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utoML-SHAP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解释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硕 艾丽菲拉·艾尔肯 +1 位作者 罗文波 陈锦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34-3644,共11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压强度与其配比成分之间存在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准确预测抗压强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动机器学习(AutoML)技术的UHPC抗压强度预测办法,同时引入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压强度与其配比成分之间存在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准确预测抗压强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动机器学习(AutoML)技术的UHPC抗压强度预测办法,同时引入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增加其可解释性。AutoML和SHAP的集成有助于构建精确、高效且可解释的模型。结果表明,AutoML模型可自动建立,其准确性、稳健性优于基础模型。SHAP通过全局解释性分析、单样本解释分析以及特征依赖性解释分析,阐明了各个特征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有助于UHPC抗压强度发展机制以及影响参数重要性的理解,可为UHPC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机器学习 automl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signal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2
作者 Xiaokai Liu Rong Li +1 位作者 Chenglin Zhao Pengbiao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6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There are variou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for terminals to deliver a better quality of service. Signal system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rocess. However, in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There are various heterogeneous networks for terminals to deliver a better quality of service. Signal system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rocess. However, in low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 circumstances or under time-varying multipath channels, th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for signal recognition are already facing limitations. In this series, we present a robust signal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upon the original and latest updated version of th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to help users to switch between networks. The ELM utilizes signal characteristics to distinguish systems.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algorithm lies in the random choices of hidden nodes and in the fact that it determines the output weights analytically, which result in lower complexity. Theoretically, the algorithm tends to offer a goo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at an extremely fast speed of learning. Moreover, we implement the GSM/WCDMA/LTE models in the Matlab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Simulink tools.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signals can be recognized successfully to achieve a 95% accuracy in a low SNR(0 dB) environment in the time-varying multipath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networks automatic signal classificati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features-extracted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11与GWO-ELM的食品生产线黄桃自动分级方法
3
作者 彭永杰 赵良军 龙绪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提高食品生产线黄桃自动分级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在黄桃自动分级系统(机器视觉和高光谱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改进YOLOv11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黄桃品质自动检测方法。外部品质图像通过CMOS传感器相机进行采集,通过改进... [目的]提高食品生产线黄桃自动分级方法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在黄桃自动分级系统(机器视觉和高光谱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改进YOLOv11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黄桃品质自动检测方法。外部品质图像通过CMOS传感器相机进行采集,通过改进YOLOv11模型识别缺陷,并结合果型指数与色泽判定外部品质。内部品质则通过高光谱仪采集,经特征筛选后,输入改进灰狼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中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指标判定内部品质。结合外部品质和内部品质对黄桃进行分级。通过试验对其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试验方法可以实现食品生产线黄桃内外品质的有效检测,综合内部品质具有较高的分级准确率和效率,分级准确率大于95.00%,平均分级时间小于0.3 s。[结论]将机器视觉、高光谱技术以及智能算法相结合,可实现食品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生产线 黄桃 自动分级 机器视觉 高光谱技术 YOLOv11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电信号的自动睡眠分期算法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峥 贾克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451,共17页
基于生理电信号的睡眠分期是监测睡眠过程和诊疗睡眠疾病的重要前提,针对人工睡眠分期方法存在耗时久、效率低、具有主观性等问题,近年来自动睡眠分期方法凭借高效性和准确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此,从算法设计的角度针对近6年的自动睡... 基于生理电信号的睡眠分期是监测睡眠过程和诊疗睡眠疾病的重要前提,针对人工睡眠分期方法存在耗时久、效率低、具有主观性等问题,近年来自动睡眠分期方法凭借高效性和准确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因此,从算法设计的角度针对近6年的自动睡眠分期算法进行综述,分为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两大类,并对2个类别按照单通道与多通道生理电信号2种输入方式,从模型算法、信号类型、分期性能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可知:单通道信号输入降低了信号采集成本,更适用于家庭睡眠监测,而多通道信号输入贴合分期准则,更适用于临床睡眠分析;深度学习类算法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类算法更具有研究前景,其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自动学习信号内在表征,在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同时提供较好的分期性能。深度学习方法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从模型设计的角度转变为提升模型可解释性和泛化性,从而推动深度神经网络在睡眠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医学 生理电信号 自动睡眠分期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语义分割机器视觉的AutoML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桂雄 黄坚 +1 位作者 刘思洋 廖普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自动机器学习(Automatic Machine Learning,AutoML)可实现语义分割,使机器学习大部分步骤自动化。针对面向超参数优化、迁移学习、神经架构搜索等方法的算法思想、优化对象、实现技术、技术指标、应用效果及场景,结合语义分割的机器学... 自动机器学习(Automatic Machine Learning,AutoML)可实现语义分割,使机器学习大部分步骤自动化。针对面向超参数优化、迁移学习、神经架构搜索等方法的算法思想、优化对象、实现技术、技术指标、应用效果及场景,结合语义分割的机器学习超参数多、数据集规模较小、标注工作量大等问题,指出超参数优化、迁移学习、神经架构搜索分别有助于提升训练效率、降低样本标注工作量、自动构建专用卷积神经网络,若Au-toML与机器视觉相结合可赋予系统自学习、快速更换检测对象和解决特别复杂任务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语义分割 自动机器学习 超参数优化 迁移学习 神经架构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老旧建筑物的沉降规律与预测模型:以天津7号线下穿南门里分局为例
6
作者 张继文 朱泽奇 +1 位作者 蒋拓 周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552-8559,共8页
针对天津7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采用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获取大量建筑物监测变形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建筑物瞬时沉降与平均速度、推力、注浆量、盾构距离、注浆压力等盾构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建筑物沉... 针对天津7号线区间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采用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获取大量建筑物监测变形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了建筑物瞬时沉降与平均速度、推力、注浆量、盾构距离、注浆压力等盾构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建筑物沉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下穿老旧建筑物时,在-50~70 m范围内老旧建筑沉降均会受盾构施工影响;盾构施工诱发差异沉降的重要原因,是建筑物不同立面的沉降差异明显;盾构施工参数注浆量、推力、平均速度与瞬时沉降为正相关关系,其中盾构距离对于建筑物沉降影响最大;盾构隧道下穿老旧建筑物的施工参数合理,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其预测沉降曲线与监测实测沉降曲线基本吻合,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为后续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自动化监测 建筑物沉降 施工参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转录文本翻译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世宁 刘宇宸 宗成庆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共10页
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极易受到输入噪声的干扰,特别是在口语翻译场景中,翻译系统的输入来自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出,而后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识别错误,最终影响翻译性能。现有方法多采用错误修正和翻译的级联式策略以减少识别错误造成的影响,但... 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极易受到输入噪声的干扰,特别是在口语翻译场景中,翻译系统的输入来自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出,而后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识别错误,最终影响翻译性能。现有方法多采用错误修正和翻译的级联式策略以减少识别错误造成的影响,但易导致系统时延增长,且可能引入额外的噪声。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的鲁棒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将包含识别错误的样本作为正例,通过句子级别或词级别的对比损失,分别从整体和局部两种不同角度拉近含噪声文本与干净文本在表示空间中的距离,以降低识别错误对文本表示的影响。同时,该文设计了多种精细化的错误合成方法以模拟更加真实的语音识别错误。在英汉双向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语音识别错误对翻译模型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翻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学习 鲁棒神经机器翻译 语音识别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机器学习实现听性脑干反应波形自动识别
8
作者 梁思超 许嘉 +6 位作者 叶佐昌 刘海旭 梁仁和 郭振平 卢曼林 高娟娟 伊海金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训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形的自动识别,并确定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使ABR自动识别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00例听力正常和... 目的训练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形的自动识别,并确定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使ABR自动识别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00例听力正常和伴有听力损伤人群的受试者(200耳)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和听力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组1(年龄18~59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2(年龄≥60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3(年龄18~59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组4(年龄≥60岁,500、1000、2000、4000 Hz频率平均听阈>25 dB HL),每组25例。收集受试者纯音测听和ABR数据,提取ABR信号时域和频域特征,与受试者年龄、性别、纯音听阈,刺激声强度以及原始信号序列拼接得到特征向量。分别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分类、伯努利朴素贝叶斯分类、高斯朴素贝叶斯分类、高斯过程分类、决策树、随机森林、表格网络、轻量化梯度提升框架、极致梯度提升框架和局部级联集成。等机器学习模型对ABR波形进行识别训练,并对整体数据和分组数据分别计算不同模型下波形识别的准确率。结果高斯过程分类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到了94.89%,超过了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其中95.62%为<60岁听力正常受试者、92.19%为≥60岁听力正常受试者、92.92%为<60岁伴有听力损失受试者、92.50%为≥60岁且伴有听力损失受试者。结论机器学习技术在ABR波形的自动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高斯过程分类模型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脑干反应 波形识别 机器学习 高斯过程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开源视频的深度学习情报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鄢靖昀 姜君 曹秀云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7-178,共12页
针对传统视频情报分析中信息提取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机交互式视频情报分析系统,以满足快速提取大量视频关键情报的需求。系统框架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应用进行分层设计,采用组件化设计实现功能模块的独立运... 针对传统视频情报分析中信息提取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机交互式视频情报分析系统,以满足快速提取大量视频关键情报的需求。系统框架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应用进行分层设计,采用组件化设计实现功能模块的独立运行,并集成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语音识别、神经机器翻译、光学字符识别以及大模型文本摘要生成等前沿技术,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实现全面的视频分析功能。功能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模块均能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处理大规模视频数据的实时环境中表现稳定、性能优异,高并发情况下响应时间在3 s以内,支持最多2万并发用户。所设计系统不仅能高效提取视频情报,还拥有直观的用户交互界面,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情报分析应用服务,并满足大规模用户在视频分析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分析 开源视频 深度学习 自动语音识别 神经机器翻译 光学字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优化连续合成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明 周依 +1 位作者 南兰 叶晓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90-3198,共9页
传统手动程序在化学合成领域效率不足,且存在能耗大、废物产生多等多方面缺点。自动化技术在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将耗时和重复的任务交给机器来完成,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专注于高价值活动的机会。智能算法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这... 传统手动程序在化学合成领域效率不足,且存在能耗大、废物产生多等多方面缺点。自动化技术在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将耗时和重复的任务交给机器来完成,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专注于高价值活动的机会。智能算法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其与实时反应分析和自动化相结合,为化学合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动优化连续合成技术对流动和反应过程的准确把握,使其成为应用在各个领域的一种前沿手段。本文探讨了自动优化连续合成技术在生物制药、材料合成、有机化工、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及优化策略,表明自动优化连续合成技术在化学合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自动化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及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优化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连续流 流动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
11
作者 张志坚 张静 伍光胜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0-472,共13页
针对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存在高隐蔽度的异常风向问题,基于DBSCAN算法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选取2016—2022年影响广州的寒潮、冷空气、台风等16个天气过程个例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和第2309号台风苏拉影响广州... 针对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存在高隐蔽度的异常风向问题,基于DBSCAN算法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异常识别方法。选取2016—2022年影响广州的寒潮、冷空气、台风等16个天气过程个例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和第2309号台风苏拉影响广州期间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实时风向数据进行风向异常识别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历史个例的风向可疑站点比例介于0.46%~5.56%,风向错误的站点比例介于0.25%~2.05%;在“苏拉”实时个例中识别出与地面主导风向存在显著偏离的异常风向站点有13个,造成风向异常的原因为风向传感器故障和站点观测环境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风向错误识别准确率提高了20.32百分点,为自动气象观测站历史风向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自动气象观测站设备运行监控及现场核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DBSCAN 自动气象观测站 风向异常识别 数据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zure AutoML的泥沙预报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辉 陈柯兵 董炳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100,共7页
泥沙预报是开展水库泥沙实时调度的前提,而水沙作用机理和演进规律的复杂性又导致开展高效、精准的泥沙预报较为困难。基于微软在2018年发布的Azure AutoML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了泥沙预报模型构建与应用的探索。选取三峡水库泥沙重... 泥沙预报是开展水库泥沙实时调度的前提,而水沙作用机理和演进规律的复杂性又导致开展高效、精准的泥沙预报较为困难。基于微软在2018年发布的Azure AutoML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进行了泥沙预报模型构建与应用的探索。选取三峡水库泥沙重要控制站——寸滩、清溪场、万县、黄陵庙站构建了含沙量预报模型,并从模型构建与评估、预报精度、输入因子重要性等角度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zure AutoML技术可便捷地进行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基于该技术建立的预见期为1~3 d的模型针对沙峰消退阶段和含沙量较小阶段预报效果较好;预见期为1~2 d的模型可以对沙峰开展较为准确的预报;寸滩、清溪场站含沙量主要受到上游来沙的影响,而万县、黄陵庙站的含沙量自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预报 沙峰传播 含沙量 Azure automl 自动化机器学习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L base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long-distance spacecraft pursuit-evasion game
13
作者 YANG Fuyunxiang YANG Leping ZHU Yanw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754-765,共12页
Current success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main have revitalized interest in spacecraft pursuit-evasion game,which is an interception problem with a non-cooperative maneuvering target.The paper presents an automat... Current success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omain have revitalized interest in spacecraft pursuit-evasion game,which is an interception problem with a non-cooperative maneuvering target.The paper presents an 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AutoML)based method to generate optimal trajectories in long-distance scenarios.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eep neural network(DNN)methods,the proposed method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reliance on manual interven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expertise.Firstly,based on differential game theory and costate normalization technique,th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formul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continuous thrust.Secondly,the AutoML technique based on sequential model-based optimization(SMBO)framework is introduced to automate DNN design in deep learning process.If recommended DNN architecture exists,the tree-structured Parzen estimator(TPE)is used,otherwise the efficient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NAS)with network morphism is used.Thus,a novel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 with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s achieved.Finally,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SUIT-EVASION different gam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auto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活动构造与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鑫 王诗柔 +7 位作者 石许华 苏程 鲁晨妍 钱晓园 孙侨阳 邓洪旦 杨蓉 程晓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96,共20页
活动构造与地貌学主要涉及活动构造的运动学、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相关动力机制,该研究方向是近几十年来地球系统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研究的发展,活动构造与地貌学的研究和深度学习的结合已成为该领域中受到广... 活动构造与地貌学主要涉及活动构造的运动学、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相关动力机制,该研究方向是近几十年来地球系统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研究的发展,活动构造与地貌学的研究和深度学习的结合已成为该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研究方向,并产出了大量优秀成果。文中总结并综述了现今深度学习在活动构造与地貌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以及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定量化解决活动构造与地貌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冰川识别、火山活动与地貌、水系分析、滑坡监测和地表形变等)。基于对上述实例的探索,文中运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对华南东南部福建地区的花岗岩岩石构造裂缝开展了基于高精度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深度学习自动识别。所搭建的卷积网络模型在55min的运行时间内自动识别出人工需消耗近一周才可识别的9000余条裂缝,并获得了85%的查准率与89%的查全率,表明该模型在准确识别构造裂缝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文中最后讨论并展望了未来深度学习方法在活动构造与地貌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活动构造 地貌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小麦播种机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绍隆 康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11,共4页
针对我国小麦播种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机器深度学习对小麦播种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进。小麦播种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控制系统、排种系统、监控系统、电力系统、机架和驾驶室、覆土镇压和排肥装置。为了... 针对我国小麦播种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灵敏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机器深度学习对小麦播种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改进。小麦播种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控制系统、排种系统、监控系统、电力系统、机架和驾驶室、覆土镇压和排肥装置。为了使播种机的控制系统能有效进行图像检测识别,提升播种机的控制精度,采用机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采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检测。为了验证播种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对其进行播种精度控制和播种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的精度和性能均符合播种机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播种机 自动控制系统 机器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蔡昌春 程增茂 +2 位作者 张关应 李源佳 储云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3-382,共10页
传统无功电压控制由于分布式电源、储能以及柔性负荷的接入面临计算速度和精度上的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方法,通过跟踪实际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无功电压的主动控制。在极限学习机中引入自动编码器构建... 传统无功电压控制由于分布式电源、储能以及柔性负荷的接入面临计算速度和精度上的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方法,通过跟踪实际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无功电压的主动控制。在极限学习机中引入自动编码器构建深度学习机制,利用自动编码器建立极限学习机输入-输出的直接耦合关系,实现无监督学习和有监督学习有机结合,缩短训练模型的迭代过程;利用蒙特卡洛法基于分布式电源、负荷预测信息构建配电网运行场景,利用深度极限学习机挖掘运行场景优化运行与无功调压设备状态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电网运行场景与系统无功调压策略的映射关系。该文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无功优化方法不依赖实际系统潮流计算,能够实现配电网运行状态的跟踪和无功调节设备的优化调度,为配电网无功电压的主动控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无功优化 深度极限学习机 自动编码器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眼动追踪的认知风格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耀锋 朱芳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3,共10页
认知风格反映了学生接近、获取、组织、处理和解释信息的模式,可用来解释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将认知风格集成到智能系统中,有助于开发个性化的用户模型,推动智能教育发展。当前有关认知风格自动分类的研究较为匮乏,尚未将机器学习与眼动... 认知风格反映了学生接近、获取、组织、处理和解释信息的模式,可用来解释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将认知风格集成到智能系统中,有助于开发个性化的用户模型,推动智能教育发展。当前有关认知风格自动分类的研究较为匮乏,尚未将机器学习与眼动追踪技术联合起来进行应用。基于机器学习与眼动追踪的认知风格模型,选取注视时长、注视点数量、扫视时长、眼跳次数、眼跳距离与瞳孔直径等6个与认知有着密切关系的眼动指标,归一化处理后借助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认知风格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同样时长的视频学习时,不同场认知风格的学习者表现出不同的视觉行为模式;场依存型学习者注视点较为分散,表现出有较多的扫视行为、较少的注视行为、较长的眼跳距离与较大的瞳孔直径变化,信息搜索效率较低;而场独立型学习者有着较为密集与定向的视觉注意模式,信息搜索效率更高。对5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性能对比后发现,逻辑回归算法的分类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89.01%,Kappa值达到0.774。该认知风格自动化分类模型既可用于智能学习系统的课程资源优化设计,也可用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推荐。未来可整合更多生理数据,通过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信息互补,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对学习者认知能力评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机器学习 眼动追踪技术 场认知风格 自动化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智能识别下的割草机器人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社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39,共4页
为了提升割草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安全及自主性,基于堆叠降噪自动编码机设计了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用于实现割草机器人进行作业时自动化识别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割草机器人视觉传感器所采集的草地图像作为输入信号,通过叠加多层... 为了提升割草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安全及自主性,基于堆叠降噪自动编码机设计了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用于实现割草机器人进行作业时自动化识别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将割草机器人视觉传感器所采集的草地图像作为输入信号,通过叠加多层自动降噪编码机组成深度神经网络,可以深入挖掘草地图像所携带的信息,识别并提取图像特征。通过训练所建立网络,获得稳定输出,提高了割草机器人识别目标准确率。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进一步提高割草机器人识别准确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机器学习 特征提取 降噪自动编码机 割草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降噪自动编码器的家用负荷辨识方法
19
作者 刘宣 刘兴奇 +3 位作者 唐悦 窦健 巫钟兴 倪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5,90,共9页
家用负荷辨识准确性受数据采样速率制约显著,过高的采样速率能够解决数据问题,但也带来成本提高、系统设计复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仅依赖常规采样速率有功功率量测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所提方法对传统的降噪自动编码器算法滑... 家用负荷辨识准确性受数据采样速率制约显著,过高的采样速率能够解决数据问题,但也带来成本提高、系统设计复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仅依赖常规采样速率有功功率量测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所提方法对传统的降噪自动编码器算法滑动窗的重叠部分计算进行了改进,使用中值滤波器对重叠窗的数据结果进行处理,能够较好地克服辨识结果偏高的问题。通过在REDD(reference energy disaggregation dataset)和TraceBase两个家庭用电数据集开展测试,证明了所提方法在辨识设备功率和判断设备所处状态两个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各项指标均好于经典的基于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factorial hidden Markov model,FHMM)算法。另外所提算法的通用性较好,能够对不同型号、品牌的同种设备进行有效辨识,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辨识 降噪自动编码器 REDD数据集 TraceBase数据集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测井曲线重构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翔宇 孟凡 +4 位作者 邓娟 赵鹏斐 廖思岚 陈雁 张千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54,共17页
测井曲线在获取地下储层和油气信息时常因仪器故障、井眼垮塌等因素,导致部分井段测井曲线缺失或失真。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测井曲线重构方法,机器学习可以更好地重构测井曲线、精准表征曲线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但... 测井曲线在获取地下储层和油气信息时常因仪器故障、井眼垮塌等因素,导致部分井段测井曲线缺失或失真。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测井曲线重构方法,机器学习可以更好地重构测井曲线、精准表征曲线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但其仍存在普适性差、试错成本高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以数据处理与特征工程、模型选择与调优、模型保存与预测、模型解释与公平性检验为技术流程,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多模型选择与超参数调优过程中,配合数据预处理和可视化后处理手段,形成了一种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测井曲线重构工作流构建方法,并在生产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自动机器学习中,基于树的贝叶斯优化搜索可以兼顾预测性能和计算效率的平衡;(2)多模型的选择优于单一模型,可解释性分析和公平性检验可以指导模型选择,保证模型的泛化性;(3)加入地质分层和岩屑录井的非数值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度;(4)缺失值处理和标准化方法的选择会对模型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认为:(1)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自动机器学习能够更好地发挥多模型选择与优化调参的潜能,自动化地寻找适应于研究目标的模型;(2)自动机器学习在提升精度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工干预和试错成本,使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领域的各类预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曲线重构 自动机器学习 特征工程 模型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