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Diagnosis of Gas Temperatur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in Helium 被引量:1
1
作者 CHANG Zhengshi SHAO Xianjun ZHANG Zenghui ZHANG Guanju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60-2266,共7页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s(APPJ),the gas temperature is essential for their applications.A spectral diagnosis of APPJ’s gas temperature is conducted in this work.Th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 of helium APPJ ... Fo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s(APPJ),the gas temperature is essential for their applications.A spectral diagnosis of APPJ’s gas temperature is conducted in this work.The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 of helium APPJ are captured by using an optical spectrometer system.Then,the grating secondary spectrum of OH(A2∑+(ν=0)→X2П(ν=0))are used to diagnose the gas temperature of plasmas because the spectrum has excellent resolution.Meanwhile,the vibrational temperatures a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vibration sequence of N2band(SPS,the second positive system).On the basis of the method,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First,the spectral identifying indicates that the grating primary spectrum covers a whole wavelength range from 200 nm to 900 nm,and that the grating secondary spectrum overlaps with the primary spectrum from 400 nm to 900 nm.Second,the gas temperature(about 320 K)is close to the room temperature,while the vibrational temperature of the N2(SPS)is about 5 000 K.The trend of the two temperatures changing with the applied voltage is discussed in th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气体温度 光谱诊断 氦气 常压 频谱识别 二级光谱 振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UV复合诱变结合含盐平板选育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米曲霉
2
作者 孙思城 李浩然 +2 位作者 苏国万 吴惠贞 林伟锋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27,共8页
对从高盐稀态酱醪中筛选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K9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紫外诱变,并利用高盐含量平板进行驯化培养和筛选,旨在得到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菌株。首先对K9进... 对从高盐稀态酱醪中筛选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K9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复合紫外诱变,并利用高盐含量平板进行驯化培养和筛选,旨在得到产耐盐高活性蛋白酶的菌株。首先对K9进行ARTP诱变,筛选得到优势菌株S-G27,其中性蛋白酶活性较K9提高35.82%;接着以S-G27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优势菌株G-U2,其中性蛋白酶活性较K9提高56.81%;G-U2所产蛋白酶的耐盐性进一步提高,在15%NaCl溶液中,G-U2中性蛋白酶活性残留率为K9的1.94倍;G-U2稳定性良好,第7代时菌株的中性蛋白酶活性残留率为92%;和出发菌株K9相比,G-U2的菌丝更短、孢子更多、孢子体积更大且表面纹饰更多;诱变未引起黄曲霉毒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符合生产安全要求。在模拟发酵酱油实验中,发酵终点G-U2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性蛋白酶活性、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分别较K9高出120.19%、52.29%、1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紫外线诱变 耐盐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
3
作者 赵盛 李玲玲 +2 位作者 高翔 张昌运 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最佳条件为:17 W紫外灯照射60 s,120 W ARTP辐照50 s,此条件下正突变率最高。通过高通量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遗传稳定的复合诱变优势菌株UAQ-39,相比出发菌株其降解率、比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2.65%、44.13%。菌株烷烃羟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增加,提示降解关键酶活性与MTBE生物降解进程强相关。该研究采用的紫外-ARTP复合诱变条件可显著提高菌株的MTBE降解性能,可为异生型污染物降解菌的开发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复合诱变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诺卡氏菌高产菌的ARTP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洲琴 张祝兰 +3 位作者 杨煌建 程贤 严凌斌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0.5%、糊精1.0%;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液菌龄30 h、初始pH值7.2、接种量2.0%、装料量100 mL/500 mL、转速230 r·min^(-1)、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FIM-PO8-16菌体细胞浓度大幅提高,达到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高产腺苷菌株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更轩 刘伟 +5 位作者 刘春燕 田缘 于冲 姜威 田洁萍 张淑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为获得高产腺苷菌株,实现降本增效,该研究基于一株腺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SB-37,对其进行ARTP诱变选育,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方法优化菌株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时间为30 s,菌株诱变致死率为98.75%。比对初始菌株腺苷产量,获得... 为获得高产腺苷菌株,实现降本增效,该研究基于一株腺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SB-37,对其进行ARTP诱变选育,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方法优化菌株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时间为30 s,菌株诱变致死率为98.75%。比对初始菌株腺苷产量,获得8株高产腺苷突变株,其中菌株Q40-2-37腺苷产量最高,为6.20 g/L,是出发菌株的2.58倍。该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99 g/L、蛋白胨25 g/L、pH 7.04、接种量8.03%、发酵时间72 h,此条件下,腺苷产量为6.92 g/L。该研究结果为高产腺苷菌株的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枯草芽孢杆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诱变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对凡纳对虾不同家系幼体发育及仔虾抗逆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周静心 孟宪红 +11 位作者 傅强 曹宝祥 陈宝龙 刘绵宇 曹家旺 李旭鹏 强光峰 代平 栾生 邢群 李色东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产的受精卵(原肠胚期)分别进行相同功率(360 W)、不同时间(2、4、8和12 min)的批量诱变处理,并对孵化率、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存活率、变态率以及仔虾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TP对凡纳对虾进行诱变处理后在不同家系间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在幼体发育前期阶段,4个家系随着诱变时间的增加,肢芽期畸形率均呈上升趋势,孵化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未经过诱变的对照组相比,除A和D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处理组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除A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各家系处理组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和孵化率与诱变时间均呈现中度或高度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B、C和D4个家系在相同阶段的同一处理组存活率的表现具有不定向性,A家系诱变8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C家系诱变4和8min组存活率显著升高,D家系诱变2和4 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而诱变8 min组则显著升高。可能是诱变的不定向性以及诱变作用于个体造成的。通过存活率和各期变态率综合分析可得,低剂量(2min组)诱变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后期,高剂量(4、8和12min组)诱变幼体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中前期。对A家系幼体的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测试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氧耐受能力;诱变2 min组和8 min组分别在氨氮胁迫实验第4天、第7天存活率很高,诱变对该家系幼体对抗氨氮胁迫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说明ARTP诱变凡纳对虾受精卵在不同家系中幼体发育前期具有一些共性趋势,在幼体发育后期和性状的改变上具有不定向性。研究结果对凡纳对虾新种质创制及功能研究材料的制备提出了新的方法,并为凡纳对虾诱变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诱变育种 artp 幼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东旭 李忠辉 +3 位作者 张子恒 王昕 龚大春 石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H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孢子浓度3×10^(6) CFU/mL、诱变功率100 W、气量10 L/min、间距2 mm、诱变时间240 s。经平板显色初步筛选得到49株诱变菌,并通过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稳定的突变株LH2301,其单宁酶的酶活力达到2.29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7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5 g/L葡萄糖,21 g/L酵母浸粉,初始pH 4.0,接种量为3.5%,单宁酸质量浓度为20 g/L,酶活力水平可提升至6.105 U/mL。对诱变株所产单宁酶进行了初步表征,其分子质量为90 kDa,当温度处于40~50℃,pH值为3.0~5.0时,该酶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金属离子Ca^(2+)、K^(+)、Al^(3+)对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单宁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单宁酶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单宁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莫能菌素菌株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善飞 李欣颖 +5 位作者 田丹丹 张显元 张妍 王丹丹 宋尚霞 孙付保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7-46,共10页
莫能菌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肉桂链霉菌作为生产莫能菌素的重要微生物,通过菌种选育和选择性添加发酵前体可能是提高莫能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基于一株莫能菌素工业生产菌2110,尝试对其... 莫能菌素是一种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肉桂链霉菌作为生产莫能菌素的重要微生物,通过菌种选育和选择性添加发酵前体可能是提高莫能菌素发酵产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基于一株莫能菌素工业生产菌2110,尝试对其进行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成功获得1株高产突变株,莫能菌素产量为7.56 g/L,提升10%。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实验优化出该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主要组成为葡萄糖35.0 g/L、豆油41.81 g/L、黄豆饼粉30.0 g/L、丙酸钠1.0 g/L、亮氨酸0.25 g/L、缬氨酸0.12 g/L和异亮氨酸0.16 g/L,其中豆油、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莫能菌素效价影响尤为显著。在此条件下,5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产量达到12.23 g/L,提高56.56%。该研究成果为莫能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展现出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能菌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肉桂链霉菌 诱变选育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刚 陈利娟 +1 位作者 吴斌 何冰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0,206,共5页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高温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为高温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的最适p H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蛋白酶 诱变选育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筛选草菇优良菌株及RAPD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何建华 蒋玮 +6 位作者 吕贝贝 李鹏 武国干 王金斌 祝子坪 吴潇 唐雪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0-1955,共6页
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 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出菇爬料速度提高了0.8~2.4倍,出菇时间提前了1~2d,抗低温胁迫能力提高了24h。研究运用RAPD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建立草菇ARTP诱变育种筛选与检测评价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快速选育高产DHA的裂殖壶菌突变株 被引量:16
11
作者 袁军 赵犇 +2 位作者 孙梦玉 王武 杨海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便捷的诱变选育高产DHA菌株的方法。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ATCC 20888悬浮液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后,涂布到2,2’-联吡啶平上板培养。将所得的突变菌株摇瓶发酵培养,通过磷酸香草醛油脂快速检测法... 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便捷的诱变选育高产DHA菌株的方法。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ATCC 20888悬浮液经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后,涂布到2,2’-联吡啶平上板培养。将所得的突变菌株摇瓶发酵培养,通过磷酸香草醛油脂快速检测法和气相色谱分析从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DHA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裂殖壶菌诱变选育条件为ARTP为处理时间15 s,气量10 L/min,电功率100 W;2,2’-联吡啶浓度为100μmol/L。通过该方法可以获得高产DHA的菌株。其中D32菌株DHA生产能力提升显著,比初始菌株提升了29.8%,DHA产量达到7.31g/L。D32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主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05)。经5次传代后性状稳定,本方法快捷高效,同时也为其他多不饱和脂肪的诱变选育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裂殖壶菌 诱变育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及鼠李糖脂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利娟 吴斌 何冰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达42 g/L,底物转化率达到0.7 g/g底物。添加0.01%鼠李糖脂到Bacillus subtilis CL产羧甲基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培养基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木聚糖酶活分别提高12.9%和18.3%。研究表明,鼠李糖脂通过增加细胞通透性来提高胞外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鼠李糖脂 羧甲基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乙醇醋酸菌的选育及其在麦芽醋酿造中的应用
13
作者 钱沁 张明 +4 位作者 杨华 蔡国林 李晓敏 陆健 吴殿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目的】旨在选育一株乙醇耐受性优良且适合麦芽醋酿造的醋酸菌,同时提高其原料利用率及醋酸产量,从而改善成品醋品质。【方法】比较了热带醋杆菌J-22(Acetobacter tropicalis J-22)、糖精葡糖醋杆菌J-15(Gluconacetobacter saccharivor... 【目的】旨在选育一株乙醇耐受性优良且适合麦芽醋酿造的醋酸菌,同时提高其原料利用率及醋酸产量,从而改善成品醋品质。【方法】比较了热带醋杆菌J-22(Acetobacter tropicalis J-22)、糖精葡糖醋杆菌J-15(Gluconacetobacter saccharivorans J-15)和沪酿1.01(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HN 1.01)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6%~10%)啤酒中的发酵能力,以产酸量(以乙酸质量浓度计)、乙醇转化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综合评价最高的热带醋杆菌J-22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结合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最终选育出1株热带醋杆菌J-2276。通过测定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下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和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的生长曲线和麦芽醋发酵性能,进一步验证了该诱变菌株的乙醇耐受性和发酵能力。【结果】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能耐受体积分数为11%的乙醇,其发酵的麦芽醋中乙酸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提高了65.0%。较高的乙醇耐受性也使诱变菌株热带醋杆菌J-2276产生更丰富的风味物质,其发酵的麦芽醋中总有机酸质量浓度和总挥发性物质质量浓度较出发菌株热带醋杆菌J-22均提高了45.3%。【结论】该研究通过采用ARTP诱变和HTS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1株耐乙醇热带醋杆菌J-2276,且其连续传代7次后遗传性能稳定,有效提高了麦芽醋发酵的产酸量,改善了麦芽醋产品的滋味和风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醋 醋酸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通量筛选 乙醇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在骨科病室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刁攀 张波 +5 位作者 孙宇豪 赵航 许桂敏 石兴民 张冠军 李浩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利用安德森六级筛孔空气碰撞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进行采样,分析低温等离子体消杀对病室空气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影响,揭示该技术对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消杀机制。结果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病室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能够保持室内臭氧浓度低至5 ppbv以内,消毒3 h后病室空气中自然菌的菌落总数减少至约150 CFU/m^(3),消亡率达92.35%;消杀2 h后马赛血杆菌的消亡率达100%;消杀3 h后人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藤黄微球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0.48%、80.90%、87.50%和92.82%。结论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的空气消毒机对病室动态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室内臭氧浓度达到了一级国家标准线,在有效控制臭氧产生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可高效杀灭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病室环境接近《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Ⅰ类环境标准。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消杀具有高效消毒和人机共存的技术优势,可以在保障病室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辅助甚至替代现有物理化学手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病室 动态环境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空气消毒 自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辐照对两色金鸡菊种子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喜亭 许言 +3 位作者 吕萌 蒲腾飞 王立言 李明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诱变育种手段,已成功应用于微生物的育种研究,在植物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本研究首次采用ARTP处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形和品质... 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诱变育种手段,已成功应用于微生物的育种研究,在植物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本研究首次采用ARTP处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形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观赏价值大、品质好的诱变品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时间(7.50~37.50min)的ARTP辐照提高了两色金鸡菊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辐照22.50min时其发芽势(80.00%)和发芽率(86.70%)达最大;不同时间的ARTP辐照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幼苗的最大冠幅、叶片数量、叶柄长度、叶面积,以22.50min的辐照效果最好.(2)ARTP辐照种子22.50min后,其大部分植株最大花径明显增加、舌状花红褐色区域明显增大,13.33%的植株舌状花瓣数增多(Tm)、6.67%的植株雄蕊瓣化(Ts)、6.67%的植株舌状花管状化(似喇叭状)(Tt);部分植株花朵总黄酮、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成分增加,其中Tt植株不仅花形发生变化且活性成分也有所提高.ARTP诱变有望成为两色金鸡菊育种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artp 辐照 种子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技术在食品和饲料加工生物催化剂改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雪 吴亦楠 +4 位作者 马飞 王立言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13-24,共12页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料加工产业除了应用分离提取的酶制剂外,很多发酵过程仍以微生物为细胞工厂进行多种酶催化转化。该发酵过程通常涉及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且很多体系不能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因此理性基因工程改造通常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诱变育种仍然是食品和饲料加工用酶及微生物菌株改造的主要手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技术。近年发展起来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境友好、突变率高、突变库容大等特点,在食品和饲料加工微生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点介绍近年ARTP在食品与饲料加工酶制剂及发酵微生物改造中的相关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酶制剂 食品和饲料加工 微生物发酵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法提高蜡状芽孢杆菌中壳聚糖酶的产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朝正 李意 赵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蜡状芽孢杆菌,筛选获得酶活提升的菌株。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在种子液中培养6 h可达到对数期中后期,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时间为60 s时,蜡状芽孢杆菌的致死... 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蜡状芽孢杆菌,筛选获得酶活提升的菌株。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在种子液中培养6 h可达到对数期中后期,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时间为60 s时,蜡状芽孢杆菌的致死率达到85%,筛选得到一株壳聚糖酶活性提高13.19%的突变株,然后进行酶活稳定性验证,经六代培养的平均酶活为9.643367 U/mL,波动在5%之内,表明其产酶量高,稳定性强,可用于后续出发菌株。诱变后菌株经电镜观察,发现菌落形态无明显变化,但是菌株的个体形态发生了变化,比原始菌株细长,证明酶活提高是ARTP诱变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壳聚糖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 酶活 蜡状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发酵果汁酵母
18
作者 蔺永红 刘帅 +3 位作者 蒋婷 张娜 张世忠 秦伟帅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04,共6页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 该研究以不产乙醇、高产酯的酵母菌株G4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以菌株G4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复合紫外诱变选育低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菌株,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耐受性及溶血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4被鉴定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osa),通过诱变选育得到一株不产乙醇、高产酯的优良突变菌株AU73,其总酯产量为1.10 g/L,是出发菌株G4的1.53倍。突变菌株AU73遗传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可耐受pH值2.5,乙醇体积分数10%,150 mg/L SO2,30%葡萄糖。综上,突变菌株AU73具有不产乙醇、高产酯的特性,为提高发酵果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鉴定 总酯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海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该研究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89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并对其遗传稳定进行测定,以期筛选高产纤维素酶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出发菌株TP-89通过UV... 该研究以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89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UV)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并对其遗传稳定进行测定,以期筛选高产纤维素酶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出发菌株TP-89通过UV诱变100 s,ARTP诱变120 s后,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产量高且稳定遗传的正突变菌株UA-67,其在产酶培养基上培养4 d时,滤纸酶活为2.59 U/mL、内切酶活为4.26 U/mL、外切酶活为7.79 U/mL,较出发菌株TP-89分别提高85.0%、125.4%和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筛选 拟康氏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红曲菌BM0321液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发酵条件探究
20
作者 邢宏博 郑玉娇 +5 位作者 蔡汉聪 宋敏 卢秋咏 邹新华 曾运东 黄明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红色红曲菌BM0321液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 (Monacolin K)的发酵条件。试验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技术对原始菌株红色红曲菌BM0157进行诱变,筛选出高产且稳定菌株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试验进行优化,确定红色红曲... 试验旨在探究红色红曲菌BM0321液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 (Monacolin K)的发酵条件。试验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技术对原始菌株红色红曲菌BM0157进行诱变,筛选出高产且稳定菌株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试验进行优化,确定红色红曲菌BM0321最适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在甘油145.42 g/L,大豆水解液261.6 mL/L,籼米粉80 g/L,ZnSO_(4)·7H_(2)O 2.1 g/L,玉米浆粉5 g/L,pH值5.5,接种量10%,装料量20%条件下,通过摇瓶发酵Monacolin K含量可达到1 093.5 mg/L。100 L发酵罐对红色红曲菌BM0321进行分批发酵试验,在该条件下Monacolin K含量可达到848.23 mg/L。研究表明,结果可为红色红曲菌BM0321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红曲菌 液态发酵 莫纳可林K 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