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DPUL-S164 regulat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s signaling to ameliorate dextran sodium sulfate-induced intestinal barrier damage by producing indole-3-lactic acid in a tryptophan-rich diet
1
作者 Arong Wang Dashuai He +3 位作者 Tieqi Wang Cheng Guan Guangqing Mu Yanfeng Tu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5年第3期981-997,共17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s and tryptophan(Trp)-rich diet on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of Balb/c mice exposed to a cocktail of antibiotics and dextran so...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s and tryptophan(Trp)-rich diet on the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of Balb/c mice exposed to a cocktail of antibiotics and dextran sodium sulfate.Several Lactobacill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healthy human fecal sample was found to utilize Trp to produce indole derivatives.The results of Trp metabolism indicated that the ability of Lactobacillus to metabolize Trp to produce indole-3-lactic acid(ILA),indole-3-carboxaldehyde(I3C),and indole-3-acetic acid varies in vitro and in vivo.The effect of Lactobacillus with high-yielding indole derivatives on disease activity index,colon length,an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Lactobacillus with low-yielding indole derivatives in a high Trp diet.And Lactobacillus combined with Trp intervention also had a certain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intestinal flora of male BALB/c mice.Among them,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DPUL-S164 produced more ILA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and the combination of L.plantarum DPUL-S164 and Tr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serum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eukin(IL)-6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number of goblet cells in the mouse mucous layer and increased mucin and tight junction protein expression.Furthermore,L.plantarum DPUL-S164 combined with Trp intervention activated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s(Ah R)signaling pathway.Furthermore,we foun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olonic tight junction protei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colonic Ah R,and the expression of Ah 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A and I3C in vivo.Therefore,we conclude that the ILA as Ah R ligand produced by L.plantarum DPUL-S164 regulated the Ah R pathway,thus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tight junction protein and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epithelial b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barrier injury LACTOBACILLUS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Indole-3-lact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精法调控AhR通路治疗硬皮病的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
2
作者 朱显忠 麦佩君 +4 位作者 单玉花 廖海琴 朱珂 杨文林 齐庆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26-333,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芳香烃受体(AhR)信号通路在补肾益精法治疗硬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及LC-MS分析结果获取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AhR信号通路基因和硬皮病疾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芳香烃受体(AhR)信号通路在补肾益精法治疗硬皮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等数据库及LC-MS分析结果获取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AhR信号通路基因和硬皮病疾病基因,构建补肾益精法活性成分-AhR信号通路-硬皮病交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有效活性成分与AhR结合能力。结果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异阿魏酸、木犀草素在补肾益精法靶向AhR信号通路治疗硬皮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参与硬皮病发病机制的IL-6、CTNNB1、HSP90AA1、TNF、PTGS2等AhR信号通路分子有关;分子对接显示阿魏酸、山奈酚、槲皮素、异阿魏酸、木犀草素等活性成分与AhR结合能均低于-6.0 kcal/mol,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补肾益精法治疗硬皮病的机制可能与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异阿魏酸、木犀草素等多种关键活性成分,靶向AhR信号通路,调控IL-6、CTNNB1、HSP90AA1、TNF、PTGS2等核心靶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补肾益精法 芳香烃受体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通路探讨青黛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孔冰慧 杨丽 +1 位作者 白龙洲 朱利利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96-2104,共9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药对UC的疗效确切。中药青黛发挥多靶点、复发率低、毒副作用较小的独特优势,对UC有较快缓解作用。青黛治疗UC微观分子机制可能涉及芳香烃受体/白介素-22(aryl hydrocar...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药对UC的疗效确切。中药青黛发挥多靶点、复发率低、毒副作用较小的独特优势,对UC有较快缓解作用。青黛治疗UC微观分子机制可能涉及芳香烃受体/白介素-22(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interleukin-22,AhR/IL-22)、核因子—红细胞2型相关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Nrf2/HO-1)、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Smad(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 kappa-B,NF-κB)7条信号通路。大量动物实验、细胞实验证明,青黛及活性成分可通过直接作用于AhR然后激活AhR/IL-22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加强肠黏膜屏障功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保护肠道屏障;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平衡;通过NF-κB、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细胞焦亡、保护紧密连接屏障作用;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凋亡蛋白表达,预防UC相关癌症进展;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预防肠道纤维化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青黛及主要成分可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降低肠道细胞的异常凋亡、分化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转录与释放,改善肠道稳态,加速溃疡愈合。本综述系统阐述青黛通过各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治疗UC,充分挖掘青黛活性成分及方剂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 信号通路 溃疡性结肠炎 靛蓝 靛玉红 Β-谷甾醇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及机制探讨
4
作者 陈军 张兆星 +3 位作者 米婧 屈红艳 胡蓉 李静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胃癌荷瘤共病抑郁小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治疗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移植胃癌细胞系——MCF细胞构建荷瘤小鼠共60只,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每组15只。荷瘤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共饲养56天;荷瘤共病抑郁组是在荷瘤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干预,每天行适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1天、15天、29天、43天小鼠尾静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PD-1抑制剂组是在荷瘤共病抑郁组的基础上,将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改为PD-1抑制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是在PD-1抑制剂组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灌胃改为逍遥散水提物灌胃。分组后第57天,荷瘤对照组、荷瘤共病抑郁组进行糖水偏好测试、陌生环境摄食实验,分析两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计算荷瘤共病抑郁组、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获取小鼠瘤体,并测量瘤体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的数值;对肿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表达情况。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与荷瘤对照组比较,荷瘤共病抑郁组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摄食潜伏时间显著延长(P<0.01)。(2)生存率差异:荷瘤共病抑郁组小鼠生存率为20%,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26.7%,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小鼠生存率为40%。(3)肿瘤增值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体积小于PD-1抑制剂组(P<0.05),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瘤体重量显著小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显著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的抑瘤率为35.4%优于PD-1抑制剂组的22.1%。(4)相关蛋白表达差异: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IDO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Kyn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P<0.01),PD-1抑制剂组小于荷瘤共病抑郁组(P<0.05);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AhR的表达显著低于PD-1抑制剂组及荷瘤共病抑郁组(P<0.01);(5)各组小鼠肿瘤组织Foxp3表达情况:与荷瘤共病抑郁组比较,PD-1抑制剂组、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PD-1抑制剂组比较,逍遥散联合PD-1抑制剂组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逍遥散对PD-1抑制剂的增敏作用可能与通过下调IDO、Kyn、AhR水平,进而有效降低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值与分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犬尿氨酸 叉头样转录因子3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类杂环化合物的药理和毒理活性系数构效关系(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志臣 王强 +2 位作者 贾青竹 夏淑倩 马沛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杂环类化合物在卫生保健和药物分子设计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西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工作针对扩展距离矩阵提出了一组范数指数,基于扩展距离矩阵的范数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构效关系模型,并对杂环类化合物二苯并呋喃的芳烃受体亲和性(pEC50... 杂环类化合物在卫生保健和药物分子设计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西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工作针对扩展距离矩阵提出了一组范数指数,基于扩展距离矩阵的范数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构效关系模型,并对杂环类化合物二苯并呋喃的芳烃受体亲和性(pEC50)以及芳香和杂环芳香胺的诱导有机体变异力(lnR)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扩展距离矩阵范数指数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pEC50和lnR.其中,pEC50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AAD)为0.403,相关性系数r2=0.876,lnR预测结果的AAD为0.702,r2=0.779.与其他预测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工作不仅能够利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数学表达模型同时对pEC50和lnR进行预测,而且预测结果在准确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呋喃 芳香和杂环芳香胺 芳烃受体亲和性 诱导有机体变异力 构效关系 范数指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芳香烃受体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玲娟 宋蒙蒙 +1 位作者 狄留庆 丁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8-964,共7页
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草药中,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抗氧化、化学预防等作用。笔者聚焦在药物代谢、免疫调节、化学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芳香烃受体,在系统综述芳香烃受... 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草药中,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抗氧化、化学预防等作用。笔者聚焦在药物代谢、免疫调节、化学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芳香烃受体,在系统综述芳香烃受体功能及调控模式基础上,总结了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对芳香烃受体的激动或拮抗作用,并对常见黄酮成分通过芳香烃受体发挥其抗肿瘤、抗溃疡性结肠炎、抗特异性皮炎的独特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黄酮类化合物在上述疾病治疗中潜在前景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芳香烃受体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商玮 赵智明 +2 位作者 赵凌杰 赵鹏 蔡辉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9期770-772,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姜黄素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甲氨蝶呤组。造模后9天起分别给予腹...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姜黄素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机制。方法取SD大鼠,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甲氨蝶呤组。造模后9天起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kg-1.d-1,连续14天;甲氨蝶呤0.5mg.k-1.d-1,连续5次。取膝关节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滑膜微血管密度(MVD),半定量计算HIF-1α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滑膜MVD(11.10±1.50)分和HIF-1α(1.50±0.33)分表达较正常组增加明显(P<0.01);②治疗后甲氨蝶呤组的MVD(8.73±1.15)分,HIF-1α(0.85±0.34)分和姜黄素组的MVD(8.81±1.14)分,HIF-1α(0.80±0.26)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甲氨蝶呤组、姜黄素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和HIF-1α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血管生成抑制剂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恶英的毒性、健康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学诚 陈昱昕 +2 位作者 郭金峰 吴冲 张荣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50-55,共6页
介绍了二恶英及其类似化合物对人的毒性、致毒机理和健康风险。由于它们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能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生物累积,所以二恶英及类二恶英物质对动物和人体有一系列强毒性,例如:致癌性、致畸致突变性、繁育受阻、免疫力下降等... 介绍了二恶英及其类似化合物对人的毒性、致毒机理和健康风险。由于它们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能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生物累积,所以二恶英及类二恶英物质对动物和人体有一系列强毒性,例如:致癌性、致畸致突变性、繁育受阻、免疫力下降等。二恶英类化合物作为芳香烃受体激活剂,能够某种程度上改变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途径而导致种种影响,比如癌症、对动物乃至对人类繁衍和发育的不利影响、新陈代谢功能紊乱及免疫力下降以致出现种种疾病症候甚至感染艾滋病。同时,探讨了在我国控制二恶英污染和毒害的方针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恶英 类二恶英化合物 芳香烃受体 毒性 人类健康风险 污染控制 致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基质金属蛋白酶9、低氧诱导因子1α与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芝 韦美玉 +3 位作者 刘红梅 倪燕萍 李广平 徐延敏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8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免疫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入选125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49例,永久性房颤42例,选择窦性心律者38例作...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免疫炎症因子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入选125例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49例,永久性房颤42例,选择窦性心律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TLR2、MMP-9、HIF-1α的表达水平,同时测量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 TLR2表达水平在永久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47.3(1 047.7)ng/L、757.2(1 032.5)ng/L vs 744.8(652.3)ng/L(P<0.05);永久房颤组TLR2高于阵发房颤组847.3(1 047.7)ng/L vs 796.6(849.1)ng/L(P<0.05)。MMP-9表达水平在永久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447.1(491.9)ng/L vs 308.9(200.7)ng/L(P<0.05);永久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MMP-9高于阵发房颤组447.1(491.9)ng/L、307.7(678.0)ng/L vs 264.2(303.3)ng/L(P<0.05)。HIF-1α表达水平在永久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高于对照组57.2(48.8)ng/L、61.4(46.3)ng/L vs 46.7(29.6)ng/L(P<0.05);永久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HIF-1α高于阵发房颤组57.2(48.8)ng/L、61.4(46.3)ng/L vs 52.5(42.8)ng/L(P<0.05)。永久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增加(45.70±6.71)mm、(42.67±6.83)mm vs(38.55±4.51)mm、(40.82±5.45)mm(P<0.05)。而持续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明显降低(49.47±7.14)%vs(54.89±6.25)%、(53.90±8.02)%(P<0.05);永久性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持续性房颤组明显降低(45.60±8.02)%vs(49.47±7.14)%(P<0.05)。结论 TLR2、HIF-1α、MMP-9作为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提示炎症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TOLL样受体2 HIF-1Α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tch of phosphorylation to O-GlcNAcylation of AhR contributes to vascular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benzo[a]pyrene
10
作者 Rong Wang Yun Huang +9 位作者 Xiaoruo Gan Chenghao Fu Yuemin Li Ning Chen Hao Xi Huishan Guo Wei Zhang Yuhong Lü Yan Zhang Pin Lü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2263-2275,共13页
Benzo[a]pyrene(B[a]P)is a food contaminant toxic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P-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vascular diseases.We... Benzo[a]pyrene(B[a]P)is a food contaminant toxic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P-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vascular diseases.We confi rmed that B[a]P promoted ROS produc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in vitro and in vivo,associated with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hR.It is known that phosphorylation inhibits while dephosphorylation of AhR promotes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hR.However,from th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 cation level,the mechanism by which B[a]P activates and regulates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hR is unclear.Co-immunoprecipi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cytoplasmic AhR was phosphorylated before B[a]P stimulation,and switched to O-GlcNAcylation upon B[a]P 1-h stimulation in VSMCs,suggesting there may be a competitively inhibi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O-GlcNAcyl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of AhR.Next,siRNAs of 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O-GlcNAcase(OGA)and OGA inhibitor PUGNAc were used.SiOGT blocks but siOGA and PUGNAc promote B[a]P-dependent AhR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Ser11 may be the competitive binding site for phosphorylation and O-GlcNAcylation of AhR.Phosphorylation-mimic variant inhibits but O-GlcNAcylation of AhR promotes AhR nuclear transloc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Our fi ndings highlight a new perspective for AhR nuclear translocation regulated by the competitive modifi cation between phosphorylation and O-GlcNAc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ZO[A]PYREN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Phosphorylation modification O-GlcNAcylation mod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英对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浩 易松 +1 位作者 徐兆发 邵加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二噁英类(dioxins)是一种非人为生产、无任何用途且持续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隶属于持续有机污染物的范围,其危害广泛,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皮肤毒性及对其他系统和器官具有毒性,此外,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的危害。文中就二噁英... 二噁英类(dioxins)是一种非人为生产、无任何用途且持续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隶属于持续有机污染物的范围,其危害广泛,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皮肤毒性及对其他系统和器官具有毒性,此外,对生态环境也有严重的危害。文中就二噁英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二噁英 免疫 内分泌 芳香烃受体 Src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AhR表达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星华 李昊 李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芳香烃受体(AhR)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在高糖培养基中,并转染特异性增强AhR表达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后将细胞在高糖状态加入Pg LPS刺... 目的:探讨增强芳香烃受体(AhR)对高糖状态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在高糖培养基中,并转染特异性增强AhR表达的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后将细胞在高糖状态加入Pg LPS刺激。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的AhR及炎症反应相关蛋白Notch1、Jagged1、iNOS的表达,并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浓度。结果:在受高糖加Pg LPS刺激后,与未增强AhR表达的对照组细胞相比,增强AhR表达的细胞Notch1、Jagged1、iNOS、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增强AhR表达,可抑制高糖状态Pg LPS导致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该抑制作用可能与AhR调节Notch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牙龈卟啉单胞菌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高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芳香烃受体探讨青黛及其主要成分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阳 顾思臻 +2 位作者 薛艳 刘晓雯 窦丹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青黛及其主要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黛组、靛蓝组、靛玉红组和色胺酮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10 d建立UC小... 目的探讨青黛及其主要成分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黛组、靛蓝组、靛玉红组和色胺酮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10 d建立UC小鼠模型,各给药组从造模第4日开始予相应药液灌胃,连续7 d。记录小鼠一般状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白细胞介素(IL)-10、IL-22蛋白表达量,RT-PCR检测结肠组织AHR、CYP1A1、IL-10、IL-22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组织结构破坏,隐窝结构变形,上皮细胞坏死水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结肠组织CYP1A1、IL-10、IL-2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HR、IL-10、IL-2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青黛组、靛玉红组和色胺酮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损伤及溃疡情况明显好转,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不同程度改善,结肠组织AHR、CYP1A1、IL-10、IL-2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靛玉红组和色胺酮组小鼠结肠组织AHR、CYP1A1、IL-10、IL-2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青黛可能通过激活AHR/CYP1A1信号途径调节炎症因子IL-10、IL-22表达,从而改善UC小鼠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青黛 靛蓝 靛玉红 色胺酮 芳香烃受体 细胞色素P4501A1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AHR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节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樱芝 张聪 +3 位作者 李修靖 刘铭宇 叶晓荣 余跃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0-55,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备组(n=32)和空白组(n=8),采用“母婴分离结合醋酸灌肠”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4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备组(n=32)和空白组(n=8),采用“母婴分离结合醋酸灌肠”复制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内脏高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电针组,每组8只。假刺激组大鼠仅电刺激非经非穴部位,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仅抓取,不做其他干预;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共4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评分,内脏痛阈值,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水平,结肠组织中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细胞色素P1(cytochrome P1,CYP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显著增加(P<0.05),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内脏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7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AhR、CYP1、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显著减少(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内脏痛阈值显著增加(P<0.05),血清IL-17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AHR、CYP1、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穴能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NF-κB/AHR通路,上调AHR、CYP1、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核因子-κB 芳香烃受体 细胞色素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多酚缓解苯并芘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燕霞凤 侯召勤 +2 位作者 张翠芬 马燕飞 王建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1-109,共9页
目的:基于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暴露的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模型评价山楂活性多酚(hawthorn bioactive polyphenols,HBPs)细胞保护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基于BaP暴露的16HBE细胞模型采用活性追踪方法分离HBPs;噻唑蓝(methyl th... 目的:基于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暴露的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模型评价山楂活性多酚(hawthorn bioactive polyphenols,HBPs)细胞保护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基于BaP暴露的16HBE细胞模型采用活性追踪方法分离HBPs;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HBPs细胞毒性,CCK-8法检测HBPs对BaP诱导的16HBE细胞损伤的细胞保护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化合物1(HBP-1)对BaP诱导的16HBE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IL-10、IL-6)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BP-1对BaP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P-1对BaP诱导的16HBE细胞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从山楂中共分离出10个活性酚类化合物,其中,HBP-1对BaP暴露导致的16HBE细胞炎性损伤的细胞保护活性最佳。HBP-1能够显著抑制BaP诱导的16HBE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18及TNF-α)过量分泌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并抑制BaP诱导的16HBE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BP-1能够抑制BaP诱导的16HBE细胞AhR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HBP-1可通过抑制AhR及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BaP诱导的16HBE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过量分泌,从而发挥其细胞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苯并芘 多酚 芳香烃受体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HRR基因甲基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玉洁 黄琳燕 +2 位作者 张典 马萍 李洪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分析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repressor,AHRR)基因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中的甲基化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ACI患者和52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采用RT-PCR技术定... 目的分析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repressor,AHRR)基因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中的甲基化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ACI患者和52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采用RT-PCR技术定量检测其AHRR甲基化水平,ROC曲线分析评价AHRR甲基化水平对ACI诊断的价值,并对ACI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I组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0.460±0.02)明显高于对照组(0.13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7,P〈0.01)。当cut off值为0.235时,血清中AHRR甲基化水平诊断ACI的ROC曲线下最大面积(AUC^RO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07、85.8%和82.7%。对ACI患者血糖进行分组(血糖:3.6-6.1mmol/L,血糖〉6.1mmol/L),二者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5,P〈0.01)。结论血清AHRR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辅助诊断ACI,血糖浓度是影响ACI患者血清AHRR甲基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 甲基化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芳香烃受体干预MLCK/pMLC信号通路探讨肾衰宁颗粒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卫雅妮 兰欣蓉 +3 位作者 范国荣 魏丽娟 邹文娟 杨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858-861,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肾衰宁颗粒对尿毒症(Uremia)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大鼠肠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肾衰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进行造模、给药等处理,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 目的:探讨肾衰宁颗粒对尿毒症(Uremia)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大鼠肠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肾衰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进行造模、给药等处理,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HE及AB-PAS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多糖(LP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测大鼠结肠标本AhR、MLCK、pML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害明显,BUN、Scr、DAO、D-LA、TNF-α、hs-CRP、LPS水平明显上升(P<0.05),肾衰宁颗粒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AhR蛋白表达量降低、MLCK、pMLC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肾衰宁颗粒的干预有效逆转了模型组AhR、MLCK及pMLC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论:肾衰宁颗粒可能通过调控AhR干预MLCK/pMLC通路,改善PD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宁颗粒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肠道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观察
18
作者 刘佐君 刘宝华 孟凡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O培养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生物节律关键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BMAL1)、节律周期蛋白2(PER2)、蓝光受体蛋白1(CRY1)、孤儿核受体α(Rev-erbα)、孤核受体α(Rorα)mRNA表达,利用JTK-CYCLE软件分析各基因的节律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AL1、PER2、CRY1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BMAL1、CRY1、Rev-erbα、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PER2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8 h。观察组BMAL1、CRY1、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Rev-erb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7.5 h,PER2的节律周期为24 h。观察组CRY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ER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AL1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提高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BMAL1、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的表达,缩短PER2的节律周期,对紊乱的节律钟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雷帕霉素 生物节律关键基因 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 节律周期蛋白2 蓝光受体蛋白1 孤儿核受体α 孤核受体α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AL1、CLOCK及其靶基因PER1血浆蛋白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19
作者 方正美 朱丽君 +3 位作者 常微微 金岳龙 陈燕 姚应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BMAL1)、时钟基因(CLOCK)及其靶基因周期基因1(PER1)外周血中蛋白水平与高血压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变量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7~8月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患者63例,... 目的:探讨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BMAL1)、时钟基因(CLOCK)及其靶基因周期基因1(PER1)外周血中蛋白水平与高血压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变量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7~8月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患者63例,未服用药者34例,正常血压者54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BMAL1、CLOCK、PER1血浆蛋白水平差异以及蛋白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未服用药高血压组的血浆CLOCK蛋白水平下降[4.19(3.97,4.99)ng/mL vs.4.97(4.35,5.37)ng/mL,P=0.008]。血浆PER1水平与BMI水平呈正相关(r=0.225,P=0.036),CLOCK蛋白水平与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r=-0.243,P=0.0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低CLOCK水平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17)。结论:血浆CLOCK蛋白低水平与高血压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时钟基因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样1基因 周期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