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t rest during secondary compres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晓东 周国庆 +1 位作者 商翔宇 陈国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115-2121,共7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t rest (K0) at high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during secondary compression, a series of K0 tests for saturated reconstituted clay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t rest (K0) at high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during secondary compression, a series of K0 tests for saturated reconstituted clay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sured K0 in secondary compression can be described by equations related to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secondary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compression index, recompression index, and sediment time. Effects of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and sediment time on K0 during secondary compress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cementation (part of cohesion) increase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decrease. Cementation increase leads to nonlinear variation for K0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decrease results in increase of K0. K0 computed by equ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is overestimated at apparent low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with different sediment time, which agrees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well at apparent higher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at rest secondary compres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E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An earth dam case study
2
作者 AN Lu CARVAJAL Claudio +4 位作者 DIAS Daniel PEYRAS Laurent JENCK Orianne BREUL Pierre ZHANG Ting-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930-3947,共18页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and may be reduced by an inverse procedure that calibr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observations on the real system being simulated.This work proposes an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method solve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bas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 optimized surrogate model achieves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t 0.98 by ANN with 247 samples,whereby the computational workload can be greatly reduced.It is also significant to bala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NN model by adaptively updating the sample database.The enrichment sampl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after iteration,which allows a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manner to the target posterior.The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hydraulic analysis of an earth dam.After calibrating the globa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earth dam with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t the downstream unsaturated location,it was validated by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values at the upstream saturated location.In addition,the uncertainty in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reduced,from 0.5 to 0.05.It is shown that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rior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yesian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dam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 bayesian inver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based on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被引量:2
3
作者 LUO Wen-jun GONG Chen-jie +1 位作者 WANG Huan-yu YANG Xiao-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890-2904,共15页
A method combining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carried out for computing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Instead of using a presupposed failure mechanism,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 A method combining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and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carried out for computing the active earth pressure.Instead of using a presupposed failure mechanism,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to generate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case that soil strength parameters have spatial variability.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earthquake,pseudo-dynamic approach is adopted to introduce the seismic forces,which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seismic acceleration.A new type of micro-element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e of work of external forces and the rate of internal energy dissipation.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deduced in the light of upper bound theor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upper bound solutions are obtained through numerical optimization.The method i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with those reported in literatures.The parametric analysis is finally presented to further expound the effect of diverse parameter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under non-uniform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dynamic approach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upper-bound analysis INHOMOGENEITY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巢赋存及库水位升降下土石坝水力破坏机理研究
4
作者 雷宏军 武炀 +5 位作者 吕正勋 潘红卫 何芳婵 蔡勤学 屈章彬 严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201,共19页
【目的】白蚁在土石坝内筑巢严重损害了坝体的结构完整性,其复杂的巢穴结构能够显著改变坝体内部的渗流特性和应力分布。然而,目前库水位升降下坝体不同部位受到蚁巢影响的具体程度,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方法】以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为研... 【目的】白蚁在土石坝内筑巢严重损害了坝体的结构完整性,其复杂的巢穴结构能够显著改变坝体内部的渗流特性和应力分布。然而,目前库水位升降下坝体不同部位受到蚁巢影响的具体程度,尚缺乏明确的认识。【方法】以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坝体上下游布置六个监测点,分析不同蚁巢赋存及库水位升降下土石坝内部结构渗流特征、应力变形及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在设计洪水位下,蚁巢系统对坝体的渗流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与迎水坡水位和蚁道通风口的位置密切相关,而与蚁巢本身的位置和尺寸关系相对较小。(2)蚁道的存在造成坝体内部形成渗流通道,使水流能够迅速通过坝体,导致坝体浸润线升高,从而使坝体基质吸力降低,同时蚁道直径的增加会导致浸润线下降速度变缓,增加了渗透破坏的风险。(3)蚁巢赋存下坝体孔隙水压力在高水位时增速与峰值均高于无蚁巢情景,并对水位变化呈现出高敏感性。(4)在位移场方面,蚁巢系统主要影响坝体蚁巢系统以上的区域,并随着库水位的升降变形幅度增大或减少。此外蚁巢规模越大,位移幅度也越大。(5)蚁巢系统的存在削弱了坝体整体稳定性,导致坝体安全系数降低。相较于蚁巢的位置和尺寸,水位升降速率对坝体安全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了解蚁巢系统对土石坝不同部位的水力破坏程度,揭示库水位升降速率和蚁巢规模对土石坝的水力破坏机理,快速评估土石坝的安全状况,为土石坝白蚁危害安全评价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巢分布 水力破坏 数值模拟 孔压分布 稳定性系数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填土荷载传递二项式分布模式的沟埋式涵洞竖向土压力
5
作者 孙珊珊 贾世文 +2 位作者 梁忠旭 刘墨林 张常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1510,共10页
为描述沟埋式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分布规律,借鉴筒仓散体材料竖向应力的分析方法,对沟槽填土进行分区并判定土拱方向。基于填土荷载传递二项式分布模式建立沟埋式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公式,继而结合荷载传递系数与等沉面高度的确定,给出所得公... 为描述沟埋式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分布规律,借鉴筒仓散体材料竖向应力的分析方法,对沟槽填土进行分区并判定土拱方向。基于填土荷载传递二项式分布模式建立沟埋式涵洞的竖向土压力公式,继而结合荷载传递系数与等沉面高度的确定,给出所得公式的应用步骤,最后开展薄层厚度讨论、对比验证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涵洞竖向土压力公式简单实用,无需复杂积分运算,合理反映了土拱效应、填土分区、荷载传递和等沉面的共同影响,可设定统一的最大薄层厚度,并得到理论公式、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验证;涵顶竖向土压力随着沟槽宽度、填土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沿水平面为非均布,但填土内摩擦角增加时,涵顶竖向土压力与荷载传递系数呈反向变化;同时,等沉面高度也不是常数,选择不同情况下的涵洞竖向土压力公式时需比较填土高度与等沉面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埋式涵洞 竖向土压力 二项式分布模式 土拱效应 荷载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非满舱气压辅助施工螺旋输送机闭气能力分析
6
作者 钟小春 余明学 +3 位作者 竺维彬 米晋生 钟长平 黄威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7-564,共8页
针对压缩空气沿着螺旋输送机出口方向逃逸导致难以在压力舱内建立起稳定气压的问题,基于Geostudio Air/w软件建立压缩空气在压力舱-螺旋输送机中的气-水-固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不同空气压力、渣土性质及盾构压力舱空舱高度下压缩空气对螺... 针对压缩空气沿着螺旋输送机出口方向逃逸导致难以在压力舱内建立起稳定气压的问题,基于Geostudio Air/w软件建立压缩空气在压力舱-螺旋输送机中的气-水-固耦合计算模型,分析不同空气压力、渣土性质及盾构压力舱空舱高度下压缩空气对螺旋输送机出口处渗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渣土渗水系数和舱内压缩空气压力是影响压力舱内压缩空气逃逸的2个主要原因,渣土改良可以降低渣土渗水系数,从而提高空气压力。当渣土渗水系数从6×10^(-6)m·s^(-1)逐渐降低至6×10^(-8)m·s^(-1)时,压力舱保压能力从130 kPa线性增长至240 kPa;当渣土渗水系数进一步降低且小于4×10^(-8)m·s^(-1)时,压力舱保压能力可以达到300 kPa。螺旋输送机的内部构造可有效降低压缩空气的逃逸,未考虑螺旋输送机结构内部特征时的渗气率是考虑时渗气率的7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气体逃逸 击穿时间 渗气率 渗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相关性及分布模型研究
7
作者 何金文 张诗瑶 +1 位作者 胡世燃 潘春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模型是影响土石坝防渗墙强度及大坝渗透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收集了9座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检测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最优边缘分布类型与构造相关联合分布模型的最优Copula函数,Bootstrap方法模拟识别结果的统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主要服从威布尔分布,构造两参数相关非正态联合分布的最优Copula函数为Frank Copula,识别结果差异主要来源于防渗墙施工质量导致的频率分布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土石坝高喷桩防渗墙强度可靠度与坝体/坝基渗透稳定可靠度分析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高喷桩防渗墙 联合分布模型 抗压强度 渗透系数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没式趾墙土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吉恩跃 傅中志 +1 位作者 甄峰 徐铭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45,共5页
潜没式趾墙广泛应用于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目前对大坝填筑期及蓄水作用下潜没式趾墙墙背的土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针对一个简化的趾墙-面板坝平面有限元模型,通过在趾墙和堆石料之间设置接触面,研究接触面应力分布及趾... 潜没式趾墙广泛应用于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目前对大坝填筑期及蓄水作用下潜没式趾墙墙背的土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针对一个简化的趾墙-面板坝平面有限元模型,通过在趾墙和堆石料之间设置接触面,研究接触面应力分布及趾墙土压力分布和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蓄水后,接触面上部正应力逐步减小而下部则略有增大,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剪应力则由负变正;剪应力随着接触面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接触面达到极限剪应力的范围逐渐减小;施工到蓄水过程中,趾墙首先向上游发生水平位移,伴随法向力迅速增大而剪力减小至接近于0。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土压力系数K为4.9~5.4,介于最大主动土压力系数K_a和最小被动土压力系数K_p值之间,因此由传统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的趾墙土压力与实际土压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用于分析潜没式趾墙的稳定性及其应力状态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没式趾墙 接触面 有限元法 土压力 土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堆石料纵横比影响的K_(0)压缩离散元模拟
9
作者 周璐 陶志鹏 +1 位作者 黄良 邓清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439-6445,共7页
水电、港口、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材料通常就地取材采用堆石料,然而不同地区的堆石料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堆石料纵横比对其K_(0)压缩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离散元法生成10种不同纵横比的颗粒簇,之后取相同的等效颗粒粒径,以同样的方... 水电、港口、交通等基础工程建设材料通常就地取材采用堆石料,然而不同地区的堆石料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堆石料纵横比对其K_(0)压缩特性的影响,首先采用离散元法生成10种不同纵横比的颗粒簇,之后取相同的等效颗粒粒径,以同样的方法分别生成相同初始状态的试样,最后进行静止土压力系数K_(0)压缩试验,就颗粒纵横比对堆石料K_(0)压缩特性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做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宏观层面,不同纵横比堆石料试样以AR=0.5为分界,当AR在0.5~1时,试样的K_(0)随着纵横比的增大而增大,当AR在0.2~0.5区间时,试样的K_(0)值随着纵横比的增大无明显规律。这表明在工程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纵横比0.5~1这段区间的颗粒。②在微观层面,颗粒纵横比越小(颗粒越长)的试样配位数越大、颗粒间的平均力和颗粒累计旋转角度越小,这表明颗粒纵横比越小的试样颗粒间的接触更紧密,接触力力链更分散,颗粒的抗旋转能力越强。这可能是造成不同纵横比堆石料K_(0)压缩特性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存在颗粒形状差异地区的K_(0)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并为选择合适的堆石料材料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形状 静止土压力系数(K_(0)) 离散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挡土墙后轻量土静止土压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天顺 张建成 舒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3,共10页
为了研究轻量土对挡土结构物的减压机理,通过开展大比尺刚性挡土墙模型试验,采用重物堆载的方式在填土表面施加均布荷载,分析重塑黄土和轻量土作为墙后填土时的静止土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轻量土在养护阶段的静止土压力随着时间增长... 为了研究轻量土对挡土结构物的减压机理,通过开展大比尺刚性挡土墙模型试验,采用重物堆载的方式在填土表面施加均布荷载,分析重塑黄土和轻量土作为墙后填土时的静止土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轻量土在养护阶段的静止土压力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降低。重塑黄土和轻量土的静止土压力随着填土深度增加近似线性增大,并且静止土压力随着加载而逐渐增大,其中重塑黄土的增幅明显偏大。对比重塑黄土和轻量土的静止土压力,发现轻量土具有明显的减压作用,且填土表面均布荷载越大,轻量土的减压效果越好。重塑黄土和轻量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均不是常数,其中重塑黄土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34~0.78,轻量土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22~0.55。当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时,传统理论在计算重塑黄土静止土压力方面适用性较高,但轻量土计算误差较大。结合模型试验以及传统理论,提出了适用于轻量土的静止土压力修正公式,对比发现其相对误差总体上介于1.01%~23.13%。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计算揭示了轻量土的静止土压力特性,对于完善轻量土土压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土 静止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系数 修正公式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推进过程的土压平衡盾构渗流场解析解及喷涌判别
11
作者 余俊 郑靖凡 +2 位作者 张志中 李东凯 和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01-2110,共10页
考虑推进过程中盾构正面附加推力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盾构喷涌问题。将土舱渗流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利用叠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舱水头显式级数解,将螺旋输送机内流场视为一维渗流,通过土舱与螺旋输送机交界面的连... 考虑推进过程中盾构正面附加推力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用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盾构喷涌问题。将土舱渗流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利用叠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舱水头显式级数解,将螺旋输送机内流场视为一维渗流,通过土舱与螺旋输送机交界面的连续条件确定盾构渗流场解析解。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参数分析。参数分析表明:正常掘进状态下的盾构推力波动频率与渣土固结系数比值近似为0.1~10 m^(-2),可对应于渗透系数10^(-3)~10^(-5)cm/s,当比值大于20 m^(-2),可以忽略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比值小于0.01 m^(-2)时,水压力分布近似稳态渗流状态,但比值在1 m^(-2)附近时,超孔隙水压力将存在显著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喷涌研究,给出了典型盾构在不同推力波动频率与土体固结系数比值下的临界渗透系数。通过对盾构喷涌实例进行对比,证明了解析解的喷涌判别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喷涌 临界渗透系数 波动水压力 水流量 波动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卸荷下砂土和粉质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楷 陈仁朋 +1 位作者 孟凡衍 胡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4-2182,共9页
土体极限卸荷比和临界卸荷比是确定基坑底扰动区深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福建标准砂和福州粉质黏土开展了多组竖向卸荷试验,根据归一化回弹变形确定了土体卸荷比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卸荷下土体表现出三阶段回弹变形规律;小于临界卸... 土体极限卸荷比和临界卸荷比是确定基坑底扰动区深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福建标准砂和福州粉质黏土开展了多组竖向卸荷试验,根据归一化回弹变形确定了土体卸荷比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卸荷下土体表现出三阶段回弹变形规律;小于临界卸荷比时,土体回弹变形可忽略不计;而大于极限卸荷比时,土体回弹变形、侧压力系数快速增加,回弹模量和剪切模量显著弱化,水平残余应力比出现拐点且开始下降。此外,针对既有卸荷试验研究,总结了试验手段和卸荷比特征值的判断依据,并给出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等土体的卸荷比特征值统计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扰动 卸荷比 剪切波速 侧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及土压力系数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高江平 俞茂宏 +1 位作者 胡长顺 陈忠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2-584,共3页
通过对加筋土挡墙大型模型试验土压力测试分析,提出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系数应区分为填土自重土压力系数和超载土压力系数。自重土压力系数在墙顶为主动土压力系数,至墙底为静止土压力系数,其间按直线规律变化;超载土压力系数随超载的大... 通过对加筋土挡墙大型模型试验土压力测试分析,提出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系数应区分为填土自重土压力系数和超载土压力系数。自重土压力系数在墙顶为主动土压力系数,至墙底为静止土压力系数,其间按直线规律变化;超载土压力系数随超载的大小而变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取值Ka,2Ka,2.5Ka和3Ka,它们沿墙高均近似取为常数。土压力系数与土压力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土压力 土压力系数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椭球体理论的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宫全美 张润来 +2 位作者 周顺华 唐黎明 韩高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基于颗粒椭球体理论认为隧道上部松动区滑动面为椭圆形,据此推导出受滑动面倾角影响的侧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在椭圆形松动区内竖向荷载沿水平向呈梯形分布,推导出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埋深低于极限椭圆高度时,松动区域... 基于颗粒椭球体理论认为隧道上部松动区滑动面为椭圆形,据此推导出受滑动面倾角影响的侧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在椭圆形松动区内竖向荷载沿水平向呈梯形分布,推导出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埋深低于极限椭圆高度时,松动区域为地面线以下的极限椭圆区域;当埋深达到极限椭圆高度时,松动区为整个极限椭圆,松动土压力不再增加。滑动面侧土压力系数是变化的,与滑动面倾角和土的摩擦角有关,随着内摩擦角增大而减小,随着滑动面倾角增大而增大。取值范围为0.2~0.8,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Krynine侧土压力系数之间。本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以用于隧道设计和施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土压力 隧道 椭球体 侧土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土压力系数探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强跃 赵明阶 +3 位作者 林军志 程龙飞 李莉 何泽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730,共4页
静止土压力系数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是确定水平场地的应力状态和计算静止土压力的基础。但目前对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研究还不够。对自然堆积而成处于临界状态的砂堆内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固结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 静止土压力系数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是确定水平场地的应力状态和计算静止土压力的基础。但目前对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研究还不够。对自然堆积而成处于临界状态的砂堆内应力状态进行分析,推导出自然固结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并与砂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表达式k0=0.95-sin和黏性土静止土压力系数表达式k0=1-si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静止土压力公式与砂性土常用表达式非常吻合,与黏性土常用表达式存在一定偏差。文中给出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公式和推导,较为科学合理地阐述了常用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由来,有效弥补了当前这块研究的空白,为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室内、现场试验和经验公式的推导提供了理论支撑,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土压力系数 砂堆三棱柱 抛物线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63
16
作者 郑俊杰 赵建斌 陈保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09-1013,共5页
依托十漫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工程,结合现场测试结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填方涵洞垂直土压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对顾安全垂直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与现场实测结果更为接近的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计... 依托十漫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工程,结合现场测试结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填方涵洞垂直土压力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对顾安全垂直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与现场实测结果更为接近的高路堤下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填方涵洞涵顶存在垂直土压力集中现象,土压力集中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路堤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趋于稳定并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 涵洞 垂直土压力 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重力式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范瑛 雷洋 章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25-3129,共5页
对某高填方路基挡土墙的现场实测水平土压力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挡墙墙后土压力呈曲线分布,类似字母"R",土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挡墙底部,而下部的值略小于底部值,最小值出现在挡墙中部。在本级挡墙施工时,墙后第1、2层土... 对某高填方路基挡土墙的现场实测水平土压力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挡墙墙后土压力呈曲线分布,类似字母"R",土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挡墙底部,而下部的值略小于底部值,最小值出现在挡墙中部。在本级挡墙施工时,墙后第1、2层土压力值接近静止土压力值,大于主动土压力值,第3、4层土压力值小于主动土压力值;在其上若干级挡墙或边坡施工时墙后各点土压力值均小于主动土压力值,即随着填土深度的变化挡墙后各点的土压力系数是在不断变动着的,土压力系数与土压力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致。同时,土压力作用点介于(0.4~0.5)H,且随填土深度增加作用点位置上移;每级挡土墙之间的平台宽度越小,上级挡土墙对下级挡土墙的影响就越大,土压力作用点就越高。研究结论对高填方多级挡土墙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挡土墙 土压力分布 土压力系数 土压力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土侧向应力的试验研究及新认识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秀艳 唐益群 +2 位作者 臧逸中 陈江 韩双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0-435,共6页
在不同试验室利用多种试验仪对河北省衡水、黄骅等地区埋深500 m以内的多个土样,进行了静止侧压力系数K0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并不总为常数,指出了岩土工程中常用静止侧压力系数公式K0=△σ3/△σ1求侧向应力σ3的... 在不同试验室利用多种试验仪对河北省衡水、黄骅等地区埋深500 m以内的多个土样,进行了静止侧压力系数K0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并不总为常数,指出了岩土工程中常用静止侧压力系数公式K0=△σ3/△σ1求侧向应力σ3的适用范围与不足,认为该公式用于垂向应力σ1小于200 kPa时浅部土体求得的侧向应力σ3基本适用,用于垂向应力σ1大于200 kPa的深层土求得的侧向应力σ3则存在一定缺陷,可能引起深部土体工程的不安全隐患或事故。指出了不同类型土的侧向压力σ3与垂向应力σ1存在较好的幂函数相关关系,说明了对相同土样不同试验方法测试侧向应力σ3也有差异,总结出正确求得不同深度土体侧向应力σ3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岩土工程施工与研究提供可靠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 静止侧压力系数Ko 试验 侧向应力σ3 垂向应力σ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土K_0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飞 张建民 刘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27-3732,3740,共7页
静止土压力系数K0是岩土工程分析计算中的重要力学参数之一。实际工程中墙后填土由于碾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制备了不同沉积方向的砂土试样,通过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砂土的各向异性。在研制应变路径试验设备的基础上给出了... 静止土压力系数K0是岩土工程分析计算中的重要力学参数之一。实际工程中墙后填土由于碾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制备了不同沉积方向的砂土试样,通过三轴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砂土的各向异性。在研制应变路径试验设备的基础上给出了静止土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了不同沉积方向对于K0的影响,并将试验测得的静止土压力系数与Jaky公式以及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材料单元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及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条件下的K0值比各向同性时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土压力系数 各向异性 K0固结试验 土压力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黄土湿陷试验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义川 金松丽 +3 位作者 赵卫全 张爱军 安鹏 张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黄土湿陷试验方法主要有室内试验和现场浸水试验两种:室内试验方法,大部分情况试验结果很难反映工程实际;现场浸水试验,试验周期长,费用昂贵,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以新疆伊犁强烈自重湿陷性黄土为对象,开展了湿陷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并将... 黄土湿陷试验方法主要有室内试验和现场浸水试验两种:室内试验方法,大部分情况试验结果很难反映工程实际;现场浸水试验,试验周期长,费用昂贵,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以新疆伊犁强烈自重湿陷性黄土为对象,开展了湿陷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并将离心模型试验成果与现场浸水试验成果以及室内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个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黄土湿陷试验新方法。研究表明:黄土湿陷的离心模型试验同样可以采用双线法和单线法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得到的侧压力系数变化规律同室内试验得到的侧压力系数变化规律相一致,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求得的修正系数β_0值与现场浸水试验得到的值相近,证明了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黄土湿陷试验新方法可以得到与现场大型浸水试验相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湿陷性 离心模型试验 地区修正系数 侧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