚;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测试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内部出现0.86~1.15 eV深陷阱;质量分数为7%掺杂比例下,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电场强度比单纯偶联剂改性方式提高了19%;质量分数为5%掺杂比例下,工频下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和介电常数分别下降至0.58%和4.38;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处理可在纳米SiO_2表面引入超支化基团。长链自由基的引入可抑制纳米SiO_2团聚,增强无机粒子与环氧基团的结合强度,并在纳米SiO_2/EP界面区域引入深陷阱,进而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纳米SIO2 环氧树脂 共混改性 介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晓 柴春鹏 罗运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2,2-二羟甲基丙酸缩聚为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端羟基先后经磺酰化改性和叠氮基取代后得到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色谱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2,2-二羟甲基丙酸缩聚为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端羟基先后经磺酰化改性和叠氮基取代后得到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色谱等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产品进行了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结果表明: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的支化度为0.45;热分解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端叠氮基热分解(249.4℃)和主链热分解(35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叠氮基超支化聚酯 叠氮增塑剂 含能增塑剂 超支化聚酯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