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8,共5页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物理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房彬 王吉宏 杨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756-6758,共3页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主要分为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统计检验又分为随机化检验和非随机化检验,而非随机化试验通常分为序列实验、区域对比试验、区域历史回归、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等。笔者对国外一些著名效果检验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人...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主要分为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统计检验又分为随机化检验和非随机化检验,而非随机化试验通常分为序列实验、区域对比试验、区域历史回归、区域控制模拟试验等。笔者对国外一些著名效果检验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统计检验 随机化检验 非随机化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德平 宫福久 王吉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0-958,共9页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效果为22.44%.(2)有95%以上的可信度证明辽宁省的人工增雨有正效果.(3)物理检验分析证明,作业方法及催化部位基本是合理的,催化作业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增雨效果 回归分析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1999年黄河上游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生态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德力格尔 汪青春 +4 位作者 周陆生 孙安平 徐维新 祁如英 刘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9,共8页
以牧草产量、归一化植被指数为生物指标,探讨了人工增雨生态效应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玛曲地区1997—1999年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玛曲地区人工增雨对提高牧草产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正效应,牧草产... 以牧草产量、归一化植被指数为生物指标,探讨了人工增雨生态效应检验的思路和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玛曲地区1997—1999年人工增雨作业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玛曲地区人工增雨对提高牧草产量、增加植被覆盖度具有正效应,牧草产量平均增加两成多,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初步估算,1998年玛曲地区人工增雨的草场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人工增雨 牧草产量 归一化植被指数 生态效应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丘地区高炮增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庚 朱立亚 +3 位作者 俞香仁 段学信 陈慈雨 李广亮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5,共4页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瓦权县1991-1992年高地作业的增雨效果。以田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l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为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瓦权县1991-1992年高地作业的增雨效果。以田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l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为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或雨量减少的为21%以下。但总的看,以年雨量为统计单元,民权县的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雨14%,两年共增雨172.Z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降水 增雨效果 高炮作业 商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布设间距下梯形台人工鱼礁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于定勇 赵伟 +1 位作者 王逢雨 王世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在平行和垂直水流方向随布设间距变化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了双礁体分别在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1.5L、2.0L,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2.0L、3.0L、4.0L时的水动力场。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模与物模相同工况下,即双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1.0L、2.0L、3.0L时,数值模拟的流速值和阻力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均与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反比。当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时,流场效应最佳;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随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正比,前方礁体阻力系数变化幅度较小,后方礁体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4.0L时,流场效应最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单位鱼礁布局设计和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物模实验 数值模拟 布设间距 流场效应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祝晓芸 姚展予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利用基于日雨量和小时雨量资料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均为正效果,... 利用基于日雨量和小时雨量资料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和基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方法对江西省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均为正效果,且均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但使用日雨量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分析得到的增雨效果差异较大,原因可能是两种雨量资料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火箭作业期间两种雨量资料包含的时间长度不一致;利用雷达探测资料,基于相似理论找出与作业云体单元最相似的对比云体单元,对比分析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在作业前后雷达探测的5个物理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发现,两次增雨作业中,作业云体单元的5个雷达探测物理量相对于对比云体单元出现了明显的正偏离现象,其中作业云体单元回波体积增加趋势最为突出,增雨效果的物理证据明显。两次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的雨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正效果与雷达探测的作业云体单元和对比云体单元作业前后时间序列变化的正偏离现象互为印证,较好地展示了对流云火箭作业的增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雷达探测 时间序列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耿树江 班显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258-14261,共4页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 根据辽宁省典型降水天气类型,建立了以辽宁沈阳辉山雷达观测站为中心、300km×300km范围内的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试验区,以试验区为依托给出了辽宁省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检验方法,提出了增雨作业区域、作业时段与作业效果检验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在试验区内随机地选取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以便更好地利用效果检验中的随机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布设间距下方型人工鱼礁体的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定勇 王逢雨 +1 位作者 钟延超 杨远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水动力特性受礁体布设间距变化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3的方形开口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1.0L、2.0L时周围特征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0.5L、1.0L、2.0L、4.0L时...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水动力特性受礁体布设间距变化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3的方形开口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1.0L、2.0L时周围特征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0.5L、1.0L、2.0L、4.0L时的水动力场,通过分析得到了礁体上升流特性参数、阻力系数随布设间距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的;模拟工况下,随着布设间距的增加,双礁体产生的上升流区体积逐渐减小,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流场效应较好的布设间距为0.5L、1.0L、2.0L。研究结果可为礁区布局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动力特性 布设间距 阻力系数 开口比 模拟工况 上升流 流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2年古田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物理检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淑萍 林文 +3 位作者 林长城 李丹 江善赐 冯宏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6-716,共11页
基于2014—2022年福建古田地面火箭人工增雨随机试验样本,利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负温层厚度等雷达宏观参量以及双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和差分相位差,开展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物理检验及催化个例的物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作业后非催化... 基于2014—2022年福建古田地面火箭人工增雨随机试验样本,利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负温层厚度等雷达宏观参量以及双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和差分相位差,开展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物理检验及催化个例的物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作业后非催化样本回波强度小幅上升后快速减弱相比,81.6%的催化样本在作业后回波强度增强,其中52.6%的样本最大增幅为0~20%(不含0),21.1%的样本增幅为20%~50%(不含20%),7.9%的样本增幅超过50%;作业后52.6%的催化样本出现回波顶高升高和负温层增厚现象,其中36.8%的样本增长0~20%(不含0),13.2%的样本增长20%~50%(不含20%),2.6%的样本增长超过50%;催化样本的双偏振参量差分反射率和差分相位差在作业后也出现持续增强;个例分析显示,催化作业有助于云体发展、增强和维持,促使降水量显著增加,不仅降水粒子增多增大,云体生命史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随机试验 物理检验 雷达 雨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方法及计算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宇光 王以琳 +2 位作者 盛立芳 衣霞 王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利用聊城市和菏泽市1963~200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和天气形势图,采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和天气系统分类回归方案效果检验法,对2004~2007年4年间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选择有利的作业时机和天气条件... 利用聊城市和菏泽市1963~2007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和天气形势图,采用历史区域回归试验和天气系统分类回归方案效果检验法,对2004~2007年4年间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聊城市人工增雨作业选择有利的作业时机和天气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1)采用天气系统分类统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雨量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统计分析的效率;2)聊城市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比较有利的时节是6月,催化效果最理想的天气系统是南方气旋;3)人工增雨效果的最大值在不同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对应着不同的自然雨强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催化效果 非随机化试验 回归分析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个例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贾烁 姚展予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5,共8页
江淮对流云是安徽省夏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作业对象,不同于经过严格试验设计的随机试验,大多采用非随机的地面火箭、高炮或者烟炉的作业方式。由于对流云存在生命期较短局地性强、自然变差较大等特点,对其作业效果进行客观、科学... 江淮对流云是安徽省夏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作业对象,不同于经过严格试验设计的随机试验,大多采用非随机的地面火箭、高炮或者烟炉的作业方式。由于对流云存在生命期较短局地性强、自然变差较大等特点,对其作业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定量的效果评估存在一定困难。利用安徽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降水量日值数据和覆盖目标区的SA多普勒雷达资料,将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统计检验方法和播云多普勒雷达识别追踪及物理检验方法相结合对2012年6月28—30日江淮对流云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后目标区绝对增雨37.2 mm,相对增雨65.18%,统计显著度α<0.1;基于雷达探测基数据识别追踪作业单元,选取合适对比单元,对比分析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的变化差异给出了对应统计检验结果的物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云 增雨作业 统计检验 物理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战满 张中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675-2676,2680,共3页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全国及湖南省人影工作中包括大面积抗旱、日常人工增雨、水库人工增雨试验以及云物理外场试验研究工作中几种常用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方法及应用。但目前湖南省能进入对流云中对微物理过程及变化的实际探测不够,在种...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全国及湖南省人影工作中包括大面积抗旱、日常人工增雨、水库人工增雨试验以及云物理外场试验研究工作中几种常用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的方法及应用。但目前湖南省能进入对流云中对微物理过程及变化的实际探测不够,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所介绍的这几种方法在目前日常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就显得比较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评估 统计检验 方法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中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623-17624,17655,共3页
介绍了基于Delphi 7.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9年长沙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 介绍了基于Delphi 7.0数据库编程技术的湖南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及具备的功能,阐述了区域历史回归和聚类分析2种统计分析方法在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中的应用。选取2009年长沙市开展的2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检验及系统应用检验,利用系统提供的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人工增雨作业相对增雨率约为31.90%,增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及周边降水分布聚类检验和典型流域增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小芹 李光明 +1 位作者 孙占峰 王兴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6-714,共9页
祁连山及周边区域地形复杂,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如何科学地分区分型,对把握研究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利用该区域31个国家基本站1961—2020年5—9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该区域降水量进行分析,再通过聚类... 祁连山及周边区域地形复杂,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如何科学地分区分型,对把握研究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利用该区域31个国家基本站1961—2020年5—9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该区域降水量进行分析,再通过聚类分析(CAST)对该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将分区分型结果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祁连山及周边可分成7个区域(Z1~Z7),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78%。(2)这7个区域分别以乐都、海晏、野牛沟、武威、高台、临泽、刚察为中心点,划分结果与降水量、地理地形、海拔高度显著关联。(3)依托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价,发现1992—2020年石羊河流域5—9月绝对增雨量、相对增雨率分别为8.91 mm、6.51%,其中7月最高(6.30 mm、21.86%),8月次之(5.44 mm、16.11%)。基于地面降水量的作业效果评价往往受对比区选择的影响,聚类检验方法不仅有助于复杂地形下降水量的分区研究,还为科学选择对比区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检验 主成分分析 分区分型 增雨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岗市2007年人工增雨效果的雷达回波分析
17
作者 邢俊江 丁锦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645-11646,共2页
利用2007年8月7日下午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通过雷达回波的效果检验,来说明高炮和火箭作业的明显效果区别。说明选择作业时机和增雨设备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人工增雨 雷达回波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