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初期有组织犯罪惩治策略研究——一种犯罪学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勇 王燕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9-27,共9页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 ,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 ,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从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 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 97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条款 ,作出了立法反应。对这种特殊形态的犯罪如何有效地惩治与防范 ,已是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犯罪学极富价值的课题。从建国初期新生政权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策略其效用来看 ,对当代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实践有三个方面的启示 :国家与社会双本位控制 ;打击与促进社会整合相结合 ;宽严相济的灵活的刑事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有组织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有组织犯罪 惩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马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文化交流和资源建设是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两项基本属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资源有限、国际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文化部、新闻总署、中国文联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图书馆迅速启动了出版物国际交换业务。本文对该时期出版物国际交换发展... 文化交流和资源建设是出版物国际交换的两项基本属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资源有限、国际交流受阻的情况下,在文化部、新闻总署、中国文联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图书馆迅速启动了出版物国际交换业务。本文对该时期出版物国际交换发展与新中国外交进展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出版物国际交换合作在借力新中国外交成果的同时,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突破,与大量美欧及第三世界国家在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开展了出版物交换合作。从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角度观察,图书馆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双向通道。因此,图书馆应发挥其文化交流的主体性作用,助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出版物国际交换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私权利的历史变化与现实启示
3
作者 段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 新中国建立后,对承载着私权利内容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尊重、保护与发展,是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调动"私"的因素,是承认和赋予私权利的具体表现。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革命过程中,对于私权利的挤压与剥夺,并不是对社会客体的一种摧毁,而是一种维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重新尊重与赋予社会主体应有的私权利,也并不是一种回归纠错,它还是一种维新。无论是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民福祉的增加而载入史册,并为未来提供生活的历史范例与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利 建国初期 公权力 革命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思想对储蓄政策影响研究
4
作者 徐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建国初期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 建国初期是我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时期,其间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思想对当时储蓄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显著提升了储蓄总量和国民储蓄率,强化了政府对国民储蓄的控制,而且通过储蓄总量、结构政策以及强制储蓄等方式,最终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储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计划经济思想 储蓄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人民观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振峰 李辰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人民观的发展显示出其历史必然性,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现实需要、丰富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70年来,人民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人民观的发展显示出其历史必然性,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现实需要、丰富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70年来,人民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经过70年的发展,党的人民观创造性地取得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必须巩固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必须激发人民的创造精神;必须着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宝贵经验为新时代党的人民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人民观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兴起与上海的地方性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亚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1949年后,中国中小学教育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中国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部门妥善处理了"1953年升学危机"。危机过后,教训变为经验。小学、初中教育在"过剩"与&qu... 1949年后,中国中小学教育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中国教育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部门妥善处理了"1953年升学危机"。危机过后,教训变为经验。小学、初中教育在"过剩"与"发展"的矛盾中继续前行,毕业生的持续过剩推动劳动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上海地方,劳动教育与宣传动员的范围均在逐步扩大,而劳动教育在实践层面也步入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上海市教育局 1953年升学危机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