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兼顾仿真效率和精度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伟 雷晓燕 +1 位作者 罗锟 陈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精细化模型常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机时,如何解决分析精度与计算效率的矛盾,是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中的难点。首先,建立了精细化的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在用迹线法搜索轮轨空间接触点中引入轮轨准弹性修正的、更为精细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并将迹线法融入到交叉迭代中求解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实现了同步进行轮轨接触点搜索与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方程求解,提高了模型分析精度和数值计算效率;然后,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模型的四类简化形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集中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无法真实反映两侧扣件对钢轨侧滚振动的协同约束作用,将导致计算结果失真,采用分离支撑的弹性元件模拟钢轨扣件更为合理;轨道结构底座板参振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显著,在模型中应给予考虑;底座板超出轨道板的部分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较小,所产生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轨道子系统模型A能兼顾仿真效率和计算精度,适合用作车辆-三层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系统振动精细化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非线性空间耦合动力学 高速铁路 交叉迭代 准弹性修正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铅对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结果的影响及校正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涛 王瀚林 +2 位作者 朱松柏 卿丽媛 胡兆初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2,共12页
磷灰石是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含铀矿物,开展磷灰石U-Pb年代学研究对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示踪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开展磷灰石U-Pb年龄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基... 磷灰石是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含铀矿物,开展磷灰石U-Pb年代学研究对揭示岩浆演化过程、示踪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是开展磷灰石U-Pb年龄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基体匹配磷灰石U-Pb定年矿物标样缺乏和标样中不可避免的普通铅是制约LA-ICP-MS高精度磷灰石U-Pb年龄分析的主要瓶颈。本文对比研究了标样中普通铅对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结果的影响,采用含普通铅的磷灰石MAD作外标直接开展U-Pb年龄校正,获得的被测样品年龄会产生显著的系统偏差(最大约6%);采用207Pb法或Tera-Wasserburg图解法先校正标样中普通铅,再利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元素分馏和仪器漂移校正则可获得准确的磷灰石U-Pb年龄,与推荐值偏差在2%以内。另一方面,为消除标样中普通铅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还采用水蒸气辅助激光剥蚀方法,实现以NIST612玻璃作为外标准确分析磷灰石U-Pb年龄,解决了磷灰石U-Pb定年微区分析高质量标样缺乏的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标样中普通铅进行预校正或采用非基体匹配分析,建立了高精度LA-ICP-MS磷灰石U-Pb定年新方法,将促进磷灰石U-Pb年代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磷灰石 U-PB定年 普通铅校正 非基体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重载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
3
作者 曹源 王雯婧 +3 位作者 宿帅 孙永奎 王峰 王文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81-3492,共12页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 重载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是重载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刻画的重要工具,为重载钢轨病害的产生和演化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依赖人工手动调优的方式来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校正,此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仿真模型与实际场景的一致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方法,实现模型的自适应校正,为轮轨相互作用机制和钢轨病害的分析奠定基础。首先,基于Universal Mechanism(UM)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Matlab接口,为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修正模型参数和运行模型仿真提供基础;其次,引入Morris筛选法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筛选出高敏感车辆参数,用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校正;然后,考虑仿真模型与实际车轨相互作用的一致性,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校正方法,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校正;最后,利用真实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监测数据对提出的算法的敏感参数筛选和矫正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有效筛选出高敏感性车辆参数,还能实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校正。研究成果优化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技术,能有效提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精度,进而为重载线路智能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车轨耦合 动力学模型 遗传算法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样品中汞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与干扰校正方法
4
作者 张灵火 马娜 +4 位作者 陈海杰 张鹏鹏 胡梦颖 徐进力 白金峰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测定生物样品中的Hg时,由于Hg元素的电离能高、电离效率低,且存在W的氧化物等多原子离子干扰,很难进行直接准确测定,加之生物样品中有机质含量高,基体复杂,也会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本文通过比较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在测定生物样品中的Hg时,由于Hg元素的电离能高、电离效率低,且存在W的氧化物等多原子离子干扰,很难进行直接准确测定,加之生物样品中有机质含量高,基体复杂,也会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本文通过比较标准模式(STD)和动能歧视模式(KED)下测定Hg的质谱干扰情况,表明在STD模式下200Hg、202Hg均受到W、Re、Os、Er、Dy等元素多原子离子的干扰,而KED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干扰;在KED模式下选择202Hg作为分析同位素,Er、Dy、Re、Os等对Hg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而W的氧化物干扰仍难以完全消除。进而详细研究了KED模式下W对Hg测定的质谱干扰,Hg所受干扰程度与W含量呈线性相关(R2=0.9997),可利用KED模式结合数学校正法消除W的质谱干扰;优选了样品稀释倍数和内标元素,选择稀释倍数为100倍,50μg/L的Rh作为内标补偿基体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生物样品中Hg的ICP-MS分析与干扰校正方法,检出限为1.2ng/g。采用该方法对9个标准物质中Hg含量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或参考值)一致,尤其是国家标准物质GBW10028(黄芪)、GBW10025(螺旋藻)、GBW10015a(菠菜)的准确度显著提高,相对标准偏差(n=10)为0.7%~7.0%。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W含量范围在0~1000ng/g,Hg含量范围在3.2~670ng/g的生物样品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干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法测定地下水中砷的干扰及校正 被引量:5
5
作者 戴培东 李志华 +1 位作者 游世文 宗同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砷是地下水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指标,准确高效测定地下水中的砷含量意义重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的碰撞模式、反应模式、串杆反应模式(O_(2)质量转移模式)三种模式测试某地下水样品中砷的含量,从反应机理和干扰机... 砷是地下水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指标,准确高效测定地下水中的砷含量意义重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的碰撞模式、反应模式、串杆反应模式(O_(2)质量转移模式)三种模式测试某地下水样品中砷的含量,从反应机理和干扰机理方面探讨测定砷含量时所受的质谱干扰情况,对比三种模式的干扰消除效果,并建立ICP-MS/MS测定地下水中砷元素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地下水样品中富含稀土元素,稀土元素Sm、Nd容易产生双电荷干扰,导致砷结果偏高,三种模式消除干扰的有效性为串杆反应模式>反应模式>碰撞模式,确定^(103)Rh为内标元素,校正基体干扰和仪器信号漂移,在串杆反应模式下可同时去除^(150)Nd^(++)、^(150)Sm^(++)、^(91)Zr^(+)、多原子离子及氧化物的所有干扰,直接分析复杂基体中的痕量砷。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μg/L,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0%,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103%~109%。方法适用于各种地下水类型中砷的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地下水 质谱干扰 干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包林焌 许瑶 +1 位作者 刘钊 丰镇平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7,共15页
为方便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对用于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Python编制了求解双层壁冷却叶片内部流动的一维管网计算程序,结合ANSYS CFX计算软件,搭建了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以MarkⅡ叶... 为方便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对用于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Python编制了求解双层壁冷却叶片内部流动的一维管网计算程序,结合ANSYS CFX计算软件,搭建了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以MarkⅡ叶片为原型初步设计了气膜冷却方案,利用源项法模拟了气膜冷却的作用效果,提出了管网耦合计算的气膜冷却修正方法;将修正后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应用于涡轮导叶双层壁冷却结构方案设计,结合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对管网耦合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源项法可以模拟气膜冷却的作用效果,并节省约95%的计算时间;与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相比,气膜冷却修正后的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得到了相似的温度及换热系数分布;利用管网耦合计算方法设计的双层壁冷却结构方案具有较好的冷却性能,且耗时约为全三维气热耦合的1/12,在设计前期可利用该方法快速并准确地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导叶 管网耦合计算 冷却结构设计 双层壁冷却 气膜冷却 修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偏差校正方法在青藏高原夏季CMIP6降水数据订正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雨萌 赵林 +3 位作者 李照国 王少影 马媛媛 孟宪红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共16页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8个模式,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数据进行了偏差校正,并从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两方面评估了校正前后的CMIP6数据以及单个模式在1979-2...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18个模式,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数据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数据进行了偏差校正,并从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两方面评估了校正前后的CMIP6数据以及单个模式在1979-2014年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该校正方法高度依赖于用于偏差校正的ERA5再分析数据在研究区域的质量,尽管偏差校正后的青藏高原夏季平均降水的误差和误差率上有所改善,但在年际时间变化特征方面却不如偏差校正前的数据。大多数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1979-2014年青藏高原上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增的平均降水空间变化特征。偏差校正前的降水数据在高原上会出现显著的高估,误差率为60.4%,经过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对观测数据误差降低,误差率为-13.9%,并且偏差校正后的数据与ERA5的平均误差仅为0.003 mm·d^(-1),与ERA5的空间相关性高达0.999。空间趋势方面,观测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在1979-2014年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只有东缘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偏差校正前后的数据都能够大致刻画出这一空间分布特征,然而,未经偏差校正的大多数单个CMIP6模式与ERA5的空间相关系数未超过0.5。与由独立观测降水数据的年际变化特征相比,偏差校正前的数据高估了高原上的降水量,而偏差校正后的数据相比观测结果则偏低。通过确定95%分位阈值选取了极端降水个例,其集合平均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与年平均降水类似,也呈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部分CMIP6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这一特征,如MRI-ESM2-0(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0)和ACCESSCM2(Australian Community Climate and Earth System Simulator Climate Model Version 2),与观测结果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和0.821。但偏差校正后的数据在空间相关性方面下降,由偏差校正前的0.861降为0.730,未能准确刻画高原极端降水阶梯式递增的特点。偏差校正后的极端降水数据误差分布与偏差校正前相似,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高原南部腹地和东部。进一步的极端降水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观测结果与CMIP6降水数据均显示1979-2014年期间极端降水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明显。单个CMIP6模式中,EC-Earth3-Veg(European Community Earth-Vegetation model version 3)和EC-Earth3(European Community Earth Model version 3)及CanESM5(The 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5)在多个统计评估指标上排名靠前,展示出较好的模拟能力;IPSL-CM6A-LR(Institut Pierre-Simon Laplace Climate Model 6A Low Resolution)在平均降水误差和极端降水的误差指标上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偏差校正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锅炉宽负荷运行屏式过热器壁温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杨渊奥 刘润泽 +1 位作者 方寅 雷贤良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为掌握快速调峰过程中锅炉受热面内壁温分布特性,在燃烧侧耦合非均匀热流分布,工质侧引入多管束流量-阻抗匹配模型,修正过热器内各管排间阻力与质量流量分配,形成耦合烟气侧非均匀热流与工质侧真实流量的总传热计算模型,实现过热器温度... 为掌握快速调峰过程中锅炉受热面内壁温分布特性,在燃烧侧耦合非均匀热流分布,工质侧引入多管束流量-阻抗匹配模型,修正过热器内各管排间阻力与质量流量分配,形成耦合烟气侧非均匀热流与工质侧真实流量的总传热计算模型,实现过热器温度更为准确的预测。将该模型应用于660 MW对冲燃煤锅炉屏式过热器壁温的计算分析,获得了不同负荷、不同旋流角度范围内屏式过热器内壁温变化特性。研究发现,深度调峰过程中,30%负荷下最高管壁温度(868.4 K)高于50%负荷(861.9 K),接近材料最高承受温度,50%负荷下管壁温度高于75%负荷(849.7 K)。同时,旋流角度的变化对烟气非均匀性分布和蒸汽侧工质温度影响较大。当旋流角度为45°时,高温区主要分布于管屏两端;旋流角度为15°时,高温区则集中于中间靠前和中间靠后区域。当旋流角度增加时炉膛烟气场空间不均匀性增加,导致过热器宽度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快速调峰过程中锅炉的设计与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器模拟 质量流量修正 烟气-蒸汽耦合 煤粉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扭耦合效应下风力机叶片预弯后掠对其气弹载荷影响的分析
9
作者 马新稳 孙敬伟 +1 位作者 陈严 彭响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共10页
为研究风力机柔性叶片预弯和不同后掠几何外形设计对其气弹载荷的影响,利用转动矩阵精确地表征叶素处的气流速度和叶素的位移、方向、振动速度,并对叶素动量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气弹仿真模型。基于DTU10MW叶片分别设计3种不同后掠叶片,对3... 为研究风力机柔性叶片预弯和不同后掠几何外形设计对其气弹载荷的影响,利用转动矩阵精确地表征叶素处的气流速度和叶素的位移、方向、振动速度,并对叶素动量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气弹仿真模型。基于DTU10MW叶片分别设计3种不同后掠叶片,对3种叶片进行静力学、动力学和气弹耦合分析。研究叶片弯扭耦合变形对叶片攻角的影响,叶片预弯、后掠引起的气动力臂增大对叶根扭矩的影响。研究发现叶片的弯扭耦合效应受叶片的几何外形影响较大,后掠叶片对降低叶根的挥舞疲劳载荷效果最好,达到-11.14%,但会大幅增大叶根扭转疲劳载荷,预弯叶片会减小叶根的挥舞和扭转疲劳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气动弹性 疲劳载荷 叶素动量模型修正 弯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激光雷达伪监测数据的纠正技术
10
作者 丁华峰 曹元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45,共7页
由于温度变化、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耦合干扰,使得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伪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目标物体的实际信息,致使数据失真。为了提高多光谱LiDAR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进行纠正。首先,使... 由于温度变化、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等因素造成的耦合干扰,使得多光谱激光雷达(LiDAR)伪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目标物体的实际信息,致使数据失真。为了提高多光谱LiDAR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进行纠正。首先,使用去均值方式消除多光谱LiDAR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引起的偏差问题,并采用五点三次平滑法进一步去除机械振动导致的干扰噪声;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去除趋势项,解决电磁干扰对数据的影响,实现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预处理;最后,在已知基站位置的基础上,采用伪距差分法实现对多光谱LiDAR伪监测数据的纠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取的多光谱LiDAR测量效果较好,具有较小的位移频率监测误差,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激光雷达 伪监测数据 信号预处理 耦合干扰消除 数据纠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温度修正算法研究
11
作者 马超群 刘志浩 +3 位作者 刘秀钰 冯皓然 高钦和 马栋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577,共13页
针对轮胎在滚动过程中由于温升引起力学特性变化造成的轮胎力估计偏差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热-机耦合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修正算法研究。开展了变温度力学拉伸试验,获取了胎肩胶料随温度变化的力学参数,建立了重载轮胎热机耦合模型,开... 针对轮胎在滚动过程中由于温升引起力学特性变化造成的轮胎力估计偏差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热-机耦合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修正算法研究。开展了变温度力学拉伸试验,获取了胎肩胶料随温度变化的力学参数,建立了重载轮胎热机耦合模型,开展了接地加载试验与模态测试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探讨了变温度垂向力作用下的重载轮胎接地特性与力学特性,分析了垂向力的接地参数敏感特性,修正了滚动过程中温升带来的敏感信号偏移,建立了基于高斯回归过程的重载轮胎垂向力估计模型,对比了温度修正前后垂向力估计精度,结果表明:以温度修正后的敏感特征值为输入时,垂向力加载10~80 kN下模型最大误差是3.45%,垂向力估计效果良好,估计精度比温度修正前提高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轮胎 力估计 温度修正 热-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交易模式下日前电碳耦合市场运行策略
12
作者 李宏仲 孙孟珊 魏静怡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5,164,共9页
在电碳耦合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碳市场实际交易模式分析发电商电碳耦合市场报价策略和出清结算问题。提出日前电碳耦合市场交易框架,统一2个市场时间尺度;将年度初始碳配额逐层分解到日,并根据实际碳配额消耗量建立滚动修正模型,... 在电碳耦合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碳市场实际交易模式分析发电商电碳耦合市场报价策略和出清结算问题。提出日前电碳耦合市场交易框架,统一2个市场时间尺度;将年度初始碳配额逐层分解到日,并根据实际碳配额消耗量建立滚动修正模型,实现碳配额的及时预测和修正;考虑碳市场成员之间的竞争博弈关系,构建双边协商和集中竞价交易模式下的电碳耦合市场双层博弈模型;采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和CPLEX求解器分别求解上、下层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和方案对比,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报价策略和动态碳价机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碳耦合市场 双边协商 集中竞价 双层博弈模型 滚动修正 报价策略 出清结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定子总成各向异性的永磁同步电机振动特性分析
13
作者 卢炽华 李放 +2 位作者 刘志恩 薛齐凡 彭文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4,共13页
针对当前在建立电机噪声振动分析模型时,存在绝缘漆和绕组导线结构复杂以及材料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等效建模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材料参数快速矫正方法.采用基于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的响应面模型... 针对当前在建立电机噪声振动分析模型时,存在绝缘漆和绕组导线结构复杂以及材料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等效建模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材料参数快速矫正方法.采用基于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的响应面模型,分析各向异性材料参数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电机额定工况下壳体及后端盖振动分布特性;通过振动台架试验验证多物理场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探明8000 r/min附近48阶等效辐射功率等级峰值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材料中,绝缘材料的弹性模量对电机模态贡献最大;矫正后的电机整机有限元前3阶模态频率与锤击法模态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在3.5%以内,等效建模及矫正方法可用于电机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构建;从整体趋势看,多物理场振动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48阶整体振动水平最大,其峰值主要由8000 r/min转速下径向电磁力空间0阶12倍频激励频率与定子总成0阶模态频率6239 Hz相交产生共振所引起.研究结果可以为电机噪声振动分布特性及产生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电磁力 模态试验 各向异性 矫正方法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下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静玥 李星群 农万相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系统分析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文中采用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2~2021年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较... 为系统分析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文中采用熵值法、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2~2021年广西农旅融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农旅融合综合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较快,并呈现出高耦合高协调的良好发展趋势;现阶段阻碍广西农旅融合中旅游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国际旅游收入、国外游客人数、星级饭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提出夯实产业基础,发展精品农旅产业;数字赋能产业,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坚持生态理念,推动农旅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广西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熵值法 障碍度模型 修正耦合协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在地质样品测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颜巧丽 杨远 +4 位作者 聂小力 杨天信 刘贤红 姚慧敏 陈美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9,共9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地质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测试时是常用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测定线性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土壤,岩石样品时采用的酸溶法、碱熔法、烧结法三种消解体系各自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在地质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测试时是常用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测定线性范围广、稳定性好等优点。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质土壤,岩石样品时采用的酸溶法、碱熔法、烧结法三种消解体系各自特点及消解剂的特性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样品测定时外标法、内标法、标准加入法的选择及应用;探讨了样品测试时仪器条件的优化措施,同时分析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干扰校正方法。最后,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技术在地质样品中非金属元素分析物测定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消解体系 条件优化 干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磨齿加工参数优化设计
16
作者 彭祖元 王志永 +1 位作者 张宇 吴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为实现在国产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床上加工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对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圆弧端齿盘的加工原理,建立了螺旋角不为零时砂轮半径、砂轮顶宽、刀尖圆角半径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 为实现在国产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床上加工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对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圆弧端齿盘的加工原理,建立了螺旋角不为零时砂轮半径、砂轮顶宽、刀尖圆角半径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节径平面上的齿槽和齿牙面积进行等截面修正,建立了砂轮半径增量的计算方法。根据格里森圆弧端齿盘设计准则,建立了圆弧端齿盘磨齿加工参数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圆弧端齿盘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在国产H650GA型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上进行了实际的磨齿加工,并对实验工件进行了齿形误差检测和实际的接触区检测,验证了带环形槽的航空圆弧端齿盘磨齿加工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端齿盘 环形槽 等截面修正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管网耦合方法研究
17
作者 包林焌 刘钊 +1 位作者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7,共14页
为方便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提出了一种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利用Python编制了叶片冷却结构设计的一维管网程序,并采用冲击冷却的实验结果对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合ANSYS CFX三维数值计算软件,搭建了用于... 为方便燃气透平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的设计与研发,提出了一种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利用Python编制了叶片冷却结构设计的一维管网程序,并采用冲击冷却的实验结果对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合ANSYS CFX三维数值计算软件,搭建了用于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管网耦合设计计算平台,设计了用于计算内部流场的管网模型,并提出了管网耦合计算中的外部气膜冷却修正方法;通过与经湍流模型验证和网格无关性考核后的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管网耦合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管网模型对叶片内部冷却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用于管网耦合过程中内部流场的计算;与三维气动计算相比,采用气膜冷却修正方法得到的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相对误差在2.18%~12.2%之间,验证了气膜冷却修正方法的可靠性;管网耦合计算结果与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结果吻合良好,两种方法计算的叶片壁面温度分布一致,但采用管网耦合方法可以大大节约计算时间,耗时为三维气热耦合计算的1/18。管网耦合计算方法可应用于叶片前缘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的设计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气膜复合冷却 管网计算 管网耦合 气膜冷却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球训练机器人扣球位姿修正中的解耦控制
18
作者 朱祥凤 陈鹏 韩盼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08,共4页
因排球训练机器人在扣球位姿控制过程中需要多回路控制,不同控制回路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存在不同回路之间的耦合干扰,要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需要对排球训练机器人在扣球训练过程中的耦合干扰进行解耦控制。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排球训练机... 因排球训练机器人在扣球位姿控制过程中需要多回路控制,不同控制回路之间相互影响,导致存在不同回路之间的耦合干扰,要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需要对排球训练机器人在扣球训练过程中的耦合干扰进行解耦控制。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排球训练机器人扣球位姿修正的解耦控制方法。根据机器人的主要能量和扣球速度独立非线性项计算排球机器人姿态运动参数,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估计机器人在扣球训练过程中的位姿。根据机器人位姿估计结果,建立位姿修正解耦控制的目标函数,并设定扣球位姿控制的约束参量,引入变步长动态平衡反馈调节方法实现单一回路的解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解耦控制方法在x轴和y轴中的跟踪误差均低于0.3m,在控制过程中的俯仰角、关节旋转角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与设定期望值相符,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高排球训练机器人的跟踪精度和控制效果,获得较好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球训练 机器人 耦合干扰 扣球位姿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位姿修正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FeO_(3)⁃NiFe_(2)O_(4)复合多铁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磁电耦合研究
19
作者 王靖辉 陈双杰 +4 位作者 吕晓东 刘嘉琦 唐云龙 朱银莲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6,共8页
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多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本文探索研究了生长在Nb:SrTiO_(3)上的BiFeO_(3)⁃NiFe_(2)O_(4)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磁电耦合性能。衍衬分析和选区电子衍射表明BiFeO_(3)和NiFe_(2)O_(4)在沉积过程中发生相分离并自组装... 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多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本文探索研究了生长在Nb:SrTiO_(3)上的BiFeO_(3)⁃NiFe_(2)O_(4)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磁电耦合性能。衍衬分析和选区电子衍射表明BiFeO_(3)和NiFe_(2)O_(4)在沉积过程中发生相分离并自组装外延生长形成纳米复合结构。进一步利用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BiFeO_(3)与NiFe_(2)O_(4)两相间的界面和相分离细节;BiFeO_(3)基体中存在大量的层状缺陷和氧空位片,造成局部晶格膨胀和复杂的极化分布。多模式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证明了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铁电翻转和保持性能,以及较低的漏电流和明显的磁电耦合。本工作呈现了一种自组装复合多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期望为未来微电子器件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复合薄膜 自组装 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 磁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前视SAR二维空变误差校正方法
20
作者 张宇 金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前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可实现对前视盲区的二维分辨,在武器制导等军事领域极具应用价值。然而在特殊几何模型下,距离方位高度耦合且存在方位空变,这使得前视高分宽幅成像极具挑战。文中基于前视阵列SAR成像几何构型,推导了距离... 前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可实现对前视盲区的二维分辨,在武器制导等军事领域极具应用价值。然而在特殊几何模型下,距离方位高度耦合且存在方位空变,这使得前视高分宽幅成像极具挑战。文中基于前视阵列SAR成像几何构型,推导了距离多普勒域的精确回波信号模型,通过解线性频调以及Keystone的方法实现距离方位二维解耦(RCM)校正。在此基础上,文中方法将目标多普勒频率在时间上进行一次以及二次分解,并通过重采样实现线性多普勒频率插值,消除每个距离单元中的方位空变残余相位误差,实现空变补偿。最后,通过方位聚焦以及波束形成获取了良好聚焦的前视阵列SAR无模糊图像,通过点目标以及面目标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前视阵列SAR解模糊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阵列SAR 距离方位耦合 RCM校正 线性多普勒插值 重采样 空变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