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的江苏沿海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邬昊鹏 牛生杰 +8 位作者 刘端阳 吕晶晶 祖繁 周悦 王元 葛攀延 邵乃夫 汪玲玲 鲁海宁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536,共15页
为深入研究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020年冬季在江苏省东海县利用无人机(UAVs)开展了边界层和污染物综合观测实验。研究发现:雾天逆温层厚度要比晴天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强度要大0.5~1℃(100 m)^(-1)。雾天... 为深入研究辐射雾边界层气象要素和污染物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020年冬季在江苏省东海县利用无人机(UAVs)开展了边界层和污染物综合观测实验。研究发现:雾天逆温层厚度要比晴天厚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强度要大0.5~1℃(100 m)^(-1)。雾天低空有风切变,风向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小,而晴天低层风速变化较小,风向在低空随高度呈顺时针旋转。相较于双层逆温结构,有着深厚单层逆温结构的辐射雾的强度更强。在同一次辐射雾过程中,雾的强度不会随着风向的变化而变化,较低的风速更有利于强浓雾的形成。从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来看,逆温层内相同高度处的TVOC(总挥发有机化合物)在晴天要比雾天高,在辐射雾形成前和生成阶段,SO_(2)浓度随高度递减速率远高于晴天同期。晴天和雾天O_(3)和NO_(2)的垂直变化呈现明显的负相关,O_(3)在雾天近地面的梯度变化明显要大于晴天。PM_(1.0)、PM_(2.5)和PM_(10)在雾天要比晴天高出一倍以上,CO在辐射雾过程中相对稳定,垂直变化较小。TVOC、NO_(2)、PM_(1.0)、PM_(2.5)和PM_(10)会受到辐射雾过程中强逆温的影响而在逆温层内累积。它们的累计变化率在雾后与雾前相比均有了明显下降,颗粒物污染物的累积变化率比气体下降更显著,且大粒径颗粒物累积变化率的下降幅度要超过小粒径颗粒物。夜间地面排放的NO等还原物质较难向上输送,对高层的O_(3)消耗量远小于低层,使得夜间高层O_(3)远大于低层,导致PM_(2.5)和O_(3)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白天太阳辐射增强,不稳定边界层的发展伴随着高空O_(3)向下的混合导致O_(3)增加以及PM_(2.5)排放增多使得二者的垂直变化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边界层 气象要素 大气污染物 无人机 高分辨率垂直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十四五”中期成效评估
2
作者 王聪 严宇 +3 位作者 向柳 陈优帆 张银菊 罗彬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93-97,共5页
采用“政策分析—减排估算—模型模拟”评估方法,对四川省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十四五”中期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十四五”前两年,全省NO_(x)和VOCs分别减排6.28%和0.63%,其中移动源减排贡献35%~40%。碳排放保持持续降低态势,但降... 采用“政策分析—减排估算—模型模拟”评估方法,对四川省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十四五”中期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十四五”前两年,全省NO_(x)和VOCs分别减排6.28%和0.63%,其中移动源减排贡献35%~40%。碳排放保持持续降低态势,但降幅不及预期,滞后时序进度要求(8.3%)约1.3%。模型测算表明,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全省PM_(2.5)、O_(3)浓度分别上升0.9μg/m^(3)和8.5μg/m^(3),污染减排使PM_(2.5)、O_(3)下降1.2μg/m^(3)和1.0μg/m^(3)。各类措施中工业行业整治的贡献最大,移动源污染防治的贡献上升。交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措施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领域 减污降碳 “十四五”中期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反演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胡诚 张俊清 +3 位作者 刘慧丽 史雪静 孙帆 肖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36-7045,共10页
城市是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排放的热点区域,占全球人为源总排放量的40%~50%,因此对其排放量的准确量化,直接影响着各国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虽然排放清单方法是当前核算排放量的最主要手段,但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温室气... 城市是二氧化碳(CO_(2))和甲烷(CH_(4))排放的热点区域,占全球人为源总排放量的40%~50%,因此对其排放量的准确量化,直接影响着各国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虽然排放清单方法是当前核算排放量的最主要手段,但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城市尺度上估算的不确定性依旧大于50%,因此亟需开展城市尺度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准确核算,进而降低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而基于浓度观测和大气传输模型的反演方法,从2010年起逐渐被用于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反演研究,但对浓度观测站点选取和排放量反演方法依旧存在认识的不统一与偏差.在我国制定“双碳”政策的战略背景下,本文系统梳理和综述了当前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反演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该方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指出相较于国外已开展的研究,我国当前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网络依旧欠缺,限制了温室气体排放量时空格局和组分的有效拆分.而结合中精度浓度观测网络,并同时发展1km及以下空间分辨率的排放清单和气象驱动场,是未来准确解析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其时空格局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系统总结当前城市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研究现状、进展及问题,以及未来潜在发展趋势,预计可为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量反演 高塔 大气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典型小流域农田氨挥发与近源沉降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馨俣 康嘉慧 +6 位作者 杜晓芸 申其昆 冯思捷 孟凡磊 潘月鹏 刘学军 许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6-1244,共9页
氨(NH_(3))挥发是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进入大气的NH_(3)会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地表,成为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的重要贡献源。针对近湖的农业生产区,系统定量农田NH_(3)挥发与大气氮沉降对优化农田氮素管理、防治水体面源污染等至关重... 氨(NH_(3))挥发是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进入大气的NH_(3)会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地表,成为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的重要贡献源。针对近湖的农业生产区,系统定量农田NH_(3)挥发与大气氮沉降对优化农田氮素管理、防治水体面源污染等至关重要。以洱海流域典型近湖的古生片区农田为例,结合农户生产调研数据和大气氮沉降的连续监测数据,估算了2022年主要作物生长季(5-10月)农田NH_(3)挥发和大气NH_(3)及其他主要活性氮(如空气中硝酸、二氧化氮、颗粒态铵态氮和硝态氮;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干、湿沉降通量,阐明农田NH_(3)挥发与NH_(3)干沉降之间的关系,明确大气NH_(3)干沉降在大气氮素总沉降中的贡献及近源的洱海湖区大气氮沉降量。结果表明,2022年主要作物生长季古生片区农田NH_(3)挥发总量为11.3 t,其中玉米生产的贡献最大,为4.7 t(约占挥发总量的41.7%),其次为烤烟和水稻(占比分别为34.0%和24.3%)。同一时期内,近湖监测点的大气无机氮沉降总量(干沉降与湿沉降之和)的月通量范围为0.66-1.57 kg·hm^(-2)(以N计,下同),总计为6.51 kg·hm^(-2)。不同月份大气NH_(3)干沉降量占相应月份大气无机氮沉降总量的42%-70%,说明气态NH_(3)是片区大气氮沉降的主要活性氮组分。此外,主要作物生长季NH_(3)干沉降总量占到农田NH_(3)排放的10.7%。据估算,在研究时期内,大气沉降监测点周边洱海水面的大气无机氮沉降量为35.9 t。这一结果表明大气氮沉降是洱海水体氮素的重要输入源。综上,减少农业NH_(3)排放将是降低大气氮沉降及洱海氮素入湖负荷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氮 氨排放 大气沉降 水体污染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SI的中国NH_(3)浓度及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文鹏帆 张春亢 +2 位作者 杨庆骅 杨正雄峰 黎国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0-3051,共12页
基于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反演的NH_(3)柱浓度数据,利用排放通量盒模型和动态NH_(3)寿命估算了中国2008~2016年的NH_(3)排放量,并结合中国的土地覆盖类型、人口密度及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了中国NH_(3)浓度及排放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趋... 基于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反演的NH_(3)柱浓度数据,利用排放通量盒模型和动态NH_(3)寿命估算了中国2008~2016年的NH_(3)排放量,并结合中国的土地覆盖类型、人口密度及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了中国NH_(3)浓度及排放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趋势.结果发现,2008~2016年中国平均NH_(3)柱浓度、排放通量密度和排放量分别为6.81×10^(15)molec/cm^(2)、1.43g/m^(2)和10.09Tg,其中山东、河南两省的NH_(3)浓度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7×10^(15)和1.23×10^(15)molec/(cm^(2)⋅a).高浓度及高排放强度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新疆中部及四川盆地地区,表现为向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分布,这与中国的耕地、高人口密度区域分布基本一致.中国的NH_(3)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9.33Tg增加到2016年的13.96Tg,从占全球总量的14.96%上升到了24.88%.在这期间,西北和华北地区贡献了我国排放总量的47.50%,而青藏高原地区仅占2.65%.中国各地区的NH_(3)浓度具有“夏峰冬谷”的季节性特征,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分别占全年总浓度的28.96%、49.84%、13.02%和8.17%,这表明春夏频繁的农业活动对NH_(3)浓度的贡献不可忽视.考虑到中国NH_(3)浓度及排放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制定分时段、分区域的空气污染防治计划对NH_(3)的减排治理将更加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排放 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 NH_(3)寿命 PM_(2.5)污染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的减排潜力评估
6
作者 张英志 吕兆丰 +5 位作者 王冠淇 邓梵渊 石梦双 窦广玉 郝春晓 刘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8-1655,1661,共9页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 基于企业调研和门禁过车辆次等数据,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用车企业端估算了唐山主要钢铁行业运输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并评估了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唐山22家主要钢铁企业上游铁矿石运输量为1.84×10^(8) t,下游钢铁产品运输量为1.18×10^(8) t,主要往来于唐山港。22家钢铁企业上、下游运输方式均以公路运输为主,清洁运输方式(电动货车、铁路运输和皮带通廊运输)的货运周转量占比在70%以上;从企业过车数据看,电动车的使用次数已超过传统燃料车辆;传统柴油车以国Ⅴ和国Ⅵ车辆为主,产生的氮氧化物(NO_(x))、CO、碳氢化合物(HC)、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年排放总量分别为1 112.5、208.7、25.4、13.9、12.6 t。现阶段唐山通过重污染天气预警管控措施可使钢铁企业运输过程的NO_(x)排放强度下降25.7%。货运全面电动化升级可实现唐山钢铁行业运输过程NO_(x)排放进一步大幅降低,减排比例预估高达73.0%,下阶段应优先引导具备减排潜力的企业推进货运电动化,从而实现进一步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排放 减排潜力 运输过程 钢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中国人为CO_(2)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关系
7
作者 王震山 李新妹 +2 位作者 肖薇 蒋宁萱 柳艺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11-3121,共11页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大气输送模型研究我国人为CO_(2)与大气污染物(NO_(2)和CO)排放协同关系以及新冠疫情管控期间污碳排放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人为CO_(2)排放对应高浓度的NO_(2)和CO排放,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2018~2020年非生长季X...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大气输送模型研究我国人为CO_(2)与大气污染物(NO_(2)和CO)排放协同关系以及新冠疫情管控期间污碳排放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人为CO_(2)排放对应高浓度的NO_(2)和CO排放,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2018~2020年非生长季XCO_(2)异常与XNO_(2)的相关性(r=0.79)高于与XCO的相关性(r=0.61),且高人为CO_(2)排放地区燃烧排放效率更高;2020年2月(疫情管控期)我国XCO_(2)异常、XNO_(2)、XCO下降的区域范围为2019年2月(疫情同比期)面积的50%、70%和49%,2020年2月XCO_(2)异常与XNO_(2)的相关性(r=0.71,P<0.01)高于2019年2月(r=0.59,P<0.01),而XCO_(2)异常与XCO的相关性(r=0.44,P<0.01)低于2019年2月(r=0.68,P<0.01);受大气输送的影响,2020年2月京津冀受西南方向人为排放地区输送的影响高于2019年2月,而长三角受北部长距离输送的影响降低,珠三角受大气输送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表明卫星遥感可有效用于区域污碳协同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CO_(2)排放 大气污染 协同关系 新冠疫情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PM_(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和区域传输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蒋永成 赵天良 +3 位作者 王宏 王琼 常炉予 谭成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7-355,共9页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3年1月FNL分析资料,通过大气边界层要素与PM2.5浓...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3年1月FNL分析资料,通过大气边界层要素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对PM2.5污染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区域风场相关矢分析对影响福州雾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面气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地面风速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近地面边界层条件有利于霾颗粒物的形成和累积.但不同于我国东部主要污染源区霾污染过程中存在大气边界层逆温,福州PM2.5污染过程中并未出现大气边界层逆温结构,这一边界层结构的垂直混合可有利于区域传输的污染物从上层大气到达近地面从而加重福州霾污染,福州是华东地区一个PM2.5污染物的主要接受区,PM2.5污染物主要以外源输送为主.2013年1月份福州市清洁日近地面风向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霾污染日则为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PM2.5污染物主要从长三角地区、苏北以及安徽河南一带通过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传输路径影响福州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污染 大气边界层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输送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污染物在排污层的输送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江燕如 梁汉明 +1 位作者 高庆先 董保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86-488,共3页
为了分析我国大气排污层的基本输送特征,用6年时间收集到的大气排污层的气象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场的研究,特别是地面到600m高度大气层的大气排污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以境内输送或输入为主;在我国范... 为了分析我国大气排污层的基本输送特征,用6年时间收集到的大气排污层的气象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场的研究,特别是地面到600m高度大气层的大气排污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以境内输送或输入为主;在我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个风速极大值区。初步得到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场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大气排污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排污层 大气污染物输送 中国 输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孟伟 高庆先 +5 位作者 张志刚 缪启龙 雷霆 李金环 康娜 任阵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8,共8页
北京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模拟分析2002-08-17T09:00─2002-08-29T08:00污染传输过程;选择典型污染时段,结合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时段周边地区和北京自身大气污染物对北... 北京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市区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利用区域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模拟分析2002-08-17T09:00─2002-08-29T08:00污染传输过程;选择典型污染时段,结合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各时段周边地区和北京自身大气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和贡献率;进一步证实了在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输送的背景下,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表明:有特殊天气背景时,即研究区域在西南风气流场的控制之下,周边地区污染源对北京的贡献比北京自身的大;没有特殊天气时,北京自身的贡献大于周边地区对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地区 污染输送 大气环境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硫输送和沉降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新兴 高庆先 +4 位作者 姜振远 任阵海 陈复 柴发合 薛志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4,共8页
介绍了我国排放的硫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规律,给出我国各省(区)1992,1993和1995年高架源和低架源平均硫沉降量、总沉降量及其来源省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证明,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排放的大气酸性污染物有90%以上沉降... 介绍了我国排放的硫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规律,给出我国各省(区)1992,1993和1995年高架源和低架源平均硫沉降量、总沉降量及其来源省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证明,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排放的大气酸性污染物有90%以上沉降在本国大陆地区和领海海域内。在日本和周边国家的沉降量不超过其本国沉降量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污染物 大气输送 硫沉降 环境气象学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68
12
作者 杨静 李霞 +1 位作者 李秦 王中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52,共6页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 基于1979-2008年乌鲁木齐1天4个时次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asquill-Turner稳定度分类方法和修正的罗氏法计算得出了乌鲁木齐市近30 a大气稳定度和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了2001-2008年混合层高度和稳定度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 a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高度随时间基本呈现缓增的趋势。混合层高度在冬季夜间最低,说明此时大气垂向平均稀释能力最差。近30 a大气稳定度以D类频率出现最高,F类次之;其日变化为夜间多稳定层结,傍晚和清晨中性层结占居主导,中午弱不稳定层结出现最多。混合层高度与API相关系数-0.95,表明大气混合层高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开展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报指标。F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与API相关系数0.80,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高度 大气稳定度 变化特征 空气污染指数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污染天气型及冷锋输送清除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俞布 朱彬 +2 位作者 窦晶晶 张玮玮 胡德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2-459,共8页
基于Lamb-Jenkinson天气分型方法对影响杭州四季的大气天气型进行频率划分,并结合杭州气候观测站的PM_(2.5)观测数据分析各季典型天气型的污染特征.针对杭州秋冬季冷锋活动时PM_(2.5)浓度值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分析了冷锋过程对杭州... 基于Lamb-Jenkinson天气分型方法对影响杭州四季的大气天气型进行频率划分,并结合杭州气候观测站的PM_(2.5)观测数据分析各季典型天气型的污染特征.针对杭州秋冬季冷锋活动时PM_(2.5)浓度值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分析了冷锋过程对杭州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和清除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是杭州的主要污染季节,以高压控制和暖区发展天气型为主;春、秋季其次;夏季基本不发生高污染个例.其次,结合变温和风速气象要素特征发现,24h负变温范围在0~2℃之间或者平均风速低于2m/s条件下的弱冷锋环境以污染输送作用为主,而24h负变温幅度大于4℃以及平均风速大于4m/s的较强冷锋环境以污染清除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型 天气分型 污染输送 污染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3 位作者 尚可政 黄建国 王彩欣 祁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7-105,共9页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搞清了不同方位的风频、不同层次的平均风速和污染系数分别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 相关分析 兰州市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TRACE-P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被引量:122
15
作者 赵恒 王体健 +1 位作者 江飞 谢旻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利用Hysplit4.7轨迹模式和2001年3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1年3月TRACE-P期间抵达香港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分析香港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到达香港的6类典型气团。结合香港鹤咀测站所测量的大气污染物的浓... 利用Hysplit4.7轨迹模式和2001年3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1年3月TRACE-P期间抵达香港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分析香港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到达香港的6类典型气团。结合香港鹤咀测站所测量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分析不同来源气团的化学特征。抵达香港的气流轨迹结果表明来自大陆的气团占47.5%,局地输送性气团占34.6%,海洋性气团占18.7%。鹤咀测站的污染性气体O3、SO2、CO在大陆气团影响下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1、3.0、486.1μg/m3;在海洋性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0、319.4μg/m3;在局地输送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2、308.0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低层大气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国际机场飞机排放清单的建立 被引量:25
16
作者 徐冉 郎建垒 +2 位作者 杨孝文 程水源 吕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54-2560,共7页
将基于标准起飞着陆(LTO)循环各阶段工作时间的飞机排放量计算方法加以改进,利用AMDAR资料计算飞机的有效排放高度,进而准确计算出基于逐架飞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首都国际机场2013年飞机NO_x、CO、HC、SO_2和PM_(2.5)... 将基于标准起飞着陆(LTO)循环各阶段工作时间的飞机排放量计算方法加以改进,利用AMDAR资料计算飞机的有效排放高度,进而准确计算出基于逐架飞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结果表明,首都国际机场2013年飞机NO_x、CO、HC、SO_2和PM_(2.5)排放总量分别为7042.1t、3189.9t、295.3t、429.4t和150.4t.与传统的基于LTO循环的方法相比,修正后的首都机场飞机NO_x、CO、HC和SO_2排放增加了23.5%、2.3%、2.1%和18.1%.飞机排放的CO、HC、SO_2和PM_(2.5)月变化较小,NO_x排放受飞机有效排放高度影响月波动较大.1~2月飞机污染物排放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8月各污染物排放达到峰值.此外,飞机在爬升和滑行/慢车两种模式下污染物排放比例最大,分别占排放总量的37.7%与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国际机场 飞机 大气污染物 排放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查的中国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排放清单 被引量:99
17
作者 彭立群 张强 贺克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9-1118,共10页
基于2010年初农村能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获得全国分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平均比例为20.8%.2009年全... 基于2010年初农村能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获得全国分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在此基础上确定秸秆露天焚烧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秸秆露天焚烧平均比例为20.8%.2009年全国28个省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天津市、上海市、港澳台地区,下同)秸秆露天焚烧的PM2.5,、BC、OC、SO2、NO2、CO、NMVOC、NH,、CH。和CO,jj}放量分另0138.1×10^4、6.4×10^4、41.1×10^4、8.7×10^4、41.8×10^4、594.6X10^4、94.4×10^4、8.0x10^4、44.2×10^4和14355.4X10^4.稻谷、玉米和小麦是露天焚烧的三大作物秸秆,其对污染物排放的贡献合计约为87%.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湖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秸秆露天焚烧比例分别43.1%、20.8%和39.7%.污染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地区.95%置信区间下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显示,PM2.5,、BC、OC、SO2、NO2、CO和NMVOC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分另别为-60%.83%、-78%~147%、-73%~135%、-48%-75%、-49%-78%、-91%~155%和-67%~94%.2015年初对六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农村能源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2014年江苏省、湖南省和广东省的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较2009年均有下降,而辽宁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则相对上升.研究显示,秸秆禁烧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秸秆焚烧 排放清单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2 位作者 吴彬贵 黄鹤 姚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3-1109,共7页
雾作为边界层内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与边界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天津边界层梯度观测平台分析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雾Ⅰ阶段水汽最先在离地面80~100 m的高度凝结,雾Ⅱ(平流雾)... 雾作为边界层内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与边界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利用天津边界层梯度观测平台分析2010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一次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雾Ⅰ阶段水汽最先在离地面80~100 m的高度凝结,雾Ⅱ(平流雾)阶段水汽由上往下传输;雾Ⅰ前,大气有明显的逆温,雾Ⅱ前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雾中大气趋于中性,在雾变薄过程中,边界层气象塔可观测到雾顶的强逆温;雾中长波辐射达到平衡,净长波辐射为0,可用此区分水雾和霾;雾对光化学烟雾有抑制作用,NO_x和小粒子会出现累积,影响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 热力结构 动力结构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53
19
作者 王秀荣 徐祥德 王维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9-758,共10页
运用1960—1997年内NCEP/NCAR的格点为2.5°×2.5°多个再分析气象要素资料以及西北地区95个加密测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诊断方法对影响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整层大气的水汽水平输送特征、各层水汽垂直输... 运用1960—1997年内NCEP/NCAR的格点为2.5°×2.5°多个再分析气象要素资料以及西北地区95个加密测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诊断方法对影响西北地区春、夏季降水的整层大气的水汽水平输送特征、各层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地区春、夏季各个边界区域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揭示了西北地区季节性降水的水汽源以及水汽源三维输送路径特征;同时阐述了西北地区季节性降水与同期空中水汽含量显著性相关的原因。并用西北地区干、湿年份相关气象要素场对本文的一些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季节性降水 整层大气 各层大气 水汽源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蒋春来 宋晓晖 +2 位作者 钟悦之 王彦超 雷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分别是中国二氧化碳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正处于顶层设计初步实施阶段,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两项制度的融合,研究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最新改革形势,研究提出了建立...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分别是中国二氧化碳和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管理的核心制度,正处于顶层设计初步实施阶段,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两项制度的融合,研究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最新改革形势,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应以降低制度设计和实施成本、减少政策实施阻力、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两项制度的定位、作用及衔接机制,分析关键结合点,以"构建协调一致的控制目标、建立统筹协调的技术方法、达到精简高效的管理效果"为原则,从明确法律基础、建立协调统一的技术方法、统一监管职责3个方面进行协调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物 排放权交易 排污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