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中大桥东锚碇筑岛围堰基于淤泥强度动态增长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鸿 李冕 刘建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筑岛围堰方案施工。原筑岛围堰方案采用静态设计方法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钢箱围箍”的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材料利用率...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筑岛围堰方案施工。原筑岛围堰方案采用静态设计方法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钢箱围箍”的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结构设计尺寸偏大、结构之间受力不协调等缺点,在分析淤泥强度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淤泥强度动态增长的筑岛围堰设计方法(动态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不同施工阶段围堰支撑处土体弹簧刚度和平行钢丝索围箍等效弹性支撑刚度,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建立各施工阶段自变量参数(钢管桩壁厚、钢管桩直径、围箍数量)与控制指标(钢管桩最大应力、桩顶最大位移、围箍最大应力)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围堰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采用该动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确定采用锁口钢管桩(直径2 000 mm、壁厚18 mm)+工字型板桩+平行钢丝索(7根,单根为184股?5 mm钢丝)柔性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静、动态设计方法下钢管桩最大应力,并与现场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动态设计方法下,围堰结构受力更合理,各构件应力水平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海中锚碇 筑岛围堰 淤泥强度动态增长 平行钢丝索 响应面法 改进粒子群算法 围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岛与多工程影响下的潮流动力响应特征
2
作者 纪超 姜奇 +2 位作者 马殿光 吕彪 周俊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7-1847,共11页
人工岛常与连岛桥、海岸防护等工程构成复杂的人工岛工程系统,科学评估人工岛与多工程对周围海域潮流动力的影响,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海南三亚新机场工程为对象,建立了工程海域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的潮... 人工岛常与连岛桥、海岸防护等工程构成复杂的人工岛工程系统,科学评估人工岛与多工程对周围海域潮流动力的影响,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海南三亚新机场工程为对象,建立了工程海域潮流数学模型,采用实测的潮位、流速、流向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研究了人工岛、离岸潜堤和连岛桥等多工程作用下的潮流场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工程海域的主体潮流特征为往复流,人工岛建设后其周围产生绕流,人工岛东北偏北和西南偏南两侧流速增大,西北偏西和东南偏东两侧形成缓流区,流速显著减小;弧形离岸潜堤修建后,其南北两侧由于绕流作用流速增大,弧内与东西两侧因阻水影响流速减小;连岛桥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连岛桥背流侧的流速总体减小,而在人工岛与离岸潜堤的部分掩护区域,连岛桥则会导致流速有所增加。总体而言,在人工岛、离岸潜堤和连岛桥的共同作用下,工程海域潮流动力的时空变化将更为复杂,工程对不同位置处水流运动的影响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离岸潜堤 连岛桥 潮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季荣耀 徐群 +1 位作者 莫思平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36,共8页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 为了评估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对周边海区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针对人工岛设计及工程海区水沙特性,建立了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岛体阻水影响,潮流在人工岛两端分别形成双向绕流,流速明显增大,并在岛桥结合部与岛隧结合部发育局部冲刷坑;人工岛背水面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强紊动小尺度回流,并具有不断形成、发育、发展到消亡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受人工岛自身位置、形态、尺度以及工程海区地形、水流、泥沙等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东、西两个人工岛引起的动力地貌演变效应,既在变化规律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又在影响形式与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动力环境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景观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孟凡超 刘明虎 +1 位作者 张革军 金秀男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建设目标为指引,按照“工程、艺术、文化、环境”多元融合的理念开展景观设计。在总体景观文化上采用“珠联璧合”的景观设计理念,基于总分结合的设计思路对... 港珠澳大桥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建设目标为指引,按照“工程、艺术、文化、环境”多元融合的理念开展景观设计。在总体景观文化上采用“珠联璧合”的景观设计理念,基于总分结合的设计思路对各分项工程开展了有机而独立的景观设计。经多种方案构思和比选,最终青州航道桥采用“中国结”造型桥塔方案,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采用“海豚”造型桥塔方案,九洲航道桥采用“风帆”造型桥塔方案,东、西人工岛采用“蚝贝”岛型方案。大桥总体夜景设计采用“伶仃珠链”的景观设计理念,使用系统程控、可变色调的LED投光灯,实现既可统一色调又可各自独放异彩的变化效果,彰显绚丽多彩的夜景。景观涂装采用特具工业文明的浅灰色调方案,展现出大桥的现代美和工业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桥梁 人工岛 造型方案 夜景照明 景观涂装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水域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杰 辛文杰 贾雨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90,共7页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横跨珠江口水域,大桥沿线大量的桥墩和海中人工岛必将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建桥前后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变化和影响程度,采用非结构网格模拟桥墩和人工岛的形状,有限体积法求解水沙控制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桥工程引起的水动力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及非通航区桥位上下游各1 km范围以内水域,对珠江口水域的水动力分布格局基本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珠江口 数学模型 人工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越浪量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周益人 潘军宁 左其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8-914,共7页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位于伶仃洋海域,台风期较大的越浪量可能危及人工岛和隧道的运营安全,越浪量是人工岛护岸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研究人工岛护岸护面块体型式、消浪平台尺度、挡浪墙前护肩宽度等结构参数对越浪量的影响...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位于伶仃洋海域,台风期较大的越浪量可能危及人工岛和隧道的运营安全,越浪量是人工岛护岸设计的重要参数。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研究人工岛护岸护面块体型式、消浪平台尺度、挡浪墙前护肩宽度等结构参数对越浪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坡肩宽度对越浪量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越浪量较小时,试验值明显小于当前广泛采用的van der Meer公式计算值,由此针对人工岛护岸结构特点,提出考虑了坡肩折减系数K c的越浪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为人工岛越浪控制措施的采用及后期越浪量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越浪量 计算方法 坡肩宽度 港珠澳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BS-RBS和AHP的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风险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宗坤 王特 +1 位作者 葛巍 宋子元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共5页
针对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系统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的问题,运用WBS-RBS方法对该工程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和风险分解,构建了WBS-RBS风险识别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风险度理论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和风险度,并对该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针对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系统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的问题,运用WBS-RBS方法对该工程进行项目结构分解和风险分解,构建了WBS-RBS风险识别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风险度理论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和风险度,并对该工程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总体风险水平为3级中等风险,与工程实际相符合,说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为类似工程建设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层次分析法 风险因素 权重 风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人工岛填筑及地下互通隧道施工对邻近桥梁桩基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邓会元 戴国亮 +2 位作者 龚维明 竺明星 徐国平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5,共11页
针对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下穿广深沿江高速桥梁工程建设过程出现堆载开挖问题,为了保障临近桥梁安全运营,考虑土体硬化特性,重点研究了海域分层填筑及桥桩保护措施,以及人工岛隧道基坑下穿及并行既有桥梁桩基两类典型不利工况,分析了依托... 针对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下穿广深沿江高速桥梁工程建设过程出现堆载开挖问题,为了保障临近桥梁安全运营,考虑土体硬化特性,重点研究了海域分层填筑及桥桩保护措施,以及人工岛隧道基坑下穿及并行既有桥梁桩基两类典型不利工况,分析了依托工程筑岛后互通隧道施工过程与桥梁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分层分块填土、钢板桩加固、旋喷桩加固等措施要点,以及隧道下穿和并行时基坑设计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横桥向两侧分层交替填筑有利于降低对桥梁桩基的影响;钢板桩内先填土方案可降低桩身弯矩50%左右;支护桩从嵌入强风化岩至嵌入中风化岩过程,临近桩基变形可降低30%左右;采取针对性的桥桩保护措施可控制各种不利工况下桩身变形及裂缝在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内,并保障邻近广深沿江高速桥梁正常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海域明筑地下互通设计与施工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隧道 开挖 桥梁桩基 加固 海域和陆域公路交通系统 立体化快速路网 原状淤泥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桥主墩基础施工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翠云 代皓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2,共6页
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桥主桥为(116+120+336+120+116)m五跨连续双层桥面系杆拱桥,主拱为336m钢箱系杆拱。2号、3号主墩均采用3.4m大直径钻孔桩基础。2号主墩基础采用筑岛施工方案。2号主墩承台开挖高度达24.0m,采用土钉墙防护技术对承... 宜宾金沙江公铁两用桥主桥为(116+120+336+120+116)m五跨连续双层桥面系杆拱桥,主拱为336m钢箱系杆拱。2号、3号主墩均采用3.4m大直径钻孔桩基础。2号主墩基础采用筑岛施工方案。2号主墩承台开挖高度达24.0m,采用土钉墙防护技术对承台高边坡进行防护,降低现场施工难度。3号主墩基础采用双支栈桥+水上钻孔平台的施工方案,钻孔平台兼做水上提升站。3号主墩承台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拆装式双壁钢套箱围堰施工技术,围堰侧板止水锁口钢管的两侧焊接月牙形锁口,方便插入和拔除,且止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拱桥 基础施工 大直径钻孔桩 筑岛 土钉墙 栈桥 钻孔平台 钢套箱围堰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洪鹤大桥8号主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山亭 衷爱国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珠海洪鹤大桥主桥由2座主跨均为500 m的双塔双索面结合梁斜拉桥串联而成,其中8号主墩位于海岸浅滩区,墩位处淤泥层厚8.8~37 m,覆盖层平均厚48 m,岩层埋深较深,且呈斜面发育,岩石强度高达100 MPa。8号主墩承台尺寸为42.1 m×22.6 m&#... 珠海洪鹤大桥主桥由2座主跨均为500 m的双塔双索面结合梁斜拉桥串联而成,其中8号主墩位于海岸浅滩区,墩位处淤泥层厚8.8~37 m,覆盖层平均厚48 m,岩层埋深较深,且呈斜面发育,岩石强度高达100 MPa。8号主墩承台尺寸为42.1 m×22.6 m×6.5 m,采用∅2.8 m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工序施工。钻孔平台采用土工布砂袋围堰筑岛施工技术,解决了深淤泥地质中筑岛施工容易出现的滑移和沉降;钻孔桩采用“旋挖钻+回旋钻”组合成孔技术进行钻孔深度超100 m的超深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充分发挥2种钻机在不同地质和钻孔深度的优势,极大提高了成孔效率;承台深基坑围堰采用“大型钢板桩围堰+干挖法”施工技术,有效减少了深基坑围堰施工中围堰的变形失稳和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桥墩基础 砂袋围堰筑岛 旋挖钻 回旋钻 钢板桩围堰 干挖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厚软基与大回淤条件下的工程处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钧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07-814,共8页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大面积深厚软基的加固处理,以及大回淤水道条件下管段柔性小接头处的预应力束筋将永久留置而不再在管节沉放落床、纵向沉降基本稳定后完全切断,形成半刚性管节。上述两者,是该工程项目施工中呈现的特色和亮点。此外,...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大面积深厚软基的加固处理,以及大回淤水道条件下管段柔性小接头处的预应力束筋将永久留置而不再在管节沉放落床、纵向沉降基本稳定后完全切断,形成半刚性管节。上述两者,是该工程项目施工中呈现的特色和亮点。此外,当日后长期运营中如管段小接头接缝仍出现有不测的拉开险情时,其应急工程处治对策也是必须事先妥慎考虑的预案。就上述各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人工筑岛 沉管隧道 软基处理与加固 复合地基 挤密砂桩 大回淤水道 半刚性管节 预应力束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支撑伺服系统在海域人工岛中明挖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坤 郑诺 +1 位作者 侯禹辰 卢金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针对海域人工岛环境下基坑开挖时既有结构变形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结合深中(深圳—中山)通道东人工岛工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基坑变形规律以及钢支撑伺服系统的变形控制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变形随深度增加由向坑外变... 针对海域人工岛环境下基坑开挖时既有结构变形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结合深中(深圳—中山)通道东人工岛工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对基坑变形规律以及钢支撑伺服系统的变形控制效果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变形随深度增加由向坑外变形逐渐过渡为向基坑内侧鼓肚式变形,采用钢支撑伺服系统可降低35.05%的水平位移,最大水平位移为开挖深度的0.06%~0.24%;支撑伺服系统的位移收敛作用较为明显,在下部伺服支撑轴力施加后可适当减小上部轴力以维持整体受力平衡;基坑中部软土开挖时卸荷效应更加明显,使既有桥墩产生的变形增量约占最大变形的65.52%,整个施工阶段其累计水平变形在-2.8~2.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海域人工岛 钢支撑伺服系统 明挖基坑 既有桥梁 变形控制 深中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跨海大桥人工岛冷热供应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
作者 李璐 刘谨 +3 位作者 孔雷军 汪鹏 叶灿滔 赵黛青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文章基于国内外建筑节能评价模型,结合跨海大桥人工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建筑冷热供应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综合效益的定量评价引入其中。以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冷热供应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人工岛可再生资源条件及能源供需情况... 文章基于国内外建筑节能评价模型,结合跨海大桥人工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建筑冷热供应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综合效益的定量评价引入其中。以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的冷热供应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人工岛可再生资源条件及能源供需情况,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能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以太阳能海水源热泵冷热联供为技术载体的可再生能源服务方案和常规能源技术方案进行了综合效益的评价,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施应用提供可行性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人工岛 冷热供应技术 评价指标体系 太阳能海水源热泵 综合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澹台湖大桥水中墩基础施工
14
作者 王庆曾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01-103,共3页
澹台湖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40m+96m+40m)钢管拱-连续混凝土箱梁组合体系,南北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介绍了水中墩施工筑岛方案的比选和水中墩钻孔桩及承台施工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澹台湖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40m+96m+40m)钢管拱-连续混凝土箱梁组合体系,南北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介绍了水中墩施工筑岛方案的比选和水中墩钻孔桩及承台施工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其经验对水中基础施工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承台 筑岛施工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造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鸣 裴岷山 +2 位作者 刘晓东 林巍 刘凌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5-964,共10页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中国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中国香港机场,采用了6.7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通航孔临近中国香港机场,为了不影响中国香港机场,采用了6.7km沉管隧道方案,在隧道两端各修建了一个人工岛实现桥隧转换,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次建设的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开散海域,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复杂;珠江口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海域之一,安全风险很大.同时,工程需要穿越中华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大挑战性,对港珠澳大桥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并研发了快速筑岛和跨海沉管隧道成套技术.结果表明,在岛隧工程7a的大规模海上工程建设中,实现了安全零伤亡,珠江口白海豚保护区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岛隧工程 人工岛 沉管隧道 钢圆筒筑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锚碇筑岛围堰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21
16
作者 黄厚卿 李冕 刘建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原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158根、桩长38 m、直径2 m)+工字型板桩(158根、板宽77 cm)+钢箱围箍(双层高2 m、宽1 m的空心结构,...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三跨钢箱梁悬索桥,其东锚碇为海中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原设计采用“锁口钢管桩(158根、桩长38 m、直径2 m)+工字型板桩(158根、板宽77 cm)+钢箱围箍(双层高2 m、宽1 m的空心结构,总重1076.6 t)”的组合式筑岛围堰方案施工。由于钢箱围箍存在安装难度大、成本高、功效低等问题,提出保持锁口钢管桩和工字型板桩结构不变、采用平行钢丝索(7根184股?5 mm钢丝)代替钢箱围箍的优化方案。为分析优化效果,采用MIDAS Civil软件分别建立优化前、后围堰模型进行结构计算,并从结构受力、工期、经济性等方面对优化前、后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案能够改善和调节结构受力,并减小海上施工难度;与原方案相比,优化后方案的结构应力下降41.5%,工期节省近60 d,成本节约1000万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海中锚碇 筑岛围堰 钢箱围箍 平行钢丝索 施工方案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水下滩槽演变的数值模拟与工程检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禹 何杰 +1 位作者 徐贝贝 谢至正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 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的湾口水域,东、西人工岛分别位于伶仃洋大濠深槽两侧。人工岛水域水深流急,潮流正面冲击人工岛,易造成人工岛海域水下地形发生大的变化与调整,最终形成以人工岛为中心的局部滩槽新格局。在大桥工程设计阶段,采用伶仃洋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人工岛建设后的伶仃洋水沙环境和水下地形冲淤进行了模拟计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人工岛对伶仃洋水域的水沙环境影响集中在人工岛上、下游各5 km水域内,人工岛呈冲刷趋势,岛体上下游形成以岛为中心的梭状淤积体。人工岛建设10年前后的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岛建设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此为当初采用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人工岛 水下地形 滩槽演变 工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伶仃洋大桥西锚碇筑岛施工柔性围堰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晓佳 贺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0,共6页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双塔钢箱梁悬索桥,西锚碇采用“∞”字形地下连续墙+内衬围护结构,锚碇采用柔性土工管袋围堰筑岛施工。为确保围堰稳定性,根据实际海床标高,采用MIDAS GTS与OptumG2软件建立人工岛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双塔钢箱梁悬索桥,西锚碇采用“∞”字形地下连续墙+内衬围护结构,锚碇采用柔性土工管袋围堰筑岛施工。为确保围堰稳定性,根据实际海床标高,采用MIDAS GTS与OptumG2软件建立人工岛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别对长期和短期条件下7个典型截面(S1~S7)的围堰稳定性进行分析。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截面均满足短期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10,长期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30的要求;短期不排水条件下为最不利工况。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施工中将吹填局部堆载位置调整至安全系数较大的S3截面处。为判断岛体稳定状态,筑岛过程中进行了沉降量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位移监测结果表明:S3截面的水平位移速度发展较快,S5~S7截面位置水平位移仅次于S3截面,其他位置水平位移显著低于该4点,表明施工工艺的调整有效保证了围堰吹填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锚碇 人工岛 稳定性 土工管袋围堰 沉降量 水平位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工程关键技术及挑战 被引量:68
19
作者 宋神友 陈伟乐 +2 位作者 金文良 夏丰勇 付佰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深中通道工程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个世界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立交为一体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工程面临着建设条件复杂、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与建造、超宽变宽隧道运营安全、离岸海中悬索桥设计与施工、堰筑段深基坑... 深中通道工程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个世界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立交为一体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工程面临着建设条件复杂、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与建造、超宽变宽隧道运营安全、离岸海中悬索桥设计与施工、堰筑段深基坑及东人工岛近接影响等多种挑战。本文在对深中通道工程面临的建设挑战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引领、吸收借鉴、创新提升、资源整合、高效组织的原则,对深中通道主要工程单元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提炼与归纳,针对海洋环境超宽特长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饱和交通下钢壳沉管和互通隧道火灾防控及智能交通管控关键技术、离岸海域大型桥梁多灾害极端作用及安全性能控制研究、跨海集群工程全寿命管理及耐久性保障关键技术、跨海集群工程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起伏风化岩人工岛成岛及海域互通立交建设关键技术6大课题分别开展研究及创新规划,给出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形成详细的创新规划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中通道 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离岸海中悬索桥 深基坑 人工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锚碇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姚志安 陈炳耀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主跨1666 m的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东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8字形地下连续墙基础作为基坑开挖施工的支护结构。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海中筑岛围堰的总体方案施工。东锚碇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在海中首先采用锁扣钢管桩及工字型钢板桩组合的围堰方案筑岛形成施工陆域,结合河床表层清淤、砂石垫层换填、插打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对筑岛陆域进行地基处理;待筑岛地基沉降稳定后,地下连续墙采用“旋挖引孔+铣槽”的复合成槽工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后,基坑采用岛式法分12区(平面)、14层(竖向)进行阶梯形开挖,同时采用同步降排水措施(设6个降水井、6个集水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重力式锚碇 地下连续墙 筑岛围堰 地基处理 基坑支护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