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堂明 李玉龙 +8 位作者 邱波 李树民 张建明 谢智安 张雪梅 王云 段炬萍 刘艺 刘红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物护肝、对症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71.74%(33/46...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两组均常规用药物护肝、对症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71.74%(33/46)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21/44)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 重型肝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及预后判断
2
作者 邹敏超 黄建荣 陈月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5,共2页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影响及预后判断。设ALSS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ChE检测。ALSS治疗后血清ChE值明显回升,与好转率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影响及预后判断。设ALSS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ChE检测。ALSS治疗后血清ChE值明显回升,与好转率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好转率分别为47.7%、18.6%。ALSS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疗效最佳,好转率达81.8%,而中、晚期为68.4%、17、9%。ALSS治疗可显著升高慢性重型肝炎ChE值,并提高好转率。血清ChE可作为ALSS治疗后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 慢性重型肝炎 胆碱酯酶 C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婷婷 黄晓美 +2 位作者 郑谊 林盈盈 薛黎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26-28,共3页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临床按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42例行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临床按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42例行ALSS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相关护理需求的调查。结果重型肝炎行ALSS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呈现为多方面且较为强烈,其内容涉及生理舒适、治疗安全、信息沟通、情感支持、自尊和自我实现等各个方面,需求程度排前两位的分别为:情感支持和安全需求;对信息沟通有较高要求,但不同治疗次数的患者对信息沟通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结论重型肝炎行ALSS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十分广泛,且有不同的侧重点。应按需给予人文关怀、安全性护理及阶段性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的有效配合,保证ALSS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肝炎 护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修礼 李文波 +4 位作者 刘艳华 权启镇 孙自勤 王要军 江学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组 ) ,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 ) ,观察血浆置换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分析其疗效。 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组 ) ,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对照组 ) ,观察血浆置换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 ,并分析其疗效。 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 )明显下降 [(32 5± 1 2 4 ) vs (5 1 0± 1 1 0 )μmol/L ,P<0 .0 5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2 6± 1 2 ) vs (38± 1 1 ) s,P<0 .0 5 ],但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 (AL T)变化不显著 [(85 2± 2 2 1 ) vs (795± 1 95 ) U/L ]。血浆置换组存活率 (7/1 1 )高于对照组 (3/9,P<0 .0 5 )。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肝功能 ,并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是目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治疗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肝脏移植术前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国盛 石炳毅 +5 位作者 宋继勇 金海龙 蔡明 钱叶勇 莫春柏 蔡忠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64-865,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通过股静脉内单针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管通道 ,将P1S血分离器、HA血液灌流器安装在血液净化装置上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每次血浆置换量 30 0 0~40 0 0ml,平均为...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通过股静脉内单针双腔导管置管建立血管通道 ,将P1S血分离器、HA血液灌流器安装在血液净化装置上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每次血浆置换量 30 0 0~40 0 0ml,平均为 32 0 0ml,白蛋白 2 0g。体外循环时 ,肝素平均剂量为 2 5mg,鱼精蛋白平均剂量为 2 5mg。置换血流量在 10 0~ 15 0ml/min,分离血浆速度平均 2 6ml/min ,每次治疗时间平均 12 0min。结果 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TB、DB、ALT、AST、NH3 等肝功能指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能纠正术前患者内环境失衡 ,有效排除体内毒性物质的积聚 ,为等待供肝及移植手术创造最佳时机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脏移植 人工肝 支持系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在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素娥 周阳 +4 位作者 谭德明 李丹 周涛 谢群英 范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0-835,共6页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肝衰竭时无肝素和肝素循环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2种抗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74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肝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前... 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肝衰竭时无肝素和肝素循环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2种抗凝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174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的肝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根据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无肝素组92例次,肝素组82例次。选择治疗0,0.5,1,2,3,4,5,6 h共8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变化,统计管路/滤器凝血、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PTA,国际标准化数值(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使用首剂抗凝后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迅速升高,30 min即达峰值,无肝素组略有上升,2组治疗中各时间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纤维蛋白原(Fbg)曲线趋于平稳,无肝素组逐步下降,在治疗的2.5 h出现交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素组2例(2.44%)术后严重出血,无肝素组1例(1.09%)Ⅲ级凝血治疗中断。结论:血液与MARS循环管路接触时发生Fbg吸附,抗凝支持可减少吸附。PTA≤40%肝衰竭患者MARS治疗前应根据凝血参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测、临床症状等综合评估凝血状态,高凝期选择肝素循环有助于MARS顺利完成的同时改善高凝状态,防治DIC;低凝期选择无肝素循环能有效避免出血,理论上可通过降低血液中类肝素样物质等改善患者凝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 抗凝技术 凝血参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煎剂配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古叶 龙富立 +3 位作者 石清兰 胡振斌 毛德文 王振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煎剂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煎剂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灌肠。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患者...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煎剂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黄煎剂灌肠,对照组加用乳果糖灌肠。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清除内毒素症,提高重型肝炎抢救成功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氨方面也有较好作用。结论:中医药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大黄煎剂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勇 康玉占 +3 位作者 夏武政 周焕城 汪艳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197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相关论文,提取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风险比(R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研究论文入选,共包含肝功能衰竭病例304例。治疗组给予机械型人工肝或生物型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0篇文献讨论了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另两篇探讨了生物肝的应用。总体而言,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预后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R值0.80,可信区间0.664~0.969,P值0.022),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预后基本无改善(RR值0.899,可信区间0.72~1.12,P值0.361)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RR值0.57,可信区间为0.39~0.84,P值为0.004)。结论人工肝支持治疗对肝功能衰竭的生存率改善轻微,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者明显降低死亡率。人工肝支持系统类型影响生存率。生物肝对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加重患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开发生物肝支持系统应是该领域重点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功能衰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谦 唐克诚 +4 位作者 袁桂玉 杨积明 李海 韩贵兰 刘国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研究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将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组、单用人工肝治疗组、单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病死率22.22%,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回升,... 研究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将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组、单用人工肝治疗组、单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病死率22.22%,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HBV DNA转阴或载量下降。血浆置换治疗可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可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核苷类似物 HBVDNA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潺 彭程 +2 位作者 揭盛华 曾甫珍 杨东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4,693,共5页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部分代替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45名肝衰竭患者应用全血浆、低比例(≤25%)或高比例(>25%)羟乙基淀粉代替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浆置换联合吸附人工肝治疗,共124人次,比较各种...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部分代替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45名肝衰竭患者应用全血浆、低比例(≤25%)或高比例(>25%)羟乙基淀粉代替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浆置换联合吸附人工肝治疗,共124人次,比较各种方法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羟乙基淀粉部分代替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可显著改善,其中经血浆置换联合吸附人工肝治疗对部分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强于单纯血浆置换方法,并且羟乙基淀粉应用比例≤25%总置换量时对胆红素等的清除效果更显著,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小。结论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过程中可低比例应用羟乙基淀粉代替血浆,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用血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羟乙基淀粉 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 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猪动物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影波 何永源 +3 位作者 杜原赞 邬艳红 杨振帆 范上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个比较接近人类条件的急性肝衰竭模型 ,用于人工肝脏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以右旋半乳糖胺来制造猪肝衰竭的大型动物模型 ,分 3组给药 ,剂量分别为0 5、1和 0 75g/kg。观察其临床表现、生理生化指标和病理改... 目的 :建立一个比较接近人类条件的急性肝衰竭模型 ,用于人工肝脏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以右旋半乳糖胺来制造猪肝衰竭的大型动物模型 ,分 3组给药 ,剂量分别为0 5、1和 0 75g/kg。观察其临床表现、生理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结果 :3组实验都能引出与人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变化相近的肝功能衰竭的表现 ,以 0 75g/kg组最为理想。结论 :以 0 75g/kg的半乳糖胺制造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猪动物模型 ,符合人工肝脏研究对动物模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动物模型 人工肝脏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念海 王英杰 +4 位作者 王泽文 刘俊 刘国栋 李嘉佳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等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67.6% ,最终存活率仅为 2 9.1%。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肝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章莉莎 赵满芝 许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少量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住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少量血浆PP+PE组)、对照组1(PE组)、对照组2(PP+PE组)(PP为血浆吸附,PE为血浆置换),共接受人工肝治疗62次。结... 目的观察应用少量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住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少量血浆PP+PE组)、对照组1(PE组)、对照组2(PP+PE组)(PP为血浆吸附,PE为血浆置换),共接受人工肝治疗62次。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3组间相比较,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这3个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总胆红素(TBil)的改善和降低血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其余肝、肾功能各项指标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观察组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目前血浆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血浆吸附联合少量新鲜冰冻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能有效降低胆红素,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量血浆 人工肝支持系统 慢加急性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培 秦波 +1 位作者 单幼兰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建立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 目的:建立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对血清中总HBV DNA、HBV ccc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SAS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定量检测HBV cccDNA方法并证实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HBV cccDN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总HBV DNA及HBV ccc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HBV DNA与HBV cccDNA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8,P<0.01)。总HBV DNA水平与PT(r=0.37,P<0.01)、ALT(r=0.29,P<0.05)、AST(r=0.39,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BV cccDNA水平与PT(r=0.34,P<0.05)、ALT(r=0.34,P<0.05)、AST(r=0.40,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总HBV DNA及HBV cccDN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血浆置换术后病毒含量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治疗途径及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荧光定量PCR 重型乙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昆 葛善飞 +3 位作者 刘威 胡飘萍 黄雯 乐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ALSS治疗的CSH患者179例,共筛选纳入了136例CS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ALSS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对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ALSS治疗的CSH患者179例,共筛选纳入了136例CS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ALSS治疗是否有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治疗有效者,n=61)和对照组(治疗无效者,n=7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起病时间、住院时间、压疮危险因素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白细胞、血红蛋白、PLT、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肌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MELD评分、肝性脑病与PLT计数均为CSH患者ALS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ELD评分、肝性脑病与PLT计数均为CSH患者ALSS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对PLT计数偏低(PLT≤50×109/L)的CSH患者进行ALSS治疗前及时提高PLT计数(使PLT> 50×109/L)有助于其临床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小板计数 疗效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血清PCT水平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聪智 陈莉 +1 位作者 侯周华 谭德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0-101,92,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探讨PCT水平改变对重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测定46例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第一组)及35例未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仅行基础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探讨PCT水平改变对重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测定46例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第一组)及35例未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仅行基础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第二组)治疗前后、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三组,即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了PCT,PCT阳性率:第一组为91.30%,第二组为85.71%,第三组为7.69%;第一组与第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89,P>0.05);第一组、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6.82与5.89,P均为0.01)。第一组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PCT阳性率为54.35%,与治疗前91.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82,P<0.05)。治疗好转率:第一组为54.35%,第二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7,P<0.05);两组好转患者PCT阳性率分别为24.00%、21.43%,差异无显著性(χ2=2.65,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降低重型肝炎患者PCT水平,PCT可以作为观察重型肝炎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清降钙素原 重型肝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重型肝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宣鹤 唐晓鹏 +2 位作者 陈军 龚国忠 赖力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13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 ,5 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另 48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13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 ,5 6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另 48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氨基酸谱及心肌酶学变化。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与单用血浆置换或胎肝细胞悬液治疗的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较单用血浆置换或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能更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患者好转存活率 ,改善肝功能 ,提高支链氨基酸 (BCAA) /芳香氨基酸 (AAA)比值 ,改善心肌酶学。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胎肝细胞悬液可有效治疗重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胎肝细胞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羽 白雪帆 +1 位作者 冯志华 张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vs46.94%,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药物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炜 杨大国 +3 位作者 刘粤 顾明伦 曾丽红 邓永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hepatic failure,dHF)的临床疗效。治疗组 12例 dH...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hepatic failure,dHF)的临床疗效。治疗组 12例 dHF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 ALSS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治疗后肝昏迷的改善、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纠正,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愈好转率及平均住院治疗天数前者分别为75%(9/12)和45天,后者为40%(4/10)和67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ALSS对dHF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药物副作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晓华 邱骏 +1 位作者 杨炳华 周金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 ,从侧面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及治疗的时机。方法 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 38例 ,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ALB、GLB、A/... 目的 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 ,从侧面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及治疗的时机。方法 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 38例 ,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ALB、GLB、A/G的变化 ;动态观察了中期和晚期重型肝炎各 1例几次人工肝治疗前后BIL T、ALT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明显的下降 (P <0 .0 1) ,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 ,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 ,白球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P <0 .0 1) ;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不同 ,中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BIL T和AL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呈胆酶分离现象 ,虽每次治疗后血清BIL T水平明显下降 ,但随后出现反弹 ,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ALSS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而晚期重型肝炎较差 ,对于重型肝炎应尽早应用ALS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功能指标 重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