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4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to determine installing angle of conical point attack pick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送永 崔新霞 +1 位作者 杜长龙 付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994-2000,共7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f the installing angle and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indices (cutting force and wearing rate) of the pick,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impact angle, inclin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etermining method of the installing angle and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indices (cutting force and wearing rate) of the pick,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impact angle, inclination angle and the skew angle) were studied, and the static model of installing angles of the pick was buil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mpact angle, the tip angle of pick and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the pick were built, too. Moreover, the mechanic models of the maximum clearance angle and the wearing angle of the pick were set up.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installing angles and the change law of the wearing angle along with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was don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s, the cutting experiments were done by employing two picks with different pick tip ang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utting force is the smallest when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ultant force of pick follows its axis, and the relationship derived among the installing angles should be satisfied. In addition, to decrease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wearing of the pick, the tip angle of pick should not be larger than the half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nimum wearing angle and the impact angle of the pick, and the clearance angle must not be less than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cal point attack pick cutting force installing angle wearing angle clearance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高精度大气数据解算系统设计
2
作者 王鹏 梁东 +2 位作者 赵锴 李喜茹 康国剑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9,I0002,共10页
针对先进高性能飞行器对高精度大气数据的测控需求,研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亚声速飞行器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系统。该系统首先基于数值建模技术建立了FADS系统模型的压力数据库,并针对建模数据精度及风洞... 针对先进高性能飞行器对高精度大气数据的测控需求,研发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亚声速飞行器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系统。该系统首先基于数值建模技术建立了FADS系统模型的压力数据库,并针对建模数据精度及风洞试验校准数据分析了Ma=0.2~0.4对应的压力误差限;其次,开发了攻角实时解算算法,并集成到工程原理样机中;最后基于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对FADS系统的实时解算算法及样机进行了系统评估,并通过事后模型算法对攻角进行重新解算以评估攻角实时解算算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与机载惯性导航系统等其他独立测试系统解算的数据相比,飞行试验中FADS系统采用的攻角实时解算方法精度整体较好,攻角误差小于1°,在关键段小于0.5°;基于不同模型建立的FADS系统攻角解算方法得到的攻角数值基本一致,证实了开发的实时解算算法的可靠性。(2)基于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数据对算法误差限的考核结果显示,飞行试验初始阶段实时解算的攻角值产生波动是压力输入波动误差限较大造成的,高空低速时的压力波动幅值大是实时解算攻角值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建立的FADS系统的攻角解算方法在算法误差限范围内的压力波动对攻角解算值影响较小,但超过算法误差限的压力波动对攻角解算值影响显著。高空低速飞行器FADS系统对测压传感器精度水平及工程实施水平要求较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尽量保证测压传感器的精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 飞行试验 攻角 测压传感器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流条件下三桩基础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3
作者 刘钦 赵红宇 +4 位作者 余冰茜 张宁 王哲 刘磊 黄坤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用于模拟桩周的流场和局部冲刷。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利用冲刷试验对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进行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详细讨论了特定桩间距和水流攻角下三桩周围的局部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三桩基础的局部冲刷存在着最优桩间距、最不利桩间距和最不利水流攻角。为减小局部冲刷对基础的影响,在三桩及多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中,应当根据水流方向合理选择各桩位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三桩基础 局部冲刷 冲刷特性 桩间距 水流攻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预测的气动力建模与主动采样
4
作者 张子军 李怀璐 +2 位作者 赵彤 王旭 张伟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I0001,共11页
神经网络方法作为一种高效高精度建模方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自身的“黑箱”特性结合工程问题特有的小样本现象使得模型可靠性不足,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大,严重制约了神经网络模型的使用。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工程适用性,以飞... 神经网络方法作为一种高效高精度建模方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自身的“黑箱”特性结合工程问题特有的小样本现象使得模型可靠性不足,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大,严重制约了神经网络模型的使用。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工程适用性,以飞机纵向非定常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纵向大幅振荡风洞试验的时域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并使用MC-Dropout技术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开展了风洞试验样本主动采样。结果表明,模型不确定性可作为预测精度的先验评价指标,模型预测误差与不确定性具有强线性关系,主动采样策略较随机采样策略可以最多降低40%的样本需求,验证了该方法在提升黑箱模型可信度与降低建模样本需求量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风洞试验 非定常气动力 神经网络 不确定性 主动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影响机理研究
5
作者 段德荣 代森良 +3 位作者 王慕豪 张晓娅 张辉 杨学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共9页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 海工装备中有限长圆柱不同的工作姿态会产生不同的水流攻角冲击作用,为了揭示水流攻角对有限长圆柱涡激振动响应的影响机理,采用三维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剪切应力传输k-ω模型,对不同攻角下有限长圆柱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计算,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攻角的增大会使结构两侧流体流速不平衡加剧,升力和阻力均增大,且升力比阻力变化明显,导致有限长圆柱的振动响应随攻角增大而提高。当攻角由0°增大到2°和4°时,自由端横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7.3%和21.2%,顺流向振幅分别增加了6.3%和24.6%,顺流向涡激振动的振动主频不再是横流向的2倍。由于自由端和固定端的存在,干扰了圆柱后方漩涡的形成和脱落,攻角越大,尾流漩涡脱落的宽度越宽,有限长圆柱振动幅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攻角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有限长 自由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力机叶片三维失速模型研究
6
作者 戴丽萍 张泽能 +3 位作者 丛龙福 常宁 詹鹏 王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以PhaeⅥ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对多种工况风力机的流场进行计算,通过反向动量叶素理论方法提取攻角和翼型的三维气动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周速比、实度、攻角、扭角和二维气动参数为输入参数,三维气动参数为输出参数的BP神... 以PhaeⅥ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方法对多种工况风力机的流场进行计算,通过反向动量叶素理论方法提取攻角和翼型的三维气动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周速比、实度、攻角、扭角和二维气动参数为输入参数,三维气动参数为输出参数的BP神经网络修正模型。所建BP模型预测的升阻力系数同CFD计算所得结果误差在5%以内。将该模型同动量叶素理论相结合对PhaseⅥ风力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风力机气动性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气动失速 旋转流动 分离 攻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失速及其实验方法与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孟宣市 鞠恩博 俞熠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I0001,共28页
动态失速是一种复杂的非定常、非线性气动现象,广泛存在于直升机、风力机、航空压气机等旋转机械设备运行及飞机大迎角机动、编队飞行过程中。该现象涉及流动分离、剪切层失稳、动态失速涡的生成与演化等问题,并伴随显著的气动力迟滞效... 动态失速是一种复杂的非定常、非线性气动现象,广泛存在于直升机、风力机、航空压气机等旋转机械设备运行及飞机大迎角机动、编队飞行过程中。该现象涉及流动分离、剪切层失稳、动态失速涡的生成与演化等问题,并伴随显著的气动力迟滞效应和动态载荷变化,极易导致飞行器升力骤降、阻力急剧增加及颤振等问题。由于非定常转捩预测、大迎角分离以及动态失速可靠模拟等前沿空气动力学问题尚未解决,风洞实验成为揭示动态失速特性及流动机制的核心手段。本文系统综述了动态失速的基本特性与风洞实验方法,重点探讨了压力测量、转捩检测、空间流场精细结构显示与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实验测量技术对于捕捉动态失速过程中的流动特性至关重要,而误差修正技术显著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此外,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多物理场耦合测量技术的开发,并结合智能化风洞实验与机器学习方法,全面解析动态失速的流动机制,为航空航天与风能等领域提供高效的设计优化和流动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编队飞行 转捩检测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流场效应研究
8
作者 于定勇 陈雅林 +1 位作者 李忠勤 李玉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8,共14页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度(0.5、0.6、0.7和0.8 m/s)和6种迎流角度(0°、15°、30°、45°、60°和75°)下的流场效应,还计算了礁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并对比了有无增设倾斜侧板的礁体周围流场变化情况。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实测了迎流角度为0°时,不同来流速度下人工鱼礁体前、后共8个测点的流速,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流速值与实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在来流速度为0.8 m/s且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的迎流角度为0°时,生成的上升流相对体积和背涡流相对体积比未增设倾斜侧板的人工鱼礁体分别提升了4.51和9.54倍;在一定范围内,单个礁体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相对体积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迎流角度为45°布设时,礁体流场效应最佳;当迎流角度为75°时,礁体所受最大波浪力最小,稳定性最优。该研究结果为人工鱼礁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来流速度 迎流角度 流场效应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上升流 背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车辆气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钟毓 李明 +2 位作者 张海程 张昊 李明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迎风侧不同车道上车辆气动力的影响,通过1∶30大尺度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5°、±3°和0°风攻角下厢式货车在装有栏杆桥面和风屏障桥面上的气动力,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得... 为了研究不同风攻角下风屏障对桥面迎风侧不同车道上车辆气动力的影响,通过1∶30大尺度节段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5°、±3°和0°风攻角下厢式货车在装有栏杆桥面和风屏障桥面上的气动力,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桥面局部风环境分析了车辆气动力随风攻角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设置栏杆的桥面,车辆侧力、升力和倾覆力矩系数最大值均不在0°风攻角时出现,且车道2位置车辆的气动力对风攻角变化非常敏感;桥面设置风屏障时,其平均风速场受风攻角变化的影响很小,尤其在风攻角不为负时,桥面中央位置处车辆受到的气动三分力几乎不变。在风屏障顶部形成的风速加速区会增加高侧边车辆受到的倾覆力矩,使其更容易发生侧倾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攻角 风屏障 行车安全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扰流板结构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受来流攻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会 邱旭 +2 位作者 闫姝 赵昊 马文冠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5-642,共8页
针对扰流板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防护结构,在已开展的扰流板尺寸及数量对冲刷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流攻角对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海流的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通过改变扰... 针对扰流板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防护结构,在已开展的扰流板尺寸及数量对冲刷防护效果影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来流攻角对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海流的流动方向是不确定的。为此,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通过改变扰流板的安装角来模拟不同来流攻角,以0°和22.5°攻角下扰流肋数量为8的扰流板和0°和30°攻角下扰流肋数量为6的扰流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冲刷防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扰流板结构在不同来流下马蹄涡强度和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床面剪切应力的分布和相对保护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冲刷防护效果基本随着来流攻角的增加而减弱,且随扰流板长度或高度的增加,其角度变化带来的保护面积的差异也逐渐增加。总的来说,来流攻角为0°具有较好的冲刷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攻角 圆柱绕流 扰流板 马蹄涡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外形对弹体带攻角侵彻横向过载的影响
11
作者 王帅 邓志方 +4 位作者 何丽灵 陈红永 李继承 颜怡霞 陈刚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为降低具有初始攻角的弹体在侵彻时产生的横向过载峰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种带锯齿弹身的新型钻地弹以非零攻角姿态侵彻混凝土靶体时其特有的横向降载效应和机理。考虑初始攻角、质心系数等的影响,以常规光滑弹作为对比对象,分... 为降低具有初始攻角的弹体在侵彻时产生的横向过载峰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种带锯齿弹身的新型钻地弹以非零攻角姿态侵彻混凝土靶体时其特有的横向降载效应和机理。考虑初始攻角、质心系数等的影响,以常规光滑弹作为对比对象,分析了弹体运动规律、弹靶接触力、接触力矩、接触面积等。结果表明,在1°、2°和3°的小初始攻角范围内,锯齿弹较光滑弹分别降低横向过载峰值约30.6%、5.2%和11.3%,但相应的接触力矩的峰值和脉宽、偏转角度等均有所增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锯齿弹的横向降载机理:锯齿弹身减小了弹靶的接触面积,横向接触力主要集中在弹身锯齿区靠近头部的前两个锯齿环槽的右锯齿上,使得锯齿弹身与靶的横向接触力减小,而非锯齿区(主要是弹体头部)与靶的横向接触力增大,二者的竞争可增强锯齿弹整体的横向降载效果。通过结构设计等手段抑制锯齿弹的弹道偏转后,可有效提升锯齿弹的横向降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降载 攻角 锯齿弹 弹道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长径比尾翼爆炸成型弹丸飞行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李珍珍 杨永亮 +3 位作者 王雅君 杨宝良 侯云辉 郭锐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97,216,共15页
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s,EFP)的飞行稳定性直接决定弹丸撞靶的姿态、速度和密集度,进而影响EFP的侵彻性能。为了提升高超音速(Ma=4~7)EFP的侵彻威力,综述目前EFP的构型及飞行稳定性,建立了大长径比尾裙和褶皱尾翼... 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s,EFP)的飞行稳定性直接决定弹丸撞靶的姿态、速度和密集度,进而影响EFP的侵彻性能。为了提升高超音速(Ma=4~7)EFP的侵彻威力,综述目前EFP的构型及飞行稳定性,建立了大长径比尾裙和褶皱尾翼EFP模型;构建并验证了EFP高超音速气动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尾翼式EFP的结构参数(齿根高、齿宽、实心率)对升阻力、压心和飞行稳定性等的影响规律,研究了结构不对称程度和滚转运动对尾裙和尾翼式EFP静态气动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并验证了EFP飞行动力学微分方程,分析了结构非对称和滚转运动对弹道径向偏移量的影响;研究了药型罩材质对球形、尾裙式、尾翼式EFP长距离飞行速度降的影响,定量分析了飞行稳定性对EFP存速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常规尾翼弹飞行稳定性判据仍适用于EFP高超音速空气弹道;通过斜置褶皱尾翼产生较低速的滚转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非对称结构EFP的空气弹道密集度;优化后的尾翼式EFP在飞行稳定性良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存速能力,可为高侵彻威力EFP战斗部成型设计提供一个标准构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摆动 外弹道 高超音速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风航段帆翼攻角对摇帆推进效能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蔺世杰 李方博 +2 位作者 张伟伟 郑伟涛 马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9,共10页
目的:研究迎风航段操控帆翼攻角对摇帆推进效能的影响,为运动员在不同航速摇帆提供帆翼攻角操控的建议,助力运动员提升帆翼操控的效益。方法:采用验证后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不同攻角摇帆的帆翼气动力特征,从帆... 目的:研究迎风航段操控帆翼攻角对摇帆推进效能的影响,为运动员在不同航速摇帆提供帆翼攻角操控的建议,助力运动员提升帆翼操控的效益。方法:采用验证后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不同攻角摇帆的帆翼气动力特征,从帆板运动实际出发,基于力学分析构建摇帆推进效能评价方法,对比研究攻角在5°~40°范围内迎风滑行以及频率1 Hz、幅度6°摇帆时帆翼的推进效率、推力系数等推进效能。结果:摇帆状态的升力系数周期均值均大于滑行状态。攻角为20°时升力系数均值最大,相比滑行状态摇帆增益最明显。攻角20°的推进效率较高且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超风速航行时推进效率呈现降低趋势;当航速达到1.5倍风速时,较小攻角的帆翼操控呈现较高的推进效率。结论:攻角对帆翼升、阻力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在攻角增大过程时,帆翼周围的流动分离从顶端逐步发展至底端,摇帆未改变帆翼失速角。攻角大于20°时,摇帆对帆翼升、阻力系数有协同增强的效应;攻角为10°及以下时,摇帆对帆翼升、阻力系数有协同优化的作用,操控帆翼攻角能够改变帆翼的气动力系数并影响摇帆推进效能。运动员控制帆翼攻角对保持帆翼推进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翼 攻角 摇帆 推进效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对6061铝合金液滴冲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周峰 薛伟海 +3 位作者 高禩洋 段德莉 李庆鹏 李曙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3-936,共14页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的损伤量随着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小攻角下铝合金的损伤主要由剥落颗粒和水中杂质颗粒的切削作用造成的,大攻角下由切削作用以及水锤力产生的表面塑性变形共同导致.随着液滴速度的增大,水锤力增大,材料表面塑性变形加剧,铝合金的损伤也更严重.首次发现,液滴温度的升高(10℃→20℃→40℃),显著加剧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损伤.液滴温度升高降低了液滴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扁平,液滴表面越粗糙,加剧了6061铝合金的冲蚀损伤.对液滴冲蚀坑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表征分析发现,材料的塑性变形、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共同导致了液滴冲蚀损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温度 冲蚀攻角 液滴速度 6061铝合金 液滴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冰飞机失速迎角实时估计方法
15
作者 江飞鸿 刘贞报 +2 位作者 薛源 孔满昭 赵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47-2954,共8页
基于某运输机带冰风洞试验数据和结冰升力特性分析,得出结冰对小迎角(AOA)范围内升力系数影响较小的结论。设计一种基于该先验知识增强的升力系数多项式在线主成分估计方法,克服由于激励不足和回归量之间共线性导致的数据矩阵病态问题... 基于某运输机带冰风洞试验数据和结冰升力特性分析,得出结冰对小迎角(AOA)范围内升力系数影响较小的结论。设计一种基于该先验知识增强的升力系数多项式在线主成分估计方法,克服由于激励不足和回归量之间共线性导致的数据矩阵病态问题。利用结冰后升力曲线斜率变化量与最大升力系数呈现的良好线性关系估计了最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与现有方法相比,所设计方法具有成熟度高、实时性好、不依赖主动激励的显著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估计精度可以满足迎角保护要求,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飞机 失速迎角 主成分估计 实时估计 迎角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角影响下的椭锥中心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16
作者 郑文鹏 陆小革 易仕和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 攻角变化是真实飞行条件下常见的飞行变量之一,由此引起的流动结构、热力分布等特征变化不可忽视.为研究攻角对于流向涡失稳相关的三维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选用长短轴比为4:1的椭锥模型,针对其迎风面中心线边界层转捩机制及其随攻角变化规律开展了风洞试验研究.采用温敏漆(TSP)技术与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得到了不同攻角时沿流向方向温升曲线以及流向、横切向的边界层精细结构图像,分析了转捩起始点、扰动波特征频率以及边界层精细结构随攻角的变化规律,并基于由脉动压力测试得到的边界层扰动波特征频率和幅值信息对所得规律做了进一步论证与解释.主要结论如下:在0°~2°攻角变化范围内,椭锥中心线边界层均经历了由层流至湍流的演化过程,边界层转捩过程由低频特征频率主导,随攻角增大扰动特征频率增大但幅值不变,且转捩起始点对于攻角的变化不敏感,而当攻角增大至5°时,在观测范围内边界层能维持扰动波的稳定增长,边界层未演变至湍流阶段,转捩明显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椭锥 流动显示 压力频谱 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式含能破片非理想侵爆影响特性研究
17
作者 孙博 吴世博 +2 位作者 陈光 孙明武 陈卫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8,共9页
为研究攻角与靶板运动速度对包覆式含能破片侵爆效能的影响,利用SPH-FEM法对0°~60°攻角下含能破片侵彻移动靶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计算不同条件下含能破片的侵爆响应,从破坏尺寸、破片剩余速度等综合评... 为研究攻角与靶板运动速度对包覆式含能破片侵爆效能的影响,利用SPH-FEM法对0°~60°攻角下含能破片侵彻移动靶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计算不同条件下含能破片的侵爆响应,从破坏尺寸、破片剩余速度等综合评估了侵爆效能受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果:带攻角的含能破片侵彻移动靶时,迎爆面破坏尺寸变化明显,且攻角越大,破坏面积越小;靶板运动速度会大幅降低破片的侵爆效能,降低幅度在7.4%~36%;结合破坏尺寸、破片剩余速度及剩余质量,靶板运动速度对含能破片的侵爆效能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破片 攻角 侵爆 力学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角非定常波动对导叶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8
作者 李若诚 张文豪 +3 位作者 王志多 王志豪 王一 丰镇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7-2079,共13页
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流引起的来流攻角非定常波动对高压涡轮导叶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设置了导叶进口的径向温度场、总压场及非定常攻角波动,分析了攻角波动的频率和振幅对导叶端壁双排射流孔冷却性能的影响。研... 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流引起的来流攻角非定常波动对高压涡轮导叶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设置了导叶进口的径向温度场、总压场及非定常攻角波动,分析了攻角波动的频率和振幅对导叶端壁双排射流孔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排射流孔中,下游孔排更易受到主流压力的影响;前缘附近的气膜孔冷气吹风比较低,出流方向随攻角波动变化显著;前缘冷气汇聚区、压力侧冷气掺混区及气膜孔下游的冷气尾迹区最易受到攻角波动的影响;对于靠近导叶前缘的上端壁,在不同时刻绝热壁温的标准差最大超过了进口平均总温的0.1倍;高振幅波动对前缘区域的冷却效果有显著降低作用,高频波动则增加冷气流动的不稳定性,也会削弱整体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端壁 非定常流动 攻角波动 气膜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水攻角弹丸倾斜入水弹道特性研究
19
作者 胡彦晓 鹿麟 +2 位作者 杨哲 侯宇 程勇东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609,共13页
为研究入水攻角对弹丸倾斜入水性能的影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开展多工况弹丸倾斜入水试验,研究入水攻角对弹丸入水空泡演化及运动的影响,并基于有限体积法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弹丸倾斜入水数值方法,对比分析入水攻角为0°、±0.5&... 为研究入水攻角对弹丸倾斜入水性能的影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开展多工况弹丸倾斜入水试验,研究入水攻角对弹丸入水空泡演化及运动的影响,并基于有限体积法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弹丸倾斜入水数值方法,对比分析入水攻角为0°、±0.5°、±1.5°、±2.5°、±3.5°时弹丸入水运动稳定性及受力特性,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弹丸入水攻角为正时,弹丸入水后沿逆时针偏转并向上侧偏移;入水攻角为负时则沿顺时针偏转并向下侧偏移;入水攻角为零时弹丸运动比较稳定。随着入水攻角的绝对值逐渐增大,相同时刻弹丸偏移量及偏转角的绝对值均呈递增趋势,弹丸发生尾拍的时刻逐渐提前,且当绝对值相同时,入水攻角小于0°会使弹丸更快发生第一次尾拍,弹丸入水稳定性更差。受入水攻角影响,入水前期弹丸阻力及升力均会剧烈振荡,随着入水攻角逐渐增大,弹丸升力呈现递减趋势,而阻力受入水攻角影响不是很明显,只有在攻角为−3.5°工况下阻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入水 入水试验 数值模拟 入水攻角扰动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身前体影响的S弯进气道大迎角性能试验
20
作者 全景阁 韩珊珊 +2 位作者 冯晓强 郁新华 孙琰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考虑融合体机身前体的影响,对一种高机动隐身无人机背负式S弯进气道开展了大迎角状态下的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综合考虑流量系数、马赫数、迎角和侧滑角的影响,获得了进气道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气动特性,重点关注融合体机身前体对S弯进... 考虑融合体机身前体的影响,对一种高机动隐身无人机背负式S弯进气道开展了大迎角状态下的气动性能试验研究。综合考虑流量系数、马赫数、迎角和侧滑角的影响,获得了进气道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气动特性,重点关注融合体机身前体对S弯进气道大迎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机身前体影响后,机身前体分离涡对进气道产生有利影响,S弯进气道大迎角气动性能得到改善,表现出和常规背负式S弯进气道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迎角增加,进气道大迎角总压恢复系数不再减小,而是在某一临界迎角后开始增加,畸变指数不再增加,而是在临界迎角后开始降低,进气道大迎角性能不再变差,而是保持较好的性能;侧滑角对进气道性能的不利影响减弱,小侧滑大迎角状态下进气道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体前机身 前体分离涡 S弯进气道 大迎角 总压恢复系数 畸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