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lligent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ant system algorithm and fuzzy in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bionic artificial leg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冠政 曾庆冬 李文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A designing method of intelligent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 controller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t system algorithm and fuzzy inference. This kind of controller is called Fuzzy-ant system PID controller... A designing method of intelligent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 controller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t system algorithm and fuzzy inference. This kind of controller is called Fuzzy-ant system PID controller. It consists of an off-line part and an on-line part. In the off-line part, for a given control system with a PID controller,by taking the overshoot, setting time and steady-state error of the system unit step response as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and by using the ant system algorithm, a group of optimal PID parameters K*p , Ti* and T*d can be obtained, which are used as the initial values for the on-line tuning of PID parameters. In the on-line part, based on Kp* , Ti*and Td*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ystem error e and its time derivative, a specific program is written, which is used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PID parameters on-line through a fuzzy inference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response has optimal transient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This kind of intelligent PID controller can be used to control the motor of the intelligent bionic artificial leg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The resul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controller has less overshoot and shorter sett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 system algorithm fuzzy inference PID controller fuzzy-ant system PID controller intelligent bionic artificial l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zzy-GA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lligent bionic artificial leg 被引量:8
2
作者 谭冠政 李安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3期237-243,共7页
An optimal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 and the geneticalgorithm, which is called the fuzzy-GA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It consists of the off-line p... An optimal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fuzzy inference and the geneticalgorithm, which is called the fuzzy-GA PID controller with incomplete derivation. It consists of the off-line part andthe on-line part. In the off-line part, by taking the overshoot, rise time, and settling time of system unit step re-sponse as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and by using the genetic algorithm, a group of optimal PID parameters K*p , Ti* ,and Tj are obtained, which are used as the initial values for the on-line tuning of PID parameters. In the on-linepart, based on K; , Ti* , and T*d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ystem error e and its time derivative, a dedicatedprogram is written, which is used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PID parameters on line through a fuzzy inference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response has optimal dynamic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The controller has beenused to control the D. C. motor of the intelligent bionic artificial leg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The result of computersimulation shows that this kind of optimal PID controller has excellent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robust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inference genetic algorithm fuzzy-GA PID controller INCOMPLETE derivation OFF-LINE on-line INTELLIGENT BIONIC artificial L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fuzzy PID controller with adjustable factors based on flexible polyhedron search algorithm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冠政 肖宏峰 王越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A new kind of optimal fuzzy PID controller is proposed, which contains two parts. One is an on lin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d the other is a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In th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three adjustab... A new kind of optimal fuzzy PID controller is proposed, which contains two parts. One is an on lin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d the other is a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In the fuzzy inference system, three adjustable factors x p, x i , and x d are introduced. Their functions are to further modify and optimize the result of the fuzzy inference so as to make the controller have the optimal control effect on a given object. 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se adjustable factor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ITAE criterion and the Nelder and Mead′s flexible polyhedron search algorithm. This optimal fuzzy PID controller has been used to control the executive motor of the intelligent artificial leg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The resul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is controller is very effectiv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to control different kinds of objects an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fuzzy inference PID controller adjustable factor flexible polyhedron search algorithm intelligent artificial l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4
作者 李尚富 陈大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为增强舰船面对大风、海浪等外界干扰时的航向控制能力,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构建具备非线性特征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神经网络(... 为增强舰船面对大风、海浪等外界干扰时的航向控制能力,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构建具备非线性特征的船舶航向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将其转换成状态空间形式进行描述,以此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模糊神经网络(FNN)与Bang-Bang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舰船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其中Bang-Bang控制器以航向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为输入,实现快速消除较大航向偏差,模糊神经控制器同样以此为输入,负责在偏差较小时进行精细调控,二者协同实现舰船自动驾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应对外界干扰,稳定跟踪航向,减少频繁操舵与超调,可快速将航向稳定在目标值,实现更优的舰船自动驾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模糊神经网络 航向偏差 自动驾驶 舰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与量子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融合模式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臧奕茗 李卓潇 +4 位作者 张少春 闫云凤 许永鹏 刘亚东 江秀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8-1726,共19页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备监测与运维、电力系统控制与规划、电力交易与市场管理、电力电子系统和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应用场景,分析了AI技术具有的优势。然后,从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材料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量子技术在电力参量高精度测量、电力系统快速规划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通信和电力设备优化改进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AI+量子测量”、“AI+量子计算”、“AI+量子通信”、“AI+量子材料”4个角度展望了AI与量子技术紧密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AI与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结合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电网运行控制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市场 电力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频率安全评估与紧急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旭 吴俊勇 +2 位作者 李栌苏 张振远 史法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7-1833,共17页
伴随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在电气结构与动态特性上的复杂度不断提高,这使得系统的频率安全性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首先,从频率安全评估及频率紧急控制两个方向,分别分析了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情况... 伴随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在电气结构与动态特性上的复杂度不断提高,这使得系统的频率安全性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首先,从频率安全评估及频率紧急控制两个方向,分别分析了传统方法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应用情况,并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展开论述。人工智能方法的飞速发展为电力系统频率安全评估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道路,尤其是深度学习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解决愈发复杂的电力系统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此外,频率紧急控制作为防止频率失稳的最后防线,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而强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策略探索能力,如何将其用于优化频率紧急控制策略,势必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最后,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提出频率安全评估与紧急控制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频率安全评估 频率紧急控制 可再生能源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弱网有功稳定输出能力的光伏逆变器Q-V下垂系数在线调整方法
7
作者 王语阳 张琛 +3 位作者 张宇 王一鸣 许颇 蔡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5-856,I0010,共13页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 弱电网下静态有功输出与小扰动稳定能力是制约光伏可靠并网发电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弱电网下光伏发电系统有功稳定输出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无功功率-电压(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的光伏逆变器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为保障弱电网下的静态有功输出能力,提出计及电压、电流限制约束的Q-V下垂系数“一次优化”方法.然后,为进一步满足弱电网稳定性约束,开展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阻抗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实现以闭环系统最弱极点为稳定性约束条件的“参数-最弱模式”映射关系和以有功稳定输出为目标的Q-V下垂系数“二次调整”方法;结合卡尔曼滤波器辨识的电网阻抗信息,最终实现所提Q-V下垂系数自适应在线调整方法.最后,利用远宽实时仿真平台对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 变换器 稳定性 光伏发电 下垂控制 弱电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Fuzzy-GA PID控制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谭冠政 李安平 王越超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9-42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与遗传算法的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该控制器由离线和在线 2部分组成 .在离线部分 ,以系统响应的超调量、上升时间及调整时间为性能指标 ,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一组最优的PID参数K p ,T i 及T d ,作为在线部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与遗传算法的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该控制器由离线和在线 2部分组成 .在离线部分 ,以系统响应的超调量、上升时间及调整时间为性能指标 ,利用遗传算法搜索出一组最优的PID参数K p ,T i 及T d ,作为在线部分调节的初始值 ;在在线部分 ,采用一个专用的PID参数优化程序 ,以离线部分获得的K p ,T i 及T d 为基础 ,根据系统当前的误差e和误差变化率 e ,通过模糊推理在线调整系统瞬态响应的PID参数 ,以确保系统的响应具有最优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 ,这种最优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fuzzy-GA PID控制器 模糊推理 遗传算法 离线 在线 智能仿生人工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可信度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方法
9
作者 刘慧玉 王渝红 +3 位作者 石访 周旭 李保罗 姬凯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202,共15页
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可信问题阻碍了其在电网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尚无特定适用于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指标。文中针对电力行业特点开展人工智能稳定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选取准确性、复杂度、鲁棒性、... 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可信问题阻碍了其在电网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尚无特定适用于电网稳定智能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指标。文中针对电力行业特点开展人工智能稳定判别模型的可信度评价,选取准确性、复杂度、鲁棒性、可迁移性、可解释性共5个分项指标构建了电网稳定智能判别可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总结了各分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同时,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主客观评价,确定各分项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可信度指标。最后,以电压支撑强度、宽频带振荡以及频率稳定判别模型为例进行了可信度评价和分析,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网稳定性 可信度 可迁移性 可解释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激光传感器控制参数优化研究
10
作者 周英姿 郭筱瑛 黄昆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9-233,共5页
针对激光传感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等问题,为提升激光传感器检测精度,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激光传感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以物方截距、像方截距、激光发射方向与电荷耦合器件同接收系统光轴间的夹角等作为优化参数对,控... 针对激光传感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等问题,为提升激光传感器检测精度,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激光传感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以物方截距、像方截距、激光发射方向与电荷耦合器件同接收系统光轴间的夹角等作为优化参数对,控制精度作为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获取最优激光传感器控制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迅速优化激光传感器的控制参数,达到最优解,相较于对比方法,该方法的激光传感器测量精度更高,稳定保持在96%至98%之间。在响应时间方面,本方法仅需5 ms即可完成测量,而对比方法则需要20 ms,因此,本方法具有更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激光传感器 控制参数 优化方法 分辨率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
11
作者 罗艳萍 刘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1,共4页
为应对水下机器人运行复杂环境,挖掘水下机器人非线性运行过程关键规律,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构建水下机器人空间运动方程,深入分析水下机器人水平、垂直方向上运行状态,计算水下机器人运行方向偏差角、深度... 为应对水下机器人运行复杂环境,挖掘水下机器人非线性运行过程关键规律,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构建水下机器人空间运动方程,深入分析水下机器人水平、垂直方向上运行状态,计算水下机器人运行方向偏差角、深度,通过到模糊PID控制生成实时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量,实现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依据实验可知,该方法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稳定性高于98%,控制误差低于0.1%,能够适应多种复杂水下环境,有效推动水下作业领域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水下机器人 运动控制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高复用性验证平台
12
作者 高志远 庄卫金 +4 位作者 李峰 于芳 张鸿 王艳 夏旻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近年来,电网调控领域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但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本身的黑盒性质,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问题日渐重要,能够支持各种不同人工智能模型验证的复用性支持平台尤为重要。通过对验证需求和问题的分析,... 近年来,电网调控领域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但由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本身的黑盒性质,正确性和可靠性验证问题日渐重要,能够支持各种不同人工智能模型验证的复用性支持平台尤为重要。通过对验证需求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种包含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和应用服务的3层验证平台架构,分析了该架构下AI模型验证的运行模式,开展了案例和样本复用、容器化和镜像、多框架和算法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开发和实施。该平台实现了算力和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复用、兼容支持多种不同AI框架和算法库、验证场景的动态生成等,为后续调控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控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新型电力系统 信息通信技术 能量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人工智能的二元信任困境——基于自由裁量权视角
13
作者 蔡唯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6,共7页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用户对其持有矛盾的信任态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乐观期待与人工智能的拟人特征使用户倾向于信任人工智能;另一方面,缺乏时间检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又令用户心存疑虑。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用户对其持有矛盾的信任态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乐观期待与人工智能的拟人特征使用户倾向于信任人工智能;另一方面,缺乏时间检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又令用户心存疑虑。然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人工智能是否具备受信资格及其可信度的评估,而较少关注委托人(用户)自身的信任态度及其实践后果。对此,引入“自由裁量权”作为分析信任关系结构的关键线索,有助于将研究视角转向用户的托付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信任的二元困境。因此,建议在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中,通过实施基于用户信任等级的访问控制策略,持续评估用户信任水平,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尊重和响应用户对人工智能不同程度的信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任 自由裁量权 访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发电厂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美英 胡列豪 +1 位作者 张勇军 巩宇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119,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转向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可控与灵活高效,发电厂智能化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分析人工智能的常用方法及其技术特点,围绕发电厂智能化的技术架构展开论述,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可再生能源的兴起,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渐转向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可控与灵活高效,发电厂智能化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分析人工智能的常用方法及其技术特点,围绕发电厂智能化的技术架构展开论述,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场站出力预测、机组运行控制、辅助值班监盘、设备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等具体应用场景,并进一步分析大模型技术在发电厂智能化建设中的应用趋势。最后总结发电厂智能化在算法、数据与应用层面的技术挑战与展望,为发电厂智能化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人工智能 大模型 智能控制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概念内涵、应用框架、关键技术以及系统验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剑波 范士雄 +7 位作者 蔡忠闽 朱凤华 宋明黎 张俊 卜广全 黄彦浩 高正男 马士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787-6810,I0008,共25页
伴随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电力来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调控应用研究广泛,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电网不确定性、开放性和脆弱性造成... 伴随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赋能电力来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调控应用研究广泛,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电网不确定性、开放性和脆弱性造成的模型可信性和可解释性等问题,使得单纯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网调控领域难以满足安全可靠应用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引入人类的监督与互动,融合调控人员的智能与机器智能,实现电网调控人机智能的混合增强。该文首先介绍混合增强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电网调控业务特点,从人工智能和调控应用两个维度,提出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的应用框架以及电网调控人机交互协同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电网调控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研发大电网调控人机混合紧急控制决策支持验证系统,用于省级规模电网的热稳调整、频率控制等多种电网调控场景应用验证,为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技术在电网调控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调控 人工智能 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人机协同 态势感知 混合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电力电容器运行状态感知及优化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磊蛟 金雨含 +1 位作者 李小平 陈艳波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电力电容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具有安装数量多、故障类型复杂、运行状态多变等特点,给电力企业在电力电容器的运行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感知方法存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困难和预测能力有限的缺点,... 电力电容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的无功补偿设备,具有安装数量多、故障类型复杂、运行状态多变等特点,给电力企业在电力电容器的运行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感知方法存在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困难和预测能力有限的缺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智能电网的要求。为有效实现对电力电容器的高效运维和智慧化管理,从而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顶层设计的思路系统梳理人工智能赋能电力电容器的运行数据获取、运行状态研判以及运行态势预测等关键技术,同时阐述近年来电力电容器协同控制和优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人工智能赋能电力电容器状态感知及优化控制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力电容器 状态感知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网有功频率协同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毅 周良才 +2 位作者 史迪 赵小英 闪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92,共11页
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给互联电网频率控制带来严峻考验.由于常规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没有考虑电网潮流安全约束,所以传统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尝试性发电机功率调整,需耗费较多时间;基于最优电力潮流的互联电网AGC优化模型... 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加给互联电网频率控制带来严峻考验.由于常规的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没有考虑电网潮流安全约束,所以传统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尝试性发电机功率调整,需耗费较多时间;基于最优电力潮流的互联电网AGC优化模型由于非凸性和大规模性,求解时间较长且存在收敛性问题.鉴于常规深度强化学习具有“离线训练、在线端对端形成策略”的优点,但在动作探索过程中无法保证系统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安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网有功频率协同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将电网频率控制建模为约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决策过程添加相关安全约束进行智能体设计;然后,基于华东电网实际系统算例对智能体进行训练和性能提升;最后,对比智能体决策与常规AGC策略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种运行方式下可快速生成有功频率控制策略,且保证系统频率恢复过程中电网的安全性,可辅助调度员在线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功频率协同控制 人工智能 深度强化学习 约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智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丽霞 田硕 +2 位作者 潘福全 严涛峰 李宝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M0002,共12页
针对在障碍物环境下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效果较差,以及在面对复杂工况和曲率较大的路况时,跟踪控制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智能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结合人工势场(APF)算法的路径规划跟踪系统。将改进的势... 针对在障碍物环境下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效果较差,以及在面对复杂工况和曲率较大的路况时,跟踪控制的效果仍然不理想等问题,本文以智能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控制(MPC)结合人工势场(APF)算法的路径规划跟踪系统。将改进的势场模型函数引入到MPC的目标函数和约束中,设计了基于MPC和APF的避障路径动态规划器。。运用模糊控制对MPC的车辆横向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权重系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干燥路面下,与MPC控制器相比,模糊MPC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最大横向偏差减少19.14%。在湿润路面下,模糊MPC控制器最大横向偏差减少0.55 m。基于MATLAB/Simulink与Carsim软件搭建避障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联合仿真模型,选择动态障碍物不同速度进行障碍物路径动态规划及跟踪控制仿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跟踪规划路径过程中的最大横向偏差约为0.170 m,说明规划的避障路径能够安全有效地避开障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 模型预测控制 人工势场法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政策下的农机装备智能优化作业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航程 马忠辉 何舒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4,共5页
针对我国农机装备能源消耗过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多、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以太阳能自动灌溉系统为例,在碳减排政策下对其进行智能优化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和显示系统、抽蓄水系统以及通讯系统。自动... 针对我国农机装备能源消耗过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多、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以太阳能自动灌溉系统为例,在碳减排政策下对其进行智能优化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和显示系统、抽蓄水系统以及通讯系统。自动灌溉系统采用模糊控制器进行控制,且对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组成和算法进行了设计。为了验证系统性能,对其进行了数据传输和自动灌溉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对灌溉的智能控制,且太阳能供电装置还可应用于其他农机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装备 智能优化作业 模糊控制器 太阳能供电装置 碳减排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式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志刚 曹一家 +3 位作者 蒋林 刘前进 程时杰 陈德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7-63,共7页
本文成功地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和表格的智能型电力系统稳定器。数字仿真实验和动模实验表明了其有效性。由于采用了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技术,避免了因建立数学模型以及控制中测量信号不真实带... 本文成功地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规则和表格的智能型电力系统稳定器。数字仿真实验和动模实验表明了其有效性。由于采用了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技术,避免了因建立数学模型以及控制中测量信号不真实带来的麻烦。以8086为主机的STD工业控制机和一台PC机为基础,研制出一台用微机实现的模糊式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稳定器 人工智能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