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的视角,在现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型中融入人工智能因子构建的人工智能增强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型(AIeTPD),具备发展计划可定制、发展过程可调控、发展成效可评价的特点,可通过教师学习、智能研修、教学创新三条路径,支持诊断式学习预测、个性化在线学习、混合式智能研修、交互式虚拟教研、孪生式混合课堂、智能化教学反馈以及综合化教师评价等应用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演化,重塑教师学习者、互学者、促学者角色,为数字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AIeTPD模型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被引量:7
2
作者 叶俊民 尹兴翰 +2 位作者 于爽 刘清堂 罗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尚不清晰。因此,研究首先从“术用”与“器用”的双重角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其次,从确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智慧应用四个主要方面构建并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实践框架,以为学习分析实践提供参考。最后,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现状,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关注智能素养培育,以转向人智协同的学习分析范式;注重多种技术兼容,以促进分析变革培养的创新发展;重视分析伦理规范,以推动可信学习分析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分析 价值内涵 实践框架 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内涵、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涛 庞宇飞 +1 位作者 刘彦辉 周红磊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的宏观认知概念、内涵与框架,旨在从内涵、逻辑与路径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情报服务中的内涵,指出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情报的高效收集、深度处理、精准分析及快速传递;其... 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的宏观认知概念、内涵与框架,旨在从内涵、逻辑与路径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情报服务中的内涵,指出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情报的高效收集、深度处理、精准分析及快速传递;其次,剖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与决策的内在逻辑,包括融合创新、场景驱动和战略引领三大要素;最后,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服务的具体路径,包括情报感知及数智赋能的智慧响应体系构建、场景化适配的智慧问答交互范式创新、智能化情报决策系统的内容构建与优化以及应用导向的“智慧+”情报服务与决策模式塑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情报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认知支撑和逻辑指引,有助于推动情报服务的现代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情报服务 情报决策 理论内涵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构建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基于实践—反思的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志慧 胡啸天 +2 位作者 林东华 刘玉梅 郭可慧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7,113,共7页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 近年来,直播技术、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快速更迭,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提供了丰富情景。然而,推进教师理解和应用新兴技术、发展TPACK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仅靠常规培训难以实现。研究历时四年,利用行动研究方法构建了由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组成的跨年龄、跨学科、跨高校和跨国界的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师TPACK持续发展共同体。该共同体聚焦新技术的学习和整合,通过三步反思法推动教师提炼和发展TPACK,并为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和长周期的认知支持和情感支持,从而激发教师基于发展情景形成行动链,进而得到反思性成长。基于对访谈文本和交流日志的分析,研究发现教师的TPACK得到明显发展,反思和研究能力得到提升,TPACK发展信心得到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更好地理解数智时代教师TPACK发展难点和规律,有效推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发展 实践—反思教师研修 教师成长共同体 生成式人工智能 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家庭教育的模型构建及系统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珊 肖义墙 +1 位作者 潘亦宁 彭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当下中国家庭面临着教育知识经验化与碎片化、密集教养方式与过度教育焦虑恶性循环以及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匮乏的三重困境。为破解家庭教育的实践困境、提升现代家庭教育能力、促进积极家庭心理成长,研究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 当下中国家庭面临着教育知识经验化与碎片化、密集教养方式与过度教育焦虑恶性循环以及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匮乏的三重困境。为破解家庭教育的实践困境、提升现代家庭教育能力、促进积极家庭心理成长,研究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家庭教育的理论模型,并在GLM-4大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提示词工程、检索增强生成以及有监督微调技术开发了家庭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从实践效果来看,家庭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具备卓越的情境适应性和对特定任务极强的泛化性能。家庭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能精准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家庭教育问题,为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和正面管教指导,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并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服务,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家庭教育能力 积极家庭心理 理论模型 系统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6
作者 汪炜军 罗如燕 +3 位作者 薛飞 郑元林 胡京博 罗如柏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87,共7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工程制造与工科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特点,及其对工科教育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学范式,尤...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对工程制造与工科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的特点,及其对工科教育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学范式,尤其是教学过程和教学重心方面的重塑。最后,以“集成化智能印刷系统”课程为例,介绍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实践探索,为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教育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工科教育 重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果导向“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7
作者 亢洁 杨帆 +1 位作者 张万虎 刘文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1,共5页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脱离行业需求的痛点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依托课程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农业巡检机...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脱离行业需求的痛点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确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依托课程团队自主设计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农业巡检机器人实验平台,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叶片病虫害检测作为实践案例,深入探讨成果导向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工程案例为驱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案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重塑现场工程师培养:原则遵循与靶向路径
8
作者 徐兰 麦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4-42,60,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向工程实践中渗透,其与现场工程师在技术支持、协同协作、创新应用等维度呈现深度融合趋势,传统以技能导向为主的工程教育模式已难以应对技术革新催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升级。基于技术动态适配、技能模块重构、生态敏... 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向工程实践中渗透,其与现场工程师在技术支持、协同协作、创新应用等维度呈现深度融合趋势,传统以技能导向为主的工程教育模式已难以应对技术革新催生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升级。基于技术动态适配、技能模块重构、生态敏捷响应三大原则,逐步重构现场工程师培育系统:通过打造动态适配场域,推进嵌入式技术升级,筑牢智能技术基座;落实技能模块重构原则,创新项目驱动培养范式,贯通素养提升通道;构建敏捷响应机制,融合PDCA循环模式,链接全球认证网络。这种技术筑基—能力进阶—创新突破的螺旋式育人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支撑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技术运维需求,更可在人机协同中实现工艺优化与效能突破,为产业数智化转型持续提供高技能人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现场工程师 人机协同 场域建设 工程实践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阐发: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宇飞 张海涛 +1 位作者 张传洋 吴川徽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文章从数智时代认知出发,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进行回顾和梳理。通过文献调研,一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进行梳理与阐释。另一方面从任务导向、核心支撑以及保障机制三方面探讨人... 文章从数智时代认知出发,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进行回顾和梳理。通过文献调研,一方面对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进行梳理与阐释。另一方面从任务导向、核心支撑以及保障机制三方面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实践进路。通过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人工智能与情报学、智慧政府及政府决策的融合路径,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丰富了情报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内容,也为智慧政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政府 情报决策 逻辑理路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影响、风险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裴榕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数智化科技纵深推进的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透到了教育活动的每个角落,塑造了全新的知识创生与衍化机制,带来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教育理念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耦合发展,智能化人... 在数智化科技纵深推进的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透到了教育活动的每个角落,塑造了全新的知识创生与衍化机制,带来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教育理念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耦合发展,智能化人机协同成为新常态,教育方式日趋社会化、自主化和多样化。然而,巨大的变革需要我们关注教育技术与伦理的关系表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统教学、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方面的内在张力使得教育目标的实现备受掣肘。因此,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风险消解的途径,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应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力”,促进真正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而对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 风险挑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AI技术的伦理现象透视与实践智慧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亚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人工智能(AI)革新了“人类本质”与“机器属性”的传统认知,持续引发了“谁应负责”“何为正确”以及“如何规范”的积极探索,深刻介入了道德主体、道德评价及道德规范的理论审视。AI伦理不仅是关于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知识积累,更重... 人工智能(AI)革新了“人类本质”与“机器属性”的传统认知,持续引发了“谁应负责”“何为正确”以及“如何规范”的积极探索,深刻介入了道德主体、道德评价及道德规范的理论审视。AI伦理不仅是关于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道德情境中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AI时代的伦理问题揭示了规范伦理学在面对新兴技术挑战时的理论局限,凸显了“实践智慧”的伦理路向在当代技术伦理中的价值意义。儒家伦理学跳出了规范伦理学(义务论、后果论)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强调对具体情况的敏锐洞察、对行动后果的合理预见以及对人类福祉的深刻关乎。面对新技术、新问题、新挑战,儒家伦理学的实践智慧依然可以发挥持久性贡献。技术革新拓展了伦理思考的空间,而伦理文明则为技术发展提供了价值参照,两者在冲突与融合中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更加文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类本质 机器属性 伦理文明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娇 孙慧 廖振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23,共13页
基于2006—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寻找有效路径。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与“双碳”践行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双碳”践行... 基于2006—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寻找有效路径。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与“双碳”践行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由抑制效应转变为促进效应。分维度看,人工智能技术对低碳潜力维度的促进效应率先凸显。②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要素升级、产业升级和动力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③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创新能力均正向调节二者间的U型关系,并且使拐点左移。④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潜力大、低碳状态差的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赋能效应更强;东、中部地区二者间存在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则上述关系不明显;中心城市相对非中心城市赋能效应更大;创新创业活跃度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高、实施智慧城市试点的地区人工智能赋能效应更强。研究为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经验证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双碳”目标 “双碳”践行绩效 U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安然 李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5,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为揭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中2014年至2024年发表的1 429篇相关文献(中文823篇,英文606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为揭示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中2014年至2024年发表的1 429篇相关文献(中文823篇,英文606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从发文量演变、发文作者与机构特征、研究热点及趋势三方面展开分析,发现中英文文献在研究规模、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面呈现出显著特征:在研究规模方面,相关文献呈指数增长态势,其中中文文献表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特征,而英文文献则侧重于技术应用的实证研究;在研究热点方面,中文研究主要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技术应用路径以及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体现了对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关注,英文研究则重点探讨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场景,着力探索提升教学效能的创新方法;在发展趋势方面,中英文研究均经历了从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到深入探索教育实践应用的演进过程,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未来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应聚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智能化生态的系统研究,激励人工智能教育专家与职业教育实践人员的协同研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成效及评价研究,深入开展新型智能技术的开发和职业教育应用的实践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15
作者 曹权玺 王建华 谭嫄嫄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9-237,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高等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教育强国规划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意见,本文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的“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高等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教育强国规划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意见,本文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的“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培养体系构建、课程评价方式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实践路径,如动态课程目标调适机制、双循环驱动的虚实融合教学模式、分层进阶的跨学科能力培养体系、“6D-EVAL”课程评价体系,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跨学科思维培养,推动教育信息化与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对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革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跨学科 交互设计 课程建设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结果量化到过程赋能:AI技术驱动下科研评价的范式转型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张琳 陈国梁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0,共5页
[目的/意义]科研评价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现行体系长期受制于价值量化异化与过程评价缺失,难以真实反映科研活动的多维价值。为揭示AI技术驱动下科研评价的新机制,并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构建“技术赋能—范式... [目的/意义]科研评价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现行体系长期受制于价值量化异化与过程评价缺失,难以真实反映科研活动的多维价值。为揭示AI技术驱动下科研评价的新机制,并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构建“技术赋能—范式转型—实践路径”三维分析框架,系统阐释AI技术在科研评价中的应用潜力。基于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发展背景,探讨科研过程的可追溯性、价值的可解释性和知识的可关联性,并从目标、维度与主体三个层面解析评价范式的转型逻辑。[结果/结论]研究表明,AI技术驱动的科研评价能够推动评价目标由成果计量向过程追溯延伸,评价维度由指标裁定向多维诊断拓展,评价主体由人机交互向协同决策重构。通过挖掘过程数据要素、设计动态指标体系与培育开放协同生态,可在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协同演进中,促进科研评价从结果量化向过程赋能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研评价 范式转型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
17
作者 关庆 陆萍 +1 位作者 韩旭 李婷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6-1309,1314,共5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医学教育领域展现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潜力。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复杂且持续发展的学科,不仅包含大量基础知识,还涉及多学科的交...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医学教育领域展现出提升医学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潜力。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复杂且持续发展的学科,不仅包含大量基础知识,还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大量基础知识、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前沿研究。同时免疫学研究进展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复杂,为其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优势,探索其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创新理论教育教学的体系与方法,对提升医学免疫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医学免疫学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开放教育教学场景:样态、价值及实践路径
18
作者 石磊 方海光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54,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为重构个性化、灵活化的开放教育教学场景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撑。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从空间、数据、交互三方面构建了开放教育学习空间、教学模式、支持服务、资...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为重构个性化、灵活化的开放教育教学场景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撑。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从空间、数据、交互三方面构建了开放教育学习空间、教学模式、支持服务、资源建设和应用、管理过程五种教学场景新样态,设计了开放教育人机协同教学、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围绕办学目标转换、育人机制变革等六个层面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开放教育教学场景的价值和影响。从基础建设、规范标准、驱动机制、人机共生共赢、终身教育新生态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开放教育教学场景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开放教育 教学场景 远程教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知识学习的离身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玲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5,共7页
智能技术正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时代,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知识生产方式,人类知识学习图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引发了知识学习的离身困境,具体表现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学习的去身体化、... 智能技术正推动人工智能走向大模型时代,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知识生产方式,人类知识学习图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引发了知识学习的离身困境,具体表现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学习的去身体化、知识学习的去情境化和知识交互的主体性脱离。为破除知识学习的离身困境,有必要回溯人类知识学习的历史演进,以探析知识学习的具身立场,即知识学习是以学习者身体为基点,与情境互动融合,与他者交互沟通的认知实践。鉴于此,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身体与知识学习的共生实践之路,包括知识学习应强化身体感知体验,回归知识学习具身性;建构虚实融生环境,凸显知识学习情境性;注重情感交流互动,厚植知识学习交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学习 离身困境 身体现象学 具身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师对AI辅助诊疗系统的认知与需求调查
20
作者 潘琦 任菁菁 +1 位作者 马方晖 胡梦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3127-3136,共10页
背景人工智能(AI)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将AI应用于全科医疗辅助诊断和慢性病管理,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全科医师专业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有作用。目的调查各省(区、市)全科医师对AI技术... 背景人工智能(AI)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将AI应用于全科医疗辅助诊断和慢性病管理,对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提高全科医师专业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有作用。目的调查各省(区、市)全科医师对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认知及对构建辅助诊疗系统的需求,为建立更贴合临床应用的辅助诊疗系统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3—4月通过国内全科医师微信群选取全国各省(区、市)全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对AI辅助诊疗系统的应用态度及认知、AI辅助诊疗应用于日常诊疗(临床接诊、辅助诊治、转诊随访、应用形式)的需求,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呈现和描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2名全科医师,覆盖27个省(区、市),其中综合医院占52.36%(200/38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47.64%(182/382)。调查显示,57.69%(220/382)认为医生与AI应相辅相成;77.75%(297/382)的医师愿意尝试或继续使用AI辅助诊疗技术;AI应用优势以提升诊疗效率[89.01%(340/382)]、减轻临床工作负担[84.29%(322/382)]、减少误诊[80.10%(306/382)]为主,但仍存在过度依赖AI诊疗、涉及伦理问题、AI算法易出现诊断偏差、数据安全性欠佳、医疗事故无法划分医疗责任等弊端,分别占75.13%(287/382)、64.14%(287/382)、63.09%(241/382)、57.33%(219/382)、53.66%(205/382);在临床接诊需求调查中,全科医师最需要AI提供与主诉相关的“致命性疾病”警示[61.25%(234/382)]和“紧急需要处理的阳性体征”提示[62.04%(237/382)],同时对“伴随症状”询问提示[58.90%(225/382)]和“系统性思维导图”参照提示[62.57%(239/382)]也有较高需求;辅助诊治环节中,快速精准影像结果评估[67.80%(259/382)]和“处方审核”诊疗辅助提示[67.01%(256/382)]成为最受期待的功能,个体化“推荐用药”辅助提示[63.88%(244/382)]和“医保提醒”提示[66.49%(254/382)]也备受关注;在转诊随访管理方面,全科医师对个体化推送患者“健康教育”内容[70.42%(269/382)]、及时提示患者按照随访时间预约复诊[72.25%(276/382)]和利用智能设备远程监护功能[71.46%(273/382)]需求最高;系统应用形式上,全科医师偏好设置“回顾患者历史就诊记录”功能[73.04%(259/382)]和设置“语音转文字录入”功能[71.73%(259/382)];最希望未分化疾病病种率先纳入AI辅助诊疗系统方面,37.43%(143/382)的全科医师建议优先将发热纳入AI辅助诊疗系统。结论全科医师对AI技术用于临床诊疗应用意愿总体较高。AI辅助诊疗系统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疗计划、转诊指征、随访管理、应用形式均有一定需求。未来通过改善信息技术的局限性、明确AI法律框架和指导原则、加强全科医师AI素养等方式,构建适用于中国全科医师的AI辅助诊疗系统,从而提高全科医师的疾病首诊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科医学 临床辅助诊疗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