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色彩感知的车载增强现实色彩适老化研究
1
作者 窦金花 马培鹏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车载增强现实平视显示(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 AR-HUD)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降低驾乘人员的注意力负荷,快速增长的商业车型搭载量证实了其应用潜力。为实现AR-HUD界面色彩的标准化应用,提高车载增强现实平视显示... 车载增强现实平视显示(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 AR-HUD)可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降低驾乘人员的注意力负荷,快速增长的商业车型搭载量证实了其应用潜力。为实现AR-HUD界面色彩的标准化应用,提高车载增强现实平视显示界面的感知稳定性,支持老龄用户在AR-HUD界面色彩方面的包容性体验,基于不同色彩对AR-HUD界面进行编码,在标准晴朗日间城镇道路模拟驾驶场景中,采用色彩感知偏差量和主观评价指标对不同色彩编码的界面进行量化研究与评估,提出自动驾驶汽车车载AR-HUD界面色彩适老化设计建议,支持老龄用户获得稳定有效的增强现实平视显示色彩界面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效 适老化设计 色彩编码 感知偏差 界面主观评价 增强现实平视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ision Transformer的局部光照一致性估计
2
作者 王杨 宋世佳 +3 位作者 王鹤琴 袁振羽 赵立军 吴其林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光照一致性是增强现实(AR)系统中实现虚实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拍摄视角的局限性和场景光照的复杂性,开发者在估计全景照明信息时通常忽略局部光照一致性,从而影响最终的渲染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视觉Transfor... 光照一致性是增强现实(AR)系统中实现虚实有机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拍摄视角的局限性和场景光照的复杂性,开发者在估计全景照明信息时通常忽略局部光照一致性,从而影响最终的渲染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视觉Transformer(ViT)结构的局部光照一致性估计框架(ViTLight)。首先利用ViT编码器提取特征向量并计算回归球面谐波(SH)系数,进而恢复光照信息;其次改进ViT编码器结构,引入多头自注意力交互机制,采用卷积运算引导注意力头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增加局部感知模块,扫描每个图像分块并对局部像素进行加权求和,捕捉区域内的特定特征,有助于平衡全局上下文特征和局部光照信息,提高光照估计的精度。在公开数据集上对比主流特征提取网络和4种经典光照估计框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ViTLight在图像渲染准确率方面高于现有框架,其均方根误差(RMSE)和结构相异性(DSSIM)指标分别为0.1296和0.0426,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光照估计 球面谐波系数 视觉Transformer 多头自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实验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色彩编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 桂慧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52-162,191,共12页
目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的色彩编码是影响驾驶员认知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AR-HUD中显示信息的色彩搭配对用户的影响,探究最易识别和理解的配色方案,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提高用户在使用AR-HUD时识别和理解信息的速度。方法... 目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的色彩编码是影响驾驶员认知绩效的关键因素。分析AR-HUD中显示信息的色彩搭配对用户的影响,探究最易识别和理解的配色方案,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提高用户在使用AR-HUD时识别和理解信息的速度。方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收集被试者在模拟昼夜驾驶条件下观看不同配色方案的眼动数据,提取兴趣区域内的首次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共3项注视类指标。结合被试者的主观评价,对AR-HUD的不同配色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白天环境下,青色与白色或橙色的组合能有效吸引驾驶员注意,可识别性和可理解性较高;红色可视性较低;绿色与青色的组合容易导致信息混淆;黄色在强光环境下的信息可见度较低。夜间环境下,黄色搭配白色或青色有助于快速吸引驾驶员注意力并有效处理信息。研究结论可为AR-HUD界面设计的色彩搭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 色彩编码 眼动实验 信息可识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盔显示器发展综述 被引量:42
4
作者 高源 刘越 +1 位作者 程德文 王涌天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6-904,共9页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关应用走入大众视野.在众多显示设备中,头盔显示器以其高沉浸感、实时交互性及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头盔显...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相关应用走入大众视野.在众多显示设备中,头盔显示器以其高沉浸感、实时交互性及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中介绍了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成像原理;分析总结了从不同的技术角度解决的传统头盔显示器体积与质量大、调焦与辐辏不匹配等问题的3种新型头盔显示器,包括自由曲面头盔显示器、波导型头盔显示器和真实立体感头盔显示器,阐述了用户佩戴头盔显示器的视疲劳主观和客观评测方法;最后对头盔显示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头盔显示器 视疲劳 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透射式AR-HUD系统的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安喆 徐熙平 +1 位作者 杨进华 刘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针对增强现实系统中的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学透射式平视显示系统标定方法.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定义不同的坐标系.由于在标定时相机与光学显示系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虚拟图像畸变,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将相机与光学显示部分... 针对增强现实系统中的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学透射式平视显示系统标定方法.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定义不同的坐标系.由于在标定时相机与光学显示系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虚拟图像畸变,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将相机与光学显示部分的畸变考虑进去,并进行校正.利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对模型求解,计算系统标定参数.这种结合光学显示图像畸变与相机成像畸变校正的标定方式,提高了光学透射式平视显示系统的标定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标定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42%,基本满足系统对标定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光学透射式平视系统 增强现实系统标定 非线性回归 三维跟踪注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头部姿态跟踪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罗斌 王涌天 刘越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39-1249,共11页
精确的头部姿态跟踪是室内增强现实系统实现高精度注册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使用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实现高精度的光学头部姿态跟踪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融合滤波器,将两个互补的单摄像机Insi... 精确的头部姿态跟踪是室内增强现实系统实现高精度注册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使用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实现高精度的光学头部姿态跟踪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融合滤波器,将两个互补的单摄像机Inside-out跟踪和双摄像机Outside-in跟踪的头部姿态进行数据融合,以减小光学跟踪传感器的姿态误差.设计了一个典型实验装置验证所提出的算法,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态测试下的姿态输出误差与使用误差协方差传播法则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在动态跟踪条件下,与单个Inside-out或Outside-in跟踪相比,所提出的光学头部姿态数据融合算法能够使跟踪器获得精度更高、更稳定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误差协方差矩阵 头部姿态跟踪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伟清 周仕娥 吕国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3,共5页
采用分立元件研制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对双目透视式头盔显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组合镜,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图像源和外界环境的亮度随偏振片方位角呈余弦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偏振片使头盔显示器的图像与... 采用分立元件研制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对双目透视式头盔显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组合镜,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图像源和外界环境的亮度随偏振片方位角呈余弦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偏振片使头盔显示器的图像与外界环境达到最佳融合状态。调查研究了头盔显示器双目重叠范围的改变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双目重叠范围为单目视场的33~50%时效果最佳。最后根据视差原理编程制作立体图像对,分别显示于头盔显示器的左右眼,实现立体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显示 增强现实 双目竞争 立体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鲁棒的座舱头部姿态跟踪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斌 王涌天 刘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7-372,共6页
针对复杂座舱环境设计了一个由inside-out(IO)光学跟踪器和outside-in(OI)光学跟踪器组成的新型座舱头部跟踪器.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跟踪算法,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融合滤波器融合座舱跟踪器中IO跟踪器和OI跟踪器的姿态信息,建立了实... 针对复杂座舱环境设计了一个由inside-out(IO)光学跟踪器和outside-in(OI)光学跟踪器组成的新型座舱头部跟踪器.提出一种新颖的混合跟踪算法,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和融合滤波器融合座舱跟踪器中IO跟踪器和OI跟踪器的姿态信息,建立了实验装置验证提出的姿态融合算法.初步实验结果显示,与单一IO或OI跟踪器相比,该混合跟踪算法能够使座舱头部跟踪器获得更精确、更稳定、更鲁棒的位置方向信息.验证了所设计的座舱头部姿态跟踪器的结构合理性和所提出的混合跟踪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头部姿态跟踪器 混合跟踪 座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透射头盔显示器标定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斌 王涌天 刘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41,共10页
光学透射头盔显示器(OSTHMD)标定是增强现实技术研究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OSTHMD的标定技术,包括标定要求、标定计算模型、标定方法、标定评估、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等,重点介绍了比较实用的基于单点主动对准... 光学透射头盔显示器(OSTHMD)标定是增强现实技术研究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键技术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OSTHMD的标定技术,包括标定要求、标定计算模型、标定方法、标定评估、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等,重点介绍了比较实用的基于单点主动对准法和基于图像的标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射头盔显示器 标定 单点主动对准法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交互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剑 赵歆波 +1 位作者 马钟 赵宏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7,共7页
为了建立一个面向驾驶员的眼动交互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首先给出了实时眼动数据的预处理与分析方法。为符合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的实际应用条件以及针对不同眼动跟踪设备存在的精度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的... 为了建立一个面向驾驶员的眼动交互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首先给出了实时眼动数据的预处理与分析方法。为符合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的实际应用条件以及针对不同眼动跟踪设备存在的精度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的眼动交互界面与配套的眼动识别算法。该方法不仅保证了交互的易用性、准确性、高效性,同时也保证了交互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Tobii眼动仪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交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眼动交互 眼动数据 眼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守伟 张勇 +1 位作者 马东玺 于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30-833,共4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紧凑型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该系统视场角26.3°×19.7°,焦距32 mm,出瞳距离20 mm,出瞳直径8 mm。在光学系统中使用衍射面与高次非球面设计,实现了光学系统的轻量化,系统内、外两个光通道的光能量... 设计了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紧凑型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该系统视场角26.3°×19.7°,焦距32 mm,出瞳距离20 mm,出瞳直径8 mm。在光学系统中使用衍射面与高次非球面设计,实现了光学系统的轻量化,系统内、外两个光通道的光能量利用率分别为1/4和1/2,光学系统镜头直径小于45 mm,重量小于8 g,不仅在结构上满足使用者头戴要求,而且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最大场曲和最大像散分别为45μm和46μm,畸变小于5%,最大垂轴色差值仅为6.9μm,满足增强现实"虚实结合"显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头盔显示器 折/衍混合 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视觉解释类型对自动驾驶系统用户接受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卓 童先顺 +1 位作者 田慧溢 刘星辰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加速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进程,使得自动驾驶和相关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人智交互界面之一。探索不同环境可见度条件下采用何种AR-HU...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加速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进程,使得自动驾驶和相关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AR-HUD)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人智交互界面之一。探索不同环境可见度条件下采用何种AR-HUD视觉解释类型能够提高用户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接受度,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决策的透明性,推动可解释的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I)的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受控实验采取3(视觉解释类型:图标/文本/无)×2(环境可见度:高/低)组内设计,61名参与者在6种不同的模拟驾驶场景中与AR-HUD交互,用量表度量驾驶中人智交互的用户体验,包括用户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态度及意愿。[结论/发现]AR-HUD的视觉解释类型显著影响用户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接受度,图标解释效果显著优于文本解释和无解释;然而,环境可见度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创新/价值]结合仿真模拟软件和实体模型创建了逼真的驾驶场景,通过受控实验精准度量人智交互的用户体验,为通过AR-HUD设计打开自动驾驶“黑匣子”提供了实证依据,并为度量人智交互的用户体验提供了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自动驾驶 可解释性 接受度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地滞后对协同增强现实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岭 徐永健 +1 位作者 赵刚强 陈根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一致性控制是协同增强现实研究核心问题,本地滞后算法可有效消除协同过程中的短期不一致,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本地滞后值是该算法的关键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协同增强现实系统,并在不同本地滞后值下对该系统性能进行研究。实... 一致性控制是协同增强现实研究核心问题,本地滞后算法可有效消除协同过程中的短期不一致,但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本地滞后值是该算法的关键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协同增强现实系统,并在不同本地滞后值下对该系统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地滞后值(0~600ms)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这些影响可分为三段:0~100,100~500,500ms以上,当本地滞后值小于100ms时,本地滞后对系统性能没有影响,当本地滞后值从100ms增加到500ms时,本地滞后对系统的性能影响随滞后值变大而变大,但被试均能完成任务,当本地滞后值超过500ms时,系统性能急剧变坏,一些被试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协同增强现实 一致性控制 头盔显示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空间的佩戴式计算机与三维CSCW
14
作者 顾耀林 朱雪峰 曹莹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5,98,共3页
分析了实现三维CSCW的几种技术,对强化真实性的共享空间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佩戴式计算机的特性,使CSCW其成为三维的理想平台,并且用户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得比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下要好。
关键词 佩戴式计算机 三维 CSCW 共享空间 头盔式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综述 被引量:37
15
作者 史晓刚 薛正辉 +2 位作者 李会会 王丙杰 李双龙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6-1161,共16页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有望彻底改变人们感知和处理各种数字信息的方式。同时,微显示技术和光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人眼视...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及产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有望彻底改变人们感知和处理各种数字信息的方式。同时,微显示技术和光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分析了人眼视觉系统对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器的光学性能要求,将目前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器可实现的规格与之进行比较,说明了现阶段增强现实显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挑战;重点阐述了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中各种微显示器和光学组合器的基本原理和所能达到的参数指标,说明了它们的技术先进性和可实现性,同时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头戴式显示器 微显示器 光学组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海顺(综述) 李轶擎 卓业鸿(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7-831,共5页
青光眼在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视觉损伤的眼病中位居前列,其所引起的视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利用患者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损伤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社会各界对青光... 青光眼在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视觉损伤的眼病中位居前列,其所引起的视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利用患者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损伤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社会各界对青光眼所致视觉障碍以及视功能康复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从青光眼视觉损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入手,揭示青光眼视觉损伤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并围绕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变特点、患者的康复需求与服务的供给现状、新型扩大视野的辅助设备和最新行之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低视力 视觉康复 增强现实头戴式助视器 视觉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舱外航天服的眼动交互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宝元 赵歆波 彭明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2-357,387,共7页
针对现有舱外航天服人机交互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头戴式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与头戴式眼动仪相结合的眼动交互方法。使用目前已成熟的瞳孔角膜反射法实现了视线跟踪;设计了基于注视停留时间触发和长眼跳触发的眼动交互模式,... 针对现有舱外航天服人机交互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头戴式增强现实显示技术与头戴式眼动仪相结合的眼动交互方法。使用目前已成熟的瞳孔角膜反射法实现了视线跟踪;设计了基于注视停留时间触发和长眼跳触发的眼动交互模式,实现了在增强现实显示界面的眼动人机交互。可用性评估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人眼注视方向的准确估计,具有对测试者侵扰程度低、眼控触发灵敏高效的优点,可有效提高航天员出舱活动任务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增强现实 眼动仪 头戴式 出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透视增强现实眼镜研究热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念晨 杨旭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5-1266,共12页
针对光学透视增强现实眼镜领域研究热点进行综合性论述.通过对现有光学透视增强现实眼镜产品的特性归类,引出目前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辐辏调节冲突和虚像幻影.围绕这两个问题,全面介绍过去近30年来的研究工作,分类阐述不同实... 针对光学透视增强现实眼镜领域研究热点进行综合性论述.通过对现有光学透视增强现实眼镜产品的特性归类,引出目前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两个主要问题:辐辏调节冲突和虚像幻影.围绕这两个问题,全面介绍过去近30年来的研究工作,分类阐述不同实现方案的研究脉络和优缺点.最后,就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视 头盔显示器 增强现实 辐辏调节冲突 互遮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AR-HUD的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明驰 卜川夏 萧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汽车上AR-HUD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环境感知模块需完成目标检测、车道分割等多个任务,但是多个深度神经网络同时运行会消耗过多的计算资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AR-HUD环境感知的轻量级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DYPNet,其以YOLOv... 汽车上AR-HUD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环境感知模块需完成目标检测、车道分割等多个任务,但是多个深度神经网络同时运行会消耗过多的计算资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AR-HUD环境感知的轻量级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DYPNet,其以YOLOv3-tiny框架为基础,融合金字塔池化模型、DenseNet的密集连接结构、CSPNet网络模型的思想,在精度未下降的情况下大幅减少了计算资源消耗。针对该神经网络难以训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损失权重的线性加权求和损失函数,使子网络损失值趋于同步下降,且同步收敛。经过在公开数据集BDD100K上训练及测试,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的检测mAP和分割mIOU分别为30%,77.14%,使用TensorRt加速后,在Jetson TX2上已经可以达到15 frame·s-1左右,已达到AR-HUD的应用要求,并成功应用于车载AR-H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平视显示行人预警系统的视觉编码设计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自力 杨振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5,共10页
目的随着影像和雷达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车载预警系统可以更快、更广和更高精度地实现对于行人的识别与追踪。相较于其他预警方式,增强现实平视显示预警(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AR-HUD)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并... 目的随着影像和雷达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车载预警系统可以更快、更广和更高精度地实现对于行人的识别与追踪。相较于其他预警方式,增强现实平视显示预警(Augmented Reality Head-up Display,AR-HUD)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并降低用户因视线切换而带来的驾驶风险,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已有研究表明,预警信息的编码方式对预警效果影响显著,然而目前AR-HUD预警方式的设计标准尚未制定,因此,探究AR-HUD的预警编码方式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AR-HUD行人预警为例,基于颜色、边框形状、闪烁等设计元素对预警信息进行编码设计,从眼动指标、行为指标和主观指标对各编码方式进行多模态的量化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结论采用颜色编码可以显著提升编码可识别性,保持低漏报率的同时有较短的反应时,而非颜色编码利用冗余编码可以增强编码可识别性;采用形状编码会降低编码可理解性,但会减小用户对预警的漏报率;闪烁编码会增大对预警的漏报率和反应时;用户主观上认为冗余编码比单维编码有更强的警示性。研究结论可为AR-HUD的交互设计和实车应用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 预警信息 编码设计 眼动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