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解析
1
作者 张艳丽 李婧 +2 位作者 孟祥峰 李澍 王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定疾病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质量评价的专项标准。该标准在既有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通用标准框架下,重点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数据集,系统性地提出了专业化的质量要求与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实施将为数据集制造责任方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的研发质量,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T1949-2024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据质量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5部分:预训练模型》解析
2
作者 罗维娜 毛殊凡 孟祥峰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7-1213,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中的深入应用,预训练模型凭借其高效性、泛化能力和迁移学习性能,日益成为驱动智能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然而预训练模型在来源多样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中的深入应用,预训练模型凭借其高效性、泛化能力和迁移学习性能,日益成为驱动智能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然而预训练模型在来源多样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9月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833.5-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5部分:预训练模型》,为规范预训练模型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监管框架,对保障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有效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对该标准的出台背景、核心定位及主要技术条款进行深入解读与剖析,阐明其在预训练模型说明文档要求、关键质量特性定义及符合性评价路径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探讨该标准对于提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水平、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与健康发展的实践意义及深远影响,同时通过标准解析助力产业在模型选型阶段进行审慎评估,减少低质量、高风险的模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预训练模型 质量要求 评价方法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政策进展及未来研究展望
3
作者 梁浩 王顺 +10 位作者 崔诚 宋玲 孙爱霖 李曼 乔杰 宋纯理 李海燕 赵阳光 李海燕 张晨光 刘东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1,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中,AI已经在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mac...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中,AI已经在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machine learning-enabled device software functions,ML-DSFs)已成为许多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发布了《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的预设变更控制计划上市提交建议的指南草案》,希望提供一个前瞻性方法来促进机器学习医疗器械的发展,在保证设备的持续安全性和有效性前提下,支持ML-DSF通过修改来迭代更新。该指南代表了最新的监管方向,特别有助于提升AI产品临床试验质量与效率,因此撰写本文加以详细介绍和解读,以利于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理念和经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在人工肌肉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雯慧 周晓航 刘珂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7,共17页
液晶弹性体是一种由液晶基元构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以及来源于液晶取向转变的可逆变形能力。这种特殊的可逆变形能力与自然肌肉的变形特征十分相似,使得液晶弹性体成为制备人工肌肉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本综... 液晶弹性体是一种由液晶基元构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以及来源于液晶取向转变的可逆变形能力。这种特殊的可逆变形能力与自然肌肉的变形特征十分相似,使得液晶弹性体成为制备人工肌肉的理想材料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本综述介绍了基于液晶弹性体的人工肌肉的制备方式、驱动方式及应用表现。考虑到液晶弹性体人工肌肉与自然肌肉之间存在的差异,本综述着重对比了两者的驱动性能,详细介绍了针对液晶弹性体人工肌肉的驱动性能的改进方法,包括化学改性与结构优化。除此之外,本文也对近年来液晶弹性体人工肌肉在软体机器人及医疗设备领域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人工肌肉 驱动性能 软体机器人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监管与治理创新:突破现行规范框架的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炳澍 王玥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0-1036,共7页
随着以深度学习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医疗健康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诊疗、医院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健康管理等,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治理制度需要解决和... 随着以深度学习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医疗健康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诊疗、医院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健康管理等,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治理制度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监管方面。目前,各国监管机构大多以风险等级方式进行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监管,基本将人工智能产品定位为“辅助”性质,即需要医师签字确认自动判读结果并承担法律责任。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发布两项人工智能指南,旨在对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提供和部署提供指导框架,并在肺结核这类特殊疾病诊断上提出突破性“独立使用”的建议,美国监管机构也提出“软件预认证”的突破性思路以缩短审批流程并创新监管方式。尝试从技术治理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相关经验,结合中国技术发展与实践情况,提出针对特定应用场景、风险程度较低人工智能产品逐步开放“独立”应用,以及对于尚未纳入监管的风险较高人工智能医疗产品进行“机构预认证”的治理思路,为制度创新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独立软件 计算机辅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易真 权磊 +2 位作者 爱丽娜·哈力斯 刘治远 韩东燃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52-3259,共8页
本文分别从政策推动、专利和产品总体态势以及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舌面脉仪和经络分析仪技术进展,阐明四诊装备的核心研发技术,为产品创新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政府从2009年至今累计... 本文分别从政策推动、专利和产品总体态势以及关键技术研究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中医四诊辅助诊断装备的发展历程。通过总结舌面脉仪和经络分析仪技术进展,阐明四诊装备的核心研发技术,为产品创新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政府从2009年至今累计6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装备研发,推动中医医疗装备智能化发展。中医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增加迅猛,尤其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康复器具和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突破。中医辅助诊断装备的相关专利发明约达1368个。技术上,脉诊采集技术已从单一参数转向混合参数,舌面诊仪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标准化诊断,而经络分析仪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完全支持临床实践。尽管中医四诊装备在产品和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行业集中度低和产品安全性等挑战。未来,这些装备将依赖临床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发展,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支持中医药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装备 中医辅助诊断 舌面诊仪 脉诊仪 经络分析仪 中医望诊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2部分:数据集通用要求》解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浩 孟祥峰 +2 位作者 郝烨 李佳戈 李静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180-1184,共5页
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基础资源,已纳入医疗器械的监管视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833《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系列标准,其中第2部分为数据集通用标准,该标准描述了数据集对文档... 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基础资源,已纳入医疗器械的监管视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833《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系列标准,其中第2部分为数据集通用标准,该标准描述了数据集对文档、质量特性的要求,提出了数据集质量评价方法,指导数据集制造责任方从源头加强数据集质量控制,为数据集质量评价提供了统一规范,有利于帮助临床机构加强数据集建设,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对该部分标准的制订背景及要点内容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指导行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T 1833.2-2022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数据质量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超声清洗机清洗脑科吸引器头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永杰 韩平平 +2 位作者 张兰香 杨枘 仇艳华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超声清洗机对脑科吸引器头的清洗效果,为消毒供应专业护士选择合适的超声清洗机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使用后且经人工染血后的脑科吸引器头300件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00件。A、B、C组分10批(每批每组10件...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超声清洗机对脑科吸引器头的清洗效果,为消毒供应专业护士选择合适的超声清洗机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使用后且经人工染血后的脑科吸引器头300件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00件。A、B、C组分10批(每批每组10件)分别放置在KUSON8895单频超声清洗机、KQ-300VDY型医用三频数控超声清洗机、GETTING2460UC单频超声清洗机中清洗。清洗时间及清洗剂浓度一致。结果三组器械清洗后,目测法合格率86.0%~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潜血试验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的清洗效果最佳,C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三频数控超声清洗机能够最大化保障脑科吸引器头的清洗质量,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吸引器头 超声清洗机 效率 医疗器械 清洗 人工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质量要求和评价 第3部分:数据标注通用要求》解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郝烨 王浩 李佳戈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185-1188,共4页
伴随机器学习技术的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已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方向,尤其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833《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系列标准,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 伴随机器学习技术的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已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新兴方向,尤其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发布了行业标准YY/T 1833《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系列标准,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标准体系。数据标注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控的重要环节,数据标注的规范化、标准化不仅是标准体系的重要方面,也决定了参考标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对数据集质量和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3部分为数据标注通用要求,其对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数据标注环节的质量进行了要求,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规范。本文将对其重要内容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开展产品质控,促进产品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标注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产品质控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消费安全权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元聪 林丽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生产并作为新兴科技产品日益进入消费市场,必然会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带来挑战。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第一要义应当是保障消费者...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生产并作为新兴科技产品日益进入消费市场,必然会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带来挑战。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第一要义应当是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通过对现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消费安全权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制度检视,我国应该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的准入机制、风控机制以及救济机制,从而充分保障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消费者的安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 消费安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伦理审查要点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吉银 李红英 杨阳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6期35-39,56,共6页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分为具备辅助识别的二类和辅助诊断的三类医疗器械,我国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刚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很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以科研方式进入医疗机构,为受试者免费试用以获取临床试验数据,这给伦理审查带来极大挑战。伦理...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分为具备辅助识别的二类和辅助诊断的三类医疗器械,我国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刚进入注册申报阶段。很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以科研方式进入医疗机构,为受试者免费试用以获取临床试验数据,这给伦理审查带来极大挑战。伦理委员会审查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核心问题包括风险评估、数据库、数据安全及软件更新。除关注医疗器械产品与试验操作外,更要从适用范围、研究要求与资料、研究方案、风险控制、数据库、数据安全和软件更新等方面仔细把关,不断总结经验,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也助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伦理审查 审查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卒中诊疗中的伦理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伟 白彩珍 +1 位作者 徐灵灵 肖淑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器械在卒中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可以辅助提高卒中诊疗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伦理问题,包括卒中患者的知情同意、隐私安全性、数据全面性、算法科学性、诊断准确性和主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医疗器械在卒中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可以辅助提高卒中诊疗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伦理问题,包括卒中患者的知情同意、隐私安全性、数据全面性、算法科学性、诊断准确性和主体责任划分等。AI医疗器械在卒中诊疗中的伦理问题对策包括以下2个方面:(1)伦理审查阶段构建完善的伦理审查规范、明确知情代理人身份和职责、聘请计算机科学独立顾问等;(2)临床应用阶段建立AI医疗器械问责机制,加强对应用者的专业培训与伦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伦理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医学影像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欣乐 崔勇 +4 位作者 翟彤彤 曹帅隆 吴亚平 王梅云 林予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3-170,共8页
移动医学影像作为移动计算和医学影像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通过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移动医学影像扩展了传统医学影像应用的易用性和覆盖范围,在医学图像显示、分析处理和辅助诊断等方面... 移动医学影像作为移动计算和医学影像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通过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云计算等技术,移动医学影像扩展了传统医学影像应用的易用性和覆盖范围,在医学图像显示、分析处理和辅助诊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由于移动网络环境复杂、移动设备资源有限、医学影像数据量大等因素,移动医学影像相关技术还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传输、存储、显示、处理、数据安全及人工智能应用六个方面,对移动医学影像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整理,在分析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 移动计算 移动设备 医学图像处理 磁共振成像 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星 吴影 +1 位作者 李洋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95-699,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大幅度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个体自主等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大幅度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个体自主等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减少算法偏见并不断增加透明度、完善技术适应价值多样性,尊重患者和医生的自主权等措施,以期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监管注入伦理和管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独立软件研究的伦理审查重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千粟 白楠 +1 位作者 曹江 王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通过整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独立软件研究,对其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受试者权益保护、数据利用与存储等多个维度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此类研究时应特... 通过整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独立软件研究,对其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受试者权益保护、数据利用与存储等多个维度涉及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此类研究时应特别关注其在方案设计、数据安全性、风险评估、跟踪审查等不同于常规临床研究的方面,从而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独立软件研究的伦理审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独立软件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独立医用软件监管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建楠 李莹莹 +2 位作者 周佳卉 朱烨琳 李兰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4,共7页
科学的监管体系可以促进新兴事物的蓬勃和规范化发展。人工智能(AI)独立医用软件是人工智能时代赋能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产物。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独有的黑盒算法及自主学习能力引起了巨大的监管挑战。AI独立医用软件的监... 科学的监管体系可以促进新兴事物的蓬勃和规范化发展。人工智能(AI)独立医用软件是人工智能时代赋能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产物。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独有的黑盒算法及自主学习能力引起了巨大的监管挑战。AI独立医用软件的监管需要与时俱进,为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智能医疗软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风险影响,我们亟待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监管应对方案。对此,本文从AI技术特征监管应对出发,针对算法变更管理、质量控制、安全追溯等监管上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梳理了国内外AI独立医用软件相关监管制度和支撑资源的现状。分析总结了我国AI独立医用软件监管在制度层面、支撑资源层面仍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并针对上市后监管短板提出了措施建议:系统完善AI独立医用软件监管制度,深化AI独立医用软件监管支撑体系。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AI独立医用软件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医用软件 人工智能 监管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要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雯倩 朱万 马磊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2期1352-1356,共5页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相关法规指南和伦理审查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从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两个角度,包括临床研究的目的、方...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相关法规指南和伦理审查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从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两个角度,包括临床研究的目的、方法、风险与获益、软件更新、研究人员资质和研究基础设施,以及知情同意的语言、方式和程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受损害后的处理、赔偿和受试者保护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关注的重点要素以及未来可从加强立法建设和监管、加强伦理委员会能力建设、完善伦理审查制度和体系建设、拓展平台建设加强区域联动四方面提升伦理审查质量,保护受试者安全,保证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临床研究 伦理审查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对知情同意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运朋 徐毅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前在辅助诊断、辅助治疗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医疗人工智能对知情同意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弱人工智能的黑箱属性不突出,患者对医疗人工智能决策过程的知情可以用对临床试验结果等的知情以及其他严格管理措施去间接地实... 目前在辅助诊断、辅助治疗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医疗人工智能对知情同意带来了诸多新问题:弱人工智能的黑箱属性不突出,患者对医疗人工智能决策过程的知情可以用对临床试验结果等的知情以及其他严格管理措施去间接地实现;强人工智能需要提高可解释性或以其他方式应对黑箱问题。因额外风险的存在,在使用医疗人工智能时,医方应增加患者知情同意的内容,并利用人工智能应对知情同意的形式主义问题。医方还应在必要时特别说明诊疗主体与责任主体。医疗人工智能处理患者个人信息时亦需严守知情同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工智能 知情同意 医疗器械 黑箱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伦理挑战的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丹 周吉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7期863-867,872,共6页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和挑战。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定位、算法偏见、社会公平、责任划分和隐私安全五个方面探讨其带来的伦理问题,提出为实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健康、快速和有序发展,... 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和挑战。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定位、算法偏见、社会公平、责任划分和隐私安全五个方面探讨其带来的伦理问题,提出为实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健康、快速和有序发展,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诊疗质量;科技向善,重塑社会信任;确保公众公平享有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加强人工智能监管和立法;加强伦理制度建设,提高伦理审查能力;强化隐私安全保护;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报道的监管,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等应对策略,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造福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伦理问题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风险分级制度研究——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为借鉴
20
作者 杜方华 崔世君 《卫生经济研究》 2025年第9期24-28,共5页
我国传统医疗器械分级制度的规制目标是保障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主要考量产品风险因素。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场景下表现出一些新的风险特征,我国现有制度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分级指导存在规范体系混乱、分级标准不太合理等问题。欧盟... 我国传统医疗器械分级制度的规制目标是保障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主要考量产品风险因素。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场景下表现出一些新的风险特征,我国现有制度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分级指导存在规范体系混乱、分级标准不太合理等问题。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分级治理经验可供借鉴,但需结合我国国情作出调整。在医疗人工智能规范体系制定中,应建立“硬法”与“软法”结合的二元法体系,引入基本权利风险因素并考量潜在风险程度,实现医疗人工智能风险的科学合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案 医疗器械 权利风险 潜在风险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