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不同天气形势下GRACEs模式臭氧预报检验及误差来源分析
1
作者 陈靖扬 李婷苑 +3 位作者 邓涛 翁佳烽 欧阳珊珊 林子锋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2,共13页
利用2018—2020年广东省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再分析资料、CMA模式预报资料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开展不同天气型下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臭氧预报性能评估及其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GRACEs模式对O_(3)_8h浓... 利用2018—2020年广东省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再分析资料、CMA模式预报资料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开展不同天气型下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臭氧预报性能评估及其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GRACEs模式对O_(3)_8h浓度趋势预报较好,但对O_(3)_8h及其前体物NO_(2)浓度预报值总体偏低,其中NO_(2)浓度预报偏差更显著。(2)在台风外围+冷高压脊(TPR)和弱冷高压脊(HR)天气型下,臭氧平均浓度和臭氧污染城次概率最高,且模式对此类型天气下O_(3)_8h浓度的预报能力亦最差。NO_(2)预报偏差是导致O_(3)_8h浓度预报偏差的重要原因,而CMA模式对边界层气象要素预报值的偏差可进一步导致O_(3)_8h浓度预报偏低。(3)GRACEs模式对臭氧污染的漏报率较高,相对于整体预报水平,在TPR天气型下GRACEs模式对NO_(2)浓度预报偏低程度更大,HR天气型下模式对2 m气温预报负偏差也更明显。(4)从空间分布来看,GRACEs模式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城市O_(3)_8h浓度预报效果较好,而GRACEs模式对NO_(2)浓度和CMA模式对全省21个城市2 m气温预报偏低的分布差异是导致O_(3)_8h浓度预报效果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大气成分数值模式 GRACEs CMA模式 预报检验 误差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PES模式的广州地区大气输送扩散参数及其对PM_(2.5)预报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婷苑 范绍佳 +3 位作者 邓雪娇 蒋德海 戴光丰 张旭斌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3-680,共8页
利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广州地区PM2.5逐时监测资料以及GRAPES模式计算的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预报值,分析评估模式描述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的性能及其预报广州地区PM2.5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GRAPES模式不同时刻起报的地面通风... 利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广州地区PM2.5逐时监测资料以及GRAPES模式计算的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预报值,分析评估模式描述四种大气输送扩散参数的性能及其预报广州地区PM2.5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GRAPES模式不同时刻起报的地面通风系数、平均通风系数和湍流动能的预报稳定性与一致性较好,而垂直交换系数相对较差。垂直交换系数、地面通风系数、平均通风系数和湍流动能的量级分别为101、103、103和10-1~100。PM2.5浓度与大气输送扩散参数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M2.5与14时起报的垂直交换系数相关性最好。使用临界成功指数CSI对PM2.5浓度进行预报检验,得到垂直交换系数对PM2.5的预报稳定性较好,垂直交换系数能大概判别PM2.5为"污染"与"清洁"情况,临界成功指数部分可达70%。垂直交换系数与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超前滞后相关,预报PM2.5浓度是否为"污染"与"清洁"可同时参考原序列及滞后序列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学 预报方法 PM2.5 扩散参数 GRAPES模式 广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环境中纳米Al_2O_3/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永平 蔡利华 张永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利用QG-700高温气氛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PTFE及其纳米Al2O3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在氧气、50%氧气/50%氮气、空气及氮气等气氛环境中的摩擦磨损特性。采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采用EDAX能谱分析仪分析表... 利用QG-700高温气氛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PTFE及其纳米Al2O3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在氧气、50%氧气/50%氮气、空气及氮气等气氛环境中的摩擦磨损特性。采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进行观察,采用EDAX能谱分析仪分析表面成分,研究了干摩擦条件下气氛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范围内,纳米Al2O3的加入可减小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量,提高材料的抗磨性能;PTFE和3%Al2O3/PTFE复合材料在氧气环境气氛下的摩擦因数最小,而在氧气和氮气环境气氛下的摩擦因数最大,但磨损量最小;氧气气氛环境最有利于提高PTFE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综合性能,氮气环境次之,氧气和氮气环境则有利于增强材料的抗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氛环境 PTFE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数据分析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静 李旭祥 +1 位作者 许先意 蔡启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9,84,共5页
以西安市2006年9月27日至2008年5月3日每日的SO2平均浓度时间序列为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前555个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ARIMA(1,1,2);利用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对同样的样本进行训练,用这三种方法对2008... 以西安市2006年9月27日至2008年5月3日每日的SO2平均浓度时间序列为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对前555个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ARIMA(1,1,2);利用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对同样的样本进行训练,用这三种方法对2008年4月4日至2008年5月3日的SO2日均浓度值进行了预测,并用同样的方法分析预测了同期PM10日均浓度值,最后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浓度预测都是可行的,其中RBF神经网络法的预测误差最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分析 神经网络 大气环境 预测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MS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丁峰 赵越 伯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25-29,共5页
以区域最大浓度、各关心点平均浓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DMS模型的地表粗糙度、项目所在位置、最小M-O长度3个参数的敏感性,并确定了区域最大浓度所对应的参数条件,以期为模型应用、预测复核及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ADMS模型 参数敏感性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成分调整对09CuPCrNi钢耐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腾威 黄峰 +2 位作者 周学俊 李具中 陆忠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3-966,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合金成分调整对09CuPCrNi耐候钢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低含量的镍对09CuPCrNi耐蚀性能的影响不大;提高硅含量,试验钢板后期耐蚀性能比09CuPCrNi...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合金成分调整对09CuPCrNi耐候钢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低含量的镍对09CuPCrNi耐蚀性能的影响不大;提高硅含量,试验钢板后期耐蚀性能比09CuPCrNi原钢板更好。经过大气腐蚀预测,试验钢完全满足实际工程要求,降低了09CuPCrNi耐候钢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9CuPCrNi钢 成分调整 模拟工业大气环境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GRACEs预报性能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婷苑 吴乃庚 +5 位作者 邓雪娇 邓涛 陈靖扬 沈劲 邓思欣 梁华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利用2016—2019年广东省国控站实况监测数据对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除空气质量指数AQI外,重点对PM_(2.5)、O_(3)及NO2进行了分析评估。(1)模式预报性能存在年际差异,对各要素的预报值总体偏低... 利用2016—2019年广东省国控站实况监测数据对华南区域大气成分数值模式系统(GRACEs)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估。除空气质量指数AQI外,重点对PM_(2.5)、O_(3)及NO2进行了分析评估。(1)模式预报性能存在年际差异,对各要素的预报值总体偏低。(2)模式预报能较好地反映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PM_(2.5)中心在珠三角西北部,而O_(3)-8 h高值区在珠三角核心区和粤东沿海,但模式对O_(3)-8 h高值区存在显著预报低估现象。(3)模式可较好地模拟出PM_(2.5)月变化的单峰型特征和O_(3)-8 h月变化双峰型特征,但模式对AQI的秋冬季主峰值和春季次峰值的预报存在低估,分别与模式对O_(3)-8 h、PM_(2.5)的低估有关。(4)模式能较好体现O_(3)的午后峰值和NO2双峰值的日变化规律;模式对O_(3)前体物NO2的预报偏差,有可能是导致随后几小时对O_(3)浓度预报偏差的重要原因。(5)日平均浓度预报效果检验显示模式可较好预测AQI和3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但对夏秋季高O_(3)-8 h浓度预报显著偏低;模式对轻度污染及以上等级预报能力偏低,亟需提升模式对污染天气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大气成分数值模式 GRACEs PM_(2.5) O_(3)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齐郾新 施介宽 +3 位作者 胡晨燕 徐芙蓉 徐斌 唐燕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主要介绍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某开发区区域规划大气影响预测为例,阐述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环境空气动态预测 区域规划 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气源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明阳 郝小龙 韩秀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58-4164,共7页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作为一个新型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其在大气压下产生,射流温度接近室温,化学活性高,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环境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A...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作为一个新型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其在大气压下产生,射流温度接近室温,化学活性高,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环境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APPJ气源组分对其应用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APPJ气源组分会影响其放电特性、发射光谱和化学特性,其中APPJ中各种化学活性粒子在其应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APPJ气源成分主要影响化学活性粒子的种类与浓度,这些因素会影响APPJ技术成本和处理效率。因此,本文综述了在不同气源组分条件下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性、发射光谱和化学特性以及在微生物灭活、表面改性和表面清洁中的应用研究,分析总结了气源组分对APPJ应用方面的影响作用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 环境 气源组分 自由基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和化学特性 表面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大气成分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凡明 王新海 施红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大气成分监测系统是维护潜艇舱室环境适宜居留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潜艇中设置舱室气体分析系统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随着对气体污染物认识的深入以及对大气成分系统控制要求的提升,需要对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的测量点、气体分析种类和气体... 大气成分监测系统是维护潜艇舱室环境适宜居留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潜艇中设置舱室气体分析系统已经有将近40年的历史,随着对气体污染物认识的深入以及对大气成分系统控制要求的提升,需要对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的测量点、气体分析种类和气体浓度监测范围进行提升。本文介绍潜艇舱室环境大气成分监测系统的要求,并分析几种有前途的大气成分监测技术,最后论述可能的大气成分监测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大气成分 监测技术 潜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的空间环境信息服务组合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健 鲁国瑞 蔡燕霞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4-690,共7页
随着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障空间技术系统的运行安全对空间环境预报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空间环境信息服务中数据及模型资源分布式集成与共享的现状,针对空间环境预报数据智能化、自动化生成的需求,将Web服务技术及语义服务组... 随着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障空间技术系统的运行安全对空间环境预报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空间环境信息服务中数据及模型资源分布式集成与共享的现状,针对空间环境预报数据智能化、自动化生成的需求,将Web服务技术及语义服务组合技术应用到空间环境信息服务中.根据空间环境领域特点,提出了空间环境领域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并采用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方法实现空间环境信息服务的自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预报 WEB服务 语义相似度 服务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500qENH耐候桥梁钢锈层的稳定化处理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丙贵 韩丽梅 +1 位作者 李丽 曲锦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8-42,65,共6页
采用涂锈层稳定剂与水处理(84 d)相结合的技术对Q500qENH耐候桥梁钢试样进行锈层稳定化处理,研究了试样表面锈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涂锈层稳定剂的耐候桥梁钢试样在水处理初期其表面腐蚀均匀,后期形成的锈层致... 采用涂锈层稳定剂与水处理(84 d)相结合的技术对Q500qENH耐候桥梁钢试样进行锈层稳定化处理,研究了试样表面锈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涂锈层稳定剂的耐候桥梁钢试样在水处理初期其表面腐蚀均匀,后期形成的锈层致密性较好且内部无明显裂纹;经过84 d水处理后,涂锈层稳定剂和未涂锈层稳定剂的试样表面锈层主要均由α-FeOOH、γ-FeOOH和少量Fe3O4组成,α-FeOOH与γ-FeOOH的质量比分别为2.77和1.85,涂锈层稳定剂试样表面优先形成稳定锈层;锈层稳定剂可使耐候桥梁钢快速形成一层均匀的锈层,并加快锈层初始相γ-FeOOH的生成和转化,提高锈层稳定相α-FeOOH的含量,促进稳定锈层生成,缩短锈层稳定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桥梁钢 锈层稳定化 工业大气环境 锈层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