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海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曲 段杉杉 +4 位作者 孔晶晶 祝磊 李海龙 张庆丽 宋天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33,I0024,共10页
为全面评估中国沿海大气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对中国不同沿海区域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中国沿海大气PAHs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大气PAHs浓... 为全面评估中国沿海大气多环芳烃(PAHs)污染现状,对中国不同沿海区域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等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中国沿海大气PAHs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大气PAHs浓度具有一定时空差异性,且大多低于内陆城市,高于国外沿海城市。组成上,PAHs以中分子量占比较高。利用分子诊断比率法和受体模型方法解析PAHs来源,表明PAHs来自于混合源。苯并[a]芘毒性当量法和终身癌症风险增量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表明部分沿海区域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需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 沿海大气颗粒物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天气与大气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1
2
作者 余锡刚 吴建 +4 位作者 郦颖 闵怀 周洋毅 程文 王卫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88,94,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综述了灰霾天气期间大气颗粒物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水平2方面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介绍了国内外对灰霾天气期间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源解析方面的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加剧,灰霾天气也随之增多。综述了灰霾天气期间大气颗粒物在时空分布和污染水平2方面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介绍了国内外对灰霾天气期间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及源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灰霾天气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能见度 源解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PPR法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祚泳 丁晶 张欣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0,共3页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新技术 (PPR) ,对成都市区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含量数据和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进行分析 ,得到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的权重贡献率。结果表明 :影响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尘和土壤道路尘 ,它们的贡...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新技术 (PPR) ,对成都市区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含量数据和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源成分谱进行分析 ,得到成都市大气颗粒物排放源的权重贡献率。结果表明 :影响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尘和土壤道路尘 ,它们的贡献率均达 4 0 %以上 ,与成都市区内大气污染来源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源解析 大气污染 PPR法 排放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沿海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锡刚 张胜军 +5 位作者 吴建 郦颖 吴小东 王圣 盛永孝 黄鸿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8,共4页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 对2009年夏季浙东沿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分析颗粒物污染特征、水溶性离子及无机元素组成,运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模型)对浙东沿海地区大气TSP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浙东沿海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物为主,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SO24-、NH4+、Ca2+,土壤尘是该地区大气TSP的主要来源,北仑、乐清和奉化TSP中土壤尘的分担率分别达到55.49%、42.52%、40.70%,各监测点TSP来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投影寻踪回归进行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作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成分谱和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权重贡献率的一种原解析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解析,结果表明,影响上海市大气颗粒物...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成分谱和大气采集样本中的元素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权重贡献率的一种原解析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的解析,结果表明,影响上海市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建筑尘、土壤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源 源解析 投影寻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西安地区2024年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污染及粒径分布演化特征
6
作者 钟佳浩 王思雨 +1 位作者 王妍 张力元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5年第4期844-856,共13页
为探究陕西西安地区2024年3月15日至17日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污染及粒径分布演化特征,使用光学粒径谱仪和在线离子监测仪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及离子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并结合大气污染物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沙尘暴过程中颗粒物污染... 为探究陕西西安地区2024年3月15日至17日一次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污染及粒径分布演化特征,使用光学粒径谱仪和在线离子监测仪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及离子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并结合大气污染物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沙尘暴过程中颗粒物污染与粒径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过程可划分为清洁背景期、首次颗粒过境期(沙尘期Ⅰ)、二次颗粒过境期(沙尘期Ⅱ)和沙尘消退期4个时期,各时期气溶胶来源、粒径谱结构与化学组分差异显著;相比于清洁背景期,沙尘期Ⅰ尽管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不大,但小粒径段(0.300~0.576μm)的颗粒物数浓度迅速上升,离子组分以NH_(4)^(+)和二次污染物NO_(3)^(-)、SO_(4)^(2-)为主;而沙尘期Ⅱ则以粒径大于2.5μm粗颗粒为主,颗粒物数浓度下降,Ca^(2+)、Mg^(2+)、Na^(+)等离子质量浓度显著增加;粒径谱演化表现为沙尘期Ⅰ的颗粒物粒径谱曲线相对于清洁背景期整体上移,沙尘期Ⅱ颗粒物峰值粒径相对于沙尘期Ⅰ向右移,反映出不同时期颗粒物粒径主导特征的转换;结合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源解析结果,证实沙尘期Ⅰ污染以西安市周边卫星城和郊区环境的人为污染源贡献为主,沙尘期Ⅱ则呈现出明显的沙尘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物 粒径分布 无机组分分析 PMF源解析 气溶胶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