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dge beams on mechanic behavior under lateral load in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1
作者 成洁筠 杨建军 唐小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61-66,共6页
In order to get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s with edge beam,the finite element structural program was used in the elastic ana... In order to get the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the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s with edge beam,the finite element structural program was used in the elastic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to study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ive beam width and the frame dimensions.In addition,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edge beam were also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HOLLOW slab-column structure edge beam equivalent frame width COEFFICIENT increasing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置翼墙法加固弱节点型RC框架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曰兵 王航 +2 位作者 严琪 单良 邢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9-1899,共11页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 国内外震害表明,大量钢筋混凝土(RC)框架建筑梁-柱节点或柱发生严重破坏,未能形成设计期望的梁端铰破坏机制。在柱内侧增设RC翼墙,能够同时加固既有框架的柱和节点,促进梁铰机构形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加固方式。本文制作两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并对其中一个采用后置翼墙法进行抗震加固。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两试件的滞回性能、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框架的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试件由节点剪切破坏转变为理想的梁屈服破坏,验证了在节点抗剪承载力严重不足的极端情况下,通过增设翼墙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抗震加固 后置翼墙 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加速度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成都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4
作者 昌毅 杨仁镪 +1 位作者 杨子健 李革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9043-9051,共9页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 以往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一般是针对结构自身特性进行分析,很少结合研究区域的工程场地的差异性,忽略了城市内不同工程场地的位置差异性,因此,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以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提出基于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和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θ_(max)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针对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方法利用层间剪切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得各地震响应下的θ_(max),再对θ_(max)及其相对应的地震动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式;针对成都市区域,该方法以成都市历史地震动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PGA计算公式,得到成都市各个工程场地位置的PGA。进而,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结构损伤指标,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结构在充分运行、基本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结构失效概率最高分别为94.1%、89.1%、74.7%和40.8%,且结构各性能水准的结构失效概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都是由西部向东部递减,因此可以适当加强西部地区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适当放宽东部地区的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以便节约经济成本。所提出的方法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最大层间位移角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失效概率 网格化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两层石结构抗震性能
5
作者 王昊 许立英 +2 位作者 吴应雄 陈伟恩 刘泽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147,共10页
福建沿海地区现存有大量石结构民宅,其抗震性能差亟需加固。在基本不破坏房屋外观、简单易施工及经济性的基础上,探究性提出采用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石砌体结构。为探究其加固效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未加固和钢管混凝土外框加... 福建沿海地区现存有大量石结构民宅,其抗震性能差亟需加固。在基本不破坏房屋外观、简单易施工及经济性的基础上,探究性提出采用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石砌体结构。为探究其加固效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未加固和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的两种石结构模型,模拟石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分析结构的破坏模式及其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外框加固不会改变石结构的破坏模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二层墙体率先发生面外破坏,导致部分石楼板掉落,而后一层墙体也发生倒塌,最终结构发生“自上而下”的坍塌破坏;在PGA为70gal和110gal的工况下,未加固结构损伤状态为严重破坏(位移角1/155)和倒塌破坏(位移角1/66),经加固后结构损伤状态转变为中等破坏(位移角1/408)、严重破坏(位移角1/250);相比于未加固结构,加固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减小了46.32%~81.77%,楼面峰值加速度则由于结构整体刚度的提高有所增加。加固后结构裂缝的开展得到抑制,损伤程度有所减小,抗震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结构 抗震加固 钢管混凝土 外框加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级地震青海灾区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胡鹏春 薛建阳 +3 位作者 张风亮 毛景琰 张振涛 胡晓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8,共12页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构村镇建筑,木构架与其内填充的夯土墙或砖砌墙协同变形能力普遍较差,两者间的碰撞挤压易使得木构架榫卯节点处出现劈裂、拔榫甚至脱榫现象;部分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木屋盖与其下部承重墙体间的连接措施不合理,屋盖存在错位坠落的风险;少量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震害损伤也较为严重;此外,村镇建筑选址也需要得到重视,以避开潜在次生灾害的影响。结合此次震害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地震资料,在标准规范制定、结构体系优化、施工质量提升、非结构构件增强以及房屋选址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青海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与修复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 震害调查 木结构 砖(土)木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周悬挂的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何剡江 徐卫敏 +1 位作者 王晓翠 干学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0,32,共12页
某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筒作为主要承重及抗侧结构。为实现建筑外立面通透的效果,所有框架柱均内退至核心筒附近。在顶部设8.4m高的悬挑桁架及环桁架,并沿环桁架逐层下挂钢吊杆作为楼面梁外周支承,形成框架-核心筒与悬挂结构相结合的受力... 某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筒作为主要承重及抗侧结构。为实现建筑外立面通透的效果,所有框架柱均内退至核心筒附近。在顶部设8.4m高的悬挑桁架及环桁架,并沿环桁架逐层下挂钢吊杆作为楼面梁外周支承,形成框架-核心筒与悬挂结构相结合的受力体系。在参考国内类似悬挂结构的工程案例后,从结构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对关键部位的结构布置优化和加强,并采用多个成熟的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对比计算。除常规分析以外,针对项目特点,补充了性能化设计、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悬挂结构楼盖舒适度验算、不同安装方案的施工模拟分析等计算,较为全面地掌握结构整体及关键部位的受力特性。同时,采取控制竖向构件轴压比、控制悬挂相关的钢构件应力比、提高核心筒配筋率等技术措施,确保结构实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本文可以为类似悬挂结构的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悬挂结构 钢吊杆 特殊施工方案模拟 楼盖舒适度 动力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隧道免支架施工的叠合板结构体系及创新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渊 姜弘 缪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2,共10页
为解决传统明挖现浇隧道建设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以及装配整体式结构在应用中未考虑简化模板支撑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架布设造成施工功效较低、施工环境较差等问题,开展对新型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基于“无支撑叠合板”... 为解决传统明挖现浇隧道建设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以及装配整体式结构在应用中未考虑简化模板支撑体系,导致施工过程中满堂支架布设造成施工功效较低、施工环境较差等问题,开展对新型结构体系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基于“无支撑叠合板”的理念,选取典型明挖车行隧道断面,提出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结构。该结构由预制底板钢筋笼、钢筋桁架型预制墙板及顶板等现场拼装并后浇混凝土而成,采用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角部连接构件,使底板、侧墙、顶板在施工阶段互为支座,将预制板及贴壁式围护作为现场浇筑的模板,实现不设支架、无需模板的施工新模式。对施工和使用阶段的结构受力转换模式进行分析,将顶板和侧墙在施工阶段简化为简支梁,使用阶段简化为二维框架结构。通过无支撑叠合板2阶段受力验算及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分析,论证该结构方案的可行性。经技术经济分析,该结构方案与常规明挖现浇法隧道相比,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采用满堂支架的装配整体式明挖隧道相比,施工功效更高、施工环境更好;与全预制装配式结构相比,更易于施工、造价更低、更适应软土地区的基坑支护要求,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整体式结构 明挖隧道 无支撑叠合板 钢筋桁架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应变能的平面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规律研究
9
作者 包宇 徐必胜 +2 位作者 王贞 吴斌 叶泽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连续倒塌属于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动力行为,为研究平面RC框架结构在重要构件失效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构件应变能的结构重要构件评价方法,以一栋四跨八层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为目标验证该方法的... 连续倒塌属于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动力行为,为研究平面RC框架结构在重要构件失效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规律,提出一种基于构件应变能的结构重要构件评价方法,以一栋四跨八层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为目标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发现该方法评价结构重要构件有效性高。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设计8个不同框架梁跨度或总楼层数的典型规则RC框架,首先基于上述方法评价结构重要构件,制定结构不利拆除构件方案;然后采用非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分析框架梁跨度和总楼层数对平面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最后拟合平面RC框架结构底层拆柱比例与倒塌程度近似函数曲线。结果表明:底层中柱拆除后,结构主要由底层框架梁承担竖向荷载,其余各层框架梁协同受力;总楼层数减少和跨度减少均能提高结构的冗余承载力,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起到积极作用;框架梁跨度对结构倒塌程度影响较大,总楼层数对结构倒塌程度影响有限,平面RC框架结构底层拆柱比例与倒塌程度近似可用logistic函数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RC框架结构 构件应变能 非线性动力拆除构件法 连续倒塌 倒塌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炸作用下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破坏分析
10
作者 陈公轻 吴昊 +2 位作者 欧渊 王帆 吕晋贤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9-301,共13页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 爆炸作用下地面建筑目标的破坏分析对制定实战打击策略和工程防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已有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近区爆炸试验进行复现,充分验证了所采用的精细化数值仿真方法的适用性。结合建筑结构混合单元建模方法,对典型三层含填充墙RC框架结构在典型战斗部(100 kg和200 kg TNT当量)爆炸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开展了仿真分析,考察了爆炸波在结构内部的传播和结构损伤特性。基于等效单自由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方法预测了爆炸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梁、柱、板和填充墙等构件的损伤等级,建立了内爆炸作用下建筑目标的破坏简化分析方法,并通过与精细化数值仿真结果对比检验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在100 kg和200 kg TNT爆炸工况下,精细化数值仿真分析中建筑物整体功能性和结构性毁伤等级均为中度和轻度,等效SDOF简化分析得到的相应毁伤等级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此外,从各构件的毁伤等级可以看出,相比于板、梁和柱等承重构件,砌体填充墙更易发生破坏,从而导致爆炸波在层内水平方向房间的毁伤破坏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炸 含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精细化数值仿真 等效单自由度(SDOF)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皓 阮鹏飞 +1 位作者 李宏男 侯世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179,210,共9页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影响,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附设黏滞阻尼器的RC框架结构开展抗震韧性能力评估。结合FEMA P-58以及我国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将主要受损构件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曲线以及易损性信息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正,并对无控结构和有控结构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等主要抗震韧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黏滞阻尼器对RC框架结构抗震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RC框架结构中适当设置黏滞阻尼器不仅能够减小结构地震响应、降低结构破坏概率,还能有效提升结构抗震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黏滞阻尼器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
12
作者 王秋维 梁林 +1 位作者 王璐 续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1,共11页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 针对位移抗震性能设计的不足,现行规范采用构件损伤程度补充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对于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框架结构,其在各性能水平下的损伤构件比例未有明确规定。在此背景下,提出了SRC框架的构件性能状态与结构性能水准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构件性能的S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不同高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的SRC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明确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分布,通过统计多条地震波下结构不同极限状态的构件破坏比例,建立用于体型规则SRC框架结构抗震评估的构件性能指标,并进一步采用地震易损性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SRC) 框架结构 基于构件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IDA)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模型研究
13
作者 李倩 胡洪波 +2 位作者 张荣强 李霞 王欣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共9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转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建设并存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既有存量建筑的改造加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方法并不唯一,现阶段缺少对...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转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建设并存的新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既有存量建筑的改造加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既有建筑改造加固方法并不唯一,现阶段缺少对加固方案从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可实施性强等多维度系统科学评选的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加固方案评选方法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加固方案评选模型。首先,分析了各种常用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其次,从施工可行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三个维度构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评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选指标权重,之后通过理想点法(TOPSIS)对加固方案进行打分,从而评选出综合效益最优的方案;最后,本文以改造加固工程项目为例,验证了评选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加固方法 方案评选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约束作用的混凝土柱耐火试验加载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涵远 蔡新江 +2 位作者 毛小勇 陈鑫 田石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9,共8页
为找到一种在构件耐火试验中能有效考虑整体结构对受火构件约束作用的加载方式,建立了2层2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受火单柱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荷载比为0.2、0.4和0.6时,恒载、变位移加载、变力加载和交互加载方式下受火单柱与整体结构... 为找到一种在构件耐火试验中能有效考虑整体结构对受火构件约束作用的加载方式,建立了2层2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受火单柱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荷载比为0.2、0.4和0.6时,恒载、变位移加载、变力加载和交互加载方式下受火单柱与整体结构的内力、变形和耐火极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恒载单柱不能准确反映整体结构受火柱的变形、轴力和耐火极限;变位移加载和变力加载在荷载比为0.2时能较好考虑整体结构中的约束作用,在荷载比为0.4和0.6时误差增大也不能准确反映整体结构的抗火性能;交互加载的相对误差随荷载比增大而增大,且最大误差小于20%。恒载、变位移加载、变力加载和交互加载中,交互加载可以较好考虑整体结构中的约束作用,近似达到整体结构试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抗火 试验方法 构件试验 加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扭转效应及其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钦锋 林环周 +3 位作者 许立英 卢立星 吴应雄 曹霖坤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1-2033,共13页
平面不规则建筑易扭转造成结构严重破坏,进行结构扭转效应分析和控制是这类结构设计的关键。对此,本文开展了8度设防区的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模型仿真计算,建立了5个典型乙类建筑的平面L型四层框架隔震模型,设置结构凸出分肢长度B和宽度... 平面不规则建筑易扭转造成结构严重破坏,进行结构扭转效应分析和控制是这类结构设计的关键。对此,本文开展了8度设防区的平面不规则多层框架模型仿真计算,建立了5个典型乙类建筑的平面L型四层框架隔震模型,设置结构凸出分肢长度B和宽度W的比值分别为1∶1,1.5∶1,2∶1,2.5∶1和3∶1,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探讨了LRB刚度占比和隔震层刚心位置对结构扭转的影响,提出了结构扭转的有效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凸出分肢长宽比B/W比值的增大,结构X向扭转逐渐增大,Y向扭转逐渐减小。增大LRB刚度占比可减小结构扭转效应,通过综合控制结构扭转和结构减震系数可得到合理的LRB刚度占比目标,建议了8度地震条件下隔震层LRB刚度占比,同时隔震层刚心与上部结构刚心布置于上部结构质心两侧可抑制平面不规则结构上部结构的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隔震 平面不规则 扭转控制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塔大底盘RC框架隔震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吉智 王心宇 +1 位作者 李爱群 杨参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延长至原来的3倍,降低了地震作用,有效控制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楼面绝对加速度的显著控制基本消除了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结构构件以及位移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建筑的修复费用。建筑的修复时间由阶段Ⅰ中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控制,此隔震方案下建筑的抗震韧性等级达到了三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塔大底盘RC框架 隔震设计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耳其M_(w)7.8地震工业厂房及设施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梦梦 周志光 +1 位作者 赵锦一 曹嵛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7-999,共13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M_(w)7.8和M_(w)7.5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此次地震具有强度高、双主震的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地震发生后,通过资料收集、对地震中受损的工业厂房及设施进行现场震害调查,探...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M_(w)7.8和M_(w)7.5地震。与以往地震相比,此次地震具有强度高、双主震的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地震发生后,通过资料收集、对地震中受损的工业厂房及设施进行现场震害调查,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地震动特征,比较了土耳其典型强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加速度响应谱与我国规范谱的差异;总结了该地区典型工业厂房及设施的震害特征,并对其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选取土耳其典型强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对某核电厂耦合体系进行了单向地震作用计算,探讨了核电厂耦合体系在强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土耳其地震的强度远超我国规范的最高标准,且竖向地震动强度显著;一系列高强度地震造成灾区工业厂房及设施受损严重,厂房主体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倒塌破坏,厂房中的非结构构件和生产设备也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中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以墙体倒塌和吊顶掉落为主。核电厂房耦合体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土耳其强震作用下,核电厂内蒸汽发生器的响应大于其抗震能力中值,主管道应力响应大于其允许应力值。调查证明,工业厂房及设施的抗震薄弱环节在于厂房内部设施和设备,完善工业厂房及设施的抗震措施,提升工业设备的抗震能力,是提高工业厂房及设施抗震韧性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地震 工业厂房及设施 工业设备 非结构构件 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电厂耦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快速建造式框架墩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149,共8页
新建铁路常采用框架墩跨越运营铁路,现有框架墩特别是立柱施工对运营铁路影响较大,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值得研究。以铁路快速建造式框架墩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方案对比和工程应用验证等方法... 新建铁路常采用框架墩跨越运营铁路,现有框架墩特别是立柱施工对运营铁路影响较大,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值得研究。以铁路快速建造式框架墩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方案对比和工程应用验证等方法,开展结构形式、连接形式、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等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快速建造式框架墩横梁采用钢结构,立柱采用混凝土立柱、钢混组合立柱、钢立柱及钢混混合立柱,采用全装配化施工,可适应不同横梁跨度、高度的框架墩快速建造需要;(2)提出快速建造式框架墩横梁与立柱间、立柱与基础间等新型形式,可实现现场快速化拼装;(3)通过计算分析,快速建造式框架墩的强度、刚度、疲劳、连接性能等均满足受力要求;(4)研究成果在工程上成功实施,实现了减少施工对运营铁路影响、降低行车安全风险的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框架墩 装配式 钢混组合结构 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背景的医疗建筑混合减震分析
19
作者 何雄科 周洋 +1 位作者 田野 王文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本文案例分析基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的相关要求,位于高烈度设防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医院应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对某医疗建筑的混合式消能... 本文案例分析基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的相关要求,位于高烈度设防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医院应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本文对某医疗建筑的混合式消能减震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消能器的布置按照最终能形成均匀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及最优减震效率为原则,沿结构两主轴方向分别设置了BRB和黏滞阻尼器的混合减震布置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结构层间变形较小,消能器处于弹性工作阶段,BRB给主体结构提供一定的附加刚度;在设防地震下,消能器率先发生屈服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提供一定的附加阻尼比,确保结构层间变形、楼面水平加速度等指标均能满足《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令第744号)中关于正常使用的性能目标;在罕遇地震下,混合减震方案充分利用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和黏滞阻尼器的黏滞滞回变形耗散和吸收地震能量,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消能减震设计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反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32
20
作者 顾祥林 黄庆华 +2 位作者 汪小林 林峰 彭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45,共10页
制作一个1/4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现浇楼板的加强作用结构呈弱柱型的倒塌模式,倒塌过程中构件间的碰撞作用非常明显。基于离散单元方法,将结构离散为板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 制作一个1/4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进行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倒塌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现浇楼板的加强作用结构呈弱柱型的倒塌模式,倒塌过程中构件间的碰撞作用非常明显。基于离散单元方法,将结构离散为板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板-柱体系或由梁单元、节点单元和柱单元组成的梁-柱-节点体系。在单元连接界面处构建由混凝土弹簧和钢筋弹簧组成的能反映构件空间受力性能的三维拉压弹簧组,引入任意加载路径下混凝土弹簧和钢筋弹簧单轴本构关系。采用动态松弛法求解结构的反应。借助于C++语言、MFC类库和OpenGL三维图形库,开发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倒塌反应数值仿真系统。用素混凝土柱的变形分析及结构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仿真系统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离散单元法 倒塌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