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采种西瓜果斑病的预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屈长荣
-
机构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产教研发中心
-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60,共2页
-
-
关键词
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生产
预防
采种
avenae
佛罗里达州
印第安纳州
发生情况
-
分类号
S43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65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燕麦红叶病介体蚜虫获毒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
-
-
作者
王颖
魏淑花
张蓉
马建华
朱猛蒙
-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
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NKYJ-20-04)
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课题(NGSB-2021-15-04)。
-
文摘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病是由蚜蚧体传播的大麦黄短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病毒病,已成为燕麦生产上的常发病害。为探讨BYDV与蚜虫互作机制,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转录组(RNA-Seq)测序和分析技术对其获毒前后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获毒前后转录组中共获得622个差异表达基因,获毒蚜虫中有406个上调基因,216个下调基因。共有53个基因比对上NCBI蛋白数据库并获得功能注释;其中36个被聚类到GO的三大功能中;32个被注释到KEGG的77个代谢通路中。根据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分析,麦长管蚜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的相关基因明显上调。筛选出与细胞免疫和免疫信号路径相关的基因8个,其中75%的基因表达上调。BYDV和介体昆虫麦长管蚜存在互作关系,病毒入侵后可能通过代谢活动相关基因的上调和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而影响麦长管蚜的代谢活动和免疫反应过程。
-
关键词
燕麦(Avena
sativa
L.)红叶病
大麦黄短病毒(BYDV)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获毒
转录组
差异基因
-
分类号
S435.12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部位检测及种子处理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杜艳媚
王琳
李小妮
任小平
林俊流
刘琼光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广东省农业厅植检站
汕尾市农业局
-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1-123,共3页
-
基金
广东省植物防疫检疫研究专项(4200-F09043)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003066-1)
-
文摘
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简称Aac)引起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hat Blotch)是发生在西瓜、甜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3种已有引物进行比较筛选,发现WFB1/WFB2引物对Aac的扩增效果最好。通过对发病西瓜果实不同部位的PCR检测发现,瓜皮、瓜囊、种子内外均可带菌。通过西瓜种子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筛选发现,带菌西瓜种子处理的最佳方法为1%的盐酸处理5 min。
-
关键词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带菌部位
PCR检测
种子处理
-
Keywords
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carrier-positions
PCR detection
seed treatment
-
分类号
S43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