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8年新疆人感染H7N9禽流感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郜振国 马合木提 +6 位作者 赵俊 黄佳 张璇 陈媛 丽娜·吐尔逊巴依 李泉希 马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4-781,共8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新疆1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核酸后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进化分析、变异位点分析...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新疆1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核酸后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进化分析、变异位点分析及同源建模。结果1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H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7.39%~100%,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8.38%~100%;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7.73%~100%,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7.73%~100%,均属于长江三角洲谱系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属于2个亚分支,与A/Hunan/02650/2016疫苗株最为接近。HA蛋白G186V、T160A全部发生了变异,Q226L中13株病毒发生了变异,NA蛋白4个关键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位点全部未发生变异。M2蛋白S31N和V27A位点全部发生了突变,PB1蛋白T368V位点全部发生了突变,PA蛋白位点K356R全部发生了突变。结论新疆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双受体结合性,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可在疾病发生早期及时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需加强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变化的监测,做好基因突变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2023年禽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学楠 熊俊龙 +3 位作者 周江涛 崔芸绮 张家豪 亓文宝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为了解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探究我国H7N9亚型AIV的流行特征,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四川、河北两地活禽市场禽类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构建... 为了解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进化特点,探究我国H7N9亚型AIV的流行特征,试验对2023年采集自四川、河北两地活禽市场禽类咽拭子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进一步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其遗传演化情况和分子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2株H7N9亚型AIV,其遗传距离较近,HA基因均属于YRD-B分支;2株AIV的HA蛋白裂解位点均含有连续碱性氨基酸,具有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PB2、HA和NA蛋白均具有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其中HA蛋白第226位受体结合位点均由谷氨酰胺(Q)突变为亮氨酸(L),使其能够识别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并且HA蛋白A27S、I96V、V143T、A169T、I187V和D457N抗原位点发生突变;2株AIV虽均能与Re-4和H7N9rHN7903灭活疫苗免疫血清产生交叉血凝抑制反应,但HI抗体效价较低。研究表明,从活禽市场分离到2株H7N9亚型AIV,其对家禽具有高致病性,且抗原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7n9亚型 遗传进化 活禽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估
3
作者 万志敏 李亚锋 +9 位作者 孙建文 姜文杰 赵喆泓 汤婷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blot试验以及SPF鸡保护性试验等方法,探究此重组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为鸡提供的保护力。结果显示:研究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命名为FAdV4-H7;FAdV4-H7能在LMH细胞高效复制,并能在LMH细胞传代15次后仍能稳定表达HA蛋白;FAdV4-H7不仅高度致弱,而且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和FAdV-4的中和抗体,能为SPF鸡提供足够保护来抵抗致死性FAdV-4感染。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FAdV4-H7,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FAdV-4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二联苗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 CRISPR/Cas9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H7N9禽流感遗传演化趋势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永帅 张馨 +6 位作者 修仰 史健全 吴金燕 丁茹 兰嘉琪 尹煜翔 曾祥伟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9-31,共3页
H7N9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人类的情况最先出现在中国,而且具有很高的突变性。2013年首次在人类身上分离出的是低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发展到2017年,已经出现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还会对社会... H7N9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人类的情况最先出现在中国,而且具有很高的突变性。2013年首次在人类身上分离出的是低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发展到2017年,已经出现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综述通过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和GISAID数据库收集了中国国内2001~2021年共4641条有关H7N9的数据,拟通过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明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的发生、发展以及在时间、空间和种群间的分布情况,同时总结中国对H7N9所引起的大流行所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后续的疫情防控措施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分布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病毒的来源和重组模式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宝 黄克勇 +5 位作者 郭劲松 吴娴波 李凌 朱利 万成松 赵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通过序列分析揭示H7N9病毒的来源和重组产生模式。方法收集H7N9序列,运用BLAST、MEGA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相似性、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确定H7N9病毒各节段序列的亲缘序列,模拟H7N9重组产生方式。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HA... 目的通过序列分析揭示H7N9病毒的来源和重组产生模式。方法收集H7N9序列,运用BLAST、MEGA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相似性、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确定H7N9病毒各节段序列的亲缘序列,模拟H7N9重组产生方式。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HA、NA、PB2和NS节段最近缘关系序列只有一个;而PB1、PA、NP和MP节段序列,分布于不同的两个分枝。通过组合分析亲缘序列,可以将目前流行的H7N9病毒分为5型:A、B、A/Shanghai/1/2013-H7N9、A/Pigeon/Shanghai/S1069-H7N9和A/Zhejiang/HZ1/2013-H7N9。A型又可以分为A1和A2亚型。结论通过对序列的组合分析,推测此次H7N9病毒流行至少由5个病毒经过4次重组产生,产生两个主要流行株A和B型。A1和A2亚型的出现是同一次重组过程中产生两株不同产物;A/Pigeon/Shanghai/S1069-H7N9是A型H7N9病毒在流行期间与当地H9N2病毒的再一次重组产生。A/Zhejiang/HZ1/2013-H7N9是A2亚型和B型重组后产生的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 重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基础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于玉凤 郭晓兰 +5 位作者 王颖 周俊梅 方丹云 曾谷城 晏辉钧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5,共9页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的系统进化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位点、飞沫传播关键氨基酸位点、致病及毒力相关位点、耐药性位点及潜在糖基化位点等的变异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病毒,所有基因片段均来源于禽类,不含任何人流感病毒基因;病毒HA的受体结合位点发生了2个关键氨基酸的变异(G186V和Q226L);在与飞沫传播有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中,个别氨基酸已发生了变异(T160A、Q226L);该病毒具有8个毒力增强位点;所有分离株的M2均发生了S31N变异;分离株A/Shanghai/1/2013的NA的耐药位点发生了R294K变异;所有毒株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结论】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的新型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具有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a-2,6 Gal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但目前尚未获得经飞沫传播的充分条件,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该病毒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表明对禽类致病性不强,但其对人类呈高致病性,这可能与其毒力位点的特征有关。所有分离毒株均发生了对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个别毒株已发生了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的耐药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 分子基础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实验室诊断和病毒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翁育伟 张拥军 +8 位作者 谢剑锋 黄萌 陈炜 张炎华 何文祥 吴冰珊 王金章 郑奎城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应用real-time RT-PCR和病毒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展实验室诊断。方法采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呼吸道标本并提取RNA,分别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H1N1pdm)特异性... 目的应用real-time RT-PCR和病毒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开展实验室诊断。方法采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呼吸道标本并提取RNA,分别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H1N1pdm)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及H7N9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real-time RT-PCR检测。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节段,测定并分析病毒基因序列。结果 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应用甲型通用引物扩增结果阳性,乙型及季节性流感(包括H3N2、H1N1以及H1N1pdm)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H7N9亚型流感病毒扩增结果阳性。序列测定获得的病毒4个节段的序列与已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序列高度一致。结论病例呼吸道标本中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的基因与近期国内流行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亚型 实验室诊断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事件网络舆情分析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启示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鹏程 孙梅 +6 位作者 李程跃 张建华 宁宁 应晓华 黄葭燕 陈文 郝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分析H7N9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规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以百度指数为工具,选择全国和江浙沪皖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时间跨度为2013年3月至6月H7N9事件的网络舆情状况。结果:网络舆情经历了明显的"从无到... 目的:分析H7N9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规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以百度指数为工具,选择全国和江浙沪皖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时间跨度为2013年3月至6月H7N9事件的网络舆情状况。结果:网络舆情经历了明显的"从无到有,达到高峰,渐渐平息"的状态,网络关注热度与事件处置和信息发布密切关联。结论: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应保证信息及时透明发布,对网络舆情及时监测预警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网络舆情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健 毛盛华 +1 位作者 胡家瑜 吴凡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5-590,共6页
2013年3月31日中国大陆出现新型禽流感疫情,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可能由3种流感病毒重组后产生。截至5月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确诊病例131例,死亡39例。而在上海市报告的33例确诊病例中,29例发病于4月6... 2013年3月31日中国大陆出现新型禽流感疫情,此次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可能由3种流感病毒重组后产生。截至5月3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确诊病例131例,死亡39例。而在上海市报告的33例确诊病例中,29例发病于4月6日上海市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前,其余4例发病于关闭后的第一个潜伏期内。33例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占66.7%(22/33);15例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占80%(12/15);90.91%(30/33)的病例具有可疑的动物或环境暴露史。此次疫情呈散发,虽然出现了2起家庭聚集性病例,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人传人的证据。疫情发生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适时启动了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关闭全市活禽交易、健康教育、风险沟通等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本文分析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得失并提出建议,供今后的防疫工作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亚型流感病毒A型 流行病学 传染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鹏媛 徐浩 +4 位作者 顾豪高 马蒙蒙 陆家海 郝元涛 张定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2-940,共9页
【目的】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 【目的】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 进化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春丽 李永东 +4 位作者 易波 胡逢蛟 焦素黎 张姝 许国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了解2014年宁波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 2014年宁波市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5例,死亡4例;病例发病前均有禽类暴露史;103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大部分病例有慢性... 目的了解2014年宁波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 2014年宁波市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5例,死亡4例;病例发病前均有禽类暴露史;103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大部分病例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结论老年男性人群为H7N9禽流感发病的主要人群,加强人群及外环境监测是防控H7N9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人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晓兰 司露露 +5 位作者 管大伟 王颖 于玉凤 方丹云 武婕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分析两株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基因组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性位点及致病相关位点等重要分子特征;从禽流感共享数据(GISAID)下载2013年至2014年10月轻症和重症病例的病毒分离株序列,分析致病相关关键位点差异,并分析这些变异与其致病性及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这两株H7N9禽流感病毒的HA、NA和M基因来源于2013年华东地区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NP、NS、PA、PB1和PB2基因来源于2013年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PA蛋白L336M和PB1蛋白I368V的突变率随流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并存在地区差异;两株病毒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2%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但各基因节段存在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其中HA受体结合位点存在一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226L和226 Q),宿主特异性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PB2-591L和PB2-591Q,PB2-627E和PB2-627K),毒力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差异(PA-353R和PA-353K,PB2-627E和PB2-627K);M2均发生了S31N突变;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2013年至2014年10月报道的重症病例病毒分离株PB2蛋白E627K突变率高于轻症病例分离株。【结论】两株来自不同临床类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组病毒,是由华东地区流行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和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来;H7N9禽流感病毒的某些致病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必须密切监测毒株的变异动向;两株致病力不同的病毒各基因节段虽然同源性较高,但存在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其中PB2蛋白627位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可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重要作用,与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测序 进化特征 分子特征 致病性 临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及相关疫情分析评估 被引量:28
13
作者 林丹 谢剑锋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6-194,201,共10页
2016年10月起至今发生的第5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比前4波严重,截止至2017年3月8日,本波疫情感染者数量已达历年累积报告数的40.00%。病原学研究发现最近广东分离的两株H7N9病毒在HA的链接肽位置发生插入性变异导致对禽致病性有所增强... 2016年10月起至今发生的第5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比前4波严重,截止至2017年3月8日,本波疫情感染者数量已达历年累积报告数的40.00%。病原学研究发现最近广东分离的两株H7N9病毒在HA的链接肽位置发生插入性变异导致对禽致病性有所增强,但绝大多数分离株与前4波疫情中H7N9病毒病原学特征无明显区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除有3起可能人传人事件外,与前4波比较,患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因此,基于疫情分析及风险评估认为H7N9禽流感仍会扩散传播并继续发生新发病例,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认为该病毒在人际间持续传播的可能性低。本综述认为加强H7N9禽流感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浩岩 王林 +3 位作者 苏婧 周莹 李媛秋 杨剑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了解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媒体报道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X-GOT舆情系统进行数据智能抓取,并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对数据进行补充,对2013年3月30日... 目的了解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媒体报道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X-GOT舆情系统进行数据智能抓取,并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对数据进行补充,对2013年3月30日—6月17日监测到的媒体报道与网络发文进行分析。结果舆情爆发期、发展期、回落期的媒体报道数量分别为9118篇、27 151篇、695篇;3个阶段网络发文数量分别为88.5万篇、185.7万篇、2.7万篇,舆情发展趋势与疫情变化趋势、政府新闻发布的节奏基本保持一致。媒体与网络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媒体关注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政府举措(18.0%)、疫情信息(16.0%)、医疗负担(14.0%),网络舆论关注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健康科普(17.0%)、应对评价(16.0%)、政府举措(14.0%)。"病例"、"疫情防控"、"变异"、"活禽市场"、"病毒检测"、"疫苗研制"、"人传人"、"救治费用"是本次H7N9禽流感疫情的舆情热词。结论舆情监测是现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有效的媒体沟通机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引导舆论,使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发挥更好的传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监测 h7n9禽流感 健康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措施对控制市场H7N9病毒污染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曼 毛云霞 +2 位作者 罗乐 陈雪琴 李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估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措施对降低市场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及人感染H7N9发病的成效。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中山市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信息、市场环境H7RT-PCR检测数据,及人感染H7N9发病数据。RRX=休市后第X周市场环... 目的评估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措施对降低市场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及人感染H7N9发病的成效。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中山市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信息、市场环境H7RT-PCR检测数据,及人感染H7N9发病数据。RRX=休市后第X周市场环境H7样本阳性率/休市前1周阳性率×100%。结果共实施3轮短期休市。第一轮:2014年2月10日至23日,期间周边地市未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上升,RR1=0.40(95%CI:0.28-0.59),RR3=0.63(95%CI:0.32-1.24),RR4=0.83(95%CI:0.48-1.46),2015年5月份报告2例人感染H7N9病例。第二轮:2015年2月19日至28日,全省统一部署,周边地市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维持在10%以下,RR1=0.15(95%CI:0.07-0.34),RR2=0.21(95%CI:0.10-0.41),RR3=0.03(95%CI:0.00-0.18),RR4=0.10(95%CI:0.04-0.27),该流行季未再报告病例。第三轮:2017年1月8日至21日,期间周边地市未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上升,RR1=0.25(95%CI:0.09-0.68),RR3=0.37(95%CI:0.14-1.00),RR4=1.07(95%CI:0.54-2.11),2017年2月报告2例人感染H7N9病例。结论单个城市的短期休市,即使时间长达2周,一旦恢复交易,市场环境阳性率迅速上升,人感染发病的风险再次增加;区域性多个城市同步休市,市场环境阳性率能持续维持在低水平,极大地减少人感染发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活禽市场 短期休市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军 胡万富 +4 位作者 李芙蓉 刘丽萍 马明英 史永林 孙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年分离的5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具有代表性的H7N9、H7N3、H7N7和H9N2等毒株序列,运用分子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年分离的5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具有代表性的H7N9、H7N3、H7N7和H9N2等毒株序列,运用分子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全基因组特征.结果 我省流行的H7N9病毒HA基因与A/duck/Fujian/6390/2010(H7N3)相似度最高,NA基因与A/northern shoveler/Hong Kong/MPL133/2010(H2N9)株相似度最高,6个内部基因片段与中国北京、香港、湖南、江苏地区分离的H9N2毒株相似度接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NS1蛋白218~230位氨基酸缺失、M2蛋白的N31S突变、HA蛋白的G186V、Q226L突变以及NA蛋白69~73位的删除,并且我省人感染H7N9病毒均带有PB2的E627K突变,同时PA-100A、PA-356R、PA-409N这些易感人类的特征氨基酸也在本次流行的H7N9病毒中发现;此外HA蛋白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以及未发现NA蛋白R294K突变也是我省H7N9病毒主要特征.结论 我省人感染H7N9病毒与中国其他省份流行株高度同源,该病毒获得跨种传播、毒力增强、耐药等能力均与病毒蛋白功能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基因组 序列比对 氨基酸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春生 高永清 +2 位作者 何春梅 储大可 黄莹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国家、各省级(直辖市)卫生部门及国家新闻网通过互联网通报的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并将各地区各个时间段的疫情暴发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国家、各省级(直辖市)卫生部门及国家新闻网通过互联网通报的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并将各地区各个时间段的疫情暴发情况与候鸟迁徙的时间与路径进行对比分析。从2013年2月1日到2014年5月12日,各省级(直辖市)卫生网通报的病例一共397例,其中男性261例,占67.1%;女性128例,占32.9%。感染者年龄的中位数是59岁,主要以农民和退休人员为主。中老年人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中国的东部沿海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是H7N9禽流感的重点监测地区,在这些地区要加强对候鸟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禽流感 流行病学 候鸟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蓝 李魁彪 +7 位作者 陆剑云 陈艺韵 刘艳慧 鲁恩洁 马钰 夏丹 刘文辉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1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突变株 耐药 基因变异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顺义区普通人群人感染H7N9禽流感认知和行为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史继新 李印东 +4 位作者 陈东妮 张文增 张松建 冀国强 石玮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2,5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普通人群H7N9禽流感认知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顺义区普通人群中抽取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共420份,以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区和乡镇2组,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20人,其中男性...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普通人群H7N9禽流感认知和行为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顺义区普通人群中抽取调查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共420份,以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区和乡镇2组,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20人,其中男性201人(47.9%)。顺义区普通人群对H7N9禽流感主要临床症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预防措施认知率分别为82.38%、74.52%、89.29%和59.76%。79.29%的调查对象知晓顺义区已经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70.47%的调查对象对于目前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感觉紧张。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有67.86%的人增加了洗手次数,82.38%选择少吃或不吃禽类产品。能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作出正确认知与调查对象的年龄、居住地等因素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普通人群最关注的信息是疫情动态(74.29%),对政府疫情信息发布方面最满意(68.57%),城区组对政府评价好于乡镇组。结论顺义区普通人群已经掌握了部分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但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加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 认知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流感病毒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其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雪婷 王珊 +6 位作者 张俊艳 刘兆宇 陈惠芳 邹泽红 肖兰艳 及志恒 何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因频率,预测H7N9的易感人群。结果:H7N9流感病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HA具有10个B细胞表位和15个T细胞表位;NA有12个B细胞表位和9个T细胞表位;HLA等位基因DRB1*0701与HA、NA具有强结合力,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多个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较高,高于广东、云南、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结论:预测了HA、NA的抗原性表位,为H7N9流感病毒的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HLA-DRB1*0701与H7N9流感病毒高度相关;H7N9流感病毒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地区更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抗原性表位 hLA 易感性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