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测验中的执行功能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梦龙 静进 +2 位作者 黄旭 邹小兵 窦萍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CDT)测试中体现出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对60例ADHD儿童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CDT测试,综合分析两组儿童的大脑额叶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ADHD儿童在CDT测试中的时间总分和构造总分低于对照组(3.23±1.40... 目的研究ADHD儿童在钟表绘画(CDT)测试中体现出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对60例ADHD儿童和6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CDT测试,综合分析两组儿童的大脑额叶执行功能的差异。结果ADHD儿童在CDT测试中的时间总分和构造总分低于对照组(3.23±1.40/4.15±0.78,11.2±1.48/11.90±0.76,t=7.742、5.073,P<0.01)。在给定十字位相标定点(3、6、9、12点)后ADHD儿童的钟面构造得分高于给定标定点之前(11.93±0.95/11.19±1.48,t=5.645,P<0.001),但时间设置评分却没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ADHD儿童CDT测试得分偏低体现了其存在计划性、注意调控功能和工作记忆的缺陷,这些缺陷的核心问题是执行功能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钟表绘画测验(CDT) 执行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T基因多态性与ADHD患儿青春期预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钱秋谨 康传媛 +2 位作者 王玉凤 杨莉 李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4-687,693,共5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rs4680)多态性对中国汉族男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青春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7名基线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目的: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rs4680)多态性对中国汉族男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青春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7名基线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ADHD男性患儿进行青春期的随访,以定式访谈方法按同样诊断标准对随访组确定诊断,并检测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采用卡方检验对ADHD不同预后结局进行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77名患者中,41人(53.2%)ADHD无缓解,36人(46.8%)达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组中16人(20.8%)满足功能缓解,7人(9.1%)症状缓解,13人(16.9%)综合征缓解。各种缓解表型与无缓解型的COMT基因Val158Me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对ADHD男性患儿青春期预后无关联,但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基因 青春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双稀疏表示的成人ADHD脑网络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军辉 刘小燕 +1 位作者 周建松 孙刚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3-1914,共12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多动和冲动,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作为一种流行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多动和冲动,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作为一种流行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常应用于探索ADHD的神经机制.然而,由于rsfMRI数据的高维和少样本特性,采用传统的独立成分分析方法从rsfMRI数据中获得脑网络后,大多用基于体素级的方法进行推断,这难以检测出可靠的、与ADHD相关的脑网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时空双稀疏表示(Dual temporal and spatial sparse representation,DTSSR)的方法和指标,以22名成人ADHD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大尺度脑网络级的角度检测出与ADHD相关的脑网络.首先采用DTSSR从ADHD的rsfMRI数据中提取出组脑网络及相应的耦合参数;然后将耦合参数均值池化作为网络的活跃度指标;最后,将活跃度指标与ADHD的量表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出与ADHD相关的脑网络.实验结果表明,背侧注意网络、执行控制网络的活跃度与ADHD量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在脑科学角度有合理的解释,且在不同字典尺寸下具有较高稳定性.本文所提方法,为探讨ADHD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脑网络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ECT评价HANS数码针刺治疗ADHD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嘉辉 杨红杰 +3 位作者 贾少微 胡疏 王彤 赵正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应用SPECT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 cupoint nerve stimulat or,HANS)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分别在33例ADHD患儿HANS治疗前和≥12个月治疗后,进行SPECT脑灌注显像,并应用视觉分析和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生理数学模型... 目的:应用SPECT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 cupoint nerve stimulat or,HANS)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分别在33例ADHD患儿HANS治疗前和≥12个月治疗后,进行SPECT脑灌注显像,并应用视觉分析和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生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HANS治疗疗效。结果:HANS治疗前SPECT显示33例患儿共有128处局部脑血流灌注及功能低下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额前区、眶额、颞极,其次为双侧Rolandic区、枕叶次级视皮质区。HANS治疗≥12个月后视觉分析示,128处病灶有107处消失或缩小;定量分析显示,有91处BFCR%≥15%,10处15%>BFCR%≥10%,合计101处。显效率为71.09%,有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78.91%。结论:HANS治疗ADHD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针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和3D热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动作识别算法
5
作者 石超 周昱昕 +3 位作者 扶倩 唐万宇 何凌 李元媛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6-3044,共9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常表现出特定的动作模式。传统的动作识别算法在处理这些特定动作时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和响应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骨架和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特征,常表现出特定的动作模式。传统的动作识别算法在处理这些特定动作时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和响应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骨架和3D热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动作识别算法,并通过高斯分布精确地表示关节点间的空间关系,以有效地保留时空信息。针对单一模态数据的限制,引入基于骨架和3D热图的多模态集成方法。同时,通过融合Short 3D-CNN(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自适应图卷积网络(AGCN)的输出特征,充分利用两种模态数据的优势,从而提升动作识别性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采集的ADHD患者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种不同类型的动作,所提算法的Top-1识别准确率为0.8604,Top-5识别准确率为0.9873。此外,提出基于动作类型的ADHD自动分型算法,该算法将ADHD分型为头面部体动型、躯干体动型和四肢体动型,它的识别准确率为75%,响应时间为5 s。与2s-AGCN(two-stream AGCN)和PoseConv3D相比,所提算法在复杂动作场景下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为ADHD的个性化干预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作识别 骨架数据 图卷积网络 3D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德尔菲法筛选提高儿童ADHD服药依从性的核心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政 钮文异 +2 位作者 王玉凤 杨莉 白冠男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和筛选最有助于提高儿童ADHD服药依从性的核心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服药依从性及今后此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通过详细考察及精心挑选,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29名儿科、儿童精... 目的通过分析和筛选最有助于提高儿童ADHD服药依从性的核心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服药依从性及今后此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通过详细考察及精心挑选,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29名儿科、儿童精神科、儿童心理科等科室的资深专家,开展2轮专家咨询,筛选核心信息。结果对2轮德尔菲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专家的积极程度为:第一轮:100%,第二轮:96.56%。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第一轮:0.75,第二轮:0.75。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第一轮:0.11,第二轮:0.20。通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结论所筛选的核心信息合理,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此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adhd 服药依从性 德尔菲法 核心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ADHD患者脑电α功率不对称性与生态执行功能的相关性
7
作者 陈进 赵希希 +7 位作者 韩传亮 李卉 吴占良 钱秋谨 曹庆久 王长明 孙黎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究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静息态脑电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与生态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ADHD患者49例及正常对照45例,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评估生态执行功能,并记录静息态脑电,分析不同脑区α... 目的:探究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静息态脑电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与生态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ADHD患者49例及正常对照45例,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评估生态执行功能,并记录静息态脑电,分析不同脑区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差异并探讨其与生态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HD患者双侧额部、前额的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低于正常对照(均P<0.05);成人ADHD在BRIEF-A自评问卷的行为管理指数和元认知指数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均P<0.001);在正常对照中双侧额部(r=0.43,P<0.05)、前额(r=0.43,P<0.05)的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与其自我监控评分呈现正相关,但成人ADHD患者未见此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ADHD患者生态执行功能存在缺陷,额部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与自我监控能力关联性的消失可能是其执行功能受损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 α绝对功率不对称性 生态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分类的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
8
作者 宋笑影 郝春雨 柴利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7-1936,共10页
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的精准分类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基于图卷积网络(GCNs)的方法通常采用单一分辨率空间特征,忽视了多分辨率下的空间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该文提出... 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的精准分类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基于图卷积网络(GCNs)的方法通常采用单一分辨率空间特征,忽视了多分辨率下的空间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该文提出一种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MSTF-GCN)。在多个分辨率空间下构建多个大脑功能连通性网络,使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提取最优空间特征。为了保留全局时间信息并使网络具有捕获信号不同层次变化的能力,将全局时间信号及其差分信号输入到时间卷积网络中学习复杂时间维度的依赖关系,提取时间特征。结合时空信息构建群体图,利用多通道图卷积网络灵活地融合不同分辨率的群体图数据,最后融入非成像数据信息生成有效的多通道多类型时空融合分类特征,有效提升了MSTF-GCN模型的分类性能。将MSTF-GCN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分类识别,在ADHD-200数据集两个成像站点上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了75.92%和82.95%,实验结果优于已有的流行算法,验证了MSTF-GCN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辨率时空融合图卷积网络 时空融合 多分辨率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麦大枣汤对ADHD动物模型SHR大鼠DRD1、DRD2与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安家盛 周正 +2 位作者 党伟利 景佳星 高绍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553,共8页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行为学变化、前额叶皮质层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多巴胺受体D...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行为学变化、前额叶皮质层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SHR大鼠随机分为甘麦大枣汤组(GMDZ组),利他林组(MPH组)和模型组(Model组),每组8只,另设8只韦斯达-京都大鼠(wistar-kyoto rat,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适应性饲养7天后,各组大鼠药物灌胃21天。进行为期6天的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药物对SHR大鼠学习能力、冲动、多动行为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与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前额叶皮质层DRD1和DRD2蛋白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变化;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检测药物对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组和利他林组平均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平均速度减慢,总路程缩短。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组和利他林组大鼠DRD1和DRD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模型组与甘麦大枣汤组、模型组与利他林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甘麦大枣汤组与利他林组之间粪便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小。结论甘麦大枣汤可以有效改善SHR大鼠关于ADHD的核心症状,上调DRD1、DRD2表达的同时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吴佳奇 李强 +3 位作者 栾风焕 钱昀 魏晓薇 翟宏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究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组(联合组)和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每组30例。采用Conners父母... 目的:探究结构式家庭治疗对ADHD儿童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随机分为药物治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组(联合组)和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每组30例。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估临床症状,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评估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家庭功能评估量表的“总的功能”分量表(FAD-GF)和儿童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FAS-C)评估家庭功能。结果:基线期,联合组和单纯药物组在PSQ的品行问题分量表、学习问题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SDQ的困难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及FADGF、FFAS-C得分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周干预后,联合组的PSQ品行问题分量表、学习问题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SDQ的困难总分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及FAD-GF、FFAS-C得分低于单纯药物组(均P<0.01)。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可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ADHD儿童的临床症状与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功能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相位同步的ADHD儿童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杰 王训恒 厉力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5-270,共6页
探索相位同步和复杂网络方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脑网络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选取135例ADHD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以这237例被试的功能磁共振图像时间序列作为研究数据,利用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获得脑区间的连接关系,并在此... 探索相位同步和复杂网络方法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脑网络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选取135例ADHD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以这237例被试的功能磁共振图像时间序列作为研究数据,利用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获得脑区间的连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脑网络。然后,利用复杂网络的局部效率指标评估静息态脑功能,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在静息态下脑区的局部效率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ADHD患者与正常对照在年龄、性别、量表分值(注意力和自制力)、3种智商值(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诊断和头动参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校正后)。诊断方面发现,11个局部效率正常对照组与ADHD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P<0.05),其中主要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0.118±0.317 vs 278±0.433)、丘脑(0.345±0.425 vs 0.541±0.435)、颞横回(0.467±0.476 vs 0.654±0.444)和右侧背外侧额上回(0.536±0.401 vs 0.681±0.333)、额中回(0.505±0.377vs 0.641±0.331)、尾状核(0.144±0.329 vs0.298±0.423)。在静息态下,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左侧中央前回、尾状核、丘脑等脑区的局部效率差异可能与患者尾状核、丘脑等特定脑区的功能异常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注意和执行有关的神经网络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相位同步 局部效率 静息态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剖MRI的大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重建方法研究
12
作者 张之凡 王训恒 厉力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0,共8页
目的 设计一种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计算方法,为脑影像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脑区局部特征。材料与方法 基于21组重复测量健康被试与222例多动症相关被试的大脑T1WI磁共振数据集提取皮层厚度、灰质体积、平均曲率与皮层表面积四种表面形... 目的 设计一种脑皮质表面影像组学计算方法,为脑影像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脑区局部特征。材料与方法 基于21组重复测量健康被试与222例多动症相关被试的大脑T1WI磁共振数据集提取皮层厚度、灰质体积、平均曲率与皮层表面积四种表面形态指数。使用Desikan-Killiany(DK)脑图谱和球面局部投影,实现三维皮层表面脑区的二维平面化。利用Pyradiomics对四个形态指数分别提取968个二维影像组学特征。结合重复测量数据集与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以ICC信度值作为影像组学特征评估的标准,综合评价不同形态指数、不同影像组学特征类型与不同脑区间的复测信度差异。结合多动症数据集,预测患者的注意力缺陷指数、过动指数两种症状指标。结果 对于不同形态指标,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的影像组学特征可重复性较好,与皮层厚度与平均曲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类型影像组学特征,基于皮层厚度的一阶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与其他类型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脑区,左右脑内嗅皮层、左右脑颞极与右脑额极提取的特征相较其他区域复测性降低(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的表面重建方法所提取的脑影像组学特征均具有较高的可重测性(ICC均值>0.76)。在对多动症两种症状指标的预测中发现,左脑海马旁回、额上回与颞上回与多动症症状显著相关(|r|=0.33~0.52,P<0.05)。结论 基于DK脑图谱与表面形态学指数构建脑影像组学特征是可行的,所提取的新型特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并在注意力预测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动症 注意力预测 表面形态指数 球面局部投影 影像组学特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动症中医学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韩新民 袁海霞 +1 位作者 杨江 雷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共4页
对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不足和展望。临床学术观点主要分从虚论治和从实论治;临床用药以补益、安神、平肝为主,且缺少治疗实证的中成药;临床路径制订及指南修订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中医药... 对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不足和展望。临床学术观点主要分从虚论治和从实论治;临床用药以补益、安神、平肝为主,且缺少治疗实证的中成药;临床路径制订及指南修订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中医药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资助,取得一定成果。规范临床试验研究,研发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研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揭示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科学内涵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医学 研究现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盖笑松 兰公瑞 刘希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90-1196,共7页
对国内过去12年间的62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国内现有的ADHD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2)在不同干预措施中,药物治疗与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具有最佳疗效,单独的药物治疗次之,单独的... 对国内过去12年间的62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国内现有的ADHD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2)在不同干预措施中,药物治疗与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具有最佳疗效,单独的药物治疗次之,单独的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效果较低;(3)在各种效果指标中,学业指标上的效果量是最大的,这一结果与国外已有的元分析研究发现不一致;(4)在各种效果信息来源中,来自客观观察的效果量最高,来自父母评价的效果量次之,来自教师评定的效果量最差。(5)各种干预措施在不同效果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药物治疗对于学业和行为指标的效果最强烈,而认知行为疗法和脑电反馈疗法对认知指标的效果最明显。最后,结合干预措施的选择、效果指标的采用以及研究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干预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特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钱秋谨 李岳玲 +1 位作者 王玉凤 张玉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症状特点、共病及社会功能情况。方法对6~16岁曾就诊于我院的8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ADHD患儿在≥18岁时采用DSM-IV配套的定式会谈工具进行再评估,以满...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症状特点、共病及社会功能情况。方法对6~16岁曾就诊于我院的8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ADHD患儿在≥18岁时采用DSM-IV配套的定式会谈工具进行再评估,以满足成人ADHD诊断标准者5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29例不满足ADHD诊断标准且GAF评分>70分者,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不同。结果成人ADHD临床分型以ADHD-I为主,占86.4%(51/59);"经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组织事情有困难"(98.3%)、"逃避需要大量持续用脑的任务"(96.6%)、"不能注意细节"(94.9%)、"很难遵从指令且完不成工作"(96.6%)、"注意持续时间短"(88.1%)和"因外界刺激而分心"(72.9%)。成人ADHD中共患任何一种DSM-Ⅳ轴Ⅰ或轴Ⅱ障碍者66.1%(39/59),其中39.0%(23/59)至少共患一种轴Ⅰ精神障碍,49.2%(29/59)至少共患一种轴Ⅱ障碍。成人ADHD组功能大体评定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2.96,P<0.001),74.6%(44/59)出现轻或中度社会功能损害。结论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以注意缺陷型为主,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及人格障碍较多,总体社会功能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成人 共病 精神障碍 人格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莎莎 余波 +6 位作者 鄢波 康林 蒋松鹤 李伟 陈翔 朱思玲 汤行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治疗的效果。方法:4-6岁的ADHD患儿180例,其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者60例,多动-冲动为主者60例,混合型60例。在每一类型内再随机...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治疗的效果。方法:4-6岁的ADHD患儿180例,其中以注意缺陷为主者60例,多动-冲动为主者60例,混合型60例。在每一类型内再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结合行为疗法)和对照组(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按DSM-IV标准对18项核心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1)根据全国中医理论整理委员会多动症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在以注意缺陷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在以多动-冲动为主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4例;在混合型的患者中,试验组显效12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总体比较,试验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病例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ADHD的治疗,电针结合行为治疗能显著的提高疗效,改善核心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电针 行为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2注意力测验和DSM-IV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昭红 白学军 +3 位作者 郝立峰 王勇慧 严芳 汪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目的:采用d2注意力测验(d2test of attention),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选择性注意和注意集中能力的差异,探讨该测验各项目与DSM-IV中注意涣散和多动冲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 目的:采用d2注意力测验(d2test of attention),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选择性注意和注意集中能力的差异,探讨该测验各项目与DSM-IV中注意涣散和多动冲动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23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和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智力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接受d2注意力测验。结果:(1)ADHD儿童在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完成总量、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259.7±72.8)vs(302.6±51.5),(222.4±58.3)vs(279.6±64.3),(75.4±43.1)vs(106.0±38.9);Ps<0.05],而遗漏错误率、违规错误率、总错误率均高于对照组[27.20vs19.80;29.13vs17.87;28.22vs18.78;Ps<0.05]。(2)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遗漏错误与DSM-IV中注意涣散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44,-0.37,0.29,0.26;Ps<0.01);d2注意力测验的任务总成绩、集中程度、总错误率、违规错误与多动冲动症状得分存在相关(r=-0.36,-0.38,0.30,0.30;Ps<0.01)。结论:d2注意力测验对于ADHD儿童注意受损的临床特点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选择性注意 d2注意力测验 儿童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知晓率与治疗态度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春娟 张颉 +5 位作者 戚卫莉 李敏 潘顺英 朱晓华 周圆月 唐光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6-770,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为制定ADHD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13岁小学生的家长867名,采用自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围绕一个ADHD典型案...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为制定ADHD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13岁小学生的家长867名,采用自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围绕一个ADHD典型案例的描述设置15个问题,了解家长对ADHD案例的识别能力、发展趋势与影响程度估计及治疗态度。结果: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为36.9%;全体家长中,有60.7%的家长认为ADHD对儿童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有53.6%的家长认为不需要看医生,61.0%的家长不赞同药物治疗。男性儿童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46.6%vs.58.2%)和认为需要看医生的比例(40.3%vs.50.6%)均低于女性儿童的家长(均P<0.05);父亲对ADHD的识别率(44.7%vs.56.2%,61.4%)和影响估计(55.2%vs.65.9%,61.9%)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均P<0.05),而母亲对药物治疗的接受性低于父亲或其他长辈(33.0%vs.42.3%,50.0%;P<0.05)。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或大学及以上程度的家长(60.4%vs.48.1%,49.6%;P<0.05)。结论:小学生家长对ADHD有关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或不足,不同家长对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也存在差异,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ADHD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精神卫生 知晓率 治疗态度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首次就诊的智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艳滨 李淑仪 +1 位作者 肖计划 蔡荣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测试首次就诊、未经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C-WISC)对33名ADHD儿童和33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力评估。结果:ADHD儿童言语智商(VIQ)为... 目的:测试首次就诊、未经治疗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本(C-WISC)对33名ADHD儿童和33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力评估。结果:ADHD儿童言语智商(VIQ)为(102.55±14.16)、操作智商(PIQ)为(99.39±10.21)及总智商(FIQ)为(101.24±11.33),均分别低于正常儿童(115.91±9.53、113.91±10.93及116.76±10.60),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分测验(除外图形拼凑)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P<0.01);ADHD儿童组言语智商VIQ-PIQ差值(13.35±8.75)显著高于对照组(7.31±4.14)(P<0.05)。结论:ADHD儿童智商结果普遍下降,智力结构因为注意缺陷全面受损。操作智商发育落后于言语智商,智力结构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智力 儿童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12周开放试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晓丽 曲姗 +1 位作者 蔡太生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成人ADHD患者58例(18~39岁),进行每周1次... 目的:初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我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核心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试验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成人ADHD患者58例(18~39岁),进行每周1次、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培训方案翻译自Safren的ADHD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并根据文化差异做适当修改.使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自尊量表(SES)分别于基线和第12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用ADHD评定量表于每次治疗结束后对ADHD的核心症状进行评估.结果:12周的治疗过程中ADHD-RS总分逐步减低,在第3周治疗结束后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9) vs.(24.8±0.9),P<0.05],到第12周治疗结束后[(15.0±0.8)vs.(24.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12周治疗结束后,BRIEF-A总分[(133.0±22.7) vs.(155.5±25.4)],行为管理指数[(53.8±9.8) vs.(59.0±11.9)],元认知指数得分[(73.6±15.0) vs.(85.0±16.0)]均低于基线(均P<0.01),SES总分高于基线[(29.7±6.4)vs.(2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能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成人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