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lusion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utilizing occluder devise via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chest approach
1
作者 励峰 李伟 +5 位作者 康宁 龚宝生 吴东进 徐方杰 邱兆昆 吴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5,共3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occlusion employing a small right anterior thoracotomy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AS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Objective To evaluate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occlusion employing a small right anterior thoracotomy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AS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fourth right intercostal space.Utilizing transesophageal o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he occluder was released using a monotube uni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occluded successfully.No patient required open surgery utiliz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no evidence of residual atrial shunt. Conclusion ASD occlusion via a minimal surgical incision is safe,less invasive,and has excellent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atrial septal defect occluder dev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YD3介导的组蛋白H3K4me3修饰在大鼠PAH-ASD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2
作者 龙珊 吴书琪 +3 位作者 彭昌 唐婷 陈连梅 王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5-1693,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含SET和MYND结构域蛋白3(SMYD3)介导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修饰失衡在大鼠房间隔缺损相关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ASD)模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房间隔穿刺+热消融方法构建PAH-ASD... 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含SET和MYND结构域蛋白3(SMYD3)介导的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修饰失衡在大鼠房间隔缺损相关性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ASD)模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房间隔穿刺+热消融方法构建PAH-AS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SMYD3抑制剂组(PAH-ASD+BCI-121),每组6只。收集建模后4周大鼠肺血管及肺组织,进行如下检测:Western blot检测SMYD3、H3K4me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II型胶原(Col III)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TGF-β1的mRNA水平;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肺血管纤维化及肺血管平滑肌增殖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SMYD3、H3K4me3和TGF-β1之间的调控关系;生物医学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记录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血管中SMYD3、TGF-β1和Col III的蛋白表达水平及H3K4me3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RT-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TGF-β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Masson染色及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肺血管纤维化、肺血管面积及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此外,模型组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mPAP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SMYD3抑制剂BCI-121能够显著降低SMYD3、TGF-β1和Col III表达水平及H3K4me3甲基化水平(P<0.05),且肺血管纤维化程度、RVHI、mPAP、肺血管面积及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SMYD3、H3K4me3和TGF-β1之间能够相互结合。结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3介导的组蛋白H3K4me3甲基化修饰参与了PAH-ASD模型大鼠的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和Col III过表达介导的肺血管增殖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 SMYD3蛋白 组蛋白甲基化 肺血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殿堂 殷桂林 +4 位作者 胡建才 朱水波 张晓明 庞大志 王荣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 0 5~ 2 0cm的VSD手术 113例。 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 ,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后 2 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 12例。残余VSD 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 ,无手术死亡。随访 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低温心脏停跳法心肌损伤小 ,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 ,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 ,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心脏跳动 asd V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4
作者 韩刚 孙子瑞 +5 位作者 韩艳 本乐乐 张远昊 邢威振 王赛飞 韩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分析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均为ASD较大或边缘不足,且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因此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评估患者术中、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封堵器有无移位、脱落、残余分流以及有无心包积液、新发心律失常等。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4例,年龄(37.88±13.18)岁,体重(59.70±10.78)kg。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成功行ASD封堵术22例,2例封堵失败(术中发生封堵器移位),但均经预置圈套器顺利回收,择期外科手术治疗。22例介入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封堵器移位、脱落及残余分流,也无新发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的患者,预置圈套器技术可减少封堵器移位、脱落,并简化封堵器取出过程,进而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性,避免急诊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边缘不足 封堵器移位 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
5
作者 李昱茜 孟欣 +5 位作者 白炜 曹亮 蒋国盟 杨建龙 徐学增 刘丽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后手术前二尖瓣的二维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成像资料,记录舒张晚期及收缩晚期共两个时相的二尖瓣结构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及左右径、前叶及后叶长度、收缩期瓣叶2区对合点至瓣环平面间垂直距离(对合深度)以及对合缘长度。另收集32例心内结构正常且二尖瓣无反流者为对照组,分析房间隔缺损成年人的二尖瓣结构特点。二尖瓣结构明显异常的7例及心脏复跳后二尖瓣反流明显增加的2例患者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2年,观察术后二尖瓣反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26例(81.3%)患者二尖瓣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其中10例(31.3%)患者二尖瓣对合缘长度短或对合深度浅,12例(37.5%)为关闭点错位,4例(12.5%)为前、后瓣叶不同程度的膨隆,存在明显形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左右径、二尖瓣后叶长度、二尖瓣对合深度及对合缘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跨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年,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例患者,二尖瓣保持无或少量反流,且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均小于5 mmHg(1 mmHg=0.133 kPa);未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患者中,2例在术后1年出现中量反流,其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均大于2.8。结论:较大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结构异常,建议对二尖瓣结构显著异常者在进行房间隔修补术中同期进行二尖瓣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结构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Defective T波对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和形成因素分析
6
作者 施念 孙茜 +1 位作者 闫书妹 刘桂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Defective T波(DTW)诊断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及主要形成因素。方法:选取经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继发孔型ASD成人患者243例(ASD组)和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者247例(非ASD组),均描记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 目的:探讨心电图Defective T波(DTW)诊断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及主要形成因素。方法:选取经心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继发孔型ASD成人患者243例(ASD组)和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者247例(非ASD组),均描记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DTW、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检出情况,分析DTW对继发孔型ASD的诊断价值和形成因素,观察不同术式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ASD组、非ASD组DTW检出率分别为58.02%(141/243)、5.67%(14/247),DTW合并IRBBB检出率分别为51.85%(126/243)、0.81%(2/247),ASD组均高于非ASD组(χ^(2)=155.263、165.363,P<0.001)。DTW诊断继发孔型AS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8.02%、94.33%和76.33%,DTW合并IRBBB诊断继发孔型AS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1.85%、99.19%和75.71%。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增高是ASD患者DTW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095(1.020~1.176)、1.040(1.006~1.075)];术前DTW、IRBBB和DTW合并IRBBB阳性的ASD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治疗6个月后均缓解,缓解程度在两种术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DTW对成人继发孔型ASD的诊断具有较大指导意义,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收缩压增高是ASD患者DTW的主要形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defective T波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封堵房间隔缺损过程中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例
7
作者 蒋文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52,共2页
患者女,55岁,间断头痛20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3个月,期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20年前于外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病及遗传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最... 患者女,55岁,间断头痛20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3个月,期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20年前于外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病及遗传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8 mm;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饱满;三尖瓣少量反流,肺动脉收缩压36 mmHg;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见10 mm×4 mm椭圆形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内见冗长下腔静脉瓣回声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栓塞 空气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耿璐 王科科 鲁静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影响因素、不良事件及监测与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向右分流 医源性 心房颤动 鞘管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房间隔穿刺术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的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密 王镇龙 +3 位作者 兰怀 杨文举 张晓慧 徐莉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感、压气感,有无胸廓变形,有无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等舒适度情况和切口并发症(皮下血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结果腔镜组患者在ICU期间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明显高于开胸组[(6.5±2.1)分vs.(5.3±2.2)分,t=5.736,P=0.000],其余时点腔镜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均P=0.000)。2组患者胸廓麻木感、压气感在ICU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出院后1和3个月腔镜组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无胸廓变形发生,开胸组出院后1、3个月胸廓变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在出院前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无差异外(P=0.785),出院后1、3个月腔镜组不良情绪均明显好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就医舒适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勤 杨一峰 +8 位作者 徐新华 高雷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准确评估选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并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评估近中期疗效。结果:287例房间隔缺损中27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17%,其中多孔型缺损37例,后下缘短残边者23例。随访过程中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有着重要且可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蕾 许迪 +6 位作者 孔祥清 陆凤翔 杨荣 盛燕辉 曹克将 雍永宏 陈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7-658,66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后 房间隔缺损 左室舒张 舒张末期 经皮穿刺 每搏量 容积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29
13
作者 俞世强 蔡振杰 +6 位作者 康云帆 程云阁 张军 李军 陈文生 徐学增 田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周缘情况 ,选择闭合器类型及大小。超声监测下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出闭合器双伞 ,确认牢固及无明显房水平分流后释放闭合器、关胸。 结果  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闭成功 ,1例失败 ,改为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为(8~ 32 )mm ,(19 3± 6 3)mm。房间隔缺损各方向缘最短者分别为距主动脉后壁无缘 ,距上腔静脉3 5mm ,距下腔静脉 6 0mm ,距二尖瓣根部 6 .0mm。超声引导下封闭房间隔缺损过程约 2min~ 3min。 结论 经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闭合器是一种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 ,该方法闭合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可能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 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关闭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限度及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爱卿 高伟 +3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孙锟 张玉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0-392,共3页
为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ASO)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度 ,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共有6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继发孔型ASD患儿接受了经导管ASO封堵术。术中经右上肺静脉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测量ASD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 ,并以扩张球囊... 为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ASO)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度 ,并进行方法学评价 ,共有68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继发孔型ASD患儿接受了经导管ASO封堵术。术中经右上肺静脉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测量ASD位置、大小及周围关系 ,并以扩张球囊测量ASD伸展直径 ,按此选择等于或大于其1mm~2mm的封堵器 ;对于>25mm伸展直径的ASD或房缺主动脉根部前缘缺如的ASD ,所选ASO应大于其2mm~4mm。房缺前缘近主动脉根部的缺如并不影响装置的成功放置 ,但房缺后上缘是否有足够距离对手术的成功是决定性的。手术操作按常规进行。术后即刻行TEE或TTE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此后定期检查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儿ASD术前TEE直径 (13.26±4.74)mm ,球囊伸展直径 (15.96±5.44)mm ,选用封堵器腰部直径 (10~32)mm,平均 (16.35±5.81)mm。68例均一次手术封堵成功 ,技术成功率100 % ;65例术后即刻TEE/TTE检查示完全封堵无分流 ,完全封堵率95.6% ;3例术后发生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少量残余分流 ,残余分流率4.4 % ,2例24小时后TTE复查分流消失 ,1例1年后消失。除2例装置释放后曾出现一过性房性早搏 (2.9 %)外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虽然ASO对堵塞继发孔型房缺安全有效、无并发症、无死亡率、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多次回撤与重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应用限度 技术 堵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海生 程云阁 +3 位作者 钟焕清 黄志辉 谢翠贤 程国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34-635,共2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的手术选择意愿分为2组。胸腔镜组24例,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开胸组38例,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的手术选择意愿分为2组。胸腔镜组24例,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开胸组38例,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结果2组均无死亡。2组体外循环时间[(74±28)minvs.(71±24)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invs.(28±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vs.(3.3±1·1)h]无显著性差异(t=0·449、0·309、-0·349;P=0·655、0·758、0·729)。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2·646,P=0·104)。与开胸组比较,胸腔镜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32±18)mlvs(66±28)ml;t=-5·290,P=0·00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1±1·2)dvs.(7·6±2·2)d;t=-3·059,P=0·003]。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玮泽 叶菁菁 +5 位作者 李建华 张泽伟 俞建根 石卓 俞劲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儿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TEE组,120例)和行X射线引导经皮... 目的:比较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儿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TEE组,120例)和行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X射线组,125例)的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实施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TEE组和X射线组均顺利完成ASD封堵术。TEE组手术时间为(20±14)min,X射线组为(29±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9,P<0.05);TEE组ASD直径为(11±4)mm,大于X射线组[(9±4)mm,t=2.512,P<0.05],但两组在术中使用的封堵器直径和外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或移位,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术后发热、咳嗽、腹泻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与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疗效相近,但前者避免了射线辐射、手术时间短、对ASD的直径评估更精确,且无需使用大型数字减影设备,适宜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外科学 房间隔缺损/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X线透视检查 儿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骆志玲 沈艳 +4 位作者 顾云 潘家华 王钰 喻卓 刘红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报告利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体会。方法收集ASD病例229例,经胸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行术前筛选、ASD残边评估、封堵器(ASO)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①... 目的报告利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体会。方法收集ASD病例229例,经胸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行术前筛选、ASD残边评估、封堵器(ASO)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观察。结果①边缘不全型ASD141例,其中前上缘残端不全型123例,成功封堵119例(96.75%);上腔静脉残端不全型10例,均成功封堵(100%);下腔静脉残端及后壁残端不全型8例,成功封堵4例(50.00%);②巨大房缺9例,6例封堵成功(66.67%)。TEE测ASD最大径(36.30±1.90)mm(34~38mm),植入ASO大小为(39.60±2.20)mm(36~42mm);③多孔型房缺11例,其中双孔型8例,三孔型3例,均成功封堵(100%),残余分流3例(27.27%),术后12个月均消失;④合并ASA12例,其中多孔型4例,均成功封堵(100%),术后即刻残余分流2例,术后12个月随访均消失。结论TCASD治疗特殊类型ASD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尽可能采用TEE了解ASD解剖细节是此类手术顺利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病 先天性 心脏间隔缺损 心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玉顺 吴栋梁 +3 位作者 张军 李寰 代政学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结果 :房缺封堵术后 2天及 3个月随访 ,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 ,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改善 ,与术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术后 2天 ,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3个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房缺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 ,右心形态进行性改善 ,主要表现在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进行性缩小 ;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虽明显减轻 ,但随访中右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7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迟路湘 张萍 仝识非 程训民 冉擘力 姚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 ,先后释放左、右侧盘 ,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 ,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 ,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 ,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 ① 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 2 3± 6( 13~ 3 1)mm ,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7~ 40mm ,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 3 1例PDA患者中 3 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 ,1例PDA内径达 12mm者用直径 17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应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心脏插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7
20
作者 卢衡 陈良万 +2 位作者 张贵灿 廖东山 王齐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单纯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在TTE和/或TEE监测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3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术后即刻TT E复查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示残余分流消失。其余31例患者在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复查TT E,均未见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