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presentative air traffic management capability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Jun LIU Gang PAN Qingt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has increased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as evidenced by its applications to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problems.Air traffic management(ATM)is becoming incr... 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has increased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as evidenced by its applications to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problems.Air traffic management(ATM)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utomated and autonomous,making it lucrative for AI applic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that employ AI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ATM capability.A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structure,and 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is provided,followed by the description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several representative ATM tasks,such as air traffic services(ATS),airspace management(AM),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ATFM),and flight operations(FO).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the current review is the professional survey of the AI application to ATM alongsid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their specific advantages:(i)these methods provid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conventional physical modeling techniques,(ii)these methods do not require knowing relevant internal system parameters,(iii)these methods are computationally more efficient,and(iv)these methods offer compact solutions to multivariable problems.In addition,this review offers a fresh outlook on future research.One is providing a clear rationale for the model type and structure selection for a given ATM mission.Another is to understand what makes a specific architecture or algorithm effective for a given ATM mission.These a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AI research community and ATM work team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air traffic management(ATM) air traffic services(ATS) airspace management(AM)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ATFM) flight operations(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effects estimation and proportionality assessment for targeting in cyber oper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C.Maathuis W.Pieters J.van den Ber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52-374,共23页
Cyber operations are relatively a new phenomenon of the last two decades.During that period,they have increased in number,complexity,and agility,while thei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processes well kept under s... Cyber operations are relatively a new phenomenon of the last two decades.During that period,they have increased in number,complexity,and agility,while thei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been processes well kept under secrecy.As a consequence,limited data(sets)regarding these incidents are available.Although various academic and practitioner public communities addressed some of the key points and dilemmas that surround cyber operations(such as attack,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and collateral damage),still methodologies and model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plan,execute,and assess them in a responsibly and legally compliant way.Based on these facts,it i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to propose a model that i))estimates and classifies the effects of cyber operations,and ii)assesses proportionality in order to support targeting decisions in cyber operations.In order to do that,a multi-layered fuzzy model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analysing real and virtual realistic cyb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with technical e military experts.The proposed model was evaluated on two cyber operations use cases in a focus group with four technical e military experts.Both the desig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re reveal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ber operations Cyber warfare Cyber weapon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uzzy logic TARGE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合组织数字教育生态塑造:策略框架与核心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林梅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0,共8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作为全球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探路者和引领者,近年来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数字教育生态塑造的策略框架,包括目标层(迈向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先决条件...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作为全球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探路者和引领者,近年来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开展了系列研究,形成了数字教育生态塑造的策略框架,包括目标层(迈向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先决条件层(物理基础设施),核心要素层(数字工具、数字资源、数字素养和数字应用)和保障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协同、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和公共采购、教师的激励与专业支持、监测和评估);此外,还分析和探讨了数字教育生态塑造的三大核心议题:弥合数字鸿沟、聚焦数字治理和关注人工智能。关照OECD已有经验,基于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可以从制定国家数字教育战略规划、深化学习/教学和评价场景的数字应用创新及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数字教育生态 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 数字鸿沟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人工智能压裂参数优化
4
作者 刘子雄 钦伟 +3 位作者 贺卫东 徐延涛 李新发 李啸南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提取了232项特征值,并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和降维,构建了压裂井的人工智能样本库,并优选了机器学习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测井曲线、压裂施工曲线与压裂产能之间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给定的测井曲线准确计算出不同压裂方式对应的无阻流量,进而实现了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研究表明:采用测井和施工曲线的特征值提取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样本库,消除了人为解释的干扰,数据质量较高,模型拟合精度达到了93.3%以上;对给定压裂曲线进行定性产能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6.7%以上。应用该模型能够直接为测井曲线匹配不同的压裂施工方式,并获得对应的无阻流量,减少了压裂井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施工设计等中间过程,为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测井曲线 施工曲线 人工智能 无阻流量预测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5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险为夷的竞争政策:《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张晖 王闪闪 朱紫华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共18页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企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现阶段“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反垄断法》作为一项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的竞争政策,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值得关注。以2004-202...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企业面临诸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现阶段“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反垄断法》作为一项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的的竞争政策,是增加还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值得关注。以2004-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反垄断法》实施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反垄断法》实施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反垄断法》实施通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降低企业客户集中度、降低企业代理冲突和提高投资效率水平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反垄断法》实施对国有企业、低竞争行业和两职分离企业具有更强的降低经营风险作用。人工智能采纳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反垄断法》实施抑制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由此可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是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目标的可行手段,在应对不确定性经济形势、防范化解风险时,应着眼于中国发展客观实际,注重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联动,与时俱进地完善《反垄断法》,发挥《反垄断法》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突出作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 经营风险 竞争政策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智库研究运营的影响与适应性转换
7
作者 周湘智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对智库带来的深刻影响,从组织结构、研究方法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分析多维影响,提出适应性变革的具体路径。[方法/过程]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影响机理—面临挑战—优化策略”技术路线展开研究...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对智库带来的深刻影响,从组织结构、研究方法和运营方式等方面分析多维影响,提出适应性变革的具体路径。[方法/过程]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影响机理—面临挑战—优化策略”技术路线展开研究,阐述智库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和机理,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智库建设的挑战和优化策略,为人工智能嵌入智库研究以及建设与运营提供理论支持。[结果/结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智库的传统研究范式、内部工作程式、组织结构模式、人员配置阵式、知识管理形式、价值呈现方式和组织文化样式,需要在相应领域加快推进七大适应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库研究 智库建设 智库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设备运维场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红 傅文润 +4 位作者 刘朝明 刘泽洪 李俊朋 胡志亮 胡东滨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2,共13页
电力设备运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变革为传统电力设备运维的数智化提供了新机遇。本文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电力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电力... 电力设备运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变革为传统电力设备运维的数智化提供了新机遇。本文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电力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电力设备寿命预测、电力设备故障检修策略推荐等电力运维具体场景的赋能作用,辨识了数据问题制约电力AI大模型的应用成效、“算法黑箱”影响智能运维辅助决策的透明度与可靠性、环境变化导致电力AI大模型性能衰退等多模态AI大模型赋能电力设备运维的技术难点。着眼攻克相关技术难点,结合知识图谱检索增强生成、多模态对齐、微调和持续学习等大模型应用优化技术,构建了基于多模态AI大模型的电力设备运维系统架构,梳理了多模态AI大模型在电力设备运维场景应用时涉及的需求分析、模型训练、应用部署、运营管理等主要阶段的实现过程,进而提出了持续监控并优化数据质量、采用持续学习算法、建立模型性能反馈循环机制等大模型性能持续优化策略。进一步探讨了多模态AI大模型赋能电力设备运维的应用趋势和发展保障举措,以深化对电力设备智能运维领域的前沿技术认知,推动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设备运维 多模态AI大模型 检索增强生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服务场景下基于机器学习的KPI异常检测综述
9
作者 尚书一 李宏佳 +3 位作者 宋晨 卢至彤 王利明 徐震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31,共25页
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异常检测技术是互联网服务智能运维的基础支撑技术.为了提升KPI异常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基于机器学习的KPI异常检测技术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异常检测技术是互联网服务智能运维的基础支撑技术.为了提升KPI异常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基于机器学习的KPI异常检测技术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面向互联网服务的KPI异常检测技术框架.然后,分别针对单变量KPI、多变量KPI和矩阵变量KPI,从挖掘KPI在不同维度域(时间域、度量域、实体域)的依赖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用于KPI异常检测的机器学习模型的选择动机.进一步地,以检测性能目标为导向,详细介绍了以准确性目标为核心的KPI异常检测技术(关注如何提升KPI异常检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以多目标平衡为核心的KPI异常检测技术(关注如何平衡理论性能与实际应用目标间的关系).最后,梳理了基于机器学习的KPI异常检测技术在KPI监控及预处理、模型通用性、模型可解释性、异常告警管理以及KPI异常检测任务自身局限性5个方面的挑战,同时指出了与之对应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服务 异常检测 关键性能指标 机器学习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关键技术及其典型应用
10
作者 闫玮丹 齐冬莲 +2 位作者 闫云凤 彭继慎 郭炳延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7-1762,共16页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及其衍生的多模态大模型因其强大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引发了AI新变革,但存在幻觉问题、可解释性差等不足。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具备推理结果可解释、可增量知识更新等能力,但交互能力较...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及其衍生的多模态大模型因其强大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引发了AI新变革,但存在幻觉问题、可解释性差等不足。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具备推理结果可解释、可增量知识更新等能力,但交互能力较差。该文综述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优势与局限。针对电力数据与业务特点,分析了两者应用于电力领域的主流方法,建立了面向电力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相融合的技术架构,重点分析了各应用场景的可行性,并指出了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设备运检 电力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与量子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融合模式与应用展望
11
作者 臧奕茗 李卓潇 +4 位作者 张少春 闫云凤 许永鹏 刘亚东 江秀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8-1726,共19页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 人工智能(AI)与量子技术是目前的战略性科技发展方向,两种技术的结合在高精度探测、加速计算、安全通信和新型材料设计等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AI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电力设备监测与运维、电力系统控制与规划、电力交易与市场管理、电力电子系统和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应用场景,分析了AI技术具有的优势。然后,从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材料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量子技术在电力参量高精度测量、电力系统快速规划与控制、电力系统安全通信和电力设备优化改进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AI+量子测量”、“AI+量子计算”、“AI+量子通信”、“AI+量子材料”4个角度展望了AI与量子技术紧密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AI与量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结合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电网运行控制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市场 电力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钻井完井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虎 郭阳 +2 位作者 张媛 喻建胜 陈思锦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井筒工程作业效率、增强储层钻遇率和优化油气采收率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已成为当前钻井完井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针对井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井筒工程作业效率、增强储层钻遇率和优化油气采收率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已成为当前钻井完井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针对井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均展开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于国内钻井完井工程实践需求,分析了现阶段油气开发生产中人工智能多样化场景,介绍了以工程作业智能支持系统(EISC)为核心的智能化工程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通过对国内外智能钻井完井理论和技术现状的综合分析,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钻井完井技术将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自主化方向迈进,为实现井筒工程作业的精准控制、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人工智能 工程作业智能支持系统 智能钻井 智能完井 智能压裂 油气行业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数据库运维的自动化与安全策略及实证研究
13
作者 王昀 赵剑明 +4 位作者 郭毅峰 周欢欢 周武爱 张皖哲 冯建华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9-576,共8页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数字政府建设迎来了一轮新的建设高潮。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在数据库运维方面,如数据库数量多、种类多,数据安全标准建设不足,网络攻击事件频发,运维成本高,性能优化难等。为此,以自动化技术...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数字政府建设迎来了一轮新的建设高潮。但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在数据库运维方面,如数据库数量多、种类多,数据安全标准建设不足,网络攻击事件频发,运维成本高,性能优化难等。为此,以自动化技术与安全优化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框架,并将相关理论进行实证研究。该框架结合了自动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巡检和监控、自动化调优、数据备份和恢复、高可用管理、故障自动修复、安全优化管理、性能容量管理、SQL审核管理等功能。此外,在甘肃和黑龙江省数字政府项目中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框架能够有效提升运维效率,积累了宝贵的数字政府数据库运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数据库运维 自动化 安全策略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作战的发展与关键要素分析
14
作者 岳勐祺 邹杰 赵凯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8,共10页
分布式作战是美军为应对大国竞争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作战概念,因其自主性、协同性、分布式、低成本的特点迅速成为军事研究热点。以分布式作战的背景和目的为出发点,按照时间主线梳理了分布式作战相关概念和典型项目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分... 分布式作战是美军为应对大国竞争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作战概念,因其自主性、协同性、分布式、低成本的特点迅速成为军事研究热点。以分布式作战的背景和目的为出发点,按照时间主线梳理了分布式作战相关概念和典型项目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分布式作战的特点与优势,提出未来分布式作战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作战 有人/无人协同 任务式指挥 开放式系统架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气象台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及思考
15
作者 张小玲 金荣花 +5 位作者 代刊 于超 杨波 曹勇 赵伟 张小雯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5,共13页
以中央气象台的业务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气象预报业务向智能化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全面回顾了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强对流天气、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气象要素(包括定量降水)、气象灾害风险预报与评... 以中央气象台的业务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气象预报业务向智能化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全面回顾了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强对流天气、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气象要素(包括定量降水)、气象灾害风险预报与评估,乃至气象预报服务产品自动化制作等各业务环节中的实际应用。着重介绍了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气象短临预报大模型“风雷”和全球中短期预报大模型“风清”。最后,对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展开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业务 挑战 人工智能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驱动的AI应用服务平台
16
作者 梁秉豪 张传刚 袁明明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4-67,共4页
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分析和生产效率提升等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AI应用研发流程涉及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算法建模和应用研发等多个环节。整体技术门槛高,团队成员... 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经营分析和生产效率提升等各个方面。然而,传统的AI应用研发流程涉及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算法建模和应用研发等多个环节。整体技术门槛高,团队成员协作难,硬件资源利用率低,难以支撑数智化业务需求的敏捷落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AI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AI应用研发和运营全过程管理进行设计,大幅降低了团队协作和资产管理难度。针对预备态、设计态和运行态中的核心流程,引入了预训练大模型和低代码技术,通过构建标注大模型、测试大模型和运营大模型,提升了AI应用的研发效率,同时实现了对运营数据的实时分析,保障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大幅提升了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应用 研发服务 智能标注 自动测试 运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能力与算力网络智慧运营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赵鹏 李金翼 +3 位作者 王琛 薛子弦 蔡海涛 唐国华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5-301,共7页
当前,产业界在开放、动态且复杂的算网环境下配置、调度、训练和部署人工智能(AI)能力上遇到了技术瓶颈;同时,用户对于AI、算力和网络一体化运营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面向复杂任务和场景的体系化AI操作系统(HAI OS),设计... 当前,产业界在开放、动态且复杂的算网环境下配置、调度、训练和部署人工智能(AI)能力上遇到了技术瓶颈;同时,用户对于AI、算力和网络一体化运营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面向复杂任务和场景的体系化AI操作系统(HAI OS),设计端到端协作的HAI OS多智能体系统技术框架,以跨平台整合AI、算力与网络能力,并构建完整的能力交易机制与实现方案,完成HAI OS原型系统开发,从而初步具备AI服务场景的需求理解、任务拆解规划和能力筛选执行等功能,进而实现更高效且灵活的AI服务运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化人工智能 体系化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多智能体 能力交易 融合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意义时间:“此刻”之谜
18
作者 赵毅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0,235,共8页
时间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关键难题之一。人工智能的意义方式与人类智能不同,也表现在人工智能的时间方式与人类不同。思想史不断推进关于时间本质的思索,论者们倾向于认为人的时间是内化的“意识时间”,人的“感觉此刻”具有综合过去-现在... 时间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关键难题之一。人工智能的意义方式与人类智能不同,也表现在人工智能的时间方式与人类不同。思想史不断推进关于时间本质的思索,论者们倾向于认为人的时间是内化的“意识时间”,人的“感觉此刻”具有综合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三维的能力。而人工智能的目的化构造,使它只具有“工作此刻”,它的数据库式“记忆”并不因为此刻的工作而更新。这样就造成人工智能不同于人类的特殊时间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的演进,此种时间处理方式会影响人类的时间意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时间 意识时间 感觉此刻 工作此刻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何以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基于数据库匹配与深度文本分析
19
作者 陈建硕 薛小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105,共20页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优化企业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对于优化企业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从而提高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较弱的劳动议价水平与充足的劳动要素供给将会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效应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衰退期企业与数字产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框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企业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劳动投资效率 运营管理效率 信息不对称 劳动力资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20
作者 李兴腾 黄鹂强 +1 位作者 郭江江 涂雨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以DeepSeek-R1、V3、Coder等系列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涌现,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价值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筑牢了坚实...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以DeepSeek-R1、V3、Coder等系列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涌现,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价值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筑牢了坚实根基,既得益于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战略的政策扶持,也受益于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的快速进步,以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然而,当前仍存在数据质量欠佳、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不足、人工智能应用深度有限等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3个基本要素为依据,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聚焦数据、计算、算法、应用的协同创新作用;通过搭建国家语料运营平台、人工智能训练场、算力平台、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实现新质劳动对象的拓展、新质劳动资料的构建以及新质劳动力的培育,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工具赋能生产-生态培育人才”的正向循环,最终达成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数据 算法 算力 语料运营平台 算力平台 AI行业应用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