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
1
作者 付振帅 刘玫承 +6 位作者 杨立琦 金佩琦 吴晋 张大为 张明涛 侯岳峰 马凯学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该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是包括了顺序旋转天线阵列、相控阵列射频电路和相控阵列数控电路的一套完整的相控阵列系统。首先,文中将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引入到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中,并提出了90&... 文中提出了一种宽轴比带宽的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该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是包括了顺序旋转天线阵列、相控阵列射频电路和相控阵列数控电路的一套完整的相控阵列系统。首先,文中将顺序旋转馈电网络引入到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中,并提出了90°~180°电桥混合形式顺序旋转馈电网络,使相控阵列在宽带宽范围内实现了低轴比性能。接着设计了相控阵列数控电路,通过高集成度电容片选方案,实现了对移相器阵列的低复杂相位控制。最后,为了验证性能,对相控阵列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的-10 dB阻抗带宽为2.15 GHz~2.81 GHz,并实现了±50°的扫描范围,法向波束轴比带宽覆盖范围是2.00 GHz~3.0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旋转馈电网络 圆极化模拟相控阵列 宽轴比带宽 移相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圆极化天线的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邱俊杰 尤阳 +1 位作者 陆云龙 黄季甫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8,59,共6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圆极化辐射特性的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天线一体化电路。通过直接优化圆极化天线的输入阻抗,使之与消除输出匹配网络的功放电路直接集成。这种无缝集成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插入和失配损耗以及整体电路尺寸,而且提高了整...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圆极化辐射特性的高性能功率放大器-天线一体化电路。通过直接优化圆极化天线的输入阻抗,使之与消除输出匹配网络的功放电路直接集成。这种无缝集成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插入和失配损耗以及整体电路尺寸,而且提高了整体的性能。采用的圆极化天线由矩形贴片和改进的地平面组成,通过在地平面上增加垂直短截线和切割水平缝隙,增强了天线的3 dB轴比带宽。为了验证,设计、制造和测量了工作在3.4 GHz~3.6 GHz的一体化电路原型。实验结果显示,功放-圆极化天线一体化电路在工作频带内的功率附加效率(PAE)超过60%,且3 dB轴比带宽达到320 MHz(相对于3500 MHz的中心频率为9.1%)。相较于传统的级联设计,PAE提高了8.5%,3 dB轴比带宽也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放-圆极化天线一体化 圆极化天线 功率附加效率 轴比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庆文 易念学 +1 位作者 李忠诚 雷剑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0,92,共5页
圆极化微带天线是一种低剖面的天线元,研究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特性在天线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而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位置的确定是设计的关键。针对单端侧馈五边形圆极化微带天线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简要介绍了微带天线的实现方法,并介绍... 圆极化微带天线是一种低剖面的天线元,研究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特性在天线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而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位置的确定是设计的关键。针对单端侧馈五边形圆极化微带天线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简要介绍了微带天线的实现方法,并介绍了一种用于分析多边形微带天线的有效方法———有限元分析法;通过对一个5.6GHz的五边形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设计,给出了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过程,找到了确定馈电点位置的合理方法,采用HFSS软件进行优化设计,进行仿真,给出了合理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天线 圆极化 轴比 五边形 方向图 电压驻波比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线极化天线快速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南京 冯引良 +1 位作者 王建飞 党娇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16-2220,共5页
针对轴比测试需要连续旋转线极化天线极化轴,在高频段旋转关节难以消除高速旋转带来的电缆抖动所引起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测试方法。基于椭圆极化波的正交分解理论,该方法利用线极化天线对... 针对轴比测试需要连续旋转线极化天线极化轴,在高频段旋转关节难以消除高速旋转带来的电缆抖动所引起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性,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测试方法。基于椭圆极化波的正交分解理论,该方法利用线极化天线对待测圆极化天线进行两组正交的线极化幅度测量,通过计算得到圆极化天线的轴比等极化椭圆参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只用三个线极化分量测量圆极化天线轴比的方法。通过在微波暗室中对圆极化天线进行多次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提高了圆极化天线的测试效率,降低了测试难度,对于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天线 线极化 正交分解 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GHz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5
作者 严冬 杜培勋 +2 位作者 王平 陈俊宇 董腾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89,共10页
针对当前已有圆极化微带天线有效带宽窄、尺寸大等缺陷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2.4GHz无线传感网络的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采用AnsoftHFSS建立了天线的模型,并对其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推导出了天线的最优结构参数.最优结构... 针对当前已有圆极化微带天线有效带宽窄、尺寸大等缺陷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2.4GHz无线传感网络的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采用AnsoftHFSS建立了天线的模型,并对其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推导出了天线的最优结构参数.最优结构参数下的仿真结果显示,天线的-10dB阻抗带宽达到了63.5%,3dB轴比(axialratio,AR)带宽达到了17.5%.同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天线实物进行了回波损耗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最后,将设计的天线加载到CY2420通信节点上进行通信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加载了该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节点在150m处的平均丢包率为0.36%,且天线任意方向下的丢包率基本相同.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天线具有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和实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 圆极化微带天线 阻抗带宽 轴比(ar)带宽 丢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共面波导馈电圆极化天线阵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厚 郑宏兴 王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1,共4页
针对传统平面阵列天线圆极化轴比带宽窄的不足,将顺序旋转馈电技术与共面波导馈电相结合,对一种共面波导馈电的圆极化天线阵进行了改进,适当选择天线单元的旋转角度并对馈线进行相应的相位补偿,就可以增加圆极化天线阵的轴比带宽.仿真... 针对传统平面阵列天线圆极化轴比带宽窄的不足,将顺序旋转馈电技术与共面波导馈电相结合,对一种共面波导馈电的圆极化天线阵进行了改进,适当选择天线单元的旋转角度并对馈线进行相应的相位补偿,就可以增加圆极化天线阵的轴比带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阵列天线轴比带宽由传统的0.9%增加到3.7%,同时阵列天线的阻抗带宽也由传统的3.2%增加到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天线 轴比 带宽 共面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频RFID系统的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傅世强 钟华华 李婵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20,共4页
提出一种全球通用超高频RFID读写器终端圆极化天线的优化设计方法。在传统叠层微带天线宽带化的基础上,通过加载中心短路柱和改进T型双馈电功分移相网络扩展天线的轴比带宽,并利用匹配调谐片进一步展宽天线的阻抗带宽,给出天线的设计思... 提出一种全球通用超高频RFID读写器终端圆极化天线的优化设计方法。在传统叠层微带天线宽带化的基础上,通过加载中心短路柱和改进T型双馈电功分移相网络扩展天线的轴比带宽,并利用匹配调谐片进一步展宽天线的阻抗带宽,给出天线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了电磁仿真优化。最后对天线进行加工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840~960 MHz频带范围内,天线驻波比小于1.5,轴比小于3 dB,增益可达9 dB。所设计的天线已成功应用于超高频四通道读写器终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识别 微带天线 超高频读写器 圆极化 轴比带宽 天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微带双面折线栅圆极化天线罩 被引量:4
8
作者 史赛群 伍捍东 +2 位作者 任宇辉 高宝建 何粉绒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67-270,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圆极化天线罩,通过在一块微带板的两面加载周期性折线栅金属线,实现将线极化的电磁波转换为圆极化的辐射波。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圆极化天线罩VSWR≤2的阻抗带宽为20%,轴比≤3d B的带宽为7%。样品的实测结果与仿真很好的... 本文介绍了一种圆极化天线罩,通过在一块微带板的两面加载周期性折线栅金属线,实现将线极化的电磁波转换为圆极化的辐射波。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圆极化天线罩VSWR≤2的阻抗带宽为20%,轴比≤3d B的带宽为7%。样品的实测结果与仿真很好的吻合。验证了此圆极化天线罩的工程性并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天线罩 轴比 折线栅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楚笛 王黎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12期49-51,共3页
为了监测运动人群的健康,针对具有实时监护功能的可穿戴天线的小型化、宽带和极化等特性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工作于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5. 8 GHz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馈电,具有3. 6~10. 8 GHz(124. 13%)的阻抗... 为了监测运动人群的健康,针对具有实时监护功能的可穿戴天线的小型化、宽带和极化等特性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工作于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5. 8 GHz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馈电,具有3. 6~10. 8 GHz(124. 13%)的阻抗带宽(S11<10 d B)和4. 8~6. 4 GHz(29. 31%)的轴比(AR)带宽。在模拟的三层人体模型中,通过HFSS仿真得出天线的最大增益为1. 624 d Bi,人体三层组织的比吸收率(SAR)为63. 809 W/kg,值超过ANSI/IEEEC95. 1—1992安全标准的最大SAR值1. 6 W/kg。在天线背面加载金属反射板后,得到的最大SAR值为0. 375 W/kg,最大增益达到3. 176 d 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天线 圆极化 阻抗带宽 轴比带宽 比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加载金属带的宽频带卫星导航天线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敬杰 袁家德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7,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导航的宽频带天线,其由一对交叉偶极子臂、侧面加载金属带和底部接地面组成.采用侧面加载金属带可以有效提升轴比(axial ratio,AR)带宽和阻抗带宽,并且有效减小天线尺寸.实测结果表明|S_(11)|≤-10 dB的阻抗带... 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导航的宽频带天线,其由一对交叉偶极子臂、侧面加载金属带和底部接地面组成.采用侧面加载金属带可以有效提升轴比(axial ratio,AR)带宽和阻抗带宽,并且有效减小天线尺寸.实测结果表明|S_(11)|≤-10 dB的阻抗带宽为1.06~2.01 GHz,AR≤3 dB的AR带宽为1.11~1.95 GHz,在北斗B1、B2和B3中心频率处的增益分别为4.62 dBi、5.34 dBi和5.21 dBi.本文提出的交叉偶极子天线不需要复杂的馈电网络,具有天线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频带宽等优势,可较好地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交叉偶极子天线 圆极化 宽频带 轴比带宽 阻抗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成杰 陈明 +2 位作者 苗倩 王开开 邢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11期71-73,7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C波段卫星通信应用的超表面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天线尺寸为0. 46λ0×0. 46λ0,厚度为0. 06λ0(为频率为5. 25 GHz的自由空间波长)。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了超表面实现圆极化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天线...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C波段卫星通信应用的超表面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天线尺寸为0. 46λ0×0. 46λ0,厚度为0. 06λ0(为频率为5. 25 GHz的自由空间波长)。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了超表面实现圆极化的工作机制,同时对天线圆极化带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参数扫描。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相对带宽达到28. 6%左右,3 d B轴比带宽达到19%左右,在阻抗带宽内天线的增益在7. 9 d Bi左右。给出了辐射特性,辐射方向图,以及仿真结果,为宽频带的无线通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 超表面 圆极化 轴比带宽 阻抗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轴比参数的圆极化波发射误差分析方法
12
作者 陈诗强 洪文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353,共11页
简缩极化(CP)模式是一种新型双极化模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包括简缩极化模式在内的所有双极化模式均无法直接通过外定标的方法补偿发射误差。因而有必要对发射误差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极化SAR系统,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使用误... 简缩极化(CP)模式是一种新型双极化模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包括简缩极化模式在内的所有双极化模式均无法直接通过外定标的方法补偿发射误差。因而有必要对发射误差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极化SAR系统,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使用误差的最大归一化误差(MNE)参数对极化SAR系统的极化质量做分析评估。该文针对发射圆极化波的简缩极化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发射极化波极化轴比(AR)参数的发射误差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仿真分析不同发射误差源对AR参数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展示了相同发射误差源影响下的MNE参数;通过分析对比,总结了AR参数相对MNE参数的3个优点;最后,使用高分三号卫星的实际测量误差数据与圆极化发射波实验系统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文提出的发射误差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简缩极化 极化轴比 发射误差 最大归一化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