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苗期人工春化条件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燕飞 康振生 +1 位作者 张岗 韩青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72,共4页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 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 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转基因 试管苗 人工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的AFLP和MSAP标记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志刚 富贵 +1 位作者 邓昌蓉 杜德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31-1239,共9页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对引物在A组合S0扩增到523条带,其中4对引物扩增出9条变异带,包括7条亲本缺失带和2条新增带,分别占S0总条带的1.33%和0.38%;45对引物在B组合双亲植株扩增到1093条带,只有1对引物检测到1条父本带型在所有S0植株中缺失,约占S0总条带的0.09%;在B9子代F19-1~F19-16总共扩增得到1092条带,变异带有10条,占总条带的0.915%,其中包括9条缺失带和1条新增带,9条缺失带全部位于C基因组。MSAP检测发现,B组合S0植株中有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全部位于A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改变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1.37%。研究还发现B组合S0世代一个植株出现可遗传的花色变异,推测该表型变异与B组合人工甘蓝型油菜中C基因组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基因组序列变异 AFlP M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太空诱变后代农艺性状调查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蒲晓斌 张锦芳 +4 位作者 李浩杰 黄驰 李治华 张启行 蒋梁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73-377,共5页
通过对“神舟四号”飞船、第十八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及其后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2个搭载品系种子的出苗率、存苗率、结实率和植株性状在当代(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在SP2代,通过田间观测、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 通过对“神舟四号”飞船、第十八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及其后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2个搭载品系种子的出苗率、存苗率、结实率和植株性状在当代(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在SP2代,通过田间观测、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发现出长果、多果、早花、矮杆、大粒等有利变异株,多头茎、主茎短缩等畸形变异株,还有一些芥酸、硫甙、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发生改变的变异群体。从后代中有可能选择出有利于育种目标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航天诱变 神舟四号 第十八颗返回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花药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原玉香 蒋武生 +3 位作者 张晓伟 刘江 耿建峰 韩永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4-416,422,共4页
对20个基因型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Keller培养基上可以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的诱导率与基因型、培养基的添加物等有关.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也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降低胚状体的诱导率,加入0 1m... 对20个基因型的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进行了花药培养.结果表明,在Keller培养基上可以直接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的诱导率与基因型、培养基的添加物等有关.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也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降低胚状体的诱导率,加入0 1mg·L-1的6 BA和0 1mg·L-1NAA能提高胚状体诱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花药培养 胚状体诱导率 培养基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和芥蓝合成大粒甘蓝型油菜 被引量:12
5
作者 富贵 赵志刚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2n=20,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蓝杂交后...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2n=20,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蓝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 甘蓝型油菜 SSR分析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试管苗人工低温春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吴江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84-587,共4页
为争取5月份形成的半冬性油菜小孢子植株于当年种于田间,并开花结籽,即一年种两代,缩短双单倍体育种和遗传研究年限,我们用光照培养箱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试管苗进行了人工低温春化研究。华双3号、P34 3品系、中油821和DH系 32种子再生的... 为争取5月份形成的半冬性油菜小孢子植株于当年种于田间,并开花结籽,即一年种两代,缩短双单倍体育种和遗传研究年限,我们用光照培养箱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试管苗进行了人工低温春化研究。华双3号、P34 3品系、中油821和DH系 32种子再生的4~6叶龄试管苗于6~8℃的光照培养箱春化32~42d,分别于3月31日(1999年)和5月6日(1997年)种在田间。所有处理的植株结角株率达100%,每角结籽9 3~21 4粒,种子的发芽率在54%以上。2001年,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的试管苗于5~6℃光照培养箱春化14~25d,分别于6月7日和6月19日栽到田间。春化14d开花株率为8 33%,春化22d和25d达90%以上,但均未结角。结果表明,半冬性油菜试管苗于6~8℃光照培养箱处理32d所有植株可通过春化。在武汉,春化的小植株于5月上中旬以前移栽到田间可收到种子,6月以后仅能开花,不能结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试管苗 人工低温春化 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